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_russell_lifetime_achievement_fb-845x321.jpg

NETFLIX宣布要播映塞爾提克傳奇Bill Russell的紀錄片時內心一陣雀躍,上映時間到後用Bill Russell查詢NETFLEX卻毫無所獲,以為台灣地區沒有播放,但跟朋友討論後發現並非如此,回家再用中文的羅素搜尋依然空白,直到用比爾羅素才出現期盼已久的畫面。

紀錄片開始沒一分鐘,當螢幕上出現比過去幾年更浮腫、更衰老的Bob Cousy開口時,兩眼已經充滿淚水,不得不暫停起身移開目光。

紀錄片恰如其分地描述著Russell的出現帶給波士頓低迷職業運動的榮耀,對始終苦無總冠軍的Red AuerbachBob CousyBill Sharman的救贖,以及在球場外他對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乃至各種人權運動的影響,當然也沒放過他與新英格蘭區的種族糾葛與黑白情仇。

但是到第二集時,心裡卻冒出了疑問。

旁白說Red Auerbach決定卸任總教練後的首選是隊長兼球星Bill Russell,接著出現Red很常說出口的口白:除了Russell之外還有誰能激勵Russell?之後再出現一段旁白,這應該是Russell的聲音說:我是他第一個徵詢的人,我說我不要接這份工作。

看到這裡,不得不停下畫面,因為這段描述與過去二十幾年從事NBA寫作的記憶有非常大的落差。不管是從以前到現在看過的中英文資料,到自己書寫塞爾提克的歷史,關於Auerbach總教練位置接班人的通說都是:Red提前一年宣布自己即將退休的決定之後就開始找新任總教練人選。他的第一個首選是Frank Ramsey,但是當時Ramsey已經回到家鄉肯塔基經商。第二個人選是塞爾提克當家球星Bob Cousy,但當時Cousy正在Boston College擔任總教練,而且不想再拋家棄子踏上客場旅途。第三個人選是與Russell同年進入NBA的球星Tommy Heinsohn,但Heinsohn覺得自己沒辦法駕馭Russell,並且建議AuerbachRussell擔任球員兼總教練。在這些退休球員都回絕後,最後苦無接班人選的Red Auerbach才去找了Russell

延伸閱讀:Tommy Heinsohn 以教練身分入主名人堂(上)

歷史最可怕的就是當其他當事人都離開後,最後關燈的人就有最終的解釋權,特別是當Bill Russell的紀錄片這麼拍,品質早已經不若當年的USA Today也就跟著這麼寫,過去的一切一切,似乎就這麼被抹滅了。

 

於是,開始了資料蒐集之旅。

 

NBA最麻煩的就是爬梳資料,畢竟所有的對象無論球員或教練都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但人類的記憶又是極其不可靠的一環,因此單一個事件會有無數種的面向,不單是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角度,同一個人在不同年代甚至同一年代的不同書籍中也會有不同的記憶描述。

遇到過最誇張的例子就是Bob Cousy1950年選秀會上被三城黑鷹隊選上後就被賣往芝加哥牡鹿隊,沒想到球季還沒開打牡鹿隊就宣告解散。解散後NBA各隊分配牡鹿隊球員,最後剩下包含Cousy在內的三位球員尚無落腳處。會議中最後將寫著三人的名字的紙條丟入聯盟執行長Maurice Podoloff的帽子裡,再由三支球隊的老闆抽出。

結果Cousy是第幾位被抽出來的呢?根據Cousy的自傳,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都對,因為Cousy在三本自傳中提供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答案,而真正參與這場會議的老闆Walter Brown卻沒有自己的自傳或是傳記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選秀的故事> Bob Cousy(十之九)抽籤定生死

Auerbach的接班人其實也是類似的情況。接下來的資料蒐集中會涵蓋塞爾提克隊史的著作,Red AuerbachRussellCousyHeinsohn與其他球員的自傳與傳記,以及Boston Globe的往日報紙搜尋。在這些資料裡HeinsohnCousyRussellAuerbach的說法各不相同,每個當事者自己出版的不同傳記還各有出入,大小細節各有不同。

但這也是資料蒐集最有趣的地方。

如果沒有耐性看到最後,這裡先直接說結論:不管是RussellAuerbach兩個當事人,還是曾經被詢問過的CousyHeinsohn,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報導,都得不出RussellAuerbach首選的結論。根據這些資料Auerbach最早可能詢問Russell的時間點為19661月(比較可能的時間點是3月),可以確定要遠晚於RamseyCousy或是Heinsohn。但即使如此,這世界上除了Auerbach之外沒有人知道當他在1965年詢問RamseyCousyHeinsohn時,內心是否有過Russell才是首選,只是自己不想讓他在球員與總教練兩個身分上兩頭燒的念頭。

 

為什麼Auerbach要卸任?

 

先從塞爾提克的遠古史談起。作為NBA的前身BAA的創始球隊之一,塞爾提克經過黯淡的四個球季後,老闆Walter Brown1949-50年球季結束後決定聘請前華盛頓首都隊與三城黑鷹隊總教練Red Auerbach前往執教,同時Auerbach也接下原本由老闆Brown兼任的總管職務。不過當時還在草創時期的NBA沒有明確的工作劃分,Auerbach手下沒有任何的助理教練,他在場邊得要肩負助理教練、甚至隊醫、防護員的工作,踏上客場征途時還要兼顧行程安排的工作,場外還得要負責選秀與敵隊的球探工作,因此實際上總管的日常工作還是由老闆Brown來分擔,甚至塞爾提克的球員們還喜歡趁著Auerbach不在波士頓或是不注意的空擋,直接跟好好先生Brown談合約、談薪水。

儘管如此,兩人之間還是有良好的默契,只要是牽涉到球員異動等重要議題,Brown完全信任Auerbach,不會妄加干預。

1964-65年球季開打前當時59歲的Brown因為心臟病發意外逝世時,於公於私對Auerbach都影響極大。當時Auerbach剛帶領塞爾提克拿下六連霸與隊史第七座總冠軍獎盃,於公Brown不僅是他的老闆,也是他背後最重要的支柱,於私Brown更是如父如兄的長輩,是唯一可以傾訴、討論的對象。

Brown猝逝後,不僅原本Brown分擔的總管職務全部落回到Auerbach身上,也由於遺孀Marjorie Brown對繼續經營塞爾提克興趣缺缺,轉賣球隊尋找買家的過程也讓Auerbach的負擔更加沉重,也開啟了他未來長年跟不斷出現的新老闆對抗的序曲。

也由於Brown猝逝後急遽加重的負擔,讓當時才47歲的Auerbach動了從總教練職位退下專任總管的念頭。當塞爾提克以1965年總冠軍作為Brown的獻祭後,Auerbach在新球季開始前就宣布這將是他最後一個球季,給那些想要打倒Auerbach的冤親債主留下最後一次機會。

這也開啟了尋找接班人的漫漫旅程。

 

Celtics相關著作

Bill+Russell+Taco+Bell+Skills+Challenge+2018+m32Ku7kfJ_-x.jpg

首先從非單一球員但與塞爾提克歷史有關的著作開始。

 

Dan Shaugnessy所著的EVER GREEN可說是最完整的塞爾提克歷史書,但對為什麼是由Russell接替Auerbach卻並未多著墨,可說是草草帶過。

諸多塞爾提克相關著作中THE SELLING OF THE GREEN, The Financial Rise and Moral Decline of the Boston Celtics可說是最多塞爾提克負面資訊的著作,這書中提到Auerbach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贏球,當Auerbach1966年從板凳席退休並指定Russell成為主要職業運動中第一個黑人總教練,塞爾提克的資深球員認為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Auerbach知道Russell已經厭倦場上的拚搏且不可能替新教練打球。

******

Joe Fitzgerald所著並有Auerbach推薦的The Championship Feeling, The Story of the Boston Celtics中提到:Auerbach在總冠軍賽系列的休兵日宣布由Russell接手總教練,並解釋:「你不能坐等這件事情發酵,這消息很快就會被洩露。」

書中並提及在1966118日波士頓前鋒報的Joe Looney在專欄中提出「Russell next coach of Celtics?」

儘管出身前鋒報的Joe Fitzgerald提到同事的專欄,不過實際上,14日的波士頓環球報裡主跑塞爾提克新聞的Clif Keane就已經在以「Russell Coach of Future C’s」為標題的報導中提出包含Russell在內的五個可能人選。

******

Thomas J. Whalen所著的Dynasty’s End, Bill Russell and the 1968-69 World Champion Boston Celtics中提及Auerbach在宣布由Russell接手前考慮了Frank RamseyBob CousyTommy Heinsohn,並節錄了Auerbach在記者會上的說明自己找Russell接手的過程:「我想我們當時是在底特律。我要Russell到我旅館的房間來,跟他說了我內心的想法,而Russell說會考慮這提議。這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自己也不會對任何重大議題倉卒做出決定。不論是我或是Russell。我很高興他有充分的時間從各角度思考這提議,現在的他萬分確定。」

「你知道當球員跨入三十歲大關,就像Russell現在的情況,會喪失一些動力,」Auerbach解釋著。「他會失去對球賽的動力,但身為教練,這就不會是個問題。」

******

John TaylorBILL RUSSELL, WILT CHAMBERLAIN, AND THE GOLDEN AGE OF BASKETBALL中描述Auerbach內心無法想像有其他外來的教練能夠帶得動充滿歷史、球員又經驗豐富的塞爾提克,也無法想像有其他教練能夠指揮Russell,因為除了他自己從Russell還是22歲新秀就開始指導外,其他教練可能都無法掌控Russell

Auerbach首先考慮Ramsey,但Ramsey基於自己在肯塔基的生意考量,只願意擔任短暫的代理工作。接著Auerbach找上了CousyHeinsohn,但Cousy以自己還在波士頓學院執教,Heinsohn以自己無法掌控Russell為由婉拒。

延伸閱讀:Frank Ramsey:Original Sixth man of NBA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players

最後,Auerbach才找Russell討論。Auerbach直到最後才找Russell的原因是Russell長年來一直說不想要擔任教練,坐在板凳區或是在場邊跑上跑下對球員大吼大叫而無法下場打球會讓他感到沮喪,但Auerbach覺得如果能夠讓Russell同時擔任球員與教練,也許會是個可行的辦法。

「你覺得這工作如何?」三月一場面對底特律活塞隊的客場作戰前,AuerbachRussell叫到自己的旅館房間問著。

「甚麼工作?」Russell問。

「我的總教練位置。」Auerbach說。

「你在開我玩笑嗎?」Russell說。

「不,我是認真的。」Auerbach說。「我覺得你可以做好。」

「讓我想一想。」Russell說。

直到球季結束,Red不時找Russell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他持續被不同可能人選所拒絕。另一個原因是他覺得讓Russell指導Russell自己是個好點子,但Russell始終沒有點頭答應。最後當Auerbach詢問Russell是否願意在剛被舊金山勇士隊開除的總教練Alex Hannum手下打球時,Russell先是同意這個點子,但隨即改變自己的想法,不希望有外來者接手塞爾提克。

在與湖人隊的總冠軍系列開打前,Russell終於點頭答應接手,讓Auerbach可以著手安排發布接班人的記者會。

******

從這些外部的紀錄裡,Auerbach徵詢Russell意願的時間點落在三月在底特律旅館房間,從首次提及兼任總教練這話題到Russell點頭答應的四月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差,這段時間是Auerbach不斷遊說而Russell持續思考的時間。

 

塞爾提克球員傳記

 

先從最外圍的資料開始講起。塞爾提克的播報員Johnny Most的傳記可說是塞爾提克場內外八卦的重要資料來源,不過他對Auerbach卸下教鞭找尋接班人這段完全草草帶過。這點符合過往他的八卦來源大多不是RedAuerbach也不會跟他透露太多細節的習性相符。

塞爾提克新一代白人明星前鋒John Havlicek與環球報知名記者Bob Ryan合著的傳記「Hondo」中並沒有提到教練更替的內容,只有簡單帶過兩人執教的差異。畢竟當時Ryan還沒有進到環球報,Havlicek也只是個資淺的最佳第六人,兩人都沒有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Born To Run - John Havlicek:塞爾提克傳奇間的橋樑

K.C. Jones在塞爾提克陣中資歷僅次於RussellSam Jones,而且是Russell大學學長、室友、奧運金牌隊友與塞爾提克隊友,並在Russell接任總教練一年之後才退休,是當時少數沒能戴著冠軍戒指光榮退休的塞爾提克球員。他有一本自傳「Rebound」,不過這本自傳主要聚焦在他八零年代擔任總教練的決策,並兼著提及自己過往故事,沒有著墨在這段歷史上。

延伸閱讀:KC Jones:防守鐵衛背後的溫暖與無私

另一位Russell密友,也是史上冠軍戒指僅次於RussellSam Jones在自己的傳記「Ten Times A CHAMPION」中則是這麼說著:「我沒有任何頭緒且感到非常驚訝,覺得這可能是最棒的事情。如果這世界有甚麼地方有第一位黑人總教練誕生,那肯定是波士頓,我們已經創下許多個第一。

延伸閱讀:被遺忘的十冠王者:Sam Jones

Sam JonesHavlicek,可以確定無論黑白,無論球隊資歷深淺,無論與AuerbachRussell兩人關係親密與否,Auerbach的接班人選這個問題都未曾洩露給現役球員。

 

接下來從前面提到的當事人來入手。

 

Tommy Heinsohn

 

Frank Ramsey沒有出過自傳或是傳記,但退役後擔任塞爾提克轉播與總教練的Tommy Heinsohn則出過兩本自傳。

延伸閱讀:永別了,永遠的Tommy Heinsohn

Give'em the Hook裡是這麼描述著:退休後六個月,Red要我接替他擔任總教練。那是196510月,Red剛提早一年宣布這將會是他在板凳上的最後一個球季。

中略。

但此時,Auerbach要我到費城去跟他碰面,並給了我成為他接班人的機會。但是我拒絕了Red,當他問我原因時,我給了最誠實的答案:「Because, I don't think I could handle Russell

接下來,我們開始討論其他可能的人選,在提出許多可能人選後,我告訴他:「你知道嗎?Red,我想你應該要讓Russell接手總教練。他是如此以自己為榮,成為第一個黑人總教練更是榮耀。比起其他人,Russell在接下來幾年一定能從自己身上激發出更多潛能。」

******

Heinsohn還有另一本自傳「DON’T YOU EVER SMILE?」,裡面則是如此描述:1965-66球季開始不久後,當我到費城去採買些衣服時Red邀我一起共進午餐。

「我要辭去教練職務,」Red是在十月底或是十一月初告訴我。「你對這工作有興趣嗎?」

Heinsohn以自己剛投入保險業且賺了不少錢為由拒絕,並提到另一個可能人選Russell

「我沒辦法掌控Russell,」Heinsohn說。「Russell永不會替我打球,我沒辦法激勵他,唯一能駕馭他的只有你或他自己。」

Heinsohn詢問Auerbach心中有那些人選,Auerbach答到:「你(Heinsohn)、RamseyCousy。」

「我不認為Cousy會想接手,」身為CousyHoly Cross的學弟、鄰居與好友的Heinsohn說。「他正在波士頓學院執教,我也不認為Ramsey能夠應付得了Russell。唯一能夠激發出Russell最大潛力的是Russell,為什麼不任命他當總教練?」

我(Heinsohn)確信自己至少影響Red去考慮這個可能性,比起其他人選,Russell會為自己更認真打球。之後Red考慮了Bob Brannum與其他人,最後選擇了Russell

Heinsohn的兩本傳記,可以確定在196510月至11月,Auerbach就已經詢問過Heinsohn,而此時Russell尚不是他心中的人選。兩本自傳都提到AuerbachHeinsohn是約在費城碰面,而根據塞爾提克的賽程,19651112日作客費城七六人隊,這時間點與Heinsohn的描述相符。

雖然Heinsohn最後並沒有成為Auerbach的接班人,但當Russell正式從球場後,一邊在保險業打拼一邊在場邊擔任塞爾提克球賽轉播的Heinsohn就接手擔任塞爾提克邁入七零年代的總教練,成為Auerbach真正的接班人。

跟其他人的傳記相比,Heinsohn在這兩本出版時間相差十二年的自傳裡的描述幾乎相同,細節與時間點等都可以相互印證,是較少有出入的一組。

 

Bob Cousy

IMG_0940

Bob Cousy是塞爾提克史上所有球員中唯一跟Auerbach有私交且能夠直呼Auerbach名字Arnold的球員,同時又是在Larry Bird出現之前最受歡迎的塞爾提克球員,因此當Auerbach決定卸下總教練職務時Cousy是必然被諮詢的可能人選。另一方面,Cousy熱愛出書賺外快,特別是六零年代處於私人汽車普及前的最後年代,大多數人還得要靠公共運輸來代步通勤,可以在通勤時閱讀的小本掌中書,類似日本的文庫本大小的傳記相當流行,當時正當紅的Cousy是熱門的邀約對象。

我手邊有七本Cousy的傳記或自傳,扣掉1961年出版的Bob Cousy, Magician of Pro Basketball1962年出版的Basketball is my Life1964年出版的The Last Loud Roar以及1975年出版但沒看到相關資訊的Bob Cousy, The Killer Instinct,只有三本有提到Auerbach退休的資訊。

延伸閱讀:<波士頓景點> Bob Cousy 雕像 & The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 Worcester

1988CousyBob Ryan一同出版的自傳「COUSY, ON THE CELTICS MYSTIQUE」中提到Cousy第一次考慮擔任職業球隊總教練,是在Red執教的最後一年。

我(Cousy)跟RedJack Waldron(塞爾提克總裁)一起開會,他們提出由我接替Auerbach的話題,問題是當時我才剛跟波士頓學院簽下一紙新的三年合約。我很有興趣擔任塞爾提克總教練,但我太年輕、稚嫩,那時還不是個可以隨意重新談或是直接跳出合約的年代。

「老天,我很樂意執教塞爾提克,」CousyAuerbachWaldron說。「但我才剛跟波士頓學院重新簽約。」

根據Cousy的說法,總裁Waldron並未放棄。儘管這裡Cousy並沒有提出時間點,但CousyAuerbach最早詢問的幾個人選之一,如果根據後面會提到的Boston Globe新聞報導追蹤中可以知道Cousy與波士頓學院的新合約一直要到1966410日左右才讓外界知曉,顯然這中間應該還有落差。

******

2005年出版的COUSY, his life, career, and the Birth of Big-Time Basketball,則提到1965-66球季Auerbach前往拜訪Cousy,希望Cousy能接替自己擔任總教練,薪水是在波士頓學院的三到四倍,但被Cousy拒絕。原因是Cousy與波士頓學院的合約未完,而且他不願意執教曾經跟他一起打過球的隊友。

******

最後一本Cousy的傳記是2018年由Gray M. Pomerantz執筆的THE LAST PASS, Cousy, Russell, the Celtics,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裡面提到了Auerbach在接近五十歲時決定從教練位置退下專任總管。CousyRamseyHeinsohn都拒絕了接替Auerbach的邀約,Cousy喜歡自己當時在波士頓學院執教的生活,Ramsey在肯塔基還有生意,Heinsohn則說:「Red,我無法教導這支球隊…..沒人能像你一樣掌控Russell。」最後,Auerbach聘用了最正確的人選:Russell

這三本書都沒有提到確切的時間點,但從這三本書可以大致歸類出Cousy並非對接手Auerbach總教練位置沒有興趣,只是他與波士頓學院的合約未完,且不甚願意接手還有自己前隊友在陣中的球隊,而其他來源裡面常提到的要陪老婆、小孩反而在他自己的自傳裡沒有特別被提及。

 

Bill Russell

Naulls-Celtics-team-photo-1965.jpg

跟非常愛出書的隊友Cousy與教頭Auerbach相比,Russell出書的資歷顯得非常資淺,除了1966年出版的Go Up For Glory1979年的SECOND WIND外,其他書籍幾乎都是在二十一世紀才出版,這兩年居然還有幾本小冊子出版,只不過這幾年出的書評價都跟書的厚度一樣薄。

延伸閱讀:團隊:Bill Russell與Boston Celtics的首冠秘密

1966年的Go Up For Glory的共同作者Bill McSweeny正是紀錄片裡建議Bill RussellRed Auerbach承諾接下總教練一職的推手,也是RussellAuerbach談妥後Auerbach打電話怒罵的對象。有趣的是查遍所有AuerbachRussell的書籍,完全沒有提到過McSweeny,而翻了整本Go Up For Glory,並沒有提到出版當年的教練更替事件。之後在2020年再版的版本中只有增加了Russell的導讀,導讀裡也沒有提到相關的話題。

1979年出版的SECOND WIND, THE MMOIRS OF AN OPINIONATD MAN並沒有依照時間序列撰寫,翻閱了其中與塞爾提克冠軍有關的篇章沒有看到相關的描述,也許日後細看會有所獲。

******

2010年出版的King of the Court中提到AuerbachBob CousyFrank RamseyBob BrannumHeinsohn四個人選,而這四個人拒絕的理由與前面所提大同小異,並提到Heinsohn建議由Russell接手。比較特別的是提到19661月波士頓媒體也提出了相同的點子。

書中給出時間點是Auerbach直到三月的客場作戰中才開始探詢Russell接手的意願,但Russell認為Auerbach在開玩笑,因為他已經推辭許多大學的邀約,而且教練工作有太多負面困擾。因此,當塞爾提克在例行賽以一場之差將東區第一拱手讓給費城七六人隊,並在季後賽首輪中以12落後給辛辛那提皇家隊時,Auerbach聯繫了剛被舊金山勇士隊開除的老友Alex Hannum,並相約在塞爾提克球季結束後詳談。但這邀約在塞爾提克逆轉贏得首輪勝利後持續被推遲,並在Russell決定要接手總教練一職後無疾而終。

書中給了幾個Russell願意接手的理由。首先是Russell聽到聯盟裡的黑人球員們抱怨教練們的潛的種族偏見問題(文中沒有指明是否為特定教練),其次是Russell希望Auerbach的接班人是出自塞爾提克大家族,最後則是希望成為主要職業運動的第一個黑人總教練。

這裡其實有個插曲,為什麼說是主要職業運動呢?因為紐約洋基隊的前老闆George Steinbrenner1960年聘請了John McClendon擔任NIBLNational Industrial Basketball League)克里夫蘭風笛手隊(Cleveland Pipers)的總教練,是職業運動的第一個黑人總教練。之後,Bill Sharman接手風笛手隊總教練並贏得改制成ABL後的總冠軍。

******

2001年出版的Russell Rules中,Russell提到Auerbach1965-66球季開始前宣布自己將卸下總教練職務,雖然沒有提到自己接手的事情,但在他的統計裡這個球季Auerbach被裁判趕出球場的次數高達22場,其中還包含一場明星賽。由於當時還沒有助理教練這個配置,這讓當時塞爾提克陣中最資深的主將Russell得要在這22場比賽中接手總教練的調度工作,讓他有信心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稱職的球員兼總教練。

******

Russell2009年出版的自傳名稱直接就是「Red and Me」,也提供最直接與完整的Russell第一手資訊。

第八章Godspeed一開頭Russell就寫到:1966年的某一天,Red把我叫到辦公室裡並告訴我:結束了,Russ,這是我的最後一年,我要退休了。」

我(Russell)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你不多待一年?」我這樣問只是希望他知道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也很自私:我還沒有打算離開籃球,而我希望他能帶領我們拿下另一座冠軍。

「不,已經夠了。」Auerbach說。

OK!」Russell說。「願主保佑你。」

出於尊重,我(Russell)沒有再提起這個話題,從未,我與Auerbach的關係一向也不強迫對方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Red靠坐在自己的椅子裡,拆開一支雪茄:「你想要這份工作嗎?Russ

「嘿!不!在我看過你所經歷的一切?跟裁判、計時器、記者、球迷打交道,那些壓力?我一點都不想跟這些沾上邊。」Russell回答道。

「無論如何,我得要聘請一個教練,」Auerbach燃起雪茄,並開始另一個新的話題。「但我在這裡答應你:我不會聘請任何人來執教,除非獲得你百分之百的認可。我們一起經歷太多戰爭,你打球太拼命、對這個球隊意義太重大,我不會留下你一個人面對你不喜歡的教練,我不希望任何人搞你。」

此時,不是教練在對我(Russell)說話,而是一個摯友。

「我很感謝,Red,」Russell說。「我不知道沒有你要怎麼過,我沒辦法想像哪個教練是我願意替他打球的。」

OK!」Auerbach說。「這樣吧,我讓你回家想一份五人名單,五個你尊重的人選,我也回去提出五個人選,有誰同時出現在這兩份名單上,我們再來討論這個人。」

最後,兩人提出的名單南轅北轍。Russell的考量是誰能執教這支球隊,而Auerbach的考量則是誰能跟Russell相處,兩人只得各自回家繼續思考。

隔天,Auerbach打了通電話給Russell,電話裡Auerbach的聲音聽起來像是鬆了一口氣:「我有個人選,這是我想聘請的教練人選。」

「不!」當Auerbach說出人選的名字,Russell甚至不需要思考,直覺地在電話另一頭大喊。「我沒法替那傢伙打球,如果你要聘請他,我就跟你一起退休!我甚至不想跟那個X娘養的傢伙待在同一個房間裡。」

Auerbach提出的名字是個資深、成功的NBA教練,但Russell知道一些讓他無法信任此人的資料。Russell的好友也是他指導過的球員,一個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此人曾經想用不尊重人的方式操縱他的朋友,甚至試著要他的朋友在球季中不要跟Russell交談。

雖然看似冷漠,但Russell與其他球隊的黑人球員都有不錯的交情,加上在黑人人權議題上的努力,讓他成為許多黑人球員的諮詢對象,能夠從其他各隊不同的黑人球員口中聽過各種消息。

除了這位Russell口中最偉大的球員外,同一年,有另一個該隊球員撥電話向Russell諮詢。

「我有個麻煩,教練跟我說:『我可能太老派,我可能不對,但我真的受不了看到黑人跟白人女子約會。』」電話那頭Russell不願意具名的球員說。「問題是,我娶了白人妻子。當我跟妻子一起出現時要怎麼辦?」

「你就這麼辦:在訓練營跟熱身賽時盡一切努力拼命打球,盡你所能地贏得比賽,Okay?」Russell說。「接著,如果他提到任何跟你妻子是白人有關的話題,你告訴他去吃屎吧!」

各種消息都讓Russell對此人非常不滿,而Auerbach對這些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那,你要我怎麼辦?」Auerbach沒有多追問內情,但把球丟回給Russell

「我不知道,」Russell說。「我明天跟你聯繫。」

經過一夜思考,Russell打了電話給Auerbach:「OkayRed,我願意接手總教練。」

Good!」Auerbach追問著。「你還會繼續打球?」

「歐!對!那才是重點。」Russell說。

「你做了正確的決定,」Auerbach說。「還有誰比Bill Russell更能激勵Bill Russell?」

儘管Russell通篇未曾提起Auerbach屬意的人選,但很明顯的那位偉大球員是他的好友Wilt Chamberlain,而那個他堅決反對的教練則是在King of the Court中提到的Alex Hannum

Russell十三年的NBA生涯中只有兩個球季沒能贏得總冠軍。第一次是1957-58球季Russell在總冠軍系列因為受傷而缺賽兩場,讓西區的聖路易老鷹隊贏得總冠軍,這也是Russell十三年生涯裡唯一一次輸掉總冠軍系列。第二次則是他剛接手總教練的1966-67球季,球隊在東區冠軍賽敗給費城七六人隊,最後七六人隊贏得總冠軍,這則是Russell十三年生涯裡唯一一個球季沒有打進總冠軍系列。老鷹隊與七六人隊的總教練名字都是Alex Hannum,而那支封王的七六人隊主將就叫做Wilt Chamberlain

這,也許就是Red AuerbachAlex Hannum以及Bill RussellWilt Chamberlain在本質上最大的差異。

******

從這三本Russell的自傳中可以得出Auerbach曾經找Russell探詢接手的意願,但一開始遭到拒絕,直到Auerbach在走投無路下提出Alex Hannum成為可能人選後,不願意替Hannum打球的Russell才改變心意點頭答應。

這三本書也分別提到兩個時間點,一個是1966年的某天,一個是三月的客場之旅,這很明顯都較Auerbach徵詢RamseyCousyHeinsohn為晚。但兩本書裡對談話的地點描述有明顯差異,King of the Court明確提到是在客場之旅,但Red and MeRussell則是被Auerbach找到辦公室中談話,這也是唯一將對話場景設定在Auerbach辦公室的資料。

Red and Me的敘事方式讓人會覺得過程相當緊湊,但在其他的資料裡則是一段短則一個月,長則兩到三個月的過程,給人一種回憶因為時間太久遠而被扭曲的感覺。

 

Red Auerbach

 

最後,來看看Red Auerbach的幾本自傳與傳記中談到自己卸任總教練與找尋接班者的描述。

MBA, MANAGEMENT BY AUERBACH中提到1966年總冠軍賽中宣布新任總教練被湖人隊認為是故意吸引媒體注意的部分,但並未提及為何是Russell接手的過程與細節。

******

Dan ShaughnessySEEING RED, The Red Auerbach Story中並沒有著墨太多,除了提到Frank RamseyBob CousyTommy Heinsohn三個人選與常見的拒絕理由外,只引用了Auerbach的談話:「塞爾提克就像是個大家庭,要從外界引入某人並要他融入這個家庭並不容易。Russ可以勝任這個任務,他會是個好教練。」

******

RED AUERBACH ON & OFF THE COURT中則是這麼描述:沒有Russell我們還能如此成功嗎?No Way!但如果他替另一個教練打球我們能一樣成功嗎?我(Auerbach)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當我在1965-66球季開始前宣布那將是我的最後一個球季,Russell不只一次來找我,拜託我別離開球場。他也打給我太太,拜託她說服我別讓我離開球場。

之後,在球季進入尾聲的某一天,當時Russell知道我的心意已決,他來找我並說他願意在我退休後接手總教練,他的理由是他不想要替其他人打球。如果他不喜歡新教練?或許新教練會引進新的系統取代過去那麼多年的一切?

