正式進入重建階段的七六人,失去 Joe Smith 後,前場不只缺乏低位攻擊點,更不具可有效執行檔拆的球員。Miller 本季的助攻數來到生涯的低點,就是一個明顯的指標。而兩翼與後場那群爆發力十足的年輕球員,則是他們的優勢與未來所在。由 Miller 帶領,Cheeks 的指導方針就是發揮能跑善跳的特色,並從中培育球員們未來所需的技術

初看這支隊伍,印象多為「單打獨鬥」、「缺乏組織」、「一盤散沙」。然而,查閱 82games 即可發現,全隊的受助功率(Ast'd),除了 Williams 為 .32 外,皆在 .47 以上(好啦,Kevin Ollie 是 0,得分呢?0),幾位後場球員的數據,比起去年還略有增加。順便翻一下 Cheeks 的賽後訪談,我想「跑動」、「傳球」、「多才多藝」,才是比賽的主軸。至於打不打得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於是,我又想到了一支風格類似的球隊(?)。但那支球隊當年剛起步時,隊上有嫺熟低位進攻的 Al Harrington、技術幾近完全開發的 JJ、以及老將 Lue 壓陣;即使部分成員的程度宛如嬰兒,三年來總教練的戰術,來來去去就是那麼幾套(只教箇中精華?)。同樣的東西玩了三年,不要說球員,球迷都看熟了。

相較於 Larry Brown 的徒弟 Mike Woodson,Cheeks 雖同樣強調防守,但給予球員進攻的自由度比較高。沒有繁複的掩護與走位,往往透過幾個簡單的小組空手配合,導出外圍一對一的機會,便交由持球者簡單做結。小前鋒到控衛三個位置,估計可以相互交換,如果將 Andre 拉上大前鋒,端出一大四小的陣容,可替換的位置又多了一個。

主要的問題還是內外攻勢不平衡。毫無進攻能力的 Evans 籃板搶得再多,對進攻效率的助益仍有限。七六人每場可以搶下 13.8 籃板,聯盟第二,總籃板數每場贏過對手 3.1 個,亦名列聯盟第五,與戰績卻未成正比,當場上形成 3 out/2 in 或著1-3-1 的落位時,內線球員無法有效要位製造威脅,便無法拉開間距。另一方面,擋拆執行能力不佳,也讓結束攻勢的選擇更加稀少,更易淪為後場球員的單打獨鬥。

影片中,時常可以看到 Miller 硬著頭皮帶球切入的畫面。作為一位控球後衛,Miller 在籃框附近的出手率(.36)居於非前場球員之冠。由此可見,其餘成員可能因為基本功不足,少有突分的舉動,而他們「應該」更積極攻擊籃框的。否則,大量品質不佳的外線投射,可能會讓他們成為一支打順風球的隊伍。



一切都是從一個簡單的掩護開始的。



上圖是七六人常使用的一種掩護方式,接續的可能演變,可從相簿中獲得。小前鋒於側翼得球後,除了單打外,中鋒在內線可相應要位,也可上前打擋拆。弱邊大前鋒可以上中與中鋒玩 high-low,或者掩護控衛空切偷襲籃下。七六人能夠上手的攻擊選擇,究竟有多少呢?下段剪輯中,弱邊也有一個空手掩護,作為控衛傳球的第二選項。

七六人偶而也會讓主要擔任小前鋒的 Andre 與中前鋒交換位置,由中前鋒餵球給在低位要球的 Andre。以 Andre 的身材和體能優勢,這是個值得發展的打法。





上圖的跑位方式類似 zipper,請見下面的剪輯。





其實以上幾種攻勢的開頭,都有一定程度的互通,不見得需要根據落位或其他方式區分。大體上掌握幾個基本的跑位與掩護的原則後,就是球員自行發揮的時刻。不過,我認為部分球員應該學習 Korver 的動作--做好空手走位的每個細節,方能取得更佳的攻擊品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製造錯守並利用之,應會成為這支球隊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樣,還是一個簡單的配合。不僅可以放在開頭,也可夾雜於攻勢行進中。



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套路。Cheeks 讓五號 Dalembert 上到弧頂導球,透過球的強弱邊轉傳,快速調動守方。一般弧頂的位置,幾乎全由一二三號位置包辦,因此當 Cheeks 端出這道菜時,球迷應可明顯感受到改變。Dalembert 在高位會做出要位的動作,以他的活動力與射程,可有效拉出防守者,以利對友穿刺籃下。上圖是 3 out/2 in motion 中常見的 entry。三號 Andre 再次來到低位。






上面兩張圖,則是另一種玩法。還是能創造出 3-2 落位,不過他們在此設計了一個 flex,目的是做給二號弧頂的單打機會。是時,這位二號球員能否發揮投切傳三重威脅,當為攻勢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整個七六人的攻擊構想,也就是讓所有人都能發揮三重威脅,也就是「多才多藝」。

以下是一個 flex 的片段。





我是不曉得 Evans 受到這種「禮遇」會有什麼感想啦...。



暴龍精采的 pick and ro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