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JSI.jpg

今年的NBA休賽季,呈現一個相當詭譎的氛圍-大牌球星的轉隊引不起波瀾,媒體報導還是有報導、球迷討論還是有討論,但比起過往同等級的交易或轉隊,今年基本上就是個「嗯,不算意外」的氣氛,看看仍算當今第一人的LBJ投效湖人,在他確定宣布之前,賭城就已經把「湖人是LBJ下家」的賠率調到嚇死人的低了,根本就是全世界都知道LBJ去湖人去定了,節目也不用開了、預測也不用預測了,等記者會就對了,這跟他2010年決定擁抱南灘或是2014決定回家掀起的波瀾根本不能比。隔兩天,現今聯盟頂尖中鋒的Cousins以530萬的超低薪轉投勇士懷抱,OK,這是有一點點震撼,但後來篇幅都比較著重在鵜鶘怎麼沒留住Cousins以及Cousins為什麼選擇勇士,至於一個球員轉隊後造成的戰力消長這類基本的分析反而付之闕如,或許一個已經二連霸且主力不變的超級強隊加一個頂級中鋒實在是沒什麼好分析的,但球迷甚至球員間的撻伐、不平的聲音也比以往如LBJ轉熱火、KD跳勇士來得小得多(大概就尼克中鋒Kanter做了個聯盟主席也去勇士的圖給人印象比較深刻,這球員實在是很有梗),在報導的篇幅上,也還比之前魔獸被交易到湖人來得小多了,在這個暑假,筆者深刻覺得,不管是球隊、球員或是球迷,都已經在習慣一件事情:「球員貫徹以自己的意志決定去向」,或許是拚經濟利益、或許是拚冠軍,總之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被球迷罵抱團也好、跟母隊撕破臉也沒關係,個人的意志才是最重要。本文將以筆者看NBA以來,也就是約20年來的一些資料(或說個人記憶)對球員與球隊間關係的趨勢做個大概的回顧與觀感,希望能給各位球迷一點不同的思考方向。

SilverGSW.jpg

三巨頭熱火之前的巨頭球隊們

在LBJ確定把天分帶去邁阿密,與Wade、Bosh合體追求冠軍之前,NBA當然也有在球隊操盤或是球員個人意願下,各隊球星齊聚一隊的球隊,類型大致有二:

一、一堆明星聚一起但是「頭不夠巨」

代表球隊為21世紀初期的拓荒者與2003-04球季的Mavs(抱歉我實在無法接受「獨行俠」,但硬要講小牛也與現狀不符,所以我打隊名簡稱)。拓荒者為了對抗歐布連線的湖人,就以2000-01球季的名單,有大鏢客Pippen、赤色戰車 Sabonis、野獸Kemp、怒吼天尊R.Wallace、太空飛鼠Stoudamire、德國之光Schrempf,明星光環稍遜色的還有硬漢Dale Davis、射手Steve Smith、刁鑽控衛Rod Strickland、橡皮人Augmon,這在當時是被稱為隨便都可排兩套先發的陣容,但其中真正可算是一代巨星大概只有Pippen與Kemp,而Pippen已經36歲,Kemp已經只剩臉孔像野獸,當時的拓荒者就陣容上確實嚇人,但比較像是找一堆「很厲害的角色球員湊做堆」的感覺,不至於被認為是巨頭集結。至於Mavs,在2003年暑假分別從勇士交易來Antawn Jamison、從賽爾蒂克交易來Antoine Walker,配合原本的Nowitzki、Nash、Finley,組成所謂的五星連線,但是當時的Nowitzki與Nash都離後來的MVP水準還差一大段,而Jamison還連明星賽都沒參加過,所以雖然有造成話題,但注目程度上還遠遜於同年組成的「湖人F4」。

AWAJ.jpg

二、都是巨頭但已非生涯顛峰

代表球隊為二十世紀末期的火箭隊與上面提到的2003-04球季湖人F4。在1994、1995年達成二連霸後,火箭一直在維持有夢幻中鋒Olajuwon與滑翔人Drexler的基礎上預計再度向冠軍發起衝擊,96-97球季前迎來求冠若渴的惡漢Barkley,這三名球員都入選了該季發表的NBA史上50大巨星,無疑是巨頭集結的陣容,雖然在前一季惡漢還是年度第三隊、Olajuwon是年度&防守第二隊、滑翔人也還有平均19.3分的功力,但三人年紀分別已34、34、35歲,更後來的Olajuwon+Barkly+同樣50大巨星的Pippen年紀還又更大。至於湖人F4,為了生涯首冠前來以老將底薪投靠歐布連線的郵差Malone當時已40歲,手套Payton也已35歲,頂多能說虎老威猶存,都不可能用當打之年來形容。