好吧,我的心思開始快速運轉。如果新教練不了解Russell?如果他們沒有辦法發展出正面的化學效應?我開始像Russell一樣思考。

「我不想要替其他人打球,」Russell告訴我(Auerbach)。「如果我不能替你打球,我寧願替我自己打球,如果你願意任命我擔任總教練的話。」

當球季結束,塞爾提克舉辦例行的季後晚宴,Russell在演說中提到接替Auerbach成為總教練時說:「人們說Red很幸運能有我,的確他是。但我也很幸運能有他。Red,你跟我會是永遠的朋友直到我們其中一人死去。」

書中另外批評RussellHeinsohn擔任總教練時放寬了衣著規定,要是他老人家看到現在NBA總教練穿得跟觀眾、路人沒兩樣,大概會氣死。

******

Auerbach的自傳Let Me Tell You a Story則提到RussellAuerbach在此事上的互動。

Auerbach宣布自己將執教最後一個球季後,Russell感到沮喪並試圖要讓Auerbach改變心意。於是,Russell找上了Auerbach的妻子Dorothy Auerbach,卻沒想到DorothyRed Auerbach的決定十分贊同。

跟現代大多數的太太都希望先生越少在家越好不同,Dorothy希望Auerbach能有多點時間在家,而這與他們奇妙的生活模式有關。

Auerbach1950年開始接手塞爾提克,但是因為Dorothy的堅持Auerbach始終沒有舉家從華盛頓特區遷往波士頓,而是自己隻身一人赴任,住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與Prudential Center之間的Lexon Hotel,只有球季結束或是客場移動時才會回家。在卸任總教練專任總管後,Auerbach則是華盛頓特區與波士頓兩邊跑,並在自己的書房設立了球隊專線,讓他人在華盛頓特區家中時也能隨時遙控球隊事務。

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相處模式,因此當RussellDorothy幫忙說服Red時,Dorothy不但拒絕替Russell說項還警告Russell如果真的說服Auerbach改變心意,她將會對此感到非常失望。

於是,Russell只能自己跟Auerbach當面討論Auerbach對未來的計劃。書中提到Auerbach「記得」Russell告訴他自己不想替另一個教練打球,但也還不想退休。

「如果你真的想退休,」在Auerbach的記憶裡Russell這麼說。「讓我來擔任這支球隊的教練。」

於是Auerbach同意這個請求,並說:「我會替你準備一份合約,如果你能跟我保證保守這個祕密直到球季結束。」

書裡Auerbach也否認了自己選擇Russell接手跟膚色有關。

「為什麼要小題大作?我做這個決定並不是因為要試著創下甚麼紀錄。」Auerbach說。「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這是對球隊最好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我小題大作,Russell可能不會同意接手。說實話,這個念頭從來沒有出現在我腦海。」

******

Bill+Russell+Miami+Heat+v+Boston+Celtics+BgWmBbtD3V5x.jpg

Red Auerbach有一本自傳RED AUERBACH, Winning the Hard Way,出版的時間剛好是1966年,而在這本書的最後幾頁,就描述了自己卸下總教練的經過。

Auerbach寫著:讓我們從故事的開頭說起。

我(Auerbach)希望Frank Ramsey來接手塞爾提克,但他不願意放棄他在肯塔基州的生意回到NBA。他說他可以擔任球隊的總教練,但只有一年,只有在我因為找不到繼任者而得要被迫多在板凳上擔任一年總教練的情況下。

於是,我(Auerbach)轉向Bob CousyCousy很滿意他在波士頓學院的教練工作,但他需要幾天來思考接手我工作的事情。當時CousyChris Schenkel一起負責NBA的周日電視轉播,當他在思考我丟給他的難題時遇到些不幸的事情。在前往轉播一場在聖路易舉行的比賽路上,Cousy因為暴風雪被打亂行程,直到開球前一刻才勉強抵達球場。

回到波士頓後,Cousy走進我(Auerbach)的辦公室。

Arnold(如前述,Cousy是唯一能叫Auerbach名字的球員),」他對我說。「我知道你的難處,但我得要說No。如果我對回到NBA有任何疑慮,這趟去聖路易的糟糕旅程讓我確認:經過十三個球季後我再也忍受不了了。而且我不能再次離開MissyCousy妻子的暱稱)與孩子們。我知道你會支付我在波士頓學院兩倍的薪資,但即使給我全世界的錢我都不幹,這太痛苦了。」

接著,我(Auerbach)想到了Bob Brannum,但我不得不告訴他我得要慢慢來,因為Bob已經脫離NBA超過十年,對其他球隊的人事所知寥寥無幾。Bob說他不能等枯等球隊的決定,因為當時已經是一月底,而他與Norwich大學的合約即將要更新。

不久之後,在飛往底特律的路上我考慮了Bill Russell。一晃眼,他在NBA戰場上已經廝殺了十個年頭。如果我讓他擔任總教練?是否會給大傢伙動力多打一或兩個球季?落地後我打了通電話給人在波士頓的總裁Jack Waldron並提了這個想法,Jack覺得這是個有趣的點子,雖然他想要馬上打給老闆Marvin Kratter,但我要他等我跟Russ談過後再說。

Bill知道我(Auerbach)一直為了接班人的事情所困擾,他自己說過非常多次當教練是他最不願意做的事情,當我將他叫進房間並探訓他的意願,他看起來目瞪口呆。

「你是真的要我接手?Red。」Russell問。「還是只是個象徵性地詢問?」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象徵性地問過,」Auerbach。「我是問你是否想要接這工作?」

「我覺得這件事早晚有一天會被提起,Red。」Russell說。「我老是說人要是瘋了才會想要當教練,特別是球員兼教練。但可惡,現在,我得要思考一下。」

「慢慢來。」Auerbach說。

Bill花了很長的時間,整個二月與三月,久到讓我(Auerbach)覺得他並不想接手。

當球季結束時,舊金山勇士隊開除了總教練Alex Hannum,我覺得找到自己想要聘請的人了,於是我準備安排要聯繫Alex。此時我在費城Sheraton Motor Inn的房間有了意外的訪客,當時我們正南下到費城準備東區冠軍賽的第三戰。

「我能跟你談談嗎?」Russell問。

「你想談什麼?」Auerbach問。

「我知道現在不是好的時機,但我一直在思考當教練的事情。」Russell說。

「你知道你要面對的是什麼嗎?」Auerbach問。

「我想我知道。」Russell答。

Russ,」Auerbach說。「我們在一起相處很久一段時間了,對彼此非常了解,也互相尊重,我得要問你一個問題。」Auerbach說。

「什麼問題?」Russell

「你是想要這份工作,還是需要這份工作?」Auerbach問。「如果你覺得在我離開後你無法替另外一個教練打球,你要老實地告訴我。」

「不,Red。」Russell說。「不是這樣的。我可以替像是Hannum這樣的教練打球,我猜我也可以替其他某些教練打球。我是向你要一份我原本不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說不,不管你找誰當教練,我都會盡全力打球。」

「讓我跟MarvinJack談談,」Auerbach說。「同時,讓我們宰了費城。」

「是的!教練!」Russell說。「我會宰了那些傢伙。」

那是整系列我們唯一輸掉的比賽,但那不重要。

接下來的幾天,AuerbachJack Waldron與在紐約或其他城市看房地產的老闆Marvin Kratter透過長途電話討論,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Russell是否可以在擔任教練的同時還保有自己頂尖的場上表現?

我(Auerbach)說我深信擔任總教練可以讓Russell的比賽再創高峰,更不懷疑他能夠掌握這支塞爾提克,最後我們三人和Russell坐下一起討論。

在與湖人隊總冠軍系列開打前一天周六的練習結束後,AuerbachRussell叫入辦公室。

「這工作是你的了,」Auerbach說。「有什麼問題嗎?」

「我希望當我需要你時你會隨時出現,」Russell。「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我會在附近。」Auerbach說。「但這是你的球隊。你不會看到我靠近板凳區,也不會看到我在球賽開打前十五分鐘出現在休息室,或是中場休息時,或是比賽結束後的十分鐘,任何你想與球隊獨處時。除非你邀請我,我也不想介入,你不需要我當保母。」

「這很合理,Red。」Russell

OK,那薪水呢?」Auerbach問。「以我對你的了解,我們需要談一談薪水,對吧?」

「不管你說多少,那就是了,」Russell乾脆地說。「Red。」

「兩萬五千美金。」Auerbach

「我沒問題。」Russell

兩人的薪資談判只花了不到十五秒鐘,剛加入塞爾提克領取一萬九千三百美金的Russell此時超越MLBWillie Mays成為史上最高薪的職業球員。原本塞爾提克給Russell的薪水是比Wilt Chamberlain多一元的十萬零一元,現在加上兩萬五千美金後,讓Russell超過一年前舊金山巨人隊宣佈Mays的十二萬五千美金年薪。

******

RED AUERBACH ON & OFF THE COURT中的描述顯示Auerbach一直到球季快結束時都沒有讓Bill Russell兼任總教練的念頭,直到Russell向他提議,他才開始像Russell一樣思考他所擔心的未來。

這是唯一提及這個面向的書籍,也是Russell並非Auerbach內心首選的少數例證。

RED AUERBACH, Winning the Hard WayAuerbach剛卸下總教練工作時出版的自傳,是與事發時最接近的出版品,不管是過程或是與Russell的對話都最為詳盡。

書中他提出了確切探詢Russell的時間點為一月在活塞隊客場作戰的時刻,這與其他資料來源多以三月作客底特律當作時間點大不相同。查看了當年的賽程表,塞爾提克在一月有三場比賽對上活塞隊,但三場都不在底特律進行,兩場客場比賽是在中立的費城與印第安納州舉行,與Auerbach的描述稍有出入。塞爾提克在三月則有一場作客底特律的比賽,這與其他來源較為相符。

但這本書也提到最後Russell確定表達意願是在費城的飯店,連飯店名稱都清楚說出,讓人不禁想像是否就是Bill McSweeny慫恿Russell的場景?

另一個與大多數描述不同的地方是Auerbach完全沒有提到自己有諮詢甚至考慮過由Heinsohn接手,這是少數沒有提到Heinsohn在候選名單中的出版物,卻又是Auerbach最貼近事發時刻所出的自傳,也是描述找尋接班人中最詳盡的書籍。

最後,Alex HannumAuerbachRussell的傳記中評價完全不同。在Auerbach的自傳裡不只一個版本提到Russell是願意替Hannum打球的,但如果看Russell的自傳,則明顯看出RussellHannum這個人有非常負面的觀點。

 

Boston Globe資料庫

 

除了球員的自傳、傳記與塞爾提克隊史相關的書籍外,接下來則是利用波士頓環球報的報紙搜尋系統以下一任總教練與相關人等的名字做搜尋所得到的結果。

 

Frank Ramsey

 

根據環球報的資料,第一個浮出檯面的Red Auerbach接班人是塞爾提克的第一代第六人Frank Ramsey。根據19651011日的環球報,塞爾提克宣布將要退休Ramsey的球衣背號的同時,也傳出將會在球季結束後宣布由Ramsey接手Auerbach的總教練位置。但是當天合眾國際社(UPI)也從肯塔基當地發出專訪,Ramsey表示自己尚未決定是否接手:「我還沒問過我太太他是否會同意。」

當時的背景是塞爾提克在肯塔基的路易斯維爾參加兩場季前熱身賽,Auerbach對記者表示:「當然,他會得到這個工作。我真的想在這個球季結束後退休。」

Ramsey表示自己很榮幸能夠被詢問是否接手,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考量,例如是否要將家庭再遷回波士頓。如果有印象,當年Ramsey可是跟Clyde Lovellette分別將Ramsey的兩台車給開回肯塔基州。

除此之外,Ramsey也表示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優秀的教練、能否承受每季80場的壓力以及他在肯塔基的事業等等,都需要再做考慮。

Ramsey接手的傳聞在1966年一月中宣告結束,Auerbach在訪問中再次強調自己不會在隔年回歸擔任總教練,也同時宣布Ramsey將不會接手。背後的原因是Ramsey在考慮後只願意擔任一季的代理總教練,這與Auerbach希望能找到一個真正的、長期的接班人的目標不符。

Auerbach正式宣布Ramsey的決定前環球報在一月初就已經有消息外傳,14日環球報的Clif Keane列了五個人選:Auerbach留任、RamseyBill SharmanBob CousyBill Russell

延伸閱讀:Sharman恩仇錄(1/7)那個人

這是能夠找到最初提到Russell的訊息。

 

Bob Cousy

 

Ramsey出局後,二月開始Cousy是否接手成了環球報主要的焦點。Cousy沒有辦法確認的原因是他當時擔任波士頓學院的總教練,與學校三年的合約尚未結束。由於Cousy在要從球場退休前拜託波士頓學院為他保留教練一職一季,讓他能多打一個球季再退休又能繼續保有執教波士頓學院的機會,因此Cousy不想在球季尚未結束前就背棄波士頓學院,與塞爾提克確認是否接替Auerbach的總教練工作。

「現在Ramsey已經確定不會接手,我跟Cousy有概略討論過未來,但沒有任何細節,相信我。」Auerbach24日的環球報中說。「我知道Cousy到球季結束前都不會做決定,我會再跟他討論。」

同一篇的報導裡也提到Auerbach優先考慮Ramsey的原因是當時Ramsey完全沒有任何合約在身。

波士頓學院在1965-66球季的例行賽賽程在35日結束,球季則是在NIT邀請賽中於315日敗給維拉諾瓦後正式結束。

 

Alex Hannum

 

就在Cousy因為現職無法繼續討論的同一個時間,有另一個人冒出頭:Alex Hannum

Hannum的名字最早出現在119日的環球報,當時另一個熱門的新人選是更早期的塞爾提克中鋒Bob BrannumHannum會在二月初被提及的原因是Auerbach找他在自己每年暑假固定舉辦的籃球夏令營中擔任教練,讓外界有了是否是他要直接接手塞爾提克的聯想。不過當時Hannum還是舊金山勇士隊的總教練,因此相關新聞無法獲得證實。

除了Hannum,另一個外部人選是巴爾蒂摩子彈隊的Paul Seymour,但他的消息一直都只是陪榜,就不多提。

 

Bob Brannum

 

Cousy的消息暫時停止的同時Brannum的聲量也開始提升。最初在118Brannum被傳出可能接手總教練,同時Cousy則會擔任球探。在217日一篇由Will McDonough撰寫的專文提到Auerbach探詢Brannum的意願,時任Norwich大學(位於佛蒙特州的一間私立軍校)總教練的Brannum表示願意接手,Auerbach就進一步將他介紹給剛接手成為塞爾提克新老闆的Marvin KratterJack Waldron

文中列出幾個Auerbach認為Brannum適任的理由。首先是Brannum出身塞爾提克,但與現在的塞爾提克球員沒有同隊過,沒有情感的包袱與壓力。此外,Auerbach認為Brannum是個可以溝通與教育的接班人選。

不過Brannum接手的可能性在48日美聯社宣布他與Norwich大學續約的消息後宣告結束。410日,Will McDonough在環球報的專欄中透露了背後的秘辛:約莫兩周前塞爾提克老闆KratterWaldron要求Auerbach在決定接班人時必須把名氣列入考慮,這讓只是五零年代中鋒與Norwich總教練的Brannum失去了接班的可能性。同一篇專欄中Will McDonough也披露了另一個人選Cousy與波士頓學院續約的消息,一時間兩個可能的內部接班人選都以與大學球隊續約的方式自行退出接班行列。

Will McDonough的消息來源不言可喻。當1980年手握選秀會狀元的Auerbach驅車前往維吉尼亞大學試圖說服中鋒Ralph Sampson棄學時,Will McDonough就坐在Auerbach車中,最後還成了這位同行說客在環球報專欄的內容,兩人的關係可見一斑,他可說是Auerbach重要的放話管道。2002Will McDonough的請託下,Auerbach讓他的兒子Ryan McDonough進入塞爾提克擔任實習生,之後在Danny Ainge的關照下由球探一路往上爬至助理總管的位置,最後「外放」Ainge的另一個老東家鳳凰城太陽隊,成了Ainge在選秀、交易上的專屬「側翼」,是太陽隊一段黑暗史。

 

Alex Hannum & Bill Russell

 

BrannumCousy兩個內部熱門人選幾乎同時宣告退出,讓Auerbach的接班人選成了一片空白。但這空白並未持續太久,Brannum續約的新聞曝光後一天49日的環球報中,Clif Keane的報導就透露塞爾提克將會宣布由剛被舊金山勇士隊開除的Hannum接手總教練一職。

但接下來的一周,塞爾提克並沒有宣布Hannum的消息,因為情況又再次逆轉。

1966418日,就在塞爾提克於總冠軍賽開幕戰被死對頭洛杉磯湖人隊攻破主場的隔天,塞爾提克安排了一場記者會。雖然這記者會在總冠軍賽開幕戰前就已經宣佈將會舉行,還是引起外界臆測,一路追蹤Auerbach接班人選新聞的Clif Keane在波士頓環球報的早報版頭版披露了塞爾提克可能宣布由Russell接手總教練的大新聞。

根據Keane的報導,塞爾提克曾經在Hannum西岸的家中碰面商討接手事宜,但雙方並沒有達成協議,Hannum沒有點頭的原因是他手上還有其他邀約正在考慮。在49Clif Kaene透露Hannum將要接手的新聞裡,也揭露七六人隊總教練Dolph Schayes確定要在球季結束後離隊的消息,儘管當時七六人隊尚在東區冠軍賽系列中以12落後給塞爾提克。因此Hannum除了塞爾提克外,此時也是七六人隊與Paul Seymour去職後子彈隊考慮的總教練人選。

Keane更進一步猜測Russell是在塞爾提克以41淘汰七六人隊後丟出考慮接手的暗示。Keane舉的例證是Russell在第五戰賽後拒絕Auerbach提議讓自己在隔天練習時休息的建議,並說:「不,我會去練習,Red。既然你要回華盛頓特區一趟,我會在練習時擔任總教練。」

此外,在與七六人隊的東區冠軍賽系列中Russell曾經在訪談中問Keane覺得誰會接受塞爾提克總教練,一直追蹤這條新聞的Keane照著自己一路披露的新聞內容臆測著可能是Hannum或是Seymour時,Russell給了一個Keane事後想來饒富深意的答覆:「你可能兩個答案都錯了,Keane。」

當天的記者會裡塞爾提克也一如Keane預言地宣布由Russell接手總教練,這石破天驚的新聞瞬間蓋掉了前一天湖人隊打破波士頓花園廣場主場的舊聞,也讓塞爾提克連贏三場取得聽牌優勢。雖然湖人隊以二連勝追成平手,最後關鍵第七戰在波士頓花園廣場舉行,塞爾提克順利守下主場,讓Auerbach以總冠軍與八連霸結束總教練生涯。

根據波士頓環球報晚報的頭條報導,當被問到為何在總冠軍系列中宣布這個消息,Auerbach回覆:「你不能坐等這件事情發酵,這消息很快就會被洩露。事實上,這決定是兩天前由老闆Kratter、總裁WaldronRussell與我四個人所決定。」

記者會上,Auerbach也說自己是一個月前在底特律的客場向Russell提及執教這件事情:「Russell想要這個工作。他也需要時間做出最後決定,因此這個工作一直保留給他。同一時間,我也繼續聯繫其他教練人選,以防Russell改變心意。你們知道塞爾提克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要找一個外人並讓他成為大家庭的一份子並不容易。」

接下來,Auerbach冒出一句:「Ramsey,我教導過最聰明的球員,也同意這個決定,Russell會是個好教練。」

 

******

查詢波士頓環球報從十月開始到隔年二月的新聞關鍵字,Tommy Heinsohn被提及的報導都與繼任總教練無關,而下任總教練的人選相關新聞也完全沒有任何報導提到Tommy Heinsohn,這個非常詭異的結果卻意外地與Auerbach的自傳RED AUERBACH, Winning the Hard Way相符。但這又與Heinsohn在自己的自傳裡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在1965年就被諮詢相違背。

最終的記者會報導裡面由KratterWaldronAuerbachRussell四人在兩天前決定的說法,跟書中最後四人一起坐下來討論,並在總冠軍賽開打前一天由Auerbach告知Russell結果的描述相符合。

但除此之外,卻有多點與Auerbach的自傳描述有出入。

例如在Bob Brannum部分與Auerbach的一月底就結束探詢的說法有明顯的出入,特別是四月初波士頓環球報中相關的內幕爆料都是出自跟Auerbach關係密切的Will McDonough手筆,藉由透露消息表達不滿的斧鑿痕跡如此鮮明,反而更像是到三月下旬才由兩位老闆斬斷Brannum接手的最後可能性而刻意進行的操作。

如果根據Auerbach在記者會上的資訊,可以確定Auerbach是在317日的底特律客場之旅時與Russell相談,這也是後來大多數書籍與報導都用三月客場之旅的緣由,但這就與他在自傳RED AUERBACH, Winning the Hard Way中強調自己是在一月底與Brannum接觸觸礁後在前往底特律客場的航行途中有了念頭,並在飯店與Russell第一次討論接任可能性,Russell最後花了二月與三月的時間思考的說法相違背。

如果把Brannum約莫在三月下旬被兩位老闆正式否決,這與Auerbach開始考慮Russell可能性的時間反而較為接近。

關於Hannum的部分,Auerbach在自傳中是以自己將要與Hannum聯繫時Russell在費城作客的飯店裡提出自己想接手的念頭,但大多數的報導則是在第一輪與辛辛那提皇家隊的系列中就有所接觸,Clif Keane更揭露雙方在Hannum的西岸家中有會面。

報紙的新聞報導內容因為參雜了記者個人的臆測,且不一定有當事人的親自確認,因此只能當作是參考,畢竟新聞真偽其實沒有辦法做驗證,只能當作是傳聞證據。但是Auerbach在宣布記者會的說明與球季結束後發表的新書自傳卻有如此多的差距,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最後,無論有多少資料、多少證詞,Russell是不是Auerbach內心的首選這問題,唯一知道答案的只有Auerbach一人。因為,在Auerbach詢問第一個對象Ramsey的時刻,他的內心是否已經考慮過Russell而沒有探詢的原因只是因為他不希望球員兼任教練?這,誰也不知道。

 

參考書目

Boston Globe

John Havlicek and Bob Ryan, 1977, HONDO, Celtics man in motion

Mark C. Bodanza      2016          Ten Times a champion. The story of basketball legend Sam Jones

Tommy Heinsohn and Joe Fitzgerald, 1988, Give ’em the hook

Tommy Heinsohn and Leonard Lewin, 1976, Heinsohn, don’t you ever smile? THE LIFE & TIMES of TOMMY HEINSOHN & THE BOSTON CELTICS

Bob Cousy and Bob Ryan, 1988, COUSY, ON THE CELTICS MYSTIQUE

Bill Reynolds, 2005, Cousyhis life, career, and the birth of big-time basketball

Gray M. Pomerantz, 2018, THE LAST PASS, Cousy, Russell, the Celtics,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Bill Russell with David Falkner, 2001, Russell rules11 lessons on leadership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s greatest winner

Bill Russell with Alan Steinberg, 2009, Red and Me, My coach, My Lifelong Friend

Aram Goudsouzian, 2010, KING OF THE COURT, BILL RUSSELL AND THE BASKETBALL REVOLUTION

Joe Fitzgerald, 1975, The Championship Feeling, The Story of the Boston Celtics

Red Auerbach and John Feinstein, 2008,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 Lifetime in he Game

Thomas J. Whalen, 2004, Dynasty’s End, Bill Russell and the 1968-69 World Champion Boston Celtics

Dan Shaughnessy, 1994, SEEING RED, The Red Auerbach Story

ARNOLD RED AUERBACH and PAUL SANN, 1966, RED AUERBACH, Winning the Hard Way

Harvey Araton and Flip Bondy, 1992, THE SELLING OF THE GREEN, The Financial Rise and Moral Decline of the Boston Celtics

Red Auerbach with Ken Dooley, 1994, MBA, MANAGEMENT BY AUERBACH: MANAGEMENT TIPS FROM THE LEADER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ke+Muscala+Atlanta+Hawks+v+Boston+Celtics+LRFAS3tzQ1Jx.jpg

過去九個球季,塞爾提克有三次在東區冠軍賽中鎩羽而歸,但2020-21球季卻在第一輪就慘遭布魯克林籃網隊以14淘汰,導致長年主導球隊的總管Danny Ainge自動請辭,總教練Brad Stevens也卸下教職接手Ainge留下的爛攤子。另一方面,Kyrie Irving2018-19球季剛開始就已決定離開塞爾提克,並決定與Kevin Durant季末轉往籃網組隊,這一季兩人與James Harden合組三巨頭並在第二輪血戰七場,最後輸給當年總冠軍密爾瓦基公鹿隊。

一時間,塞爾提克與籃網隊的命運、Kyrie IrvingBrad Stevens的命運,彷彿經歷死亡交叉。

一年後,塞爾提克在Stevens掌舵與菜鳥總教練Ime Udoka領軍下一舉突破過去八季的東冠天險殺入總冠軍賽,在意外之中成為GAP時代後表現最佳的一季。另一方面,籃網隊則面對Harden選擇離隊導致三巨頭合體不滿兩季就快閃拆夥的鬧劇。雖然籃網隊最後擠入季後賽,卻在第一輪就慘遭塞爾提克橫掃,雙方的命運在一年內再次死亡交叉。

這一年裡,塞爾提克絕對稱不上順遂。球隊打完五十場只有勉強五成勝率,靠著二月一波九連勝擺脫亂集團。儘管大限前有數起交易,但塞爾提克終於有一個球季可以保持核心主力球員穩定不受交易傳聞影響,並在新總管Stevens持續整理籌碼下換入馬刺隊後衛Derrick White,讓球隊能夠一路向前,最後打入總冠軍賽。

Brad+Stevens+2019+Las+Vegas+Summer+League+P89kd0qs0qix (1).jpg

暑假裡,Stevens再次出清Ainge時代自己養成失敗的搖擺人Aaron Nesmith與被總教練Ime Udoka棄用的中鋒Daniel Theis向溜馬隊換回控衛Malcom Brogdon,繼續在自己細心維護的核心球員為基礎上添加材火,成了暑假自由市場的贏家之一。另一方面,籃網隊的內部風暴持續,IrvingDurant兩人輪流演出劇場,Durant的交易傳聞更成了自由市場休市後的拖棚歹戲。以紐約為大本營的媒體、名嘴則死命地將塞爾提克捲入劇本,逼得一向溫和的Stevens連續動用波士頓前鋒報的Steve Bulpett與波士頓環球報的Adam Himmelsbach兩人闢謠,但仍讓Jaylen Brown等核心球員惹得一身塵埃。

儘管開季前遭遇總教練Udoka醜聞,迫使球隊緊急由首席助理教練Joe Mazzulla擔任代理總教練,但Stevens的兩次重要交易以及維持核心穩定的方針,讓過去總是不斷進一步退兩步,每季都要到交易大限結束後才能邁步向前的塞爾提克在十一月初就凝結成隊,打出一波九連勝後一路穩定居於聯盟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Irving入隊帶來讓塞爾提克萬劫不復的單打歪風,在導入WhiteBrogdon後終於獲得扭轉。這個球季裡塞爾提克在進攻端有更多人的走位與球權的轉移,團隊助攻數字從過去幾季長居中後段扭轉擠入聯盟前列。即使TatumBrown的得分數字依然驚人,球隊的進攻卻不再如過去只流於單打,不再枯燥乏味,也更有威脅力。

相較於Udoka保守的八人輪替,臨時接手的Mazzulla從開季就重用原本被棄用的Sam HauserLuke Kornet,並活用老將Blake GriffiinNoah Vonleh頂替膝傷缺戰的Robert Williams,如此的靈活調度讓整季傷病不斷的塞爾提克一直能有球員適時頂上,維持戰力於不墜。如近日SmartBrown缺戰,原本因為外線準星下滑而陷入低潮的小前鋒Hauser立刻把握機會補上缺口,四場比賽有平均15.3分、4.3籃板與1.0助攻的成績,三分線外更有57.6%的高命中率。Hauser的表現證明了開季大膽讓替補球員上場磨練確有其效果,也證明MazzullaHauser十二月後陷入低潮時沒有放棄,仍每場不斷地找尋五分鐘、七分鐘的零碎時間讓Hauser上場吸取經驗是正確的調度。

球隊持續領先的戰績也讓Joe Mazzulla成為繼Chris Ford之後另一個菜鳥球季就能執教明星賽的塞爾提克總教練。

延伸閱讀:Chris Ford:將基本做到最好

Kyrie+Irving+Boston+Celtics+v+Los+Angeles+X8C0gII6UL9x.jpg

另一方面,籃網隊的雙K劇場在球季開打之後依然持續發酵,兩人與老闆蔡崇信的鬥法成了媒體焦點,最後籃網隊在交易大限完成兩齣驚世交易,不僅讓交易市場的籌碼大亂,更打亂許多球隊原先的布局,籃網隊三巨頭也終成了夢幻泡影。

當年籃網隊怎麼躲在明星球員背後,現在就怎麼看著明星球員揚長而去再回過頭來倒打球隊一耙,接下來應該也將有幸能經歷過去幾年塞爾提克遭遇的種種荒謬。

這一切,都是自業自得。

看似微小的重要交易

原本,除了硬被拖下水的Durant鬧劇外,塞爾提克應該與這一季的交易大限沒有太多瓜葛。畢竟塞爾提克在White交易案中送走了20222028的兩個首輪,並在Brogdon的交易中送出2023年首輪,在Ainge帶起的首輪收集風潮中沒有太多競爭力。加上陣中主力皆非到期約,只有新秀合約中的Grant WilliamsPayton Pritchard兩人需要處理,以籌碼論也不甚誘人。

儘管如此,塞爾提克一直都有交易傳聞,特別是暑假簽約後就因國際賽受傷而持續休戰的長人Danilo Gallinari,與因為WhiteBrogdon入隊空間被壓縮替補控球Payton Pritchard兩人組成了萬用交易包裹。

只是,Pritchard入行三年但新秀年就是生涯年,本季的三分外線從四成跌落至三成三的谷底,加上過去兩季在StevensUdoka的系統下Pritchard只能扮演等球射手的單功能球員,在在都讓他的交易價值遠低於媒體傳聞。

Danilo+Gallinari+Milwaukee+Bucks+v+Atlanta+KDWHsfEpPdJx.jpg

另一個焦點Gallinari則十分符合過往Danny Ainge只要球員受傷就是待售羔羊的傳統,但也由於Ainge這種不講武德的操作模式,讓塞爾提克長久以來一直背負罵名。如果按照過去一整季Stevens努力把Danny Ainge倒過來寫的操作模式,Gallinari的被交易可能性其實可能也要遠低於長年被Ainge影響的媒體所宣傳。

儘管沒有太多籌碼,儘管戰績居聯盟第一,但外界的交易補強首要重點還是都集中在長人上。畢竟,Al Horford在今年總冠軍賽時就將邁入37歲大關,出場時間有更多管控是必然的趨勢。上季因為Udoka極度保守調度受傷的Williams雖然傷癒歸隊,但他的膝蓋被認為是個不定時炸藥,這都自然而然讓中鋒這個塞爾提克過去二十年從沒停止過的補強重點再次被拿來複製貼上。

過去兩季一直與塞爾提克交易傳聞牽扯不清的馬刺隊中鋒Jakob Poeltl是首要目標,麻州子弟Nerlens Noel是另一個熱門人選。雖然謠言傳得沸沸揚揚,但兩人的年薪都在九百萬美金之譜,塞爾提克能夠入場玩牌,都是建立在Gallinari這張不見得有市場的六百萬人肉薪資單上,媒體也傳出塞爾提克以GallinariPritchard的萬用包裹向馬刺隊報價。

就現實面而言,Poeltl季後續約薪資行情勢必翻倍,這將幾乎是HorfordWilliams兩人的總和,薪資早已卡死的塞爾提克根本無福消受。也由於Poeltl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續約條件可能跟外界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塞爾提克很可能只是半個球季的短期租賃,這並不符合Stevens一季以長期角度來打造球隊的風格。更別提如果以Poeltl目前繳出的數據來推估,他幾乎注定難以繳出與換約後薪資水準匹配的數據,都讓這筆交易顯得不符合現實,最後塞爾提克的萬用包裹果然也遠遠不及得標的暴龍隊。

Payton+Pritchard+2021+Las+Vegas+Summer+League+G5fJFfDJANEx.jpg

Noel貴為2013年第六順位,又是麻州子弟,成了另一個常被提及的標的。但2013年是弱選秀年,Noel在聯盟九季只打了464場,其中有超過半數以替補出發,每場平均出賽時間不過22分鐘,這季在活塞隊近乎被棄用,要拿他來當保險無論怎麼看還真不怎麼保險。唯一的好處是Noel2023-24球季為非保證約有後續交易價值,但塞爾提克實在沒有必要去替活塞隊解套。

這樣的交易傳聞與交易標的,實際上還是走過往Danny Ainge球季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線路線,

寫到這裡,可以發現儘管Danny Ainge早已去職,早已經轉到他身為摩門教徒的另一個故鄉呼風喚雨,但塞爾提克、Brad Stevens、甚至塞爾提克球迷,至今都繼續跟Danny Ainge對抗著,跟習慣Danny Ainge即使手無寸鐵也要在市場上攪得腥風血雨套路的媒體對抗。

Ainge相比,Stevens的操盤手段顯得更加難以捉摸。過去這一年半裡幾乎沒有可以代表他意志的媒體,更沒有明顯的放話管道,即使固定會上節目受訪,但從總教練時代開始的官腔回應從來沒有變過,他彷彿無所不談聽完卻一無所得。

但相比於Ainge的好大喜功,Stevens過去這一年半裡的操作卻是每一個都巧妙地打在球隊所需要的點上。

雖然交易大限前塞爾提克老闆的談話一如過往地被當成開綠燈讓Stevens做一切該做之事,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塞爾提克目前的薪資已經是遠超過豪華稅線的175M,也由於Stevens致力於維持主力核心的穩定,接下來的兩個球季塞爾提克的薪資也將維持在同樣的水準,這意味著在現有的薪資繼續往上堆疊的機會不是沒有,但卻勢必更加錙銖必較。

Al+Horford+Boston+Celtics+v+Los+Angeles+Lakers+4fec0XbYtmMx.jpg

特別是塞爾提克已經有Al HorfordRobert Williams兩個調性截然不同的雙塔,幾乎涵蓋除了得分型天王中鋒外的大部分中鋒功能,因此不管你增加哪一個中鋒會看似乎都符合要求。但塞爾提克的雙中鋒兩人卻又同時具有守時能阻攻,攻時能策應的能力,要在市場上找到符合這個特質的中鋒並不容易,要價更是不斐。即使Theis已經在塞爾提克多年,但防守得不到裁判尊重的他也無法填補缺口,就更遑論要在交易大限前換到一個能夠完美擔任雙塔備胎的中鋒。

如果只是因為雙中鋒年事已高或有傷痛疑慮就多找個高薪中鋒做備胎,結果可能是雙中鋒繼續勉力出賽,而這個新入隊的中鋒卻無用武之處。

也許你可以說:這不就是替雙中鋒買個保險,用不上反而是好事。

但更多時候,這樣頭痛醫頭的補強,往往是即使真的有了意外,但由於主事者完全不考慮適性與教練需求,最後只是另一個上不了場的遺憾。

例如塞爾提克在2017-1818-19也曾經在交易大限前後苦尋中鋒,最後在買斷市場上簽下了曾經是一千七百萬美金年薪等級頗具話題性的一線中鋒Greg Monroe。雖然Monroe2017-18短暫的26場中有10.2分、6.3籃板的績效。但他傳統低位單打的球風與當時年輕的塞爾提克球員格格不入,塞爾提克本身也沒有能夠穩當將球送到低位,讓中鋒可以舒適拿球的控球後衛或傳球前鋒,最後變成不得不另外打一套專屬於MonroeStevens完全不擅長的進攻套路,反而壓縮了另一位先發中鋒Aron Baynes的空間。到了季後賽,攻守都跟隊友無法搭配的Monroe成了Stevens優先棄用的對象。

一年後,Ainge又再一次從買斷市場簽了Monroe,而這回Stevens直接選擇棄用。

正也許是如此,最後Steven沒有追逐這些接近千萬的正統中鋒,反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當年執教風格的射手長人Mike Muscala,代價是鮮少上場的搖擺人Justin Jackson與兩枚二輪選秀權,可說又是一次無痛升級。

Muscala的處女秀,可以看到他對球隊的正面影響。除了顯眼可見的三分投射能力外,Muscala防守時積極的移動、換防,努力拚搶每一個可能的籃板,即使不是自己立功,也能製造隊友更好的機會,讓球隊在攻守兩端的節奏都更加流暢,幫助球隊立刻拉開與黃蜂隊的差距。

Aaron+Gordon+Orlando+Magic+v+Dallas+Mavericks+gVXAnDECPorx.jpg

塞爾提克本季最主要的問題,在於遇上西區主要對手如勇士隊、金塊隊、太陽隊、快艇隊都吞下敗仗,在東區遇上年輕有活力的魔術隊更是吃癟,特別是這些球隊的大號前鋒造成極大的困擾。例如魔術隊六呎十吋的新秀Paolo Banchero四場下來是可怕的24.3分、5.3籃板與3.3助攻,上季總冠軍賽就讓我們吃足苦頭的勇士隊Andrews Wiggins兩場平均20.0分、4.0籃板、3.0助攻,金塊隊的Aaron Gordon兩場則有17.5分、6.5籃板與4.5助攻,更別提快艇隊雙前鋒的頂級表現。這些遊走在三四號之間的大型前鋒不僅得分驚人,且有大量的助攻表現,是造成我們防守紊亂的重要因子。

特別是金塊隊與勇士隊分別有Nikola JokicDraymond Green能在高位主導進攻,可以將塞爾提克唯一的中鋒拉至外圍,在缺少第二號長人下,塞爾提克的禁區就如同真空,給了這些有身高、體型又能裡能外的大號前鋒肆虐禁區並策動進攻的機會。

導致這類型長人本季形成重大傷害的直接原因,當然就是開季時Robert Williams受傷缺席。雖然原本的替補中鋒Kornet本季有不錯表現,但Horford逐漸衰老影響出賽時間,第一替補Grant Williams身高僅有六呎六吋且翼展不足,補入的長人如Vonleh是標準的中鋒打法,原本應該是類似打法的Griffin早就沒有年輕時的活力,都讓塞爾提克得要讓Jayson Tatum擔任更多無論是名義或實質上的大前鋒工作。

雖然開季有不少評論認為Tatum可以在防守端填補Williams的缺口,Tatum也的確在開季有比過往開季時更好的防守專注度,拉下更多的籃板,但禁區補防與協防終究並非他的長處。更多時候,由於缺少第二號長人與大前鋒,塞爾提克球員防守專注度下滑時,球隊就陷入半場沒人可以補防,全場沒人願意回防的窘境。

無論如何,塞爾提克都不該將攻守兩端的重責都壓在Tatum一人身上。

Jayson+Tatum+Boston+Celtics+v+Los+Angeles+OUBQsxcPLx5x.jpg

比起傳統中鋒或是搖擺人,塞爾提克實際上更需要的是有靈活度能打大前鋒的長人,讓體型較單薄的TatumBrown可以向下推回到更適合他們的小前鋒與得分後衛。即使雙中鋒能保持健康,塞爾提克能穩定上場表現的替補長人也只有G. WilliamsKornetGriffin三人,如果再考慮雙中鋒的出場時間可能持續受到限制,這都讓塞爾提克需要額外的禁區深度。只是這深度的需求並不如外界想像是單純為了填補中鋒位置,而是要減少球隊被迫讓Tatum在防守端打大前鋒的時間,這也是Stevens會在暑假簽下Gallinari的原因,此時換入Muscala也是基於同樣的需求。

對季後賽的塞爾提克而言,Muscala甚至預計能及時歸隊的Gallinari如果能夠分擔四、五號位置的工作,不僅可以卸下Tatum在防守與籃板上的壓力,更可以減輕HorfordWilliams的出場負擔。能裡能外的靈活長人比起單功能的傳統中鋒、防守型中鋒或是搖擺人,對塞爾提克都更有實質的幫助。甚至可以說,唯有補入大前鋒,讓Tatum不需要兼差打大前鋒,才是真正能夠縮短Tatum出賽時間與壓力的解方。

以長遠來看,這也是Stevens面對未來可能的西區對手,以及Khris Middleton傷癒歸隊又補入老朋友Jae Crowder的公鹿隊所預做的準備。

儘管沒有大吹大擂的宣傳,但經過一個半球季,可以看出Brad Stevens持續在守護自己麾下的核心球員,持續打造一個能讓這些球員一起奮戰兩季甚至三季的環境,繼續貫徹把Danny Ainge倒過來寫的路線。

Brad Stevens持續針對球隊的需求補強,至於塞爾提克季後賽能走多遠,最後還是要看這些球員場上的表現,能否持續無私的攻守,能否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力拚到最後一刻。

Mike+Muscala+Cleveland+Cavaliers+v+Atlanta+ti2ghbqy62Ex.jpg

圖片來源:Zimbio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 年 NBA 全明星賽將於美國時間 2 月 19 日於猶他州鹽湖城登場,經過了歷時一個月的投票後,日前 NBA 官方正式宣布了先發的十名球員,同時也發表了今年的明星賽球衣款式。

文章標籤

New Jerse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痞客幫.jpg

19791012日,塞爾提克史上最受矚目的新秀Larry Bird正式登場,對手是未來幾年內兩度幫助塞爾提克登頂的休士頓火箭隊。當第一節進行至剩下348秒,控球後衛Tiny Archibald在進攻時間終了前將球送給在罰球圈頂後一大步的後場搭檔Chris Ford

不,從這一天開始,這個位子有了新的名稱:三分圈頂。因為從1979-80球季NBA正式開始啟用三分球制度。

別無選擇的Ford用標準的老式投籃動作,以今天的觀點看來有些笨拙、有些過度用力的單手推鉛球式出手,球越過火箭隊Robert Reid高舉的雙手,投進了一記三分球,幫助塞爾提克取得1918領先,最後以114106贏得Bird時期的第一場勝利。

雖然動作看起來彆腳,但這卻是Ford苦練一整個暑假的結果。當Ford知道新球季將要開始起用三分球規則時,他就開始練習起三分球投射。只是當時所有的場地都沒有三分球線,讓他連練球的相當辛苦。所幸跟同時代的NBA球員、教練、總管瞧不起三分球不同,這個球季塞爾提克新聘請的總教練Bill Fitch在賽前就仔細地解說這個新的規定,以及自己的相對應策略,也讓一向以外線投射聞名的Ford有了出手空間。

延伸閱讀:NBA全能爛隊改造王:Bill Fitch的四年一覺綠衫夢

當時所有焦點都在以14分、10籃板與5助攻拿下生涯第一次雙十紀錄的Larry Bird,在波士頓環球報上只有簡短的一句話描述Ford這寫下塞爾提克隊史紀錄的首號三分球。

這球最後被NBA認證為聯盟史上首顆三分進球,讓Chirs Ford名留青史,但直至今日,這球是否是歷史上第一個三分球卻仍有不少雜音。

當天比賽裡火箭隊的老將Ricky Barry也投進了一記三分球,但已經是生涯最後一季的Barry是替補出發,自然沒有寫下紀錄的機會。同天開幕戰中,克里夫蘭騎士隊的控球Willie Smith、鳳凰城太陽隊的後衛Don Buse與老朋友搖擺人Paul Westpal都各自兩投兩進三分球,但Smith是替補,太陽隊的主場比賽在西岸,都沒有機會成為聯盟的第一記三分球。

延伸閱讀:Paul Westphal (1950~2021) 的愛恨綠衫情

不過,在華盛頓子彈隊主場舉行的與費城七六人隊的開幕戰裡,子彈隊的先發搖擺人Kevin Grevey也投進了三分球。

「我想自己第一次接球就是在角落接到球,確定腳在三分線後,我立刻出手並投進。」Grevey幾年後對巴爾的摩太陽報說。賽後,一名記者走向Grevey恭喜他締造了一個不會被打破的紀錄,但當時Grevey只擔心自己是否會因為這記三分球而被老派的總教練Dick Motta給扔去板凳。

只是,這個記者口中不會被打破的紀錄只撐了三天就被NBA給打破。NBA在每周的當周回顧中認證Ford投進的這顆三分球是NBA歷史上的第一記三分球進球,原因是因為塞爾提克的比賽比子彈隊早35分鐘開場,因而球賽排序而成為聯盟正式認證的第一記三分球。在那個沒有play by play,一切數據統計紀錄還在慢慢增加品項的年代,也無從考證起兩個三分球出手的正確時間點,特別是兩人都是球隊的先發得分後衛,又都是在比賽開始不久後就締造紀錄,聯盟也只能以最粗暴卻也最直接的場次做基準。

更重要的也許是四十年前根本沒有人重視三分球這項當時被認為是譁眾取寵的歪道,不光是Grevey擔憂總教練Motta會懲罰自己,同樣屬於老派的塞爾提克總管Red Auerbach也在決定起用三分與否的會議中投下反對票。

對職業生涯前六季都在底特律活塞隊度過,1978-79球季開季後三場就立刻被交易至塞爾提克的Chris Ford而言,如果沒有這記三分球,他可能早已經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只是連這記如此重要的一球都有那麼多爭議,Chris Ford生涯另一個重要時刻被其他事情給掩蓋掉似乎也就不那麼意外。

 

塞爾提克第十一任總教練

 

1989-90球季結束,塞爾提克以5230敗東區第四的戰績結束球季。首輪面對東區第五的紐約尼克隊,在五戰三勝的賽制中雙方各自守住主場,關鍵第五戰裡塞爾提克居然在主場以114121吞敗。面對連續兩季在首輪遭到淘汰,又居然在主場輸掉關鍵比賽的窘境,從Fitch時代就擔任助理教練,終於在1988-89球季扶正的總教練Jimmy Rodgers Red Auerbach長年的助手Jan Volk成了代罪羔羊。Auerbach先從外部取才,引進曾長年擔任Providence College總教練一職後轉任Big East Conference主席的Dave Gavitt成為位置在總管Volk之上的籃球事務總裁主管籃球事務,但仍在總裁Auerbach之下。

實質上的總管首度找了外人,讓外界對塞爾提克的總教練人選充滿臆測,特別是Gavitt的大學藍盤背景,加上出身麻州大,曾經在波士頓大學、PC執教的Rick Pitino在紐約尼克隊取得成功,讓Gavitt掌舵的塞爾提克是否會往大學取材成了話題。

AuerbachGavitt很快就開始徵選下一任總教練的工作,與各個可能的人選進行主動與被動的訪談。根據Auerbach的說法,當塞爾提克總教練工作出缺後,各方反應激烈,甚至連當時在任的NBA總教練都有人主動探詢。

「我接到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來電,那些因為頭銜而我們從未考慮過的對象,我不能指名,但對這位子有興趣的包含NBA總字輩的人物,」Auerbach在記者會上說。「塞爾提克的榮耀吸引非常多人,我從來沒想過會那麼瘋狂。」

但徵詢過程卻很快就失控了,原因並不是有NBA總教練想要轉職,而是北卡羅來納的一家報紙披露塞爾提克已經正式邀約杜克大學的年輕總教練Mike Krzyzewski接任下一任總教練,讓原本的傳言瞬間被推上高峰。報導中更提到AuerbachGavitt因為是否招募Coach K而發生爭執,當時才上任兩周的Gavitt極力推薦Coach K接手,而Auerbach則反對聘用沒有NBA經驗的總教練並屬意長年助理教練Ford接班,雙方開始激烈的權力鬥爭。

雖然塞爾提克很快否認相關消息,NBA強權的內鬥戲碼還是讓消息不斷四處延燒擴大,連波士頓當地記者也深信不疑。經過一周後,Coach K發出聲明表示自己退出塞爾提克總教練候選行列,並表明自己將會留在杜克大學。

儘管發出聲明時表明自己不願意受訪,但Coach K當然不會錯過受訪的機會。在訪問裡他否認塞爾提克有真的提供正式的邀約,也表示與AuerbachGavitt那次訪談中並沒有感受到權力鬥爭的跡象,並否認自己利用塞爾提克的徵詢作為自己與杜克大學談判的籌碼。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Gavitt婉拒對Coach K的聲明與訪談做評論,僅發布新聞證實Coach K通知將會留在杜克大學,並希望塞爾提克的總教練人選能在一周內塵埃落定。

一周後,塞爾提克一如預期的宣布由長年助理教練Chris Ford接任總教練。記者會上Gavitt也說明了決定的過程:「我需要確認Ford是否是正確的人選,而唯一的方法就是花時間與Ford相處。跟兩方的訪談是同時進行,只是焦點都聚集在另一方,但同時,我們也跟Chris進行更詳細的訪談,只是外界的結論都指向Mike Krzyzewski)。」

記者會裡,AuerbachGavitt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在說明Coach K只是球隊考量的人選之一,並非真愛,而忠誠的真正塞爾提克人Ford才是球隊真正的第一人選。儘管如此,整場記者會的焦點已經失焦,Coach K的風采與AuerbachGavitt兩人的互動都遠遠比Ford受到矚目。

「未來將永遠會有Krzyzewski是第一選擇,而我是備胎的印象,但這對我毫無影響,」Ford說。「我沒有那麼強烈的自我,我很滿意整個過程中Dave與我相處的情況。」

 

來自大西洋城的Hot Dog

 

Chris Ford出身紐澤西州的賭城大西洋城,至今,他仍是大西洋城最知名的運動員,也依舊是高中母校Holy Spirit的得分紀錄保持者。從九歲獲得一顆籃球作為耶誕禮物後,打球就成了Ford與朋友遠離麻煩的方法。

Ford高中第一個球季寫下022敗難堪的成績,但隔年就逆轉為184敗,中間多次在落後情況下逆轉投進致勝球的過往讓他津津樂道,也讓他相信一切困境都能被克服。最後一年,球隊的戰術圍繞著Ford進行,他獲得破當地紀錄的單季722分,獲選為All-State並獲邀參加明星賽,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更獲得球隊把他的42號球衣退休的榮耀,並在槍響時從中場投進一記壓哨球,十分風光地結束自己的高中生涯。

優異的高中表現,讓Ford獲得離家約一小時車程的費城名校Villanova的青睞。大三時Ford與大前鋒Howard Porter領軍,一路過關斬將直闖冠軍賽,最後以兩分之差敗在當時NCAA的王者UCLA手下。

大學時期的Ford雖非球隊第一主將,但他的激動表現卻讓他贏得「Hot Dog」的綽號。

「他可說是領先時代的先驅,像是對著觀眾奮力揮舞甩手臂慶祝等,非常情緒化。」隊友Fran O’Hanlon說。「他會對著觀眾慶祝,對著觀眾加油、打氣,當時你不會看到其他人這樣做,因為根本沒人管觀眾在幹嘛。」

費城地區有所謂的Big 5,除了Villanova外,還有賓州大、TempleSaint JosephLa Salle五所大學,Ford也曾經獲選為Big 5 MVP。但是當Ford在場上用自己很激動的方式慶祝時,敵對的球迷會因為被激怒而向場中丟擲熱狗,這讓「Hot Dog」成為Ford揮之不去的標籤。

大四的Ford繳出17.9分、6.4籃板的成績,最後在1972年的選秀會上被底特律活塞隊以第二輪第四順位(總順位17)給挑走。

 

一片混亂的底特律活塞隊

 

當時的活塞隊有在巔峰期的控衛Dave Bing,年輕的中鋒Bob Lanier與前一年打敗FordUCLA前鋒Curtis Rowe。菜鳥球季Ford很快就以中距離投射能力擠入球隊輪替名單,但活塞隊只打出4042敗無緣季後賽。季中接手的Ray Scott總教練在1973-74球季率隊打出5230敗成績,雖然只居中西區第三位,卻足以幫他贏得一座年度最佳總教練獎座,成為史上第一位贏得此獎項的黑人總教練。

這開啟了當時還在西區的活塞隊連續四年都打入季後賽的旅程,只不過活塞隊始終無跨出西區第二輪,球隊也始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儘管Ford靠著投射站穩腳步,但卻甚少獲得外界青睞,1977124日難得登上美聯社新聞,卻是前一晚用Ford臉部慘挨對手一拳所換來。

面對主場的子彈隊,Ford在第四節對試圖切入的六呎八吋前鋒Leonard Gray犯規,卻被Gray飽以老拳,儘管隊友Lanier試圖從後方熊抱架住Gray,卻被Gray所掙脫,繼續追打Ford,一時間雙方板凳清空,所有活塞隊友都起身保護Ford,整場騷動持續了有十分鐘之久。

只是,這並非活塞隊當晚唯一的騷動。球賽結束後,忙碌的Lanier又在休息室裡忙著隔開大聲質問總教練Herb Brown為什麼將自己換下場的先發控球Kevin Porter。事實上,在活塞隊打架早已經是家常便飯,Kevin PorterEric Money曾經為了誰該是球隊先發控球而打架,Ford的大學隊友Howard Porter也曾在中場休息時在休息室中大聲咆嘯:「老兄!我整場在禁區拚死拚活,卻連顆球都摸不到!」

 

誤入塞爾提克黑暗賊船

 

因此,當七零年代曾經兩度奪冠的塞爾提克在1979年開季第四場發動交易時,Ford感到格外開心。

「我很高興能來到波士頓,但我也不相信有任何球員對被交易是完全感到開心,那是種被否定的感覺。」Ford談到自己1978年被交易時的心情。

儘管如此,當Ford真正到塞爾提克報告,才發現事情可能有些跟他想像的不大相同。

「當我在底特律時,總認為塞爾提克有著贏球的傳統。在底特律我們有永無止境球員與教練間的鬧劇,彷彿從來都沒有穩定的一天。在我看來塞爾提克是一支能將球員凝聚在一起,球團高層則總試著在這基礎上繼續加材添火。我們從來不曾想過自己能在波士頓花園廣場作客時贏球,我不知道自己穿著活塞球衣時是否曾經贏過塞爾提克。」Ford說。「當時我很開心自己能被交易到波士頓,因為我跟老婆曾經列出一張希望能被交易的清單,而塞爾提克就高居清單首位。當時他們重返東區強權舞台,而我一直喜歡塞爾提克,即使我是個在紐澤西州長大的小孩,但我喜歡Bill Russell與塞爾提克的團隊球風,而我自己的風格正是團隊優先。當我被交易時只是球季的第三場比賽,因此我並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甚麼......當我到波士頓時,才發現球隊一片混亂,跟我離開的地方一模一樣,球員、教練、總管、老闆們鬥成一團。」

當時,塞爾提克總管Red Auerbach是用暑假剛交易來的Earl Tatum做籌碼,跟活塞隊換來Ford1981年的二輪選秀權。出身湖人隊的Tatum綽號叫做「The black Jerry West」,他是1978年入主塞爾提克的John Y. Brown Jr.接手後的第一筆交易,代價是五萬美金與1980年的首輪選秀權,但只打了三場,Auerbach就急忙脫手,一年後Tatum也從聯盟中消失。

Tatum的交易像是接下來一整年的縮影,老闆Brown不斷跟各方討論交易卻刻意略過Auerbach,偏偏聯盟裡人面極廣的Auerbach不斷事後接到其他球隊的電話詢問到底生甚麼事情,雙方就這樣不斷拉扯。Brown不停興之所至地交易球員,Auerbach則不斷地收拾善後,球隊不斷處於動盪之中,戰績也就此一蹶不振。開季前十四戰中輸了十二場,總教練Satch Sanders也被炒了魷魚,改由中鋒Dave Cowens兼任總教練。

「我不能說自己很驚訝,我們沒辦法贏球,更重要的是布朗先生沒甚麼耐性。」Sanders事後跟負責廣播播的Johnny Most說。「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絲表達自己想要誰在隊上的權力。在那十個月裡有太多人事異動,身為總教練我無法替我的球員建立各自的場上定位,我無法知道下個禮拜還會有哪個球員在隊上。每個交易都迫使我要改變自己的教練策略,每個交易都意味著球員的定要被迫改變。」

這不說,我還以為他在說Danny Ainge

不光是教練對未來沒有把握,連當時球隊急竄的二年級前鋒Cedric Maxwell也擔心自己是否隔天起床就得要被迫換東家,因為到了1979年三月,塞爾提克已經累積了六次交易並簽下三名自由球員,連在一旁冷眼旁觀的Johnny Most都擔心這樣的混亂是否會讓提前一年選入的Larry Bird會拒絕與塞爾提克簽約。

<塞爾提克隨筆> Cedric Maxwell 的故事 (一) 你是我的眼

事情在Brown與曾當選美國小姐的妻子Phyllis George一起跟尼克隊總管Eddie Donovan與老闆Sonny Werblin共進晚餐時達到顛峰,雙方在晚宴中達成協議,兩天後,尼克隊就將中鋒Bob McAdoo送往塞爾提克,交換中鋒Tom Barker與三枚1979年首輪選秀權。

這筆交易也許有啟發Ainge些什麼。

手中最重要的三張重建籌碼就這樣被換成一個自私只在意自身成績的球員,忍無可忍的Red Auerbach發出最後通牒,要求Brown的搭檔Harry Mangurian要在兩周內收購Brown的股份,否則自己將會離開塞爾提克轉往尼克隊,因為當時尼克隊老闆Werblin已經給了Auerbach合約保障,一切就只等Auerbach點頭簽字。

曾經,只差那麼一點點,塞爾提克就被尼克隊給徹底瓦解。

題外話,這三枚首輪在尼克隊手中最後變成一場悲劇,分別是Bill Cartwright(第三)、Larry Demic(第九)與Sly Williams(第二十一)。

Brown放手後Auerbach重新掌舵塞爾提克,除了Bird入隊外,Auerbach從騎士隊挖來Bill Fitch擔任總教練,並從自由市場上簽下Ford的活塞隊前隊友M.L. Carr。當時還沒有真正的自由球員,球隊在簽下別隊的自由球員之後得要提供相對的補償。活塞隊的總教練是如今ESPN的熱血大學球評Dick Vitale,根據Carr的回憶,當時Vitale向塞爾提克提出只接受McAdooBird作為補償的條件,因為Vitale深信塞爾提克不會捨得放棄McAdoo,將有機會搶到Bird。如果以塞爾提克方的說法,則是新任總教練Bill Fitch不斷向Vitale洗腦McAdoo才是活塞隊所需的最後一塊拼圖,讓Vitale選擇McAdoo作為補償條件。

無論何者為真,總之最後,爾提克愉快地送出McAdoo給活塞,同時還換回兩個1980年首輪選秀權,算是彌補當初老闆Brown送出的三枚首輪選秀權。一年後,活塞隊自身的選秀權成為1980年的狀元籤,塞爾提克再將這兩個選秀權送往金洲勇士隊交換中鋒Robert Parish與第三順位,並挑選Kevin McHale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Chris FordM.L. CarrRobert ParishKevin McHale的入隊都與活塞隊有直接關聯,八零年代的總冠軍可說是建築在活塞隊的傷痛之上。

 

Larry Bird更慢的後衛

 

Larry Bird初入聯盟時,跑不快、跳不高就成了他揮之不去的標籤,但很快地,Bird就發現自己不是球隊裡跑最慢、跳最低的球員。

「這裡有個傢伙甚至跑得比我還慢,而且他還是個後衛!」Bird曾經在自傳裡這麼形容Ford。「他看起來像是在硬撐、像是快要掛掉、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抓住懸崖。當你覺得他快要不行時,Chris會突然當著你的面砍個三分,是個真正的鬥士。」

事實上,1979年春天Bird曾經自費參觀波士頓,走進休息室的Bird聽到角落裡傳來:「嘿!Larr Bird!到這裡來跟我說說話!Larry Bird!」這時滿臉疑惑的Bird才注意到這個沉默到近乎隱形、留著兩撇小鬍子的未來隊友與教練。

原本經過一整季的混亂,對塞爾提克大失所望的Ford終於迎來期盼中的贏球契機。塞爾提克在開季前十場寫下八勝二敗,其中有高達七場是客場作戰,塞爾提克拿下其中五場,展現完全不同於上個球季的戰力與韌性。

「上一季我們在客場之旅被痛宰過好幾回。」Ford感慨地說。

 

將基本做到最好

 

轉入塞爾提克的第一個球季裡,Ford在一團混亂的塞爾提克中成為球隊的中流砥柱,甚至是贏球的關鍵。128日在主場迎戰勇士隊,Ford拿下個人生涯最高的34分。根據波士頓環球報隨隊記者Bob Ryan的統計,他的17次進球中有7次跳投,有5次是招牌地立定投籃,2次切入後的拋射,2次切入與1次飛身補籃,其中有四球更是24秒進攻結束前的決殺球,一肩扛起當時塞爾提克的進攻。這一年Ford拿下個人生涯最高的15.4分與4.6助攻,還被票選為百廢待舉的塞爾提克MVP,卻與當初Auerbach交易他時的目標大異其趣。

1978年交易正式宣布時,波士頓環球報以增強團隊防守來分析塞爾提克交易身高六呎五吋的白人後衛Ford的原因。只是乍看之下,跑不快、跳不高、又沒有對抗性的Ford與防守完全難以連結。這些期望,在塞爾提克重回正軌之後就慢慢浮現。

6121敗結束球季的塞爾提克在第一輪以四連勝橫掃淘汰了開幕戰對手火箭隊,Ford12.5分只居全隊第五,助攻3.8次落後給Tiny ArchibaldBird,但他卻是全隊公認的獲勝關鍵。

「我們橫掃了休士頓火箭隊,Chris Ford有非常好的系列。他總是能打出很棒的團隊防守還同時守好Calvin Murphy,也總是個危險的射手。」Bird在生涯首輪季後賽勝利後將功勞歸給了Ford。「生涯裡每個教練總告訴我們空切的重要性,而Chris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他在比賽中被對手擊敗,還是不肯放棄,總會多努力一下。他總是試著協防,這對團隊防守有絕大的差異。Chris知道怎麼打團隊籃球。」

在播報員Johnny Most眼裡,Ford是個體能極差,各項能力平庸,雖然好卻非頂尖的射手,但他努力練習,無私,明瞭隊友的優點與對手的缺點,是個懂得球賽的贏家。

Ford的聰慧讓他能極大化自身的優點,防守時可以佔據有利位置,迫使對手在不平衡的情況下出手,或是被驅趕到塞爾提克長人防守的區域。「你不會看到Chris犯任何防守上的判斷錯誤」Most說。「他知道每個球員的動向,總是穩紮穩打。如果他在某回合被擊敗,那對手也會是以極高難度出手來達成。」

「如果你讓我跟聯盟裡隨便其他九個後衛一起賽跑,我會是第十名,」1979年時Ford曾經在訪談中對Bob Ryan如此描述自己。「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的防守,因為我認為自己是個聰慧的球員。有六呎五吋高,我可以有多一步的空間來防堵對手用速度切過我,我的身高則可以干擾對手的投籃。」

進攻端,由於Ford速度緩慢,單手投籃的動作大因此需要比一般球員更長的投籃準備時間,讓他更擅長利用隊友的各種掩護製造自己更舒適的投籃空間。

Chris喜歡這方法,」Bird描述著Ford的訣竅。「這是他對付速度比他快的對手的方法,在穿過幾道人牆後,很快地防守Chris的對手會開始心生恐懼,他讓對手減慢速度到他能輕鬆找到空擋出手的地步。」

即使不是球隊中上場時間最長的幾名球員,但Ford也跟其他球員一樣重視能夠上場的機會。有一回對上馬刺隊Ford的手感發燙,在半節裡連續砍進兩記三分球與兩記十八呎的中距離,當總教練FitchFord換下場休息時,Ford用教練與隊友都能聽到的聲音不斷地碎念:「我猜我一定是手感太好了,就是太好了!老天,如果你手感太好,你就會被換下場。」就這樣走過總教練、走過隊友一直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後還繼續碎念,讓板凳上的隊友笑成一團。不久,Fitch喊了暫停,Ford就在隊友圍成的圈外不斷徘徊,口中繼續碎念著:「我手感太好,他不會放我回到場上因為我手感太好,我猜Bill一定覺得我已經把我今晚的配額都投完了!」

最後,拼命忍住笑的Fitch還是沒有讓Ford在暫停後回到場中。

「我當然聽到他的碎念,但你知道嗎,有的時候教練就是得要裝作自己聽力不好,」Fitch賽後解釋著。「說實話,我覺得Chris的碎念非常好笑,但我不能顯現出任何情緒。如果我對這些類似的話語有反應,之後當我將某人換下場,就會不斷聽到這些類似的碎念。這一切只說明了Chris是個鬥士。」

但比起被換下場時的碎念,Chris Ford在場邊的觀察力與洞察力,卻漸漸成為塞爾提克的重要資產,即使他總是先發五人中出場時間最短的一個,貢獻卻一點也不僅止於場上。

 

總冠軍的滋味

 

1981年東區冠軍賽第六場,Ford以先發登場,出賽20分鐘出手六次只進了一球,還吞下四次犯規,但他真正的貢獻卻是來自板凳。板凳席上的Ford觀察七六人隊的防守組合,突然對著老搭檔Tiny Archibald大喊:「一對一,Tiny!」聽見Ford的喊聲,出身紐約街頭籃球英雄的Tiny一個紐約街頭式的加速超過七六人隊後衛Clint Richardson,從底線準備上籃時面對補防的防守大師Mo ChecksTiny不得已用左手跳投,儘管出手稍短,但積極跟進的Tiny抓下籃板輕鬆地得分。當比賽進入最後關頭,Larry Bird在右側底線持球時進攻時間只剩下五秒鐘,場邊的Ford大聲提醒:「Laaaaaarrreeeeee,投啊!」在Erving高舉雙手遮蓋住視線下,Bird以高拋物線出手,眼看著力道稍短的皮球擊中籃框後高高彈起,最後幸運的破網得分,幫助球隊取得9895領先,最後以10098克服一勝三敗的劣勢扳平系列,最後驚險贏得第七戰。

總冠軍賽系列裡,Chris Ford因為壓力而失眠,整個人在季後賽裡瘦了一圈。儘管對手是上季還在東區,這季只有4042敗勉強擠入季後賽的老對手火箭隊,塞爾提克卻打得相當辛苦,第二戰就被Moses Malone31分、15籃板打破主場優勢。關鍵第三戰,Bird的手感極差,此時Cedric MaxwellFord挺身而出,分別攻下1917分,Ford還飆進兩顆三分球,塞爾提克以9471大勝。最後,塞爾提克花了六場擊敗火箭隊,贏得Bird時期的第一座冠軍。

球賽結束後,全隊擠入休息室慶功,在下榻的飯店提供的套房內狂歡,興奮的Ford抽著Auerbach的招牌雪茄,儘管被嗆得眼淚直流,卻是無上的喜悅。

1981-82球季,由於新秀Danny Ainge的加入,讓Ford在後場遭遇更多年輕球員的考驗。季中滿33歲的Ford因為背傷在二月缺席數場,當他歸隊時,同樣先發的TinyBird也因為受傷缺陣,於是總教練Fitch推出Gerald HendersonM.L. CarrCedric MaxwellKevin McHaleRobert Parish的先發組合。由於這個組合連勝不止,即使Bird傷癒歸隊總教練Fitch還是要求Bird以替補出場。最後這一群臨時先發寫下14連勝(總連勝場次為18場),而Bird直到例行賽最後四場才重返先發。

但已經33歲的Ford只有在例行賽末再打過生涯最後一次先發,最後再次在東區第二輪以13落後下無緣逆轉。

1982-83球季,Ford在訓練營中面臨更多的競爭,除了上季末利用Ford受傷瓜代出賽且有好表現的Ainge外,新交易來的控衛Quinn Buckner也加入後場搶位戰。最後,Ford在訓練營裡不慎膝蓋受傷,讓總教練Fitch不得不選擇裁掉逐漸老化的Ford,結束他十年的NBA生涯。

Ford的噩耗傳出時,所有塞爾提克球員都難過得與他告別,甚至有球員在一旁失落的說著:「Fordie被裁了,我們要怎麼辦?」

在塞爾提克隊友中,Chris Ford被暱稱為「Doc」,一如Robert Parish的「酋長(Chief)」綽號來自Cedric Maxwell,緣由是在一場練習中一向跑不快、跳不高的Ford居然演出一次如同Julius “Dr. J” Erving般的扣籃,自此Maxwell就不斷以Doc來取笑Ford,最後成為他在隊中的暱稱。另外有一個版本是Ford直接在Dr. J面前暴扣而讓Maxwell開始以Doc知名來戲稱Chris Ford

 

轉任教練

 

儘管Ford無法如願再戰一季,但他在場邊對球賽的觀察卻讓他繼續留在塞爾提克陣中。當時Johnny Most因病缺席,讓Ford先有機會暫代擔任球賽廣播轉播的工作。當1982-83球季結束,總教練Bill Fitch因為眾叛親離下不得不離隊,總管Auerbach決定扶正助理教練K.C. Jones時,也決定聘請Chris Ford擔任助理教練一職。

當時的NBA每隊只有少數幾位助理教練,沒有球探的配置,大學球賽也沒有電視轉播,因此助理教練的工作之一就是飛往下一個城市研究未來的競爭對手,或是飛往各大學為選秀做準備,而在塞爾提克,這工作就落在較資淺的Ford身上。

一回,Ford肩上拎著個大包包跳下計程車後衝進密爾瓦基下榻飯店,大廳裡與BirdBuckner聊天的McHale問著:「怎麼了,Doc?你消失了好幾天,你跑那去了?」

Ford停下腳步,轉身面對McHale說:「我剛從SECNCAA中的東南聯盟)回來這裡,而我觀察到一個會在接下來十年狠狠踢你屁股的傢伙,Kevin。他只有六呎四吋高但十分粗壯,可我從來沒看過有哪個傢伙像他一樣。他的名字是:Charles Barkley。」

當場,所有人都放聲大笑,更沒人當一回事。直到1984-85球季Barkley在波士頓花園廣場以替補身分首度現身,就在McHale面前拿下277籃板3助攻。但該場比賽最讓後人印象深刻的是Barkley從背後將Bird架住讓Erving盡情往Bird身上揮拳。最後,這演變成一場大亂鬥,進場勸架試圖把人拉開的Ford臉上也挨了一記,鼻子血流如注。

Ford擔任助理教練的年代可說是塞爾提克在八零年代的精華歲月,1984年擊敗宿敵洛杉磯湖人隊贏得冠軍,隔年則成為隊史上第一支敗給湖人隊的爐主。當1985年暑假換回Bill Walton後,塞爾提克成為聯盟最炙手可熱的球隊,以6715敗領先全聯盟。當季後賽開打,塞爾提克與湖人隊各自勢如破竹打入分區冠軍賽,全世界都期望這兩支球隊能夠三度碰頭時,身為塞爾提克助理教練的Ford卻一路替湖人隊的對手加油,第三戰時更在做客的密爾瓦基當地酒吧替火箭隊以117109獲勝而歡呼。

當被問到難道他不希望塞爾提克能在總冠軍賽中與湖人隊再次碰頭?能夠在總冠軍賽中討回顏面?

「另一枚戒指!」只見Ford高舉手秀出自己手指上的冠軍戒。「我只想要另一枚戒指!」

 

總教練Chris Ford

 

Ford確定要接手塞爾提克時,Auerbach像是過往對Bill RussellTom HeinsohnSatch SandersDave Cowens等前塞爾提克球員接手球隊時一樣傳授自己的哲學。

「現在,你將要指導那些曾經是你隊友的球員,你可能喜歡其中某些人更甚於其他球員。」Auerbach說。「如果你的球員察覺了,你可能會面臨兩種麻煩。那些覺得你不喜歡他們的球員會真的表現欠佳,另外那些覺得你喜歡他們的球員則會藉機佔你便宜,而有很高的機率你會兩頭都落空。」

Auerbach的告誡顯然產生效果。從訓練營開始,Ford就不懼於指出Bird在回防時過於緩慢,或是指責McHale犯下的錯誤,很快地建立自己的威信。

Ford在球員時期就習慣對我大吼大叫,我們住得很近,他常到我家來坐在沙發上對我大吼大叫。」McHale說。「重點是Ford現在對我大吼大叫不是因為個人,而是因為我的籃球員身分,因為我可能真的犯了錯。當Ford咒罵我時,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至少,我期望他不是。」

接手後的FordGavitt開始針對陣容的調整進行不斷地討論,最後兩人同意BirdMcHaleParish的三巨頭並非問題核心,不需要拆夥或交易,但環繞周圍的其他球員缺乏速度才是癥結。於是,塞爾提克在選秀會用第十九順位挑選了六呎一吋體能驚人的後衛Dee Brown來增加速度,並用遠走義大利一年的Brian Shaw取代退休的Dennis Johnson擔任控球。Ford更大膽將因為年歲而速度更加緩慢的Larry Bird移往大前鋒的位置,利用他依舊頂尖的籃板能力與傳球視野作為快攻的發動機,同時讓年輕的Reggie Lewis擔任先發得分後衛作為快攻箭頭,更把McHale移往板凳回到最初的最佳第六人身分。

Ford甚至不需要事先特別慎重跟McHale討論轉任替補這件事情。

唯一的問題在於Bird遺留下的小前鋒位置。開幕戰的先發Ed Pinckney本質上是個大前鋒,第二戰的Michael Smith有小前鋒的傳球與中距離,但防守完全跟不上正統小前鋒。經過六場後,Ford將眼光投向菜鳥球季被拓荒者隊揮棄後轉往CBA甚至菲律賓打球的Kevin Gamble

過去兩季被Rodgers棄用的Gamble先發第一場就展現速度優勢擔任快攻箭頭,拿下26分、9助攻,塞爾提克也就此拉出一波九連勝,並在十二場中贏得十一場,Gamble把握住機會成為固定先發,是當時塞爾提克沙裡掏金的代表作。

Ford這樣大膽的調度讓塞爾提克戰績回升到5626敗,雖然第二輪敗給尋求衛冕的底特律活塞隊,但是止住了球隊的頹勢,也讓他站穩腳步。只是BirdMcHale19921993年宣布退役,Reggie Lewis則在1992-93球季心臟病發,並在1993暑假因為心臟病發而逝世。接連損失三位先發大將讓塞爾提克的戰績在1993-94球季大幅滑落至3235敗,也導致Gavitt下台,改由Ford的老隊友M.L. Carr接替擔任總管一職。

一向愛說大話的Carr起手式就是大張旗鼓地宣布簽下聯盟第二人Dominique Wilkins,並宣稱將要促成聯盟第一與第二人合體,亦即劍指因為父喪而退休的Michael Jordan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的鬼扯,Jordan絲毫沒有回到球場的打算,就算回到球場也不會選擇塞爾提克,Wilkins更非那個吹噓的聯盟第二人,但這個操作卻成為Ford的夢靨。已經35歲的Wilkins過了巔峰期,過往的禁區終結能力下滑,外圍投射大幅增加,讓他的投籃命中率在塞爾提克降到生涯低點,也是自菜鳥球季之後第一度平均得分不足20分,但此時的他依然保有著身為聯盟頂尖球星的身段。

一月下旬苦嘗六連敗下,Ford決定將Wilkins移往替補,卻引爆了地雷。

「這是個艱困的決定,」Ford說。「誰要去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但這是我得要做的決定。」

生涯幾乎沒有打過替補的Wilkins對此決定的反應顯露於色,最後只上場了六分鐘,讓爭執成了外界矚目的焦點。

與塞爾提克自家培養的球星能輕鬆接受替補角色不同,Wilkins對先發跟出場時間有著一般NBA球星的執著。但在六連敗中,Wilkins的投籃命中率僅有30.4%,每場平均10.5分、3.5籃板,不但場邊的球迷在Wilkins主場面對快艇隊只有1-9的超低命中率而噓聲四起,隊友更不滿Wilkins向媒體放話批評隊友與教練調度與戰術等負面言論,讓球隊的困境進一步成為外界眼中的鬧劇。

FordWilkins的相處,就不難預見日後Ford擔任代理總教練時與Allen Iverson因為先發與否而生的爭執,畢竟他們對先發的執念與Ford早已內化的塞爾提克信念格格不入。

1994-95球季結束後Ford為球隊連續兩季勝率不及五成而下台,由老隊友M.L. Carr接任總教練,讓塞爾提克正式進入隊史最黑暗也最可恥的兩個球季。Carr為了爭搶1997年熱門狀元人選Tim Duncan而採行擺爛拚狀元的小聰明最後證明是噩夢一場。

Ford離開塞爾提克之後又擔任公鹿隊、快艇隊總教練,也一度轉往波士頓的Brandeis大學與Waltham大學擔任總教練。2002年回到NBA擔任七六人隊助理教練,並在2003-04球季中途接替Randy Ayers擔任費城七六人隊擔任代理總教練後結束自己的總教練生涯。最後在Mike Woodson執教紐約尼克隊時擔任顧問教練,結束自己的教練生涯。

2023111日是Ford74歲生日,但當天他卻心臟病發,並於117日辭世。

沒有優異的天賦條件,Ford靠著看來笨拙卻穩定的立定投籃與小跳投站穩腳步,加上紮實的基本功與用心研究對手動作,細心判斷場上變化而能在NBA賽場上征戰十年,並與BirdMcHaleParishArchibald等名人堂球星並肩作戰,贏得總冠軍。之後他甘於扮演忠實的助手,擔任七年助理教練之後接手塞爾提克,成為少數能以球員與教練身分在塞爾提克奪冠的成員。

儘管Ford總教練生涯除了有三巨頭的年代外都沒能達到五成勝率,他老派的作風更與Iverson等年輕球員格格不入,但他重視基本的執教風格與溫暖的人格特質還是讓他獲得普遍的尊重,公鹿隊時期的助理教練Woodson甚至邀請他擔任顧問。

Chris總是將其他人放在自身之前,真心的關懷塞爾提克的相關人士,用自己的領導能力與風度替『塞爾提克家族』增添新的意義。」在塞爾提克服務長達42年的媒體關係副總裁同時也負責照顧退休球員的Jeff Twiss如此形容著Ford。「他真正演繹何謂球衣前面的名字比球衣背後的名字更有意義這句話。」

 

謹以此文獻給Chris FordR.I.P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Press of Atlantic city

Boston Globe

New York Times

Dan Shaughnessy, 1990, Ever Green, The Boston Celtics

Dan Shaughnessy, 1995, Seeing Red, The Red Auerbach Story

Mike Carey with Jamie Most, 2003, High Above Courtside. The Lost Memoirs of Johnny Most

Red Auerbach & Ken Dooley, 1991, MBA: management by Auerbach: management tips from the leader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Peter May, 1994, The Big Three

Peter May, 1996, The Last Bannerthe story of the 1985-86 Celtics, the NBA’s greatest team of all time

Dan Shaughnessy, 2021, Wish It Lasted Forever, Life with the Larry Bird Celtics

Bob Schron & Kevin Stevens, 1988, The Bird Era. The History of the Boston Celtics, 178-1988

Larry Bird, 1989, Drive, the Story of My Life

Jack McCallum, 1992, Unfinished Business. On and Off the Court with the 1990-91 Boston Celtics

M.L. Carr & Bob Schron, 1987, Don’t Be Denied, My Story.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ul+Silas+Los+Angeles+Clippers+v+Charlotte+AY6lMZwp8x4x.jpg

何其有幸,Paul Silas在球場上征戰16載,三度拿下NBA總冠軍,兩度入選明星賽,五度入選年度防守球隊,幾個將他交易出去的前東家都後悔不已,甚至想用現金將他買回。退役後Paul Silas執教12載,留下387488敗,雖然大多在小城市球隊打滾,雖然敗多勝少,卻是業界公認的導師。當LeBron James初入聯盟,騎士隊就從紐奧良黃蜂隊請來了Silas擔任主帥。

甚至,兒子Stephen Silas還克紹箕裘,從老爸身邊的助理教練做起,現在成為休士頓火箭隊的總教練。

何其不幸,Paul Silas雖然身為聯盟最頂尖的進攻籃板高手,是聯盟頂尖的防守大前鋒,卻沒能讓特定球隊真正記得這位偉大的球員與教練。奪得第三冠的東家西雅圖超音速隊早已經不復存在,生涯頂峰出現在太陽隊卻打不進季後賽,兩度奪冠的塞爾提克本季戰績飛揚,卻讓Silas逝世的新聞卻在最近一波的連敗之中被忽略淹沒。

16季的球員生涯裡待了五支球隊,這對1964年以第二輪第12順位入選NBASilas而言有些特殊。因為那是個還沒有成熟自由球員制度的年代,一整季交易可能還不如Danny Ainge一人的年代。Silas是最早聘請經紀人談合約的第一批領航者,也是第一批勇敢爭取種族薪資正義的拓荒者,卻也導致了他無法在塞爾提克久留的宿命。

16季中,Silas跟著、帶著球隊打入14次季後賽,可說是當時季後賽的指標股。卻偏偏在他打出生涯年且入選明星賽的1971-72球季中連續第二年無緣季後賽,讓17.5分(生涯最高)、11.9籃板的雙十成績成了空包彈,也讓他成了太陽隊歷史上常被遺忘的球星。

但他的表現卻獲得遠在東岸的傳統強權塞爾提克的注意。

來自東方的關注眼神

Tommy,紅頭(Red Auerbach,塞爾提克總管)得要替你找個能夠幫Dave Cowens抓些籃板的傢伙才行啊。」71-72球季開打不久後,塞爾提克長年播音員Johnny Most對總教練Tommy Heinsohn說。

「嘿!說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嘴上不饒人了Heinsohn說。「我們一直試著去弄一個來,但這可不容易啊!紅頭不可能放棄一個首輪,我們又沒有一個可以用來交易頂尖籃板手的得分手。你知道那句老話嗎?『發揮特長,藏好缺點』我們會繼續盡可能地奔跑,然後希望Cowens能夠宰制禁區。」

這一季的塞爾提克以六零年代王者塞爾提克唯一尚未退休的主將John Havlicek掛帥,Russell退休後先後選入的CowensJoJo White擔任中鋒與控球,Russell時代最後一位新秀Don Chaney承襲了防守鐵衛的角色,原本的替補Don Nelson則成了搭配Havlicek的另一位前鋒。這樣的先發五人再加上另一個老牌防守專家Tom ‘Satch” Sanders成了塞爾提克的核心六人。

Heinsohn所言,塞爾提克沒有足以用於交易的得分手,除了Cowens外沒有另一個可靠的禁區武力,籃板榜上僅次於Cowens15.2籃板的球員是老黃忠Havlicek8.2籃板。因此儘管球隊以5626敗打入季後賽,但在東區冠軍賽卻難敵人多手眾的宿敵紐約尼克隊。

雖然這季尼克隊中鋒Willis Reed受傷缺戰,但Havlicek俄亥俄州大戰友Jerry Lucas與明星前鋒Dave DeBusschere組成的尼克隊鋒線還是讓塞爾提克吃足苦頭。

但機會卻悄悄地在意外的地方出現。

1970年的選秀會上,老紅頭用第七輪第106順位挑選了北卡大的後衛Charlie Scott。大四有27.1分、8.6籃板與3.1助攻的Scott乏人問津的原因是他早就已經與當時跟NBA打對台的ABA維吉尼亞紳士隊(Virginia Squires,簽約時還叫做華盛頓首都隊)簽約,讓其他NBA球隊不願意浪費手中的選秀權挑選一個注定不會來報到的球員。

1971-72球季中,在紳士隊中一季多裡寫下30.6分、5.2籃板與5.2助攻佳績的Scott與鳳凰城太陽隊談妥一紙複數年合約,但問題只在於ScottNBA簽約權因為兩年前選秀會上的第七輪選秀中落入塞爾提克的手中,迫使太陽隊不得不與Red Auerbach展開交涉。

1971年三月,當時NBA賽事還在進行中,老紅頭出乎意料之外很爽快地與太陽隊達成協議,送出Scott的簽約權交換「未來指定球員」。這也讓Scott順利替太陽隊打了六場比賽,但這筆交易卻一直懸而未決,因為針對這個未公布姓名的球員雙方始終無法達成協議。

1971年四月,塞爾提克慘遭尼克隊淘汰後,Red Auerbach就對外宣布Scott交易中塞爾提克指名的球員是Paul Silas,並控訴太陽隊試圖阻撓交易完成。

「我就跟各位實話實說,」Auerbach對著記者們說。「太陽隊那些傢伙想要反悔,這讓我感到厭倦。Silas包含在這筆交易之中,這不是秘密,我要拿到我談判的標的,沒有任何替代選項。否則,我就要拿回Scott。」

雖然與Auerbach交情甚篤的太陽隊總管Jerry Colangelo不願意承認Silas是所謂的未來指定球員,但隔空放話的Auerbach卻不願意罷手。

「太陽隊不斷地打電話來,試圖用這個球員、那個球員或是現金來替代,」Auerbach說。「他們說Silas不願意離開鳳凰城到波士頓來,甚至可能跳槽到ABA。」

AuerbachColangelo兩個NBA不同世代的偉大總管就在1971年的暑假僵持了起來。Auerbach堅持非得拿到Silas不可,否則交易告吹,Scott得要回頭替塞爾提克打球。Colangelo則堅持除非自己同意放人,否則Silas還是太陽球員。

Silas不會穿上塞爾提克球衣,除非我同意放人。」Colangelo在六月對記者說。「但Red關上任何協商的門,他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極度堅持與執拗。」

雖然嘴上說得強悍,但Auerbach的塞爾提克卻有隱憂。1969年以當時創紀錄六百萬美金買下塞爾提克的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s1972年申請破產保護,而以三百七十萬美金接手的Irv Levin卻未能通過NBA聯盟審核,不得不技術性將股份轉賣給Robert Schmertz為首的Leisure Technology,經營層正處於動盪不安之刻,資金也有隱憂。

眼見Auerbach難以撼動,太陽隊的老闆Dick Bloch將腦筋動往新的老闆頭上。根據Auerbach事後透露,太陽隊先是提出以十五萬美金的代價取代Silas,眼見塞爾提克不為所動,Bloch又將籌碼提高到二十五萬美金,此時,代表老闆出面談判的Steve Haymes開始動搖,但唯一倖存的理智還是讓他撥了通電話向Auerbach諮詢。

「你不能讓支票上場打球。」就在Auerbach的堅持下,太陽隊的現金攻勢畫上句點,雙方重新回到AuerbachColangelo對峙的局面。

雖然ColangeloSilas不願意前往波士頓,但Silas卻一直與塞爾提克球員有所聯繫。

「嘿!老兄,如果這個交易成真,我會這麼說:『能跟Havlicek一起打球是個榮耀。』」Silas說。

「我下午跟Paul說他在波士頓會非常非常受歡迎,因為他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球員,」塞爾提克的當家球星Havlicek也這麼透露著。

但另一方面,Silas也的確沒有強烈意願要加盟塞爾提克,因為Auerbach遲遲不願意答應他與經紀人Larry Fleisher提出的大合約。

「如果我被交易,那我也要被交易到願意付錢的地方。」雖然事後頻頻否認,但波士頓媒體一直傳誦著這Silas金句。

漸漸地,原本AuerbachColangelo對峙的狀態變成AuerbachFleisher對峙的局面,雙方的談判一路僵持到九月塞爾提克訓練營開打都沒有結果。Fleisher的籌碼是他有另一個客戶的合約也正與塞爾提克談判中,而不巧此人正是塞爾提克超級球星Havlicek。在Auerbach不願意就範下,HavlicekSilas雙雙缺席了訓練營開幕與訓練,成了波士頓媒體界的大消息,也成功帶給球團極大的壓力。最後,Auerbach不得不點頭讓Silas與名義上的東家太陽隊簽下四年「肥約」以完成這筆延宕了將近半年的交易,用以交換Havlicek與塞爾提克再簽下一紙複數年合約。

「當Scott交易曝光,外界猜測我會是被交易的對象,但太陽隊的管理階層一直強調我不會離開,因為Jerry Colangelo希望能同時保有我跟Scott。」Silas在訓練營中打破沉默,細說過去半年的內幕。「然而,Auerbach清楚表示我是他要的球員。事情就此擰住,我跟我的家人沒辦法計畫打包或任何事情,這可能一直僵持到十月一日。」

魔鬼訓練營

初加入塞爾提克訓練營的Silas就對塞爾提克的高強度訓練印象深刻,特別是他比其他隊友要更晚些時間報到,菜鳥Paul Westphal就警告Silas要有心理準備。不同於其他球隊在訓練營裡按部就班地從收心操開始,塞爾提克的訓練營從一開始就是嚴苛的體能地獄,因為總教練Heinsohn延續Auerbach的快攻哲學,能整場狂奔成了當時塞爾提克球員必備的基本功。

幾年之後,訓練營裡的菜鳥要求跳過短距離衝刺訓練(Wind sprints,又稱漸速跑,訓練呼吸的衝刺),一旁正全力衝刺的Silas停下來關心。當他聽到菜鳥抱怨著自己腳抽筋時,Silas打斷了菜鳥:「我們都已經抽筋了。」就轉身繼續衝刺訓練,菜鳥也只能繼續跟上腳步。

「這是我的第三支球隊,我可以清楚地告訴你,這支球隊比其他球隊更勤奮訓練,球員一起配合得很好,空氣中瀰漫著無私的氣息。」Silas說。「這是五人一起努力奮戰,只要有一人落隊,一切就都毀了。」

塞爾提克也不單只有嚴苛的訓練,場外也有各種花絮。例如,剛入隊的Silas就跟已經五十好幾的Red Auerbach先來了一場單挑。

Auerbach一向以自己的競爭意識自豪,不斷拿著自己在網球場上的表現大吹大擂,Silas則不斷地慫恿Auerbach跟自己單挑一場。最後,在球隊練習結束後,已經55歲的Auerbach答應與還未滿30歲的Silas與來場籃球賽。

一場原本看似毫無懸念的比賽,但在Auerbach抓住Silas沒有外線投射的缺點拚死命地阻止Silas進入禁區肆虐下,居然將比數拉成了66平手,同時還握有球權。此時,場邊看戲的所有塞爾提克隊職員開始大聲吶喊起鬨,Auerbach一個假晃,在Silas不斷推擠下出手,但球擊中後框。面對持球往禁區推進的SilasAuerbach死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但還是被Silas一路推向了禁區。

「嘿!該死的!」Auerbach咆嘯著。「如果你敢弄傷我,我可沒辦法簽你的支票。」

儘管不斷掙扎,Silas還是硬擠到籃下挑籃得分,結束這場Auerbach生涯最後一場認真的籃球單挑賽。

「可惡!」Silas指著球場天花板上的冠軍旗幟,對同樣滿頭大汗的Auerbach說著。「你絲毫不肯放棄,難怪你們能贏得這些錦旗。」

Silas 因子

儘管滿口團隊合作,但很快地,Silas就遇到真正的考驗。前一個球季還是太陽隊隊長與明星球員的他,卻被總教練Heinsohn給叫到一旁,試圖說服他接受一個新的角色:第六人。

「一開始我對這個決定感到沮喪,我知道Havlicek曾經是第六人,Frank Ramsey曾經是第六人,但這對我毫無意義。我在鳳凰城就是個成功的先發球員,因此當我到這支球隊,Tommy某天將我拉到一旁說:『我們將要讓你擔任第六人。』我對這個決定感到懷疑,並花了一些時間才讓我看清。」Silas自己則這麼解釋著。「當我上場時,通常我比防守我的球員要更好些,我們能因此取得一些優勢。我跟NellieNelson的暱稱)間相互競爭,他想證明他值得先發,而我也同樣想證明自己,這對我倆都有所助益。」

板凳出發,對Silas而言最大的損失自然是帳面上的數據。前一季寫下生涯最佳17.5分的他瞬間滑落至13.3分,而這也是Silas在塞爾提克四年期間最高的場均得分。但另一方面,Silas也抓下生涯最好的13.0籃板,雖然名為替補,但每場出賽32.7分鐘卻遠遠多於Nelson19.8分鐘。

這是Red Auerbach從五零年代就開始運用在場上的技巧,讓球隊裡一位能夠先發的球員從板凳出發,由原本的替補球員取代先發地位。這樣的調度,除了Silas體悟到的第六人可能比眼前的防守者更好外,取代先發的這個球員也會因為跟球隊裡最好的一群球員一同上場而變得更好,是個對雙方都有利的調度思維。

「我做的是全NBA最困難的工作。」Silas這麼解釋第六人的角色。「當我上場時,場上每個人身手正熱,只有我全身冷颼颼。聯盟裡沒有幾個人能夠有效地做好這工作,我就像是棒球場上的代打者,得要想辦法讓事情動起來。」

「我恨你!」HeinsohnSilas曾經這樣對他說。「我覺得你根本不懂籃球,那些『特殊的工作』的說詞都是狗屎,只為了掩飾你搞砸的遁詞。但你是對的,我因為擔任第六人在波士頓獲得的關注要更多於在鳳凰城入選全明星隊。我當時只是被自我給淹沒。對不起。」

Silas的入隊起了MostHeinsohnAuerbach預期的作用,他不僅幫助Cowens鞏固籃板,也讓塞爾提克有另一個具有對抗性的前鋒能夠跟其他球隊的第二號禁區人物對抗,而他的進攻籃板能力更讓隊友可以更放開手進攻。

「上季當我們面對ChamberlainJabbar時,Cowens知道自己得要有完美的外線投射手感,如果前幾球失手將會受到影響。他會開始鑽牛角尖,最後不是投籃而只是把球推出去而已。」日後成為名教練的Nelson解釋著自己的觀察。「我總是在這些大比賽的開局替他感到擔憂,但現在有了Silas,再也沒有甚麼能夠困擾Cowens。」

CowensSilas很快成為聯盟裡最頂尖的籃板搭檔,兩個人分別抓下16.213.0個籃板,塞爾提克的團隊籃板更以58.6個高居聯盟第一,遙遙領先居次的湖人隊(55.6)。進攻端,兩人也是絕佳互補,矮壯的Silas在禁區裡攪和,讓Cowens有更多外線進攻與投射的機會。

Silas給了我自由發揮的機會。」Cowens曾經這麼說。

「對抗那些同時有頂尖大中鋒與大前鋒的球隊,像是湖人隊的ChamberlainHappy Hairston,當你知道Silas會負責看管大前鋒,自己就可以放心地說:『OKWilt,今晚我不會讓你隨意地抓籃板。』,而且不需要去擔心Hairston。」Cowens說。「一年前我們只有HavlicekJoJo White與我三個人,我們發現其中隨時得要有兩人待在場上,一次只能有一個人休息。現在有了這第四個傢伙,一次有兩個人能同時休息,這就是他對球隊深度的幫助。」

除了籃板、快速暖機,Silas帶給塞爾提克的另一個禮物,是替這支球隊添加一些強悍的因子,那些其他人不願意幹或是幹不來的粗魯活,都由Silas包辦下來,一如五零六零年代Jim Loscutoff般的保鑣工作。

例如,一場對金洲勇士隊的比賽裡,切入禁區的勇士隊明星前鋒Rick Barry重摔在禁區三秒區內,只見一旁Silas無辜地喊冤:「這只是個碰撞,是他不小心撞上了我的手肘。」

Silas的出現,讓這群有些溫文儒雅的球員多了些壞因子,但現實世界裡的Silas卻是個頭腦清楚的君子。

「如果你動怒,就無法打好比賽,動怒會打亂一切,我打球很兇悍,但我從來不動怒,這是有區別的。」Silas解釋著。「聯盟裡的球員打球都帶有一些同儕情誼,這是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工作,因此在場上動怒一點也不合理,這只是個工作,但你可以表顯得兇悍。」

Paul Silas

結束了一連串的合約鬧劇後,塞爾提克終於以全新的面貌展開球季。這一季除了換入Silas外,首輪第十順位的新秀Paul Westphal也提供後場更多活力。用一個上不了場的簽約權換入Silas,無痛補血的塞爾提克變得更有活力,開季就寫下十連勝,整季兩度演出十連勝,最常連敗只有兩場,最後在例行賽寫下迄今仍是隊史紀錄的6814敗,將86年的67勝與08年的66勝甩在腦後。

這個精彩無比的球季卻因為主將Havlicek意外肩膀受傷而在東區冠軍賽中再度敗給尼克隊而提前落幕,甚至為後人所遺忘。因為,塞爾提克不慶祝東區冠軍賽,即使你贏了68勝。

Silas帶給塞爾提克的影響卻是顯著地。Silas身高六呎七吋,加盟塞爾提克時225磅,但他剛入聯盟時身上可還多了30磅的重量。Creighton大學畢業的他在大二到大四的三個球季留下平均20.5分、21.6籃板的雙二十成績,大二更有22.022.5籃板的最佳表現,大三、大四拿下NCAA籃板王,因此在1964年以第二輪總順位第12順位被聖路易老鷹隊給挑走。

轉入NBASilas的得分不若大學時輕鬆,但籃板能力還是讓他在球隊中佔有一席之地,只是老鷹隊已經有了另一位年輕的籃板手Bill Bridges,讓Silas沒有足夠的表現空間。

「當時我老愛跟他開玩笑說他連一張紙都跳不過,但他還是個難以置信的籃板手。」老鷹隊的當家主控Lenny Wilkens說。「當他卡到位子,你就是沒辦法將他推走。」

Wilkens可說是Silas生涯第一個貴人。除了賞識他的籃板能力外,Wilkens也是第一個督促Silas減輕體重的前輩。

「我常找他一起一對一單打,」Wilkens說。「Paul很愛吃,我會告誡他:『你永遠守住不我,除非你減肥!』而他做到了。」

最後,Silas花了幾年時間,費盡千辛萬苦試了諸多方法,才終於減掉那30磅贅肉,不但讓他能靠籃板在NBA真正站穩腳步,也才有機會在塞爾提克艱困的訓練營與快攻體系中如魚得水。

WilkensSilas1977-78球季於西雅圖超音速隊重逢,隔年,Wilkins帶領著Silas與年輕的Dennis Johnson打敗華盛頓子彈隊贏得超音速/雷霆隊史上唯一一座冠軍金盃。

1968-69球季老鷹隊遷往亞特蘭大,根據波士頓環球報記者Bob Ryan的說法,為了迎合更多的都會白人球迷,老鷹隊在季末將Silas送往鳳凰城太陽隊以交換白人新秀前鋒Gary Gregor。這筆交易讓Silas終於在禁區空虛的太陽隊中獲得充分的上場機會,第一季就以11.7籃板成為球隊籃板王,並逐步成為太陽隊的核心人物。

重返榮耀的塞爾提克

儘管塞爾提克在1973-74球季無法重演68勝的輝煌,但5626敗的成績還是足以讓球隊拿下東區例行賽冠軍,並一路晉級至東區冠軍賽。當73年東區冠軍賽的兩支死對頭在隔年再次遭遇,這次,塞爾提克不但有健康的Havlicek,更有Silas與尼克隊的DeBusschere對抗,讓HavlicekCowens的攻守雙雙獲得釋放,最後以41輕鬆取勝,並在籃板上以52.636.4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總冠軍賽裡,塞爾提克遭遇的是有傳奇控衛Oscar Robertson與新生代中鋒Kareem Abdul-Jabbar搭檔的密爾瓦基公鹿隊。系列賽裡雙方互不相讓,最後打入了殊死第七戰。

面對第七戰的壓力,總教練Heinsohn在飛往密爾瓦基的飛機上終於下定決心,採用塞爾提克總管Auerbach、傳奇控衛Bob Cousy與助理教練John Killilea在戰略會議中的建議,放棄前六戰由Cowens獨守Jabbar的防守策略。

「在這場比賽做包夾這可能是個極佳的點子,他們不會預期到這招,」HeinsohnKillilea說。「除了讓Cowens在前防守外,我還要讓Silas從後方包夾。」

「但如果Silas丟下Cornell Warner去協防Kareem,那誰要來防守Warner?」Killilea問道。

「沒有人!」Heinsohn說。「我們將會給Warner一個邁向偉大之路的機會。」

Heinsohn賽前走入休息室,塞爾提克球員們一片肅殺,讓他決定放棄傳統的精神訓話,到處開開玩笑讓子弟兵能放鬆繃緊的神經。

即將走出休息室前,大賽經驗豐富無比的隊長Havlicek對隊友們說:「接下來這兩個小時,將是生命中誰也無法再重現的兩個小時。」

總教練Heinsohn大膽的防守改變在第二節展現了效果。當公鹿隊友試圖以高吊球突破Cowens的在前防守時,Silas積極從後方進行包夾,其餘塞爾提克球員則維持緊迫盯人的防守,讓Jabbar從第一節末開始長達十八分鐘的得分空白時期,也讓塞爾提克在上半場以5340領先。

第三節公鹿隊展開反攻,一度將比數追近至只有三分差,但塞爾提克在五犯的Cowens鉤射領頭,HavlicekWhiteWestphal接連得分,連專注防守的Silas也適時補上一記切入得分下連得八分,幫塞爾提克穩住陣腳,最後以10287贏得第一座沒有Bill Russell的冠軍金盃。

這場比賽繼續以替補出賽的Silas最後打了比Nelson更久的29分鐘,拿下14分、9籃板同時有4次抄截。但更重要的是有他,塞爾提克才能夠放膽讓Cowens用在前防守干擾Jabbar,也由於有Silas幫忙扛住禁區,Cowens才能在早早五犯的情況下繼續在場上出賽近乎打滿全場的47分鐘,同時將Jabbar控制在26分、13籃板,且命中率不及五成的成績。

至於塞爾提克最大的賭注,Warner29分鐘裡只出手3次卻一球未進,只靠罰球拿下一分,錯過了封神的機會。

系列賽中,以替補上場的Silas平均6.7分,但9.6籃板全隊僅次於Cowens9.9籃板,同時傳出3.1次助攻。有一回Silas在低位持球單打,卻以一記不看傳球將球送給腦後空切的老隊長Havlicek輕鬆上籃得手而技驚全場。

「那很簡單,我看到負責防守Havlicek的對手消失在應該出現的眼角餘光處,」賽後Silas向記者解釋這神妙的一傳。「我知道Havlicek已經空切到籃下。」

槍響,球員、媒體、隊職員一路從場中湧向客場休息室裡慶功,首次嘗到冠軍滋味的的Silas興奮地跑向Auerbach

Silas跑來對我說:『Red!我要告訴你件事。當被交易到這裡時,我聽過很多關於塞爾提克榮耀與傳統的傳言,但我覺得那只是一堆狗屎。但我錯了。現在我覺得自己是塞爾提克榮耀的一環,這是我生涯最感到快樂的事情。』」Auerbach說。「這是我從其他人口中聽過最棒的恭維之詞。」

冠軍的壓力

重返總冠軍榮耀,讓塞爾提克再次成為聯盟中所有球隊最想擊敗的球隊,所到之處成為票房保證,波士頓花園廣場更以486,270的進場人次高居聯盟第一熱門主場。

「壓力無比強大,你幾乎每場比賽都得要保持在最佳狀態,」Silas說。「我們所到之處都是滿場或接近滿場,所有人都到場想看我們被痛宰。」

這季最大的考驗是中鋒Cowens季前就因為腳傷而缺席,雖然緊急從費城七六人隊的揮棄名單中找來Jim Ard當備胎,與原本的替補中鋒Henry Finkel一起頂替,但禁區的重擔都落到Silas肩上。在Cowens缺席的前十七場比賽中,Silas平均11.515.5籃板與2.9助攻的成績,

這個球季的NBA以塞爾提克與華盛頓子彈隊領風騷。由前塞爾提克鐵衛K.C. Jones領軍的子彈隊有Wes UnseldElvin Hayes坐鎮禁區,後場有年輕的Kevin Porter主控搭配同年的Phil Chenier,加上前鋒Mike Riordan與老控衛Jimmy Jones,陣容與塞爾提克同樣完整,兩隊最後都以6022敗結束球季,分居大西洋區與中央區冠軍,由塞爾提克取得主場優勢。

毫不意外,塞爾提克與子彈隊都在第二輪取勝進入東區冠軍賽。兩隊的陣容相當接近,K.C. Jones更細同樣系出Auerbach門下,讓Havlicek在系列中有種照鏡子的錯覺。

儘管陣容相似,系統相似,但這個系列在禁區的對抗中塞爾提克卻罕見的落居下風。以速度取勝縱橫聯盟的Cowens遇上了同樣靈活的Hayes,以籃板、肌肉取勝的Silas則遇上更堅實的Unseld,禁區組合成了Jones可以運用機會。當Cowens防守Unseld時,Hayes用自己的速度突破已經年過30Silas的防守,當Cowens轉而盯上Hayes時,Unseld就用自己67吋卻有245磅的體型優勢壓制Silas

但真正關鍵的缺口在已經34歲的一雙老將HavlicekNelson。面對更年輕的子彈隊,兩人的負擔更重,特別是Havlicek雖然依然出賽42.5分鐘,卻無法保有過去穩定的成績。最後第一戰就被子彈隊攻破主場的塞爾提克無法在客場討回顏面,將總冠軍參賽權送給了老朋友Jones

只可惜血戰六場後的子彈隊以直落四慘遭例行賽僅有4834敗的金洲勇士隊橫掃,也成了Jones日後去職的導火線。

換出去又換回來的Scott

1975-76球季尚未開始,除了HavlicekNelson又老了一歲,塞爾提克在季後又損失了為了更高薪資決定轉投向ABA的防守鐵衛Chaney,人手更顯困窘。此時,機會之門又為Auerbach而開。三年前親手交易出的Scott成了太陽隊急欲出脫的對象,因為Scott1973-74球季新上任的總教練John MacLeod不對盤,當總管Colangelo判斷MacLeod無法控制Scott後,就開始四處探詢可能的買家,荒謬的是當初送走ScottAuerbach卻是唯一願意接手的總管,最後雙方以年輕的Paul Westphal加上兩個第二輪選秀權成交。

上一次Auerbach參與球員互換交易已經是九年前用Mel Counts交換Bailey Howell的往事。

理論上,更年輕的Westphal應該有更長遠更亮麗的未來,特別是Westphal在第二季就已經成為塞爾提克後場的第一替補,在總教練Heinsohn的調度名單中不斷往前推進。但Westphal有可能轉投ABA的傳言未曾間斷,讓Auerbach不願意冒險再重現Chaney事件,而決定進行交易。

有了上季在太陽隊拿下24.3分、4.5助攻的Scott,讓塞爾提克有了聯盟裡最星光閃耀的先發五人,儘管替補在Nelson大幅衰退下只能以人海戰術換取主將休息時間,塞爾提克還是以5428敗再次於東區例行賽中稱王,整個聯盟裡僅次於勇士隊的5923敗。

季後賽中塞爾提克分別以六場擊敗水牛城勇士隊與克里夫蘭騎士隊,一如預期地晉級了NBA總冠軍賽。西區則出現亂流,只有4339敗的太陽隊在西區軍賽裡以七場淘汰了衛冕軍勇士隊,讓過去四年兩度完成重大交易的塞爾提克與太陽隊在總冠軍賽裡碰面。

原本被認為一面倒的系列在太陽隊守住兩場主場後戰成22平手。回到波士頓,塞爾提克上半場以6145領先,但太陽隊並沒有放棄,在下半場一步步追回比數,在終場前以101101打成平手,進入延長賽。

第一度延長賽中塞爾提克幾乎因為Silas喊出早已經用完的暫停而輸球,所幸裁判Richie Powers選擇跳過這個請求。

「我才不會讓總冠軍賽因為那種等級的錯誤而決定勝負。」Powers賽後說。

逃過死劫的塞爾提克在第二度延長賽中還是居於下風,太陽隊前鋒Curtis Perry的跳投在最後四秒取得一分領先,但Havlicek在與老戰友Nelson搭配下進球,反以一分領先。

以為球賽結束的主場塞爾提克球迷湧入場中,部分球員甚至已經衝回休息室慶祝,但Powers堅持比賽還有一秒尚未結束,硬是把幾乎將勝利雪茄送入口中的Silas等人給找回球場。

此時,Westphal建議總教練MacLeod喊出已經用完的暫停。跟Silas完全未注意暫停不同,Westphal是故意喊出不存在的暫停,雖然將會被吹判技術犯規讓塞爾提克罰球,卻能夠將發球位置從後場移往中場,在只剩下一秒下還有一搏的機會。

最後,太陽隊由離籃框25呎遠的Gar Heard投進近似不可能的跳投,將比賽逼入第三度延長。

此時雙方已經筋疲力竭,塞爾提克有包含SilasCowens在內的四名球員犯滿離場,最後塞爾提克由幾乎上不了場的替補前鋒Glenn McDonald拿下六分,以128126搶下關鍵一勝,最後在第六戰淘汰太陽隊,拿下隊史第十三座金盃。

曲終人散

1975-76球季結束,Nelson宣布退休,原本人手就吃緊的塞爾提克又再一次面臨新的危機。原本就沒有人手可頂替Nelson的空缺,兩位主力HavlicekSilas的合約雙雙也到期,這意味著時隔四年Auerbach得要再次面對Larry Fleisher的艱困挑戰。

「紅頭對Fleisher有成見,我們就夾在他們倆中間。」Silas如此形容兩人的關係。面對Fleisher,一個哈佛法學院畢業,曾經幫Heinsohn組建球員工會(NBA Player Association)的律師,Auerbach常會不由自主地失去理智而大怒,但面對律師,這顯然不是個好的應對策略。

除了經紀人因素,Silas1974年接下Oscar Robertson遺留的球員工會的主席工作,是球員工會第四任主席,也是塞爾提克繼Bob CousyHeinsohn後第三位主席。也許是背負著工會主席的職責,Silas在談判中非常堅持要獲得跟其他塞爾提克球星同樣的薪水,特別是與球隊中其他白人球星相同的水準。

「在薪資談判中,Auerbach會跟球員說:『我給你這個薪水,別跟其他人說。』」前一年離隊至ABA追求更高薪水的Chaney1991年接受訪問時說。「沒人討論這件事情,直到Silas入隊,他總到處跟人打聽:『你領多少薪水?』」

透過Fleisher的協助以及在休息室中的調查下,Silas發現了NBA球隊的薪資表,也發現黑人球員的薪資不但比相同實力的白人球員低,有時候甚至比能力遠遠不如的白人更低,讓Silas更堅持談判的底線。

Fleisher的運籌帷幄下,HavlicekSilas揚言如果沒有拿出符合身價的合約,將會拒絕前往訓練營報到,這又更進一步的惹怒了Auerbach

JohnPaul違反了合約,他們會因此而被罰款,」Auerbach氣急敗壞地對媒體說著。「我才不在乎甚麼合約談判,他們應該要到訓練營報到。」

儘管對媒體大肆放話,但Havlicek拒絕報到的消息已經在波士頓造成壓力,最後Auerbach決定妥協與Havlicek簽下新的薪資合約,卻堅決不肯在Silas的合約上讓步。

Silas向塞爾提克要求的是一紙三年一百萬美金的合約,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是連零頭都稱不上,但對Auerbach而言卻嚴重違反了自己的老規矩與原則。在Auerbach漫長的NBA總管生涯,薪資的決定是透過一套績效工資制度,簡而言之就是球隊先確定球隊中最頂尖、最資深球員的薪資,其他的球員就以此為基準依據績效決定薪資水準。

Auerbach心裡,這套系統與膚色無關,畢竟,塞爾提克當年就始終堅持讓Bill Russell超越Chamberlain維持聯盟最高薪。

這套標準在NBA、在塞爾提克行之有年,但在七零年代中期因為ABA打對台,也因為經紀人介入薪資談判而逐漸崩毀。如果Auerbach同意Silas的三年一百萬美元合約,他的薪水將超越隊中最資深的Havlicek與球隊最重要的基石Cowens,對Auerbach而言,這是會動搖球隊根本的大事。事實上,Westphal當年就曾經要求比White更高的薪資,這也是他被交易的另一個無法對外言明的原因。

在無法達成協議下,Auerbach選擇將Silas透過與底特律活塞隊與丹佛金塊隊的三方交易中送至金塊隊,並從活塞隊換入Curtis Rowe

這筆交易也意味著七零年代的塞爾提克王朝邁入歷史,特別是先後補入UCLA出身的RoweSidney Wicks後,延續塞爾提克傳統的球員被大幅稀釋,Auerbach過去一手建立起的文化逐漸消失在休息室裡,不但紀律逐漸喪失,士氣也日漸低迷,戰績開始下滑,最後導致波士頓第二王朝解體。

另一方面,塞爾提克球隊本身在七零年代就一直充滿不確定性。1975年又從Leisure Technology買回股權的Irv Levin一心想要將NBA球隊帶回自己的老家。但無論NBA或是波士頓都不可能同意讓他將塞爾提克遷往加州,最後導致他與水牛城勇士隊的老闆John Y. BrownHarry T. Mangurian互換球隊,並將勇士隊遷往聖地牙哥改名為快艇隊,也讓塞爾提克墮入John Y. Brown所構築的地獄。

「我們剛贏得1976年總冠軍,這就像『為什麼要搞壞它?』」Cowens說。「我對所有人感到不滿,不滿Silas,更不滿塞爾提克讓這一切發生。」

身為當事人,Silas有不同的看法,特別他又身兼球員工會的主席。「我一點也不覺得難過。我覺得自己值得自己要求的薪資,但紅頭不同意,就這麼簡單。這中間沒有任何敵意或恩怨。」

退役後,Silas在各隊執教,多年後當Auerbach與他再聚首,Auerbach也提到了當年的決定。「如果我還要再重新經歷這一切,也許會有不同的決定。但是在那個時間點,我得要做自己得要做的事情。」

紅頭與Silas

「我對紅頭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場比賽後他會走進休息室然後把雪茄灰點在你身上,當然,只有在贏球的時候。他總說自己不是故意要弄傷你。加入塞爾提克對我是件很棒的事情,讓我有機會將技巧展現在世人面前,因為塞爾提克永遠出現在電視轉播表上。成為冠軍球隊的籃板手對我生涯幫助極大,而這大多要歸功於紅頭。」

Silas曾經這麼描述紅頭,身為一個原本的局外人,有時反而比那些Auerbach選秀的球員如RussellHeinsohn,或是跟著Auerbach一起打造這支球隊的Cousy說得更為貼切,也更能傳達所謂的塞爾提克榮耀,以及塞爾提克的魔力。

「贏得總冠軍之前,我並不相信甚麼塞爾提克榮耀、信念、綠色小精靈等等等等的傳言,這是我的本性。我只認為他們能贏球是因為他們是很棒的球隊,但我壓根不相信隊友情誼、榮耀那些鬼話。」Silas說。「但我漸漸變成塞爾提克榮耀的信徒,那很特別,因為那些來自其他球隊的傢伙會自動被同化。那時紅頭是總管,但他總是在球隊出沒,當他出現時,時間彷彿因此暫停。我記得我第一年在訓練營時,大家會相互提醒:『紅頭要下來了!紅頭要下來了!』練習時大夥總會說些屁話,但當他們聽到紅頭要下來練習場,突然都變得正經八百地認真練球。我想著:『等等,這是幹嘛?這傢伙是啥來頭?』但很快我就發現這是源自大家對他的敬意,是他開始所有的一切,而且如果沒有紅頭,將不會有這一切。」

雖然只有短短四年,但Silas留給塞爾提克的卻遠遠多於帳面上的兩個總冠軍。原本塞爾提克希望他能帶得球隊籃板與肌肉,但他卻是塞爾提克被遺忘在六零年代的關鍵。

「他是我們開始贏球的最主要原因,當他離開時,很多我們能贏球的能力也隨之而飄散。我們成就了彼此,我們相處愉快,到現在都還是好友,這很重要。」Cowens如此形容著Silas。「我想如果我從生意的角度上來看,這可能沒有任何不同,但我最難以忘懷的還跟我一起打球的隊友們,那些人際關係。」

 

人的一生,如果能被朋友這樣記著,那也就不枉了吧。

 

謹以此文獻給Paul SilasR.I.P

 

圖片來源:Zimbio

 

Red Auerbach & Ken Dooley, 1991, MBA: management by Auerbach: management tips from the leader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Red Auerbach & Joe Fitzgerald, 1985, On and Off the Court

George Sullivan, 1977, Dave CowensA Biography

Bob Ryan, 2014, Scribe My Life In Sports

Pro Basketball History Blog

New York Times

Boston Globe

Tommy Heinsohn & Joe Fitzgerald, 1988, Give ‘EM The Hook

Dan Shaughnessy, 1995, Seeing Red, The Red Auerbach Story

Mike Carey with Jamie Most, 2003, High Above Courtside. The Lost Memoirs of Johnny Most

Dan Shaughnessy, 1990, Ever Green, The Boston Celtics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拉斯獨行俠隊

1973 年,達拉斯和鄰近的沃思堡 (Fort Worth) 做為全國中部地區新的工業複合體以及都會中心,為了推動北德州的發展,達拉斯的菁英份子們將這個區域起了一個名字 - Metroplex。(結合 metropolis 和 industrial complex) 從此開啟了地區繁榮的時代,也算是為達拉斯在未來能成為 NBA 當中的一支隊伍鋪路。

獨行俠隊這季推出的城市版球衣就命名為 "The Metroplex",設計的靈感來自 70-80 年代的復古風格,以隊史球衣色系搭配懷舊氣息的隊名字體,並和當代球衣樣式做結合,形成了兼具現代和復古元素的球衣。

 

丹佛金塊隊

金塊隊的城市版球衣設計靈感來自丹佛市,胸前的隊名參考聯合車站建築上方的字體以及弧度,領口和袖口的酒紅色區塊則源自車站的石雕。在領口及袖口中的金色小點代表了繁華街道中的眾多餐廳、路燈匯集而成的景緻。

 

金州勇士隊

由灣區的藝術家 Allison Hueman 設計,以提升女權為設計理念,勇士隊的城市版球衣充滿了獨特的氣息。

巨大的黃玫瑰是設計核心,代表了英勇無畏的女性們,她們改變了各行各業的歷史軌跡。胸前的隊徽周圍散發著光芒,象徵女性的力量,球衣側面的色塊代表了灣區的文化多樣性。

除了發表相關商品外,勇士隊和合作夥伴樂天也舉辦了相關活動,向女子體育基金會捐贈超過 25000 美元,希望藉由體育的力量提升女性的生活。

 

休士頓火箭隊

火箭隊沿用了上個賽季的城市版球衣,以 90 年代中期的經典條紋球衣作為基底,球褲褲頭選用 94 和 95 年二連霸時期的球隊 logo,褲管處則選擇了 2000 年後的現役球隊 logo,象徵這 20 多年來的兩大事蹟 - 名人堂球員姚明的加入以及 07-08 賽季的 22 連勝。

 

洛杉磯快艇隊

Drew League 是起源於洛杉磯的業餘聯賽,1973 年時由在 Charles R. Drew Middle School 工作的 Alvin Wills 創立作為校內的競賽,發展至今已經成為 NBA 球星於暑假期間參與的全國性知名聯賽。

本賽季恰逢 Drew League 創立 50 週年,地緣關係濃厚的快艇隊以城市版球衣來向 Drew League 致賀。

隊名字體結合了快艇隊以及 Drew League 的書寫體 logo,字體背後的馬賽克磚圖型靈感來自南洛杉磯的知名地標華茲塔 (Watts Towers)。球衣底部的綠色為 Drew League 創始校的代表色,另外下標處加入了 Dew League 的座右銘 "No Excuse. Just Produce."。

 

洛杉磯湖人隊

自城市版球衣推出後,湖人隊每年都會邀請一名球隊的傳奇球星參與設計,今年湖人隊決定採取不同的設計方式 - 將一且回歸到簡約。

白色的衣底僅僅加上湖人隊名,在領口和袖口加上了少量的黑色和紫色,這款球衣是自 1960 年代後第一款胸前標示 "洛杉磯" 的球衣。今年湖人隊不以球衣說故事,而是希望能繼續創造更多故事。

 

曼菲斯灰熊隊

作為 "音樂的故鄉" 曼菲斯孕育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這季的城市版球衣設計靈感來自嘻哈音樂。

球衣的字體和部件以鍍鉻裝飾和鑽石圖騰構成,當中隊名字體的設計參考自幾張曼菲斯發跡的饒舌專輯,如: Project Pat 的 Mista Don't Play 以及 Three 6 Mafia 的 Most Known Unknown,這兩張專輯的封面字體設計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球衣側面以 "MG" 構成的圖騰源自 90 年代著名的灰熊隊球衣所修改而成。褲頭中央的 "M" 代表的是曼菲斯的 Hernando de Soto 大橋,也稱為 "M-Bridge"。

根據珠寶商透漏,球隊頭牌 Ja Morant 以及隊友們都是鑽石愛好者,今年休賽季期間都購買了不少鑽石飾品,恰巧和這款球衣的設計相呼應。

 

明尼蘇達灰狼隊

灰狼隊希望透過這季的城市版球衣傳達這座城市充滿大膽、創新和活力的氣息。

白底的球衣代表一塊畫布,可以在上面創造無限可能,胸前的彩色區塊除了象徵創造力外,也因每一件球衣的色塊都不盡相同,表示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紐澳良鵜鶘隊

鵜鶘隊以紐奧良地區著名的狂歡節 (Mardi Gras) 作為設計靈感,狂歡節球衣自 2010 年開始發跡,以紫色、金色和綠色這三個狂歡節的官方配色為主色調,搭配鳶尾花圖案。

這季的設計和 2018-2020 兩季所使用的城市版球衣相似,僅將底色改為紫色。

 

奧克拉荷馬雷霆隊

奧克拉荷馬的居民有著一套獨特的價值觀 - 奧克拉荷馬準則,建立在服務、榮譽以及善良三個基礎上。

雷霆隊的城市版球衣要向奧克拉荷馬的居民致敬,褲頭有著奧克拉荷馬 77 個縣的分布圖,球衣側面共有七個條狀區塊,兩側相加起來代表 77 個縣。下標處和後方領口處則將奧克拉荷馬準則置入其中。

 

鳳凰城太陽隊

亞利桑那州有 22 個原住民部落,在此地已經生活了數千年的時間,太陽隊將以這季的城市版球衣,向這些部落表示尊敬之意。

藍色的底色代表保護石 (Protection stone) 或活石 (Living stone),這些特殊的石頭對於部落有著特殊的意義。捨棄了隊名文字,僅以太陽的 logo 呈現在胸前,領口和袖口的紅色邊飾代表了亞利桑那州土地的顏色。球衣側面類似階梯的圖騰是部落藝術中常見的圖案,而在圖騰之外的黑色區塊則以 22 種部落語言表示 "太陽" 並排列在此。

球褲部分也有細節,褲頭的 "PHX" 外圍環繞了 22 根羽毛,羽毛的顏色以紅、黃、白和黑色排列,和傳統的 "藥輪" 相符,最後褲管下緣也有 22 個箭頭,同樣都是代表 22 個部落。

 

波特蘭拓荒者隊

拓荒者隊的城市版球衣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致敬對象,不是人物、不是歷史事件、也不是建築... 而是機場的地毯。

自 90 年代起,這片藍綠色的地毯就成為了波特蘭機場標誌性的物件,球衣隊名選用了波特蘭機場代碼 "PDX",胸前的斜向的區塊以地毯的花紋填滿並延伸至球褲,這塊地毯已經於 2015 年退役,並更換成新設計的花紋。

PDX_Carpet.jpg

 

沙加緬度國王隊

2013 年時,國王隊在轉手時差點要搬遷至西雅圖,這個賽季將是國王隊留在沙加緬度的 10 周年紀念。

國王隊的城市版球衣選用了隊史首見的灰色,靈感取自於主場 Golden 1 Center 的外觀,兩側的條紋區塊源自球場的建築元素,在條紋區塊的中間加上了 "Sacramento Proud",代表了國王隊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在下標的上方可以看到 2013 年時由前 NBA 總裁 David Stern 在定案後所說的 "We are keeping the team in Sacramento."。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1996 年 NBA 全明星賽於聖安東尼奧舉辦,20 多年後的現在,馬刺隊將以城市版球衣帶球迷回到當時的感動。

湖水綠的球衣底色和充滿活潑氣息的字體都是取自 1996 年的全明星賽球衣,兩側的圖騰也完美重現。袖口的橘色、粉色和球衣的湖水綠則符合馬刺隊極具特色的 "Fiesta Colors"。

 

 

猶他爵士隊

爵士隊本賽季沒有推出城市版球衣。

 

文章標籤

New Jerse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特蘭大老鷹隊

"由一顆種子成長為一棵桃樹並結果至少需要三年。"

2019-20 賽季,老鷹隊推出了名為 "Peachtree" 的城市版球衣,在三年後的 2022-23 賽季老鷹隊推出了續作,象徵種子已經長成大樹並開花結果。

除了球衣本體的黑色外,其他細節皆以 "electro peach" 以及 "sunset haze" 兩色呈現。現代化的書寫體隊名和帶有曲線的號碼字體,除了展現亞特蘭大的活力外,同時也向這座全球藝術、文化和娛樂中心的城市致敬。

 

波士頓塞爾提克隊

擁有 11 枚 NBA 冠軍戒指的指環王 Bill Russell 是塞爾提克隊的傳奇球星,同時也是球隊第一波 "綠色王朝" 的帶領者。今年塞爾提克隊的城市版球衣是向這位傳奇球星致敬,球衣和球褲側面以及環繞褲頭代表 Russell 背號 "6" 周圍的 11 顆鑽石圖案,象徵了 Russell 的 11 枚冠軍戒指;正面隊名字型則是來自於 Russell 長年經營的餐廳 Slade's Bar & Grill。

 

布魯克林籃網隊

籃網隊重新帶回了 2020-21 賽季的城市版球衣,將顏色改為白色。

出生於 80 年代布魯克林,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Jean-Michel Basquiat 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籃網隊將他的繪畫風格融入了設計當中,他代表性的獨創字體和塗鴉都完美呈現於這款城市版球衣之上。

 

夏洛特黃蜂隊

黃蜂隊延續了 2020-21 賽季的城市版球衣的設計靈感,將配色作了調整。

球衣由 "薄荷綠(mint)"、"花崗岩黑(granite)" 以及 "金礦金(gold)" 三色組合而成,分別代表了 1800 年代美國第一個鑄幣局分局在夏洛特成立、北卡羅萊納州的州岩花崗岩以及同為 1800 年代的淘金熱潮。

除了配色調整外,改以 "CLT" 縮寫表示隊名,另外特別的是,球衣上的條紋是以錢幣的邊齒作為圖騰。

 

芝加哥公牛隊

公牛隊的城市版球衣由 "Y 符號" 構成。

"Y 符號" 於 1917 年開始由市府使用,作為芝加哥市的象徵符號之一,在許多公家機關都可以見到這個符號,其代表的意義為芝加哥河的三個分流匯集於沃爾夫角 (Wolf Point)。

除了球衣本體布滿了由 Y 符號構成的圖騰,側面的紅色條紋也於球褲下方形成了 Y 符號。另外這次球衣上選用的 "鐵鏽紅" 代表了位於芝加哥市中心跨越芝加哥河的橋樑顏色。

 

克里夫蘭騎士隊

騎士隊本季找來了 Dior、保時捷等知名品牌都爭相合作的藝術家 Daniel Arsham 共同設計了這件城市版球衣。

球衣的設計理念源自著名的克里夫蘭都會公園 (Cleveland Metroparks),以自然景觀作為球衣色彩的元素。水藍色的部分代表伊利湖綿延的水岸線,棕色的字體代表肥沃的土壤孕育了豐富的生命。

隊名字體參考 80 年代時騎士隊的球衣款式,下標處 "For The Love. For The Land." 呼籲這座城市的人們以愛擁抱彼此並團結一致。

 

底特律活塞隊

身兼饒舌歌手和活塞隊創意總監二職的 Big Sean 親自參與了這次球員版球衣的設計,要向底特律歷史悠久的聖塞西莉雅體育館 (St. Cecilia's Gym) 致敬。

球衣的綠色取自體育館標誌性的招牌,隊名上方的三顆星星代表了活塞隊史的三座總冠軍。印在體育館內木質地板上的 "Where stars are made, not born." 成為了球衣下標處的標語。

活塞隊同時也和 JDS Sports 以及 Knight 基金會合作將會進行體育館的修繕和翻新。

061020-AMF-0671-scaled.jpg

St.-Cecilia-1.jpg

 

印第安納溜馬隊

歷經了三年的工程,溜馬隊的主場 Gainbridge Fieldhouse 完成了翻新並重新開放,溜馬隊的城市版球衣將向這座球場致敬。

橫跨整件球衣的金色桁架圖型模仿了 Gainbridge Fieldhouse 的外觀結構,同時也將球衣分成兩個色塊,在內部幾近黑色的 "Pitch Blue" 是溜馬隊史首度使用的顏色,象徵了當代球隊以及這座建築物的根基。

下標處的標語 "We Grow Basketball Here" 採用了復古味十足的翻頁板文字呈現,球褲上新設計了 "Built for Basketball" 標章,除了紀念該地區的籃球歷史外,也意味溜馬隊將創造更多榮耀。

INDDT_3110391845_9824834465_P.jpg

 

邁阿密熱火隊

熱火隊繼續沿用了 2021-22 賽季的 "Mash-up" 城市版球衣,將球衣顏色由黑色改為白色。如字面上的意義,將過去隊史多款球衣字型結合,包含了: ABA 時期的佛羅里達人、二連霸時期的開幕戰冠軍球衣、11-12 賽季全黑球衣、最火熱的 Vice Nights 球衣... 等。

球衣和球褲的金色邊框設計取自 2013 年的總冠軍戰 G6,當年在即將被馬刺隊封王的緊要關頭由 Ray Allen 投進追平三分,而球場周圍保安已經準備好金色封鎖線以慶祝馬刺隊奪冠,以此紀念那驚險的一刻。

最後,熱火隊讓自家球員得以選取不同字型的號碼作為搭配,因此賽場上將會看到每個熱火隊球員的球衣都不盡相同。

 

密爾瓦基公鹿隊

公鹿隊城市版球衣的設計靈感來自該市的街區 - 布隆斯維爾 (Bronzeville),該地區是非裔美國人的商業和文化中心。

球衣的藍色取自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密西根湖 (Lake Michigan),兩側的色塊設計取自公鹿隊 70-80 年代的球衣款式,將色塊融合布隆斯維爾地區著名的拼布壁畫藝術,形成了重複 "M" 型的圖騰,"M" 代表了密爾瓦基市。

 

紐約尼克隊

本賽季尼克隊再度和 Kith 攜手合作推出城市版球衣,自 2020-21 賽季開始,這已經是雙方合作的第三款球衣。

設計靈感來自 1997-2001 年間的尼克隊球衣,標誌性的 V 型領口和兩側的區塊都可以看出當年球衣的影子。

Knicks.jpg

 

奧蘭多魔術隊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 征服籃球世界,但通往勝利的道路是艱辛的。我們將穿上以魔術之星作為勳章並刻有王國名稱的盔甲踏上戰場,揮舞著旗幟為奧蘭多而戰,為粉絲而戰,奧蘭多將崛起。"

大家沒有看錯,這就是魔術隊官方發表的設計理念,或許這就能解釋佈滿球衣的網狀圖騰,或許象徵的正是鎖子甲。

 

費城76人隊

費城 (Philadelphia) 在希臘語中是兄弟之愛,成為這次 76 人隊城市版球衣的設計主題。

書寫體並帶有古典文學細節的 "兄弟之愛" 字體,呼應了這座城市悠久的籃球歷史。白色和單一線條裝飾,刻意營造簡約的復古風格,球褲上的 "76" 圖型設計發想於美國建國二百周年活動的 logo。

 

 

多倫多暴龍隊

黑金配色已經成為暴龍隊城市版球衣的標誌性象徵,除了 2018-19 賽季外,其餘賽季的城市版球衣全部都採用黑金為主色調。

這次球衣不單純只是黑底,暴龍隊將多倫多市的六個自治區地圖輪廓加入在其中,另外領口和袖口處以不同的語言重複排列了 "North" 的字樣,反映了多倫多地區的多樣性文化。

 

華盛頓巫師隊

巫師隊採用了華盛頓地區著名的櫻花景觀作為設計靈感,為了配合櫻花季的時間(每年三月-四月),巫師隊也成為了全聯盟最早發表城市版球衣的球隊,特別的巫師隊和同樣位於華盛頓的 MLB 球隊國民隊同樣都推出了以櫻花為主題的球衣。

粉色的底色象徵櫻花,而延伸到球褲慢慢轉為藍色的漸層設計,代表的是當地櫻花倚靠而生的潮汐湖 (Tidal Basin)。下襬處的三朵櫻花則是呼應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旗幟的三顆星星。

文章標籤

New Jerse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22 NBA 75 週年賽季結束,賽季當中 NBA 推出了眾多專為 75 週年設計的商品。緊接而來的 22-23 賽季依舊精采,早在數個月前就已經有消息走漏,將會有多支球隊參加復古球衣的活動,早早引起球迷的期待。直到本月所有參加的球隊終於陸續發表完復古球衣,這篇就來看看究竟有哪些球隊和款式。

文章標籤

New Jerse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fd19b8473e06aee3b6cc2c23f7b42aa.jpeg

NBA傳奇巨星Bill Russell 在前天7月31日傳出過世的消息。

我在動誌的專欄原本已經討論好一個主題昨天要交稿,但我臨時跟編輯聯絡說我想改寫Bill Russell,畢竟這可是NBA乃至於整個體壇的大事。

昨天下午我花了三個小時將文章打好。由於動誌是給年輕人看的運動網站,專欄文章字數不宜過多;編輯希望每篇文章在七百字左右,但生性囉唆的我總是寫到一千兩百字以上。這篇關於Bill Russell 傳奇的文章在很克制的情況下也一下子就寫了超過兩千字,畢竟他的成就跟紀錄太多可以寫了。最後我努力刪到大約一千八百字,然後交稿。

 

昨天的文章大致都著墨於他在NBA所締造的成就,冠軍11次,每場平均籃板超過20個之類的,光是籃球的內容就字數超過了。但其實瀏覽這兩天美國的新聞網站,就可以看到很多關於Bill Russell 的文章,強調的不是籃球,而是他在黑人受歧視跟不公平對待時期的奮鬥,以及一生參與社會運動的事蹟。

現今的NBA球員出生在NBA早已經是由黑人主宰的時代,從高中到大學到職業生涯,籃球打得好的黑人球員都是被捧得高高的,受到學校、教練、球隊、媒體、球迷的追逐追捧。當然,美國迄今仍然還是有種族的問題,這幾年還是有黑人被警察不當逮捕致死的問題,在經濟上黑人族裔仍然是相對的弱勢。但是整體黑人的地位畢竟已經跟Bill Russell 打球時的1960年代已經大有不同,歐巴馬都當過兩任總統了,這在六十年前完全難以想像。

 

Bill Russell 的年代,NBA還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籃球聯盟。黑人在運動場上優異的表現,經常是被漠視的。大聯盟職棒在1947年第一位黑人選手Jackie Robinson打破種族藩籬登場。NBA則是到1950年才出現第一位黑人球員;比Bill Russell 加入NBA波士頓塞爾蒂克隊的1956年才早個六年而已。當時NBA乃至社會氛圍,對於黑人仍然相當的不公平。Russell 的父親就曾經開車到加油站,但加油站的員工硬是將他晾在一旁先幫後來才抵達的白人駕駛加油,他的父親不想也不敢抗議,想要駕車離開到別處加油,但加油站員工拿槍出來抵著他說你給我等著不准走。然後直到所有白人的車子加油完畢沒有人再開進來之後,才幫Russell的父親加油。這種公然歧視,而且還不准你反抗(連消極反抗的那我開到別處加油都不行),就是當時的氛圍。而這還是發生在加州ˋ,更別提民風更保守的美國南方了(Russell 家原本居住在路易斯安那州)。

 

羅素自己當然也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從他高中打球開始,儘管他有優異的天賦體能條件,但是常常就是被教練及球探漠視。高中畢業甚至沒有大學看上他,直到最後才終於得到舊金山大學的青睞;而舊金山大學可從來不是NCAA的籃球強權,在羅素之前沒有拿過冠軍,在羅素之後也再也拿不到冠軍。但就因為招來羅素入隊,舊金山大學在1955及1956年贏得校史上唯二的兩次NCAA冠軍。

但儘管羅素在大學時期毫無疑問是全美最佳球員,帶領舊金山大學甚至締造了55連勝的神奇紀錄。但是他回憶說,有一次被邀請到加州大學籃球組織的餐會,會中要頒發加州年度最佳籃球員。儘管羅素已經幫助學校贏得全國冠軍,也獲選最有價值球員,但在那個餐會裡,宣布的加州最佳籃球員還是一位後來名不見經傳的白人球員。

 

全國最佳球員竟然選不上加州最佳球員?但這就是在種族歧視時代持續發生的狀況,黑人球員的表現持續被漠視。這件事情以後,羅素說他再也不在意也不追求個人榮譽,只專注在幫助團隊獲得勝利。這也使他成為NBA史上最偉大的團隊第一的球員,不管波士頓塞爾蒂克的隊友怎麼換人,只要有羅素在陣,人人的表現都會因為他變得更好;也因此才會締造塞爾蒂克在羅素效力的13年中贏得11次NBA總冠軍的神奇紀錄。

 

但是羅素跟其他黑人隊友還是會面對到餐廳拒絕接待黑人(但他的白人隊友都可以進去)以及旅館不接受黑人入住的情況,甚至種族主義者侵入他的住處破壞塗鴉等惡劣行為。波士頓白人為主的球迷拒絕買票進場看球,讓NBA戰績總是第一的塞爾蒂克比賽常常沒有坐滿。而球隊進行民調詢問為什麼大家不進場看球,許多白人球迷的回答是:塞爾蒂克「太多黑人球員」。

 

在那樣的時代,儘管成就如此輝煌,羅素當年在波士頓仍然沒有得到他應有的肯定。他的隊友為他抱不平說,波士頓紅襪隊的棒球名將Ted Williams(球員生涯1939~1960)在紅襪隊貢獻超過五百支全壘打、生涯打擊率3成44的優異成績,但他從來沒有幫助紅襪隊拿過一次冠軍。而羅素的兩萬籃板及十一座冠軍表現應該是比威廉斯更驚人的成就;但是波士頓市1995年將跨越港區的隧道命名為「Ted Williams Tunnel」,但對於幫助這個城市成為NBA最偉大球隊的羅素卻一直到2013年才終於在市政廳廣場建立了紀念雕像......。

 

但現在NBA球員的地位當然已經跟羅素當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話說現在NBA的打法型態也跟羅素當年完全不同了。羅素鎮守中鋒努力防守,努力爭搶籃板,並且努力與場內場外種族歧視拚戰對抗。現在的NBA中鋒式微,球員拼得分更勝於拚防守,黑人球員在場內應該鮮少感受到歧視,但在場外卻可以成為意見領袖對現今美國社會歧視不公現象的發聲。

時代不同了;籃球跟以前不一樣了,NBA球員的角色跟以前也不一樣了。羅素謝幕走下人生舞台,但他的11枚冠軍戒指,兩萬多個籃板,那是後輩球員永遠無法企及的數字。或許,也就是因為後輩球員也永遠不需經歷羅素當年所經歷的一切吧!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先來複習一下,這個由台灣團隊所主導、設計、生產的籃球鞋款DEUX D-1,以三位一體為主導的籃球鞋款,分別為楦頭寬容度、鞋墊引導作用、底盤保護性所設計出來的鞋子,完全就是功能導向至上的鞋款,尤其用上了台灣最強的鞋墊:INXTINCT 引導型鞋墊,讓人印象深刻。

還記得以前籃球偶像劇都會說:這是一部愛與熱情的故事,這句話更適合用來形容DEUX啊!!!

而這次有機會在DEUX D-2上市前,就先體驗了測試鞋款,以D-1的好評基礎下,再做了升級更動的D-2,到底多了那些功能呢?就讓我們來瞧瞧吧!!

DEUX D-2:
升級部分:
1.全新科技TP-FORX,緩震大幅提升,厚度增加50%,彈性反饋增加40%。
2.鞋楦維持寬楦基礎,微縮2mm提供更包覆腳感。
3.鞋面網布材質升級,強化鞋面網布韌性及強度。
4.鞋面熱壓膠條全新設計,強化領口與側面爪型,提升鞋面穩定性。
5.增加內裡TPU穩定片數,提升整體包覆性及側向移動強度提升。
6.新增鞋舌穩定系統,降低鞋舌滑動不適感。
7.後跟穩定厚度增加,強化鎖跟及阿基里斯腱舒適度。
8.新增後跟提帶,增加穿脫便利性。

好評保留自D-1的部分:
1.高反應平整式大底
2.超耐磨雙層魚骨底紋
3.超止滑高回彈專利INXTINCT鞋墊
4.中底大面積TPU抗扭穩定片
 

6KgiT2z.jpg


測試鞋款的鞋盒,很是樸素啊(笑),就先跳過囉^^
 

M6zvb6M.jpg

 

1335TZH.jpg


直接來看看DEUX D-2的實鞋,外觀上就是保留了D-1的中大底設計,但在鞋面上做了大幅度的變動,不過內在的變動也不少阿(笑),有穿過D-1的朋友再穿上這雙D-2,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鞋子升級,滿滿的用心與誠意阿,還有成長的空間,不過進步的幅度是明顯可見的,開始期待有沒有低調配色囉XD
 

PgAxHIs.jpg


 

uUFSJhV.jpg


 

0IthNAF.jpg


鞋面使用熱熔合技術來結合透氣網布,在鞋面上在加入了猶如爪狀的熱融合形狀,來增加包覆性;台灣設計團隊所設計的鞋楦,相當適合台灣人腳型,拉緊鞋帶後包覆性很不賴,另在在D-2的楦頭,也稍稍收窄2mm,在D-1部分腳偏窄的朋友會選取小半號穿著,在D-2上建議原尺寸就可以了,整體的包覆性及合腳性相當不錯。

在鞋面大拇指的地方,也有增加耐用性的設計,鞋子外側有著向上延伸的大底,來增加側面的穩定性,就是以功能取向的鞋面設計,在彎曲時前腳掌也相當順暢不會卡腳(中大底設計也有考量到彎曲性),以實用性來說相當足夠。

考量了透氣、包覆、支撐等等,整體相當old school風格的走向,不過私心還是希望可以出現比較前(花)衛(俏)的設計,當一雙籃球鞋可以遠遠的就讓人家認出來是哪雙鞋子,光是這印象,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是吧^^
(這是國內某位知名球鞋論壇總編輯的名言XD)

 

GEa0sOR.jpg


 

zmfrDE3.jpg



腳跟內置穩定片及外露的塑料穩定片,中規中矩的腳踝穩定支撐,搭配鞋帶孔的設計,沒有出現不跟腳的情況,以中低筒高的鞋身來說,穩定性也夠,這次腳跟加上了拉環設計,增加穿脫的方便性,雖然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也不用擔心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qpTeh0a.jpg


 

OKrs7F7.jpg


 

TzDEy2f.jpg


這次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就是中底的緩衝增加了不少,在前後腳掌的部分,使用了TP-FORX的緩衝材,增加了厚度及彈性,直接凸出於中底的厚度,踩踏起來的緩衝行程相當充足,跑動起來很順暢。

中底整體感受還是以吸震為主,沒有太多彈性的感覺,但是也相當夠用了,搭上相當優秀的鞋墊,腳感比較像是延伸自雙腳的感受,合腳性非常好,足弓也帶著支撐,完全伏貼腳掌的中底感受,雙腳滑動、不合腳、塌陷等等問題,在這雙鞋子上是看不到的。

 

sY9Tu0L.jpg


 

2I9RA3S.jpg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點之一,就是用上了台灣最強的鞋墊:INXTINCT 引導型鞋墊。
這鞋墊的止滑效果非常好,穿脫時要鬆開大部分的鞋帶來穿脫,才不會卡襪子(苦笑),不過穿上後的感後會讓你覺得麻煩是值得的(燦笑),可以完全跟上雙腳節奏的鞋墊,伏貼只是基本,讓整雙鞋真的像雙腳的延伸一般,這鞋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優秀!!!
鞋墊足弓的支撐及腳掌的彈性也夠,不過若是扁平足的朋友還是建議先試穿看看囉。

PS:我穿的是測試鞋款,預計在市售時鞋墊的止滑區塊會做變動,只保留前後腳掌的止滑,來增加穿脫的便利性,搭配上鞋面的穩定包覆設計,合腳性依舊相當不錯!!