GPKM.jpg

LBJ前進南灘組隊三巨頭帶來的革命

LBJ加盟熱火在當時是非常非常震撼的,一來是熱火並不在一開始爭取LBJ的預測下家名單中,二來更重要是當時的LBJ是日正當中的聯盟MVP級球員、Wade是已拿過總冠軍戰MVP認證的超級得分後衛、Bosh也是不折不扣的明星大前鋒,而當時這三人年紀都不過26歲至28歲,正是準備迎接球員生涯最精華的階段,不管是各自統治聯盟的程度以及預計還能強盛的時光,這樣等級的幾位球員特地組隊在聯盟史上聞所未聞,雖然說這組合最後並沒有如一開始宣言的拿六七八個冠軍,但在成軍的四季中每季都打進總冠軍戰、達成一次二連霸,這以球隊來說仍然是很傑出的成就,而看在他隊球員眼裡也逐漸形成一股新的思維-我為什麼要孤軍奮戰、拚死拚活,等到青春不再後才又四處屈就苦追冠軍?如果趁我還年輕時有方法輕鬆點拿冠軍,幹嘛不這樣做?

Heat.jpg

這種思維在KD於2016-17季前帶著經過聯盟MVP認證的身手,以28歲之齡加入前季拿下73勝、僅差1場就達成連霸的勇士隊後強力發酵,「我現在想要冠軍,我不堅持合約的大小,也不怕母隊不諒解、球迷唾罵,我要這樣那就這樣」,而勇士接下來達成二連霸且在季後賽所向披靡的表現更是鼓勵了很多渴望勝利、年復一年可能連季後賽都沒得打的明星球員,Cousins加入勇士就是最新的例子,以他的身手,530萬在現在的大頂薪時代已經連佛心都不足以形容這個用遊戲模擬穩失敗的簽約,現實上就是發生了,發生的原因很簡單,我覺得什麼鵜鶘沒奉上合約之類的都是各方的表面話,其實就Cousins覺得加入勇士很有趣、可以達成些他現在想達成的成就,就這樣,在這些樂趣與成就之前,薪水跟球迷爽不爽都不關我屁事。

36546370_10156749512199172_5141156113365860352_n.jpg

巨頭球隊高層的操作思維

者認為球迷可以有的一個認知,是各位當然有權利在情感上去唾棄組團(或說「抱腿」)的球員,但對該巨頭球隊卻應多少予以肯定,因為球隊本來就該以攀上頂峰為目標,「組成巨頭」其實代表的是球隊操作的成功,當你是球隊高層,有機會以只比簽下北卡小雞H.Barnes的價碼再多一些就能簽下KD、或是能用530萬得到Cousins,為什麼不做?怎麼可能不做?

KDHB.jpg

即使像是勇士這種冠軍球隊,想的也是如何衛冕成功,畢竟拿過冠軍之後是會懶惰的,勇士本季的冠軍比起上季,在過程上也明顯比較艱辛(從這點更看得出來LBJ年年都保持高昂的鬥志把球隊帶到至少總冠軍戰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此時加入一些尚未奪冠過的球員來促進隊勝利的渴望是個好方式,只是以前的年代大概都只能吸收到老將,但現在卻有日正當中的明星球員願意來投靠,這除了球員思維的轉變外,球隊在氣氛的塑造上、對自由球員的招攬上都比以前還重要、重視,因為既然球員要的是個感覺,感覺已凌駕合約與他人感受之上,那麼就盡量給該球員好的感覺,老球迷們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哪來說大牌自由球員列出來哪幾隊是下家選項、然後各隊枕戈待旦又派代表團又輪流做簡報的,而今這已經是每年暑假必定上演的戲碼了。

DCGSW.jpg

聯盟會樂見這種組隊抱團的現象嗎?

雖然不時會看到收視率創低點的新聞,但我認為聯盟一時半刻內不會為這情況苦惱,因為聯盟賺大錢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話題」,有話題就有球迷、有球迷就有收入,比如說歐布連線時的湖人,基本上到後來球迷大概只分成兩派-擁湖與反湖,這中間的對立與火花就是話題的來源,而現在的勇士也是一樣,勇士強到什麼程度可以炒作、哪支球隊才有機會做掉勇士也可以炒作,不管把勇士當成復仇者聯盟或是邪惡帝國,有個明確的靶子在,對商機來說不是壞事。

NBATOPJ.jpg

另外,職業球員終究是要賺錢的,沒有人會想整個職業生涯都跟錢過不去,所以像是KD、Cousins,以及之前的LBJ,都是一年約或是兩年合約附帶第二年球員選項(就是首年合約結束後即可選擇跳出),這都是保持想走隨時可走的彈性,不管是已經拿到冠軍了也好還是跟球隊不愉快了也好,只要是在薪資限度下,要五年換五隊也不是不可能,而明星球員的跳槽永遠都會是話題,今年最多巨頭的球隊是勇士,說不定下季就換別隊當巨頭倉庫了,這無疑能讓話題滿滿,我預計像是上述幾位球員以短約加盟而之後重複操作的情形,將來只會越來越多,既然是在規則下去運作,聯盟也沒什麼好講話的。

KDGSW.jpg

球員對球隊的「忠誠」何在?