 


 

qFPNUdo.jpg


 

gF8aSLS.jpg


 

SLdB2JP.jpg



以全腳掌的雙魚骨紋紋路為主搭配前後的旋鈕點刻痕,還有中底的穩定設計,讓整體抓地力相當好,轉向切入也完全不拖泥帶水,整場球下來不斷的嘰嘰作響,這次是在室外PU場地實測,感覺若在室內場,很怕這抓地力會終結自己的腳踝阿(笑)。


整雙鞋就是以實戰性為主所打造的鞋款,這延續自D-1的大底設計,穿過D-1的朋友應該就不用再多做介紹了,而在室外PU場地實著約3個小時,大底的磨損如下圖。

 

f3XTnV0.jpg


 

4NziCIb.jpg

 

初探下來的感受,以台灣人腳型所設計的鞋楦,包覆性相當好,原尺寸即可,延續自鞋墊及中底的腳感,在緩衝性上絕對是夠用的,抓地力及穩定性也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是雙相當均衡的鞋款,可以適用於每個人,感受像是每個方面的技能點數都點到了90,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看到一雙來自於台灣的籃球鞋款,出到第2代,還持續用心的進步著,讓人好期待接下來的發展啊!!!
(還有希望有低調的配色上市XD)

tuhMr2E.jpg

丁仔的球鞋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lcolm+Brogdon+Milwaukee+Bucks+v+Charlotte+kmWvs-VCj9Vx.jpg

度過自由市場開市後第一個毫無動靜的日子後,剛在總冠軍賽落敗的波士頓塞爾提克總管Brad Stevens就利用總冠軍賽系列中上不了場的中鋒Daniel Theis與搖擺人Aaron Nesmith與連例行賽都難以上場的Nik StauskasMalik FittsJuwan Morgan加上2023年自家的選秀權向印第安那溜馬隊換來雙能衛Malcolm Brogdon。同一時間,已經轉往猶他爵士隊的前總管Danny Ainge也出手,將明星中鋒Rudy Gobert送往明尼蘇達灰狼隊,換回202320252027年的無保護首輪與2029年有保護首輪選秀權,以及2026年的首輪選秀交換權,搭配上Malik BeasleyPatrick BeverleyLeandro BolmaroWalker KesslerJarred Vanderbilt

這兩筆交易除了是塞爾提克前後任總管接手新職後第一次參與自由市場與第一次交易外,也有許多巧合。例如塞爾提克交易出的諸多板凳有許多人連自家球迷都不認識,而灰狼隊雖然也送出多位球員,但爵士隊球迷卻只為了那五個首輪選秀權而瘋狂。

 

老把戲重演的Trader Danny

Rudy+Gobert+Best+2020+Images+Tokyo+2020+Olympic+6xGuG7D3DSSx.jpg

這並非Ainge第一次交易來大量選秀權,在他18年的塞爾提克總管生涯,幾乎就在斷蒐集首輪選秀權中度過。特別是2013年送出Paul PierceKevin Garnett時也從籃網隊拿了201420162018年首輪選秀權與2017年的首輪交換權,這次與灰狼隊的交易可以說是Ainge變出的老把戲,但也是猶他爵士隊球團找Ainge接手球隊的原因。

對一向屬於小市場球隊的猶他爵士隊媒體與球迷而言,Ainge不但出清被許多人認為屬於高薪高難度交易對象的Gobert,還一口氣換回五個首輪,瞬間成為神之操作。

但對塞爾提克球迷而言,Ainge就像隻貪吃花栗鼠,總是雙頰、雙手塞滿首輪選秀權卻始終談不成任何能實質補強球隊的交易,最後總是為了不願意拿出選秀權而錯過交易,帶著滿手的選秀權進入會場,連續幾年在選秀會上兌現大量選秀權的噩夢還猶在球迷眼前。

猶他爵士隊球迷的欣喜若狂看在塞爾提克球迷眼裡只能默默地祝他們有不同的結局。

針對爵士隊的交易,容我引用春少大在「春少說球」中的評論:

對比轉往爵士的Ainge,果然很開心的展開蒐集首輪的大業,Ainge的核心思想(我要成為史上賣過最多AS的總管!)我是真心覺得不可取,但以今年爵士的狀況,不得不說和Ainge有點天作之合,Ainge其實是季中就去爵士,但爵士季後賽出局到Q的離去,再再像是在替Ainge的專精領域背書 - 我們是該重組重建了,有人說Ainge的強項是交易,其實這句是錯的,除了2007KG,你什麼時候看過Ainge靠交易帶回提升球隊的關鍵因子,Ainge的真正強項是買菜時不看主食,買魚買肉都行,重點是誰能給我最多的蔥薑蒜,就是一種寧死不吃虧的個性,從Royce O'Neale都能盤來首輪,就知道爵士要進入AingeZone了,Gobert的賣價算是已經撐到了最大值,賣給誰對爵士來說不是重點,有一種講法是大家都知道Ainge想開賣Gobert,那難道不能殺價嗎?其實以Gobert的狀態(時間點/合約內容/球場產值/本人態度)一定不會找不到買家,和SimmonsKI那種完全不同,所以這種價格沒什麼好指責的,重點是Gobert對買方而言到底有沒有填上主要需求而已。

 

將焦點回到塞爾提克。

雖然塞爾提克從籃網的選秀權交易中挑選了當今基石Jayson TatumJaylen Brown,但也由於滿手選秀權捨不得交易,讓塞爾提克過去幾年板凳上充斥著自家挑選的新秀,但養成的結果卻極其失敗。這次交易送走的Nesmith、季中交易送走的Romeo Langford與勉強擠入輪替的Payton Pritchard都是那一波選秀權噩夢下的產品。

由於過去幾季用新秀球員塞滿名單,讓塞爾提克的板凳極其匱乏,也間接導致塞爾提克在總冠軍賽中只有七又四分之一人可用,讓塞爾提克得要在自由市場上努力補強。

 

荒腔走板的2017自由球員操作

Danny+Ainge+Boston+Celtics+Introduce+Kyrie+LcnVb3Ur7P2x.jpg

過往,塞爾提克一直是一支拙於操作自由球員的球隊。一來是寒冷的新英格蘭冬天讓波士頓的吸引力永遠不及洛杉磯、舊金山甚至邁阿密等花花世界,因此直到2016年才有隊史上第一個頂薪自由球員Al Horfrd加盟。另一個原因,則是塞爾提克球團過時的操作手法所致。

一如2016年塞爾提克參與Horford以及此時也掀起一番風雨的Kevin Durant的自由球員面試,當2017年猶他爵士隊當家球星也是Gobert隊友的Gordon Hayward成為自由球員時,塞爾提克也配合他的巡迴面試行程而將其他球隊試圖交易小前鋒的提案都儘可能拖延。但在自由球員開始的七月一日之前,塞爾提克鎖定的溜馬隊Paul George就被送至雷霆隊,另一個焦點目標公牛隊的Jimmy Butler則被送往灰狼隊,原本炒得沸沸揚揚的小前鋒大集合在自由球員開始前就宣告結束,只剩下塞爾提克陪公子練劍。

GeorgeButler寄望甚深的塞爾提克球迷在兩人都落空下失望情緒開始蔓延,因為對塞爾提克球迷與媒體而言,球隊手中握有的大量首輪選秀權以及到期合約,種種資源都遠優於雷霆隊與灰狼隊所能夠提供的包裹。當球迷與媒體開始抱怨塞爾提克高層不夠積極的聲浪逐漸升高,市場上開始傳出是溜馬隊刻意不肯將George送往塞爾提克,甚至扯出剛接手溜馬隊總管一職的Kevin Pritchard是背後黑手,為的是報自己球員時代在1992年被塞爾提克waive之仇。

說到仇恨值,當1989年交易大限前Danny Ainge發現老邁塞爾提克調整體質時送出的籌碼是年方29歲正當盛年的自己,而不是當時他向總管Red Auerbach建議已經3231歲又分別有腰傷與膝傷纏身的隊友Larry BirdKevin McHale,那時候的仇恨值恐怕遠遠超過Pritchard,更被懷疑是他2003年演出鳳還巢後開始將2002年打入東區冠軍賽的年輕塞爾提克大拍賣到只剩下Paul Pierce的遠因。

雖然波士頓方的媒體放出的風向一度讓溜馬隊成為眾矢之的,但隨著越來越多第三方資訊陸續揭露,溜馬隊在聆聽雷霆隊包裹的同時也曾經回頭詢問塞爾提克意見卻沒有得到正面回覆,最後溜馬隊決定把握住手中最好的一份報價,在自由球員開始前就完成交易,讓球隊可以專心在後續的自由球員操作上。Pritchard在交易正式宣布的記者會上更直言交易後塞爾提克方傳出的包裹真實性只有5%,爆料者是另有所圖,狠狠地打臉那些企圖用烏賊戰術轉移焦點的拙劣手法。

事實上,當時塞爾提克為了簽下Hayward之後能夠再透過Avery BradleyJae CrowderMarcus Smart與數個首輪選秀權的包裹換得GeorgeButler,好組成Isaiah ThomasHorfordHaywardGeorgeButler的四星組合,而刻意放慢腳步。機關算盡的塞爾提克卻沒想到原本可能只是過場的Hayward卻認認真真的聽完所有球隊的簡報,當他七月四日終於宣布將加盟塞爾提克時,市場上的自由球員已經幾乎宣告底定。不但GeorgeButler早就已經換隊,其他可能選項也都各有所屬,而Hayward簽約金額與薪資沒算好的塞爾提克還得要將Bradley送往活塞隊以空出足夠薪資來簽下Hayward,不但搞得灰頭土臉,也讓原本該是後續交易重要基石的Bradley八百萬年薪合約成了泡影。

當然,塞爾提克在四星彩槓龜後又投入更投機的Kyrie Irving交易,把球隊搞得四分五裂那是後話。

延伸閱讀:請神還是送神?塞爾提克&騎士交易分析但是Danny,一切都回不去了當所有交易都塵埃落定時

Stevens樂於透過首輪選秀權促成交易

Brad+Stevens+Cleveland+Cavaliers+v+Boston+PQvoa6ENSuXx.jpg

一如季中交易分析中提及,跟視選秀權如命的Ainge相比,Stevens並不執著於選秀權。也許是執教塞爾提克期間一直無止境的新秀養成,或者是接班人Ime Udoka同樣不擅長養成,讓Stevens樂於將首輪選秀權加入交易中。為了擺脫Kemba Walker的頂薪合約不惜送出2021年首輪,為了網羅Derrick White送出剛結束的2022首輪與2028首輪交換權,而這兩個首輪可說間接地成為自由市場開始前馬刺隊交易Dejounte Murray的喊價比較基礎。

延伸閱讀:塞爾提克是季中交易的大贏家?也許你該想想這些問題

有了這麼多可循前例,在與溜馬隊的交易中,塞爾提克決定送出2023年的首輪選秀權顯得理所當然,也讓溜馬隊有促成交易的另一個動力。

對塞爾提克而言,總冠軍賽中的七又四分之一輪替球員全部獲得保留,還能換得2017年新人王的Brogdon,可以說是完全無痛升級。如果算上自由球員市場上網羅2017年也曾鎖定但無緣的替補中前鋒Danilo Gallinari,再加上還有約莫半個月有效期限的17.1 MTraded Player ExceptionTPE)可以運作,這次的操作可說是極其成功。

 

再次把握住手中最好一份報價向前走的溜馬隊

 

對溜馬隊而言,自從上個球季吹響交易號角後,Brogdon被放在談判桌上就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Tyrese HaliburtonBrogdon受傷後的表現,讓溜馬隊更有進行交易的本錢,但溜馬隊一直沒有收到合意的包裹。面對願意交出2023年首輪選秀權的塞爾提克,溜馬隊錯過這個村可能就沒有這個店。

就像2017年的溜馬,這一次總管Pritchard再次選擇把握機會,專注在未來重建的工作上。

儘管塞爾提克的包裹裡有許多沒有名氣的球員,但StauskasFitts2022-23球季為不保證合約,溜馬隊可以輕易地選擇揮棄。身為2020年第十四順位的Nesmith2020-21球季後半段有優異的防守與拚勁,對溜馬隊而言還有可以發展的潛力空間。至於包裹中薪水最高的Theis一直是合格的藍領中鋒,無論是留下做備胎或是再交易之用,都還有運作的彈性。

更重要的是決定Brogdon的未來後,溜馬隊可以進一步的清出空間進行後續的交易與操作,甚至進一步的出清陣中已經不在未來藍圖中的其他球員。

 

多項習題的共同解:Brogdon

Malcolm+Brogdon+Milwaukee+Bucks+v+Cleveland+tNj2C-tUIQBx.jpg

對塞爾提克而言,總冠軍賽中暴露了球隊諸多弱點,除了最顯而易見的板凳深度與得分能力外,塞爾提克沒有一個能穩定球隊攻守的控球後衛是另一個無法與金洲勇士隊抗衡的原因。而縱貫整個季後賽,塞爾提克在關鍵時刻沒有任何人能挺身而出,東區冠軍賽更是拜熱火隊Jimmy Butler最後一擊失手而僥倖過關,這才是塞爾提克過去幾季總是在關鍵時刻落敗,始終走不出東區的根本原因。

Brogdon正是可以一勞永逸解決這些問題的捷徑。

總冠軍賽第五戰的上半場當勇士隊進球後,塞爾提克中鋒Robert Williams發進場球給禁區搭檔Al Horford,此時塞爾提克的先發鋒線TatumBrown都已經到了前場,於是Horford只能將球回給進場後的Williams。接到燙手山芋的Williams一臉無助,因為在塞爾提克的半場進攻裡,偶爾站在高位Williams連運球三次都有困難,更遑論要帶球過半場。無助的他只能選擇往前冒險長傳,而成為勇士隊狙擊的對象。

此時塞爾提克的先發控球後衛Marcus Smart人在何處?他老兄已經埋伏在底角三分線外準備進攻,就這樣放著兩個中鋒處理進場球。

有這樣一個在關鍵比賽中毫無自覺的先發控衛,凸顯塞爾提克在控球位置缺乏能穩定球隊軍心並指揮全局的問題。季中交易來的White在總冠軍賽中一度連順利運球過半場都有困難,進攻時更常直接將球交給TatumBrown單打,到一旁擔任等球射手,同樣無法擔綱組織工作。

SmartWhite例行賽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別是33.1%30.6%,雖然季後賽進步至35.0%31.3%,但這樣的外線投射能力對大量倚賴三分球替TatumBrown拉開空間的塞爾提克而言並不合格,讓對手更能肆意包夾。

相較之下,生涯三分球命中率37.6%Brogdon是個相對穩定的射手。雖然因為溜馬隊的戰績欠佳,讓Brogdon只有2019-20球季代表溜馬隊打入季後賽但慘遭熱火隊橫掃,卻也留下21.5分、10.0助攻的好成績,三分線外有37.5%的命中率。即使在角色不穩定的公鹿隊,Brogdon季後賽也有10.3分、3.1助攻與37.7%三分球命中的成績,除了可以控球,更可以扮演穩定的外線得分手,無論先發或是替補,都可以勝任。

 

Brogdon有塞爾提克最缺乏的關鍵時刻殺手特質

Malcolm+Brogdon+2017+NBA+Awards+Live+TNT+Inside+1q3UKqR_bvGx.jpg

Brogdon2016年的第二輪第36順位,先是在年輕的密爾瓦基公鹿隊中逐步成為固定輪替,對公牛隊寫下大三元,最後更在三月站穩球隊先發控球之位,讓他以10.2分、4.2助攻與1.1抄截拿下新人王。

2016年是選秀大年,狀元Ben Simmons因傷缺席新秀季,榜眼Brandon Ingram深陷湖人隊泥淖鬧劇,Brown在起飛的塞爾提克中只是替補,第四順位的Dragan Bender與第五順位的Kris Dunn始終是笑話。最受矚目的前七順位新人中只有第六的Buddy Hield與第七的Jamal Murray的成績與Brogdon相仿,諸多熱門新秀完全被出自名校維吉尼亞大學,以球商高、地板高但天花板相對較低的Brogdon搶了丰采。

由於六呎五吋的身高,讓Brogdon在公鹿隊時期一直在控球與得分後衛之間游移,特別是2017-18球季Eric Bledsoe入隊後就讓他被迫移往二號位置。當Brogdon轉往溜馬隊後開始專任控球後衛,三個球季寫下平均18.9分、6.3助攻、5.1籃板的佳績。

這樣的背景,讓Brogdon有其他一帆風順的球員沒有的心態與抗壓力。

儘管溜馬隊的戰績不佳,但Brogdon本季在17場進入關鍵時刻的比賽裡可以攻下3.5分,居聯盟第十位。2019-20球季是Brogdon在關鍵時刻表現最佳的一季,例行賽可以攻下聯盟第20位的3.1分,季後賽雖然只打四場,在唯一一場逼入關鍵時刻的比賽裡Brogdon以兩次出手全部命中攻下5分。在人才濟濟的公鹿隊裡Brogdon擔綱的比重不如溜馬隊,但在更完整的體系下,Brogdon的命中率更加搶眼。

Brogdon clutch.png

如果拿塞爾提克第一主將Tatum的關鍵時刻做對比,近兩季成為塞爾提克王牌的Tatum雖然助攻上有先天弱勢,在得分上對比Brogdon絲毫並不遜色,但是兩人命中率卻有相當的差距,特別是三分線外的把握度更是鮮明。

Tatum clutch.png

這一季的季後賽裡Tatum的得分只有1.1分,出手0.7次遠低於例行賽的2.6次,幾乎只能靠罰球取分,讓塞爾提克只要在進入比賽尾聲時不能取得兩位數領先優勢就有隨時可能翻船的危機。

對塞爾提克而言,補入Brogdon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在關鍵時刻有個能夠控球掌握節奏,可以獨自取分,也可以在三分線外埋伏的大比賽球員,這是塞爾提克自身多年養成後始終無法培養出來的類型。

 

健康是Brogdon乏人問津的真正隱憂

Ime+Udoka+Boston+Celtics+v+Los+Angeles+Lakers+DVCxLIIKzrNx.jpg

即使有這些優點,但Brogdon始終無法脫手自然也有其原因,而這個原因更是顯而易見,就是他的健康與耐戰度。如前面所提,Haliburton能夠證明自己可以扛起溜馬隊控球重任的原因正是因為Brogdon缺賽,這一季Brogdon只有36場出賽。事實上,Brogdon在六年的職業生涯裡只有新秀球季出賽超過70場(75場),也只有2018-19合約年有64場的出賽,其餘的球季落在4856場之間,並在這個球季落到生涯低點。

健康正是其他球隊不願意拿出太多籌碼來交易Brogdon的原因,特別是他與溜馬隊在2021年又簽下延長合約,還有長達三年直至2024-25球季的每年兩千萬等級保證合約,可說是有極高風險的商品。

相較之下,原本已經有Smart擔任控球,Brown穩定在二號出賽的塞爾提克有餘裕讓Brogdon以替補的角色出發,不僅可以降低他的每場出場時間,甚至可以讓他有養傷缺賽的空間。

特別是塞爾提克的主要八人輪替都還在陣中,讓Brogdon的缺賽不至於傷筋動骨。

如果綜觀整個塞爾提克的陣容與季後賽的調度,季後進行補強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兩點,第一個是塞爾提克幾乎沒有鬆懈餘地的all switch防守策略,另一個則是能否獲得總教練Udoka的信任。

Brogdon的防守一向有不錯的評價,雖然並非無堅不摧的大鎖,但高球商與高球場判斷能力讓他一直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在防守端最大的問題是塞爾提克這套高強度防守相當依賴體能與意志力,而Brogdon容易受傷的身體素質就成了最大的問號,特別是當他過度投入時是否反而會成為他受傷的原因,是塞爾提克在使用時最需要考慮與斟酌之點。

2021-22球季的開幕戰,第一次擔任總教練的Udoka就只用了九位球員,整個球季幾乎每場比賽都只有8-9位球員能夠上場,長期過度使用球員的問題在總冠軍賽系列中徹底拖垮了這支球隊。而背後的原因,是Udoka只會使用能獲得他信賴的球員,即使是與核心主力球員有多年搭配經驗的Theis,也只有在WilliamsHorford受傷下才有出賽機會。

說句玩笑話,如果當年肯拚肯纏的Udoka是在Coach Udoka手下效力,那Coach Udoka可能永遠不會讓Udoka上場比賽。

Brogdon的球賽閱讀能力與打球態度沒有問題,加上他出身與Udoka有同事情誼的Mike Budenholzer門下,取得Udoka信任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困難,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自身的健康上。

 

擺脫Ainge是塞爾提克做出最好的決定

 

Brogdon加上以中產加盟的Danilo Gallinari,讓塞爾提克在板凳上多了兩名有經驗的可用之兵,都可以提供與原本塞爾提克球員不同的功能面向,是相當到位的補強,修正了季後賽的缺陷。

更重要的是塞爾提克的主力球員目前合約幾乎都在2024-25球季之後才結束,只有年紀較長的Horford剩下一年合約,而2023-24球季到期的Brown即將可以洽談新約,讓塞爾提克核心球員的合約狀態相當穩定。就如同季中交易所說:Brad StevenUdoka打造了一支可以有至少兩年甚至三年穩定發展的核心陣容,這是Stevens當教練時所沒有的餘裕。

對比過去18年不曾間斷的各種交易傳聞與鬧劇,雖然Stevens當總教練有諸多缺點,但做為總管,Stevens遠比只愛交易蒐集首輪選秀權的Danny Ainge更為稱職。

終於有一個正常的總管,真好。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DwUaPP.jpg

 

先說說對NOVA SURGE 2的第一印象,一穿上後,這雙絕對是我穿過的亞瑟士球鞋裡面,最""的一雙籃球鞋了!!
這似曾相似的感覺,好像在哪裡感受過......

2020年,ASICS發表了一雙排球鞋:METARISE,號稱可以增加跳躍的高度3%,採用了增加滾動幾何的中大底及全腳掌的FlyteFoam Prople材質,再搭上了略為誇張的前腳掌穩定,這設定如果結合了籃球鞋所需的元素後,與今年的旗艦款ASICS NOVA SURGE 2,是不是有那麼一點熟悉的味道呢^^

自從前年ASICS NOVA SURGE所引領的實戰好評,讓NOVA系列的名聲,一下子飛到了近實戰天花板的高度,大家比較在意的就是重量偏重,以及回饋(彈性)略低,除此之外,沒有太多的雜音在,而大家一直等著二代的現身,卻總是看不到她的身影,到現在 SURGE一代的詢問度(人氣)依舊滿滿阿~

最近,終於等到了這雙ASICS NOVA SURGE 2,卻是與一代有著迥異的設計,但依舊是實戰派的候選人之一!!

kSqSk97.jpg

從設計草稿來看,就可以瞧見NOVA SURGE 2的設計主軸:防側翻 & 順向性(滾動感),再搭配上全腳掌厚彈的FlyteFoam PropleNOVA SURGE 2的腳感就不難想像了吧,只是比你想像再超過些~,那句話是這樣子說的:我知道她很好,可是不知道這麼好(笑)。
ASICS NOVA SURGE 開箱: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8493
ASICS UNPRE ARS 開箱: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1372

7rF4Uit.jpg

ASICS NOVA SURGE 2
。一片式鞋面採用功能性透氣網布
。前掌外側使用TPU 支撐片
。全腳掌FlyteFoam Propel 緩衝科技
。腳跟內裡增加襯墊,搭配3D TPU穩定片
。N.C. Rubber耐磨大底
。男鞋單腳 US9 約 455 公克
。建議原尺寸(CM數)即可,若為寬腳者建議大半號

yCBZuv2.jpg

ASICS NOVA SURGE 2 鞋面:兼具包覆 & 透氣性。

回想起NOVA SURGE 一代的鞋面,三片式結構的鞋面,強大的包覆支撐性,抗張性非常好,不過也因為鞋面太過硬挺,初上腳時需要一些時間來訓鞋,鞋頭會有點壓腳背的感覺,而二代改為一片式鞋面,修正了一代卡腳背的問題,功能性透氣網布的抗張性依舊很不錯,加厚的鞋舌讓整體的穿著舒適感更好。
在鞋頭及鞋帶孔都有使用上了TPU鍍膜,來增加耐用性,尤其前四個鞋帶孔還有使用了塑料片加強,耐用性的問題一向都不會在亞瑟士的身上看到(笑),絕對很對得起她的價格!!

PS:亞瑟士的日文LOGO籃球襪,還出了在側面及腳跟兩種,意圖使人全包再"微鴛鴦"的穿出門,是不是很會(笑)。

QhcL99D.jpg

ZHtvm7F.jpg

KPaA0w0.jpg

ASICS NOVA SURGE 2 腳踝設計:支撐包覆好,舒服之外穿戴護具又很方便。

中高筒設計的腳踝,採用人造皮革的材質搭配外露的3D TPU穩定片,有著一定厚度的腳踝填充,在內裡還增加了塊獨立填充,很舒服之外,完全不會有不跟腳的感覺,另外後削的統高加上了顆小枕頭,增加靈活性又不會頂到阿里基斯腱,偏傳統的多鞋帶孔及腳跟拉環,在穿戴護具方面相當方便,束緊鞋帶後安心感相當夠。
沒有到讓人吃驚的支撐,但是絕對夠用又舒服,是我對她的感受。

TbMei4b.jpg

DPqfqBw.jpg

3eUjS8K.jpg

ASICS NOVA SURGE 2 中底:超級彈,意料之外的彈還很穩!!

最近ASICS新發售的三雙球鞋:GELBURST 25、UNPRS ARS、NOVA SURGE 2,都是採用全腳掌的FlyteFoam Propel材質,其中ARS的中底就是GELBURST 25加厚而成(可以看ARS開箱文裡面的影片介紹),而NOVA SURGE 2又更加厚實了,是這三雙中踩踏起來,腳感最彈的一雙,尤其同時穿著ARS & SURGE 2兩雙鞋子時,更可以感受到NOVA SURGE 2的彈性厚實,明顯勝出。

這麼說好了,ASICS的球鞋,大多給人扎實穩定的感受,是那種默默的作動著,感受不深卻不會給你太多負擔的感覺;NOVA SURGE 2卻一反常態,讓你一上腳就彈得很有感,甚至讓我想起了第一次穿到NOVABLAST的彈性,加上前腳掌超誇張的防側翻TPU片設計,讓你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彈~

除了前腳掌彈,後腳跟搭配上大底簍空的潰縮區設計,也讓腳跟的軟彈很有感,中底的前後端為了增加順向性,多了翹起的弧度設計,讓跑動時有了些滾動感,搭配搭穩的TPU,讓你跑起來又順又彈還很穩,加上沒有使用亞瑟膠,整體瘦身不少,比起一代減輕了約30克左右,雖然稱不上輕量鞋款,但是進步的幅度是讓人很有感的!!