希望看到一個球員待在一個球隊鞠躬盡瘁算是人之常情,尤其如果你是某隊的死忠球迷,當然不希望看到球隊辛苦培養的台柱說走就走,但是認真想來,當大家希望球員為一個球隊盡心盡力時,球隊是否以同等的尊重回報球員?

37380882_1902932323106165_3029546643562168320_n.jpg

今年休賽季,掀起最大波瀾的球員異動不是LBJ到湖人、也不是Cousins到勇士,而是馬刺終於將燙手山芋Leonard成功交易走,而且一丟就丟到北國,與暴龍交易主力得分後衛D.DeRozan,且大家關注的居然不是若身手尚在足以稱作聯盟前五人的Leonard,而是上季自曝有憂鬱症、得到暴龍球迷做為強力後援的DeRozan,他對暴龍的真心換絕情,引起眾多球員的關注,相當多球員對他被暴龍如此對待感到心疼與不平,上季才覺得在波士頓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然後就被交易到克里夫蘭的I.Thomas更是直言"忠誠"這個詞在NBA根本沒有意義。既然球隊交易、揮棄球員都叫做「在商言商」,既然球員忠誠但卻無法換回應有對待,那麼球員反過來掌握自己的命運有什麼不妥呢?

37300507_1902636043135793_66882944425263104_n.jpg

隨著網際網路、跨區域大型訓練營或比賽的普及,現在球員即使出生地遍布美國各地但卻從小就認識的現象已不稀奇,跟自己一路以來的好友同隊又能贏球,實乃人生一大樂事,在這樣的快樂之前,對職業球隊的「忠誠」已經顯得稀薄,而各類的媒體的發達,讓球員之間更緊密,以前的死敵是不管場上場下都想宰了對方,現在可能是即使在推特上嗆翻天但其實都只是嘴砲大家見面還擊個掌,這也促進了球員對自身權利的促進與保障,既然球隊待我不誠、那就別怪我對球隊不忠,「我命由我不由球隊」成為顯學,尤其球員生涯有限,何時會結束誰也說不準,及時行樂也好、把握光陰也好,抓緊職業生涯中能作主的幾次機會好好發揮一下也才不枉在聯盟走一回,這點Cousins前幾天說的話最為貼切:「沒有錯,我或許可以在個不怎麼樣的球隊拿到筆很棒的合約,但那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可是還在跟可能終結職業生涯的傷勢對抗耶」

ADJE.jpg

你的球員不是你的球員

最近台灣有齣蠻有人氣的電視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概在表達說孩子雖然是父母生的,但孩子的人生不應該任由父母擺布、控制,這種思想我相信如果早個二十年恐怕是沒辦法引起廣大迴響,劇中的母親不斷要兒子複誦著「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媽媽失望」,這種橋段從天經地義到思考懷疑,背後就是一種社會變遷,同樣的,NBA的球員們如今也走在從把球隊的意志擺在首位轉為用實質行動表達自己主見的浪頭上。雖然球員是經由球隊選秀、簽約才來到NBA,但是之後生涯的走向,以球員個人的意志為主體的色彩越來越重,一些十幾二十年以來的價值觀已經不適用,或許球迷不喜歡、或許球隊不樂見、或許有些人根本無法接受,但是試著正視這現象吧,這就跟滿天噴射的三分球潮流一樣,短期之內是不會變的,各球隊請注意,現在「你的球員不是你的球員」了

GSW5STAR.jpg

後記:

上次寫NBA專欄已經是1年半以前(且題材蠻巧的也跟Cousins的轉隊有關),寫文章這種事情真的是久沒做會生疏,雖然有意願、有點子要寫,但是中間停筆了好幾回,這次總算擠出這樣很多字但其實不知道有沒有把想表達的主旨寫出來的一篇,其實我想表達的很單純,身為球迷,你只要看得夠久,一定會漸漸地會不習慣一些變化,這就跟我們隨著年紀增長,有時會看不慣一些新現象一樣,但其實很多事情是不管我們習不習慣,它都回不去了,所以只能學著去接受它並且去發掘其中的樂趣,如果抱著這種心態,不管是看球賽還是過生活,或許都更能保持積極的狀態吧。不論覺得這篇文章是有點意思還是一堆屁話,都謝謝看到這邊的你,希望下一篇文章不會讓大家再等一年半,謝謝掰掰~

 

arrow
arrow

    Mafia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