很驚豔的穿著感受,且前腳掌內崁的TPU片,延伸到中底內,某些程度也增加了前腳掌的回彈性,是雙在亞瑟士裡,彈性獨走的籃球鞋阿。

wk4UE9X.jpg

Go1qXLv.jpg

ASICS NOVA SURGE 2 大底:抓地力嚇嚇叫又很耐磨

還記得NOVA SURGE一代是來自貓科動物腳掌的設計靈感(SURGE開箱文),這次二代則是從三種不同方向的刻痕作為出發點,再搭配上T字型的切割來區分及增加靈活性,搭配順向性高的中底,還有一直頗受好評的N.C. Rubber耐磨不留痕大底材質,切入、急停的抓地力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又深又粗的刻痕,耐用性倒也不用太擔心^^

最近ASICS兩雙都有著超~誇張的防側翻鞋款UNPRE ARS & NOVA SURGE 2,都是相當全面的鞋款,穩定性都超高。
如果真要細分的話,我自己覺得UNPRE ARS是比較偏向後衛走向的鞋款,在前腳掌的靈活性上有著更好的表現。
NOVA SURGE 2則更適合更多的族群,鋒衛都相當適合的全面鞋款,緩衝性、回饋及穩定包覆都很優,尤其軟彈的腳感讓人印象深刻!!!
放上兩雙鞋的比較圖囉^^

ZCVUyWd.jpg

iByhfdB.jpg

7PnbMwB.jpg

AhC8xFD.jpg

FyIvtL7.jpg

最後來看看勘履站長SAM,是怎麼看這雙鞋子的吧^^

 

 

文章標籤

丁仔的球鞋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ad+Stevens+Cleveland+Cavaliers+v+Boston+PQvoa6ENSuXx.jpg

當一月初接受瓦甘達Play one邀請談塞爾提克時唯一一個沒有辦法仔細分析的題目就是今年交易大限前的動作。原因相當簡單,塞爾提克在上個球季結束後更換了總管,由原本的總教練Brad Stevens取代了長年擔任總管一職的Danny AingeBrad Stevens從來沒有擔任過總教練之外的位置,因此宛如一張白紙。雖然他在接手後明快地處理Kemba Walker的合約,但大多數時候Stevens保持過去當總教練時的習慣,公開受訪時的答案總是充滿外交辭令,對球隊的問題也同樣以官腔回覆,讓人完全沒有辦法預測Stevens總管生涯第一個交易大限會有甚麼盤算。

延伸閱讀:瓦甘達Three Way#61:沒想到踩Logo後他就在我們錄音這天回來了 Feat.老溫

終於,Stevens結束了生涯第一次交易大限的操作,從暑假到交易大限的交易與簽約,可以歸納出Stevens的幾項特色。

  • Stevens不畏懼提前發動交易

2021-22球季的自由球員簽約開放時間為八月六日,但Stevens在六月十八日就發動了Kemba WalkerAl Horford互換的交易,遠遠要早於大多數球隊為了自由球員準備發動的交易的時間點。交易大限前也相同,Stevens在一月十九號就啟動第一筆交易,將暑假從灰熊隊換到的Hernangomez透過三方交易送到馬刺隊,這時間點也同樣距離二月十日的交易大限有段不短的距離。

  • Stevens偏好找曾經配合過的球員

Stevens發動的第一筆交易就換回塞爾提克的舊將,同時也是自己總教練生涯使用最佳的中鋒Horford,而在自由球員簽約時則找了Enes Kanter回鍋,開季前又簽下了Luke Kornet。不管這些人最後在新任總教練Ime Udoka手下的適性如何,Stevens顯然對找有合作經驗的球員有所偏好。交易大限前的操作也有同樣的趨勢,Stevens先是換回曾經短暫效力過的舊將PJ Dozier,接著又再一次帶回另一個老朋友Daniel Theis,雖然籌碼是暑假不知道為什麼要簽回來的Enes Kanter Freedom

Danny+Ainge+Boston+Celtics+Introduce+Brad+ZTljCe1oKBKx.jpg

  • Stevens不像Ainge執著於選秀權

如果說Ainge有多愛選秀權,那Stevens可能就有多不愛選秀權。在Walker的交易案中,Stevens送出了2021年選秀會的首輪選秀權,這個起手式就跟把選秀權當成比性命更重要的Ainge大不相同。在White交易案裡,Stevens再接再厲地送出了2022年的首輪選秀權(前四順位保護)以及2028年的首輪選秀權交換權。要知道,在交易大限前這麼多的交易中只有三筆交易出現首輪選秀權,其中最火熱的James Harden – Ben Simmons中出現了兩枚首輪選秀權,而另一筆送出首輪選秀權的交易則同樣也出現在馬刺隊身上,讓馬刺從暴龍隊手上拿到一張首輪。換言之,塞爾提克在White身上就花掉兩張首輪籤,這對一個生涯平均11.6分、3.8助攻,三分球命中率34.5%,搖盪在控球與得分後衛之間的六呎四吋後衛而言,大概是至高無上的致敬吧。

Stevens不重視選秀權也許不讓人意外,畢竟他就是過去幾年教過最多選秀新秀的總教練,而他不理想的養成結果當然也會直接、間接影響他對選秀權這個資產的評價。此外,他欽點的接班人Udoka也是另一個新秀殺手,執教大半季下來不但原本就在板凳末端的Aaron Nesmith依然沒有上場時間,連上個球季就有優異表現的新秀Payton Pritchard都一度消失在板凳之中,擠入主要輪替的Langford則沒有太多表現,成了交換White的籌碼。

比起透過選秀會挑選新秀自己培養,也許直接撿別人養好的成品更適合這兩位吧。

延伸閱讀:當選秀儲物癖總管遇上養成苦手總教練

  • 創造Trade Exception

如果Ainge有多愛選秀權,那Stevens就有多愛Trade Exception。不管是Walker – Horford交易,或是之後的Josh Richard – Moses Brown交易、Tristan Thompson的三方交易,Stevens在這三筆交易中都創造了Trade Exception。唯一的例外是最後將Carsen EdwardsKris Dunn交換Juan Hernangomez的交易中沒有創造TE。交易大限前的操作,Stevens又繼續呈現同樣的特色,不但在每一筆交易裡面創造了新的TE,而且這次進化成一大堆TE。帶回Theis的交易裡,Stevens用了暑假中Thompson交易的九百七十萬美金TE吃下了Theis的薪資,而在交易中送走的Dennis SchroderFreedomBruno Fernando,以及與魔術隊的降薪資交易中送走的DozierBol Bol則幻化為五張TE。其中Schroder帶來的TE價值六百萬美金,其餘則少於兩百五十萬美金。至於White交易案,Stevens決定保留Fournier的一千七百萬美金TE,留在暑假自由球員市場中使用。

 

由於交易前後塞爾提克正經歷一波九連勝,雖然明星賽封關前敗給活塞隊,但明星賽後又有二連勝,讓塞爾提克從原本的五成掙扎一躍成為3626敗的十場差異,也使得塞爾提克球迷與媒體對Brad Stevens的交易手腕,甚至原本被大幅批評的Udoka執教能力都成了吹捧的對象。

不過,臨時接受瓦甘達play one邀請討論塞爾提克的交易大限操作時,提出了完全不同於主流觀點的想法與擔憂。

延伸閱讀:第一屆瓦甘達交易大限高峰會 Feat.春少、瓶子、Zan、星號、KU、小牛王國噁編

Jayson+Tatum+Boston+Celtics+v+Los+Angeles+OUBQsxcPLx5x.jpg

扭轉球季局勢的九連勝

先回頭來看塞爾提克跨越交易前後的九連勝。這一波九連勝塞爾提克可說非常有宰制力,其中包含48分大勝七六人隊、35分大勝籃網隊、33分大勝魔術隊與30分大勝熱火隊,九場下來平均勝分是20.8分,最少的比分差也有6分,可說是秋風掃落葉地屠殺對手。

雖然九連勝中有鵜鶘隊、活塞隊與魔術隊這三支聯盟底部的球隊,但其中也有熱火隊、七六人隊、金塊隊、籃網隊、黃蜂隊等聯盟頂尖或是季後賽等級以上球隊,看起來賽程頗有強度,而且塞爾提克還大勝了七六人、熱火與籃網等東區強隊。不過,如果有追每場比賽,會發現這些球隊在對戰時「剛好」都面臨大小不等的傷病問題。例如熱火隊少了Jimmy ButlerKyle Lowry,黃蜂隊少了Gordon Hayward,老鷹隊少了這一季對塞爾提克兩戰平均20.5分、10.0籃板、2.5阻攻且命中率高達65.4%John Collins,七六人隊則是碰上交易後人手不足的空檔窗口,更別提籃網隊在交易大限前後少了Kevin DurantKyrie IrvingJames HardenBen Simmons

即使鵜鶘隊遇上我們都少了Brandon IngramJonas Valančiūnas,九場比賽裡對手的傷停名單堪比明星賽陣容。

並不是說傷兵讓這一波連勝有「水份」,而是傷兵本來就是NBA比賽中的一環,不會因為對手主力受傷就把比賽打上星號。只是,對比塞爾提克前半段賽程遇到輸球就從高層到媒體到球迷都拿隊上有那些球員受傷來塘塞,這一波連勝中的對手傷病程度更讓人發噱。

但無論如何,這九場比賽中塞爾提克對比之前是有明顯進步。開季以來塞爾提克就不斷改寫自己的「本季最糟糕球賽」清單,改寫的原因正是因為輸球的對手不是聯盟底部球隊就是對手的主力球員大量缺陣,再搭配上塞爾提克沒有辦法在第四節關鍵時刻守住領先,而成為一場又一場的笑柄。這一波連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塞爾提克終於能夠打贏原本該贏的比賽,如聯盟底部的球隊或是對手主力缺賽的球隊。

是的,讓我們忘掉明星賽前輸給活塞隊的比賽,因為這場比賽塞爾提克少了Robert WilliamsMarcus Smart兩人,千篇一律的輸球理由。

Al+Horford+Philadelphia+76ers+vs+Boston+Celtics+ws4OomlxBSPx.jpg

兩筆交易備受外界肯定的原因

回到交易。Brad Stevens的交易大限操作相當有意思。一般來說球隊在交易大限前不是當賣家出清合約或是無法續留的球員,就是當買家收購即戰力來衝刺接下來可能的季後賽,再者是扮演替其他球隊吸收爛合約換取資產的天使角色。

也許是交易大限前的連勝,讓Brad Stevens在交易大限中最後選擇扮演買家,換回了WhiteTheis兩個一般認為是正資產的球員,也是適合塞爾提克的球員。

當買家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如果要當大賣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拆掉TatumBrown的組合,但兩人的合約並不好處理,塞爾提克也還沒有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相較之下,扮演買家無疑更適合現階段的塞爾提克,問題只在於該怎麼買與買甚麼。

但另外一方面,Brad Stevens也按照原本外界預期扮演賣家,出清了手中原本就設定可交易的球員,其中包含不可能續約的Schroder、詢問度最高的Richardson、兩次都跟教練風格不合的Freedom,以及當作包裹的年輕球員Langford

總體來說,塞爾提克送出了輪替內的四位球員,換回來WhiteTheis兩人,可用之兵雖然減少,但還是贏得好評。

後者不難理解,Theis生涯前三個半球季都在塞爾提克,第三季接手先發中鋒之後成功接替Al Horford的空缺,是Brad Stevens戰術中手遞手與Pick & Pop的執行者,成為Jayson TatumJaylen Brown的最佳搭配長人。因此,簽回Theis很自然而然地被認為不會有任何適應上的困難,很明顯的比送走的Enes Kanter Freedom更適合塞爾提克。

過去幾季塞爾提克就不斷追逐控球後衛。除了原本換來做替補卻一路打到全明星的Isaiah Thomas,前任總管Danny Ainge更是為了Kyrie Irving下了一場豪賭,最後為了解決球隊的窘境又硬是換回Kemba Walker保住自己的顏面。

即使塞爾提克已經有Marcus SmartAinge還是會在他的身邊再擺上一個控球後衛。不過與其說單純不相信Smart控球,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在Ainge心中頂尖控衛是成功球隊的重要組成。

但是跟過去幾季從球隊之外找尋成名球星不同,由於TatumBrownSmart的薪資紅利不再,讓塞爾提克得要轉成以TatumBrown為主軸的組隊模式,於是有了究竟要找尋第三個球星組成三巨頭,或是找尋適合兩人的配角來組隊的爭議。

White的加盟被認為正是適時填補塞爾提克在Jays旁的空缺,能夠幫助Jays發揮潛力的人選。出身馬刺隊的他能夠勝任兩個後場的位置,同時有不遜於Smart的防守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有這支球隊極度缺乏的球商。

一個紮實的老朋友,一個聰明的新朋友,加上清薪資的配合交易,讓塞爾提克實力提升又不需要繳稅,獲得各方好評。

值得注意的是塞爾提克清理掉陣中的諸多短期合約,換回來的WhiteTheis兩人各還有三年多的長約,這讓塞爾提克原本就因為年輕主力換約而相當緊繃的薪資結構更進一步惡化。往好處想是Brad Stevens終於按照他心中所想,替自己的接班人打造了一隻看起來可以有至少兩年甚至三年穩定發展的核心陣容,讓這些球員可以不需要擔心場外的紛紛擾擾,將心力專注在球賽之中。這是過去幾年得要不斷替Ainge處理後事的Brad Stevens所沒有的餘裕。但另一方面,這些操作也意味著塞爾提克的陣容就此定型,除非打包其中幾張大約交易頂級球星,未來三年塞爾提克就將以此組合在東區競逐。只是如果這個組合磨合不如預期,塞爾提克的彈性也就此受限,這兩張金額遠高於帳面成績的合約就會成為未來的燙手山芋。

Daniel+Theis+Cleveland+Cavaliers+v+Boston+jm6Op7Nt7HAx.jpg

Daniel Theis需要面對的兩個變化

只是,這兩人是否真的如外界預期一般適合這支球隊?恐怕沒有一般人想當然耳地那麼簡單。

雖然Theis是塞爾提克的舊將,而且轉隊之前與球隊核心搭配良好,但外界卻忽略了兩件事情。第一是總教練Udoka非常堅持的八人輪替陣容,另一個則是過去一季半塞爾提克所產生的變化。

外界都將Freedom本季的表現反射式地歸因於他過去幾季被凸顯的防守問題,但實際上Freedom真正的問題是總教練Udoka從開季就緊縮的調度陣容,讓他根本沒有穩定出賽的機會,或者該說根本沒有上場的機會。

本季塞爾提克以Robert WilliamsHorford的雙中鋒組合做為先發,替補又有Grant Williams擔任第三長人下,只要隊友沒有傷病問題,除非大勝或大敗,在教練團嚴格又死板的八人輪替下根本就沒有Freedom的出賽機會。同樣的調度邏輯下,即使Theis是球隊舊將,但在Robert WilliamsHorford依然先發,Grant Williams的三分現在是球隊不可或缺武器下,Theis不要說對球隊能有他離隊前的貢獻,真正的問題是他很可能跟Freedom一樣沒有上場機會,只有在雙中鋒受傷或是球賽已經沒有意義下才能登場。

可以預期的是Theis原本就不以數據為主的場上價值會因為上不了場而大打折扣,而這可是一張每年九百萬美金的長約。

Theis.jpg

另一個外界沒注意到的部分是當Theis因為球隊擔心無法續約而被交易後,塞爾提克先發中鋒的位置就由Robert Williams接手,並且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本季甚至有單場大三元的表現。雖然助攻亮眼,但是跟Theis或是Horford以高位擋人、手遞手、Pick & Pop的打法不同,Robert Williams除了高位擋人外,更多時候是利用TatumBrown吸引對手注意下順勢侵入禁區,製造開後門的進攻機會,在高位傳導反而是Robert Williams效率較差的使用模式。

Robert Williams與兩人的球路差異,加上Tristan Thompson與去年交易大限後換入的Luke KornetMoritz Wagner都不具有手遞手、Pick & Pop等原本塞爾提克中鋒該有的技能組合,讓塞爾提克在上個球季後半就默默地修正了球隊整體進攻的方式。原本TatumBrown相當依賴高位中鋒的掩護與導引,但自此之後,他們就更依靠自身的單打能力來製造進攻機會,讓原本就相當高的單打頻率變得比過往更高。但也由於TatumBrown並非靠優異的下球動作或是強大的第一步爆發力作為單打發起點,因此他們變成要先拉開與防守者距離,再靠之後的加速度作為進攻起手式,再利用速度與行進間方向變換等隨著體能優勢而來的進攻技巧,作為自己終結的武器。

這樣的轉變在本季Horford回歸後就已經出現端倪。跟三年前過半場後進攻高比率先過Horford之手,甚至有時候直接Horford自己帶球過半場不同,這一季的HorfordRobert Williams已經成為第一中鋒下,有更多的時間是在第一波進攻中扮演策應的角色,有時候甚至得要到底線做等球射手。無論USG%或是觸球時間Horford本季的數據都明顯遠低於過去幾季,雖然他還是每場能夠傳出3.4次助攻,但Horford在進攻中的角色比起過去已經少了許多,效用也大不如前。

Robert Williams缺戰的活塞之戰中Horford又重回熟悉的第一中鋒角色,但跟三年前他總是成功替Brown或是Tatum在高位清出空檔不同,現在的兩個年輕隊友並不像過去一樣會直接利用人牆輕鬆切入,反而看到Brown接球後又退回到三分線後一大步,利用加速度來進行單打,讓Horford的擋人反而成了多此一舉。

如果連Horford都已經不完全適合現在的TatumBrown,那功能性更加侷限的Theis要有一般人預期的貢獻,恐怕更有難度。

原本預期Theis會是替下個球季Horford的不保證約做準備,畢竟Horford的合約設計對球隊非常友善,但是近期又傳出轉為保證約是塞爾提克可能的選項之一,讓Theis有可能繼續扮演第三中鋒與第四長人的雞肋角色。

這個角色對一個還有三年平均九百萬合約的長人而言,代價未免過於昂貴。

Derrick+White+San+Antonio+Spurs+v+Los+Angeles+tRHEEc4tUT1x.jpg

Derrick White需要面對的三個問題

相較於TheisWhite的交易更讓塞爾提克球迷欣喜,特別White交易後馬上就向球隊報到登場,第一次出賽就用傳球證明自己的球商跟新隊友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上。15分、6籃板、2助攻的成績,搭配優異的防守,立刻贏得球迷與媒體的歡心。

不過,第一場三分球73中之後,White的三分投射就陷入低潮,24次出手只投進5球,20.8%的命中率不只是低迷而已。

如果從數據端來看,White的表現比起本季在馬刺時期下滑,即使排除替補出發的影響,以每36分鐘做比較,除了籃板外所有的數據也都明顯下滑,更別提他塞爾提克化的投籃命中率。

White 36.jpg

跟大多數人覺得White的球商跟他與總教練Udoka的長年合作關係能讓他無縫接軌塞爾提克不同,有三個問題White必須要克服。

第一個問題是三分球投射。眾所周知馬刺隊是聯盟裡最不強調三分投射的球隊之一,而塞爾提克則是最熱衷此道的球隊。更重要的是塞爾提克球員除了TatumBrownSmart外,球員好不好搭配、表現好不好的評價其實很單純,三分球命中率就是最重要的因子。Grant Williams能夠從開季就站穩輪替,他一直保持全隊第一的三分球命中率是關鍵,而Pritchard能夠逐漸站穩腳步,也跟他從12月中之後三分球命中率達到四成有關。在此之前他平均只有30.6%的命中率,每場有一搭沒一搭只有略高於九分鐘的出場時間,但在三分球回穩後他的出賽時間增加到十五分鐘,交易大限後人手不足下更是讓他直接進入八人輪替之中。

White生涯三分球命中率34.1%以後衛而言並不理想,本季在馬刺隊只有30.8%,本季的Catch & Shoot的三分球命中率也只有31.2%,是個幾乎沒有三分線接應能力的後衛。缺少這個在塞爾提克陣中必備的進攻技能,White註定會有一段適應期,除非他其他的技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勢必會局限他的表現。

這就牽涉到第二個問題:塞爾提克與馬刺隊進攻模式的差異。

雖然總教練Udoka的生涯起於馬刺隊,但是他擔任總教練之後的進攻體系卻大致延續Brad Stevens的模式,特別是TatumBrown雖然年輕但是經過幾個球季沒有紀律可言的單打進攻體系「薰陶」後,已經難以矯正。

相較之下,馬刺隊利用反覆切傳製造球員在中外線高把握空檔出手的進攻模式則深刻地影響著White,透過不斷跑動製造中距離的空檔出手是他與其他馬刺球員共同的特色。White生涯有59.1%的出手在三分線內,其中3呎到16呎的中距離跳投占了31.9%,而且有超過四成的可敬命中率。但是到了塞爾提克,在球隊以TatumBrown單打為主軸下,White空手走位、切傳的比率大幅下滑,讓他在316呎的出手比率下滑到22.8%。如果再細分,他在1016呎的出手比率從10.9%下降到7%,命中率更是從40.6%陡降至25.0%

相對的,原本占40.9%的三分球出手比例在轉隊後大幅增加至54.4%,但White的命中率卻從平庸的34.4%滑落到連Smart背影都看不到的25.8%

shooting.jpg

很明顯的,在投籃上,轉隊的影響讓White失去他最擅長與熟悉的中距離空檔投籃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他原本就不擅長的三分外線接應投射。雖然數據上仍屬於小樣本,但是如果從投籃的習性來分析,情況對White顯然並非有利。

第三個也最關鍵的問題是White並不是一個正統的控球。雖然馬刺球迷最常用的形容詞是White是一個「本格派」的控球,但這可能跟馬刺迷所謂的本格派指得是Tony Parker而不是Rojon Rondo或是Bob Cousy所形成的誤會。

這一季White的助攻是生涯新高的5.4次,如果光看馬刺隊更有5.6次,遠遠高於他生涯平均的3.8次,而且White過去幾季在馬刺隊是很穩定地低於3.9次,因此他轉隊後助攻只剩下3.5次並不那麼讓人意外。本季馬刺球員的助攻增加White並非特例,先發搭檔Dejounte Murray更是從平均4.6助攻暴衝到9.4次,馬刺隊本季的團隊助攻比上季大增15.5%28.8次助攻更把第二名勇士隊的27.4次遠遠拋在後頭。

White本季漂亮助攻數字可說是拜馬刺隊沒有頂級球星下改以團隊戰力作戰的結果。反觀塞爾提克即使經過這一波的修正,現在也只有23.8次排在聯盟第17位。

但是即使本季助攻暴增,White5.4次也只跟Smart一起並列聯盟第23位,並稱不上是聯盟頂尖,更何況他原本介於3.5次至3.9次的助攻數字,都很難說明他是一個稱職的控球後衛。

White.jpg

實際上,助攻並非White的價值所在,甚至該說組織並非他的強項,否則馬刺隊也不需要將他移往得分後衛的位置。但是對塞爾提克而言,White的價值在於他的場上判斷,是他能夠預測接下來兩至三步的發展,傳出能讓隊友輕鬆得分的好球。

交易後的兩三場比賽裡White的確扮演這樣的角色,但是他的重要性也很明顯地一場比一場降低。關鍵在於White對「控球」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的執念,因此你會看到他即使帶球過半場,完成任務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球交給TatumBrown甚至Smart,然後跑到側邊等著做下一個動作。這完全不是一個控球後衛該有的舉動,但卻是塞爾提克這支球隊的日常,因為交易前Smart其實也有一樣的毛病,只是他在食物鏈上的地位比White更高些罷了。

White對塞爾提克最重要的技能是場上判斷,但是拿不到球,或者該說不拿球下,White的場上判斷對幾乎沒有空手走位設計的塞爾提克而言等於是一場空,只是讓他成為另一個彆腳的三分等球射手。

不是本格派控球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是White的切入能力低於平均,這對以切入再外傳作為進攻主體的塞爾提克而言就有適性上的落差。特別是塞爾提克球員已經習慣在三分線外等隊友外傳的接應模式,因此在半場進攻中White切入之後不會有馬刺隊時期後續跟進切入的隊友可以傳球,反而讓他陷入對手的包夾之中。明星賽前與活塞隊的比賽裡White切入之後傳給高位接應的Pritchard,接球後的Pritchard也再做切入,這看似White轉隊之後最接近馬刺模式的進攻就在裁判走步哨音下化為烏有。

Dennis+Schroder+Boston+Celtics+v+Los+Angeles+b2cV96P2p1Ux.jpg

事實上,交易大限前被認為只會切入自幹的Schroder在開季時也有許多切入後分球的漂亮鏡頭,特別是他與Horford的搭檔更是標準的中鋒控衛組合,切入後可以製造隊友進攻機會是Schroder開季後打得極佳,進而一度而成為搶手控球的原因之一。

但是隨著球季推進,在隊友幾乎都不移動下,Schroder就更習於自己切入後直接出手,最後就成了塞爾提克戰績欠佳的戰犯。這樣的惡性循環並不只發生在Schroder身上,同樣成為交易籌碼的搖擺人Richardson也有同樣的問題。只是差別在於Richardson有更好的單打技巧,同時有創造自身中距離投射的能力,讓他與缺乏投射技巧,切入後只能在禁區挑戰長人的Schroder有了完全不同的結局。

Dennis+Schroder+Boston+Celtics+v+Los+Angeles+EwmwW-gOURFx.jpg

兩相比較,會發現White的切入能力不如Schroder,單打創造自身投射機會的能力不如Richardson,而他的強項臨場判斷在隊友都不移動下又被封印,讓White在半場進攻時沒有太多發揮空間,只有在攻守轉換時可以發揮自己的高球商。

如果White無法調整自己的進攻模式來面對這三個問題,他對塞爾提克的幫助將會遠遠低於大多數人的預期。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他調整自己的進攻模式來配合這支球隊,那他的價值又在哪裡?這其實是過去幾季許多轉隊到塞爾提克的球員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為什麼這支球隊永遠都被嫌少個好配角的「南橘北枳」困境。

Marcus+Smart+Boston+Celtics+v+Los+Angeles+wUJXqrgie_0x.jpg

一個Smart不夠?那就來第二個?

連勝的喜悅遮掩了許多問題,但如果從塞爾提克的本質做出發,會發現WhiteTheis並不真的那麼理所當然地契合這支球隊。在總教練堅持的八人輪替,以及球隊只有單打沒有組織的基本進攻打法沒有實質的改變下,兩人的問題勢必會逐漸浮現。Theis已經因為輪替問題而寫下生涯最糟數字,而White的數據在轉隊之後也明顯下滑,如果單就數據面而論,這兩筆交易對塞爾提克就不是太好的消息。

特別是塞爾提克在SmartWhite身上接下來三個球季要砸下每一季三千三百萬美金到三千九百萬美金的高額薪資,如果兩人還是這樣的數字,恐怕不是件可以輕鬆笑得出來的事情。

smart.jpg

而且這一整篇,還沒提到每個馬刺球迷都會跟你提到的腳底筋膜炎跟耐戰度的問題。

更多塞爾提克資訊: 老溫隨筆  或合作粉絲團卡爾粉絲團

圖片來源:Zimbio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5328137

2022年新年,塞爾提克隊史最佳得分後衛Sam Jones辭世,一個月後,農曆新年假期尚未完結,塞爾提克又面臨另一個傳奇的殞落,塞爾提克隊史上唯一一位第一年就逆轉情勢拯救球隊的總教練:Bill Fitch。

延伸閱讀:被遺忘的十冠王者:Sam Jones

Fitch的教練生涯從大學起步,生涯最為著名的是他重建球隊的改造功力,落腳過的每支球隊都從谷地往上翻身。二十世紀末NBA有紐澤西籃網隊與洛杉磯快艇隊並稱東西區兩大萬年爛隊,但Fitch卻先後擔任籃網隊與快艇隊總教練,讓兩隊從接手時的谷底翻身,最後成功打入久違的季後賽,成了名符其實的「NBA全能爛隊改造王」。

塞爾提克是Fitch執教歷史中唯一一支勝率從沒有低於五成,也沒有跌出季後賽名單之外的球隊,但在Fitch接手前的塞爾提克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爛隊。

 

七零年代末期的塞爾提克黑暗時期

當塞爾提克在1976年奪下七零年代的第二座總冠軍後,世代交替的腳步也逐漸追上了這支勁旅。將六零年代中期的第一代王朝延伸至七零年代的頭號球星John Havlicek已經35歲逐步邁向退役之路,只小Havlicek一個月的老搭檔Don Nelson則選擇直接退役急流勇退,32歲的籃板大前鋒Paul Silas在三方交易中被送往金塊隊換回較年輕的Curtis Rowe。一年後,耐戰的後衛Jo Jo White因為左腳跟骨刺而影響出戰,讓塞爾提克由奪冠時的54勝逐步滑落至44勝與32勝,此時,脾氣火爆的總教練Tommy Heinsohn的怒吼聲再也無法穿透這些球員的耳膜。

延伸閱讀:永別了,永遠的Tommy HeinsohnBorn To Run - John Havlicek:塞爾提克傳奇間的橋樑虛懷若谷,堅毅如石 - Jo Jo White

但最嚴重的,是1978年塞爾提克的老闆Irv Levin做出破天荒的決定,將球隊賣給水牛城勇士隊的老闆John Y. Brown Jr.,並將球隊遷往洛杉磯改名為快艇隊。John Y. Brown Jr.是肯塔基人,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64年以兩百萬美金買下肯塔基炸雞,對,就是那個KFC。三年後,在他的主導下KFC成為全美第六大連鎖餐廳,並在1969年上市,當John Y. Brown Jr.在1971賣掉KFC時價值暴增為2億8千4百萬美金,讓他成為七零年代職業運動界的大買家。

John Y. Brown Jr.接手後開始將塞爾提克的總管Red Auerbach給晾在一旁,積極地插手球隊事務,雙方的摩擦日增,球隊的氣氛也更加詭異,原本贏球的傳統被越來越多不在乎輸贏的局外人給取代。

雙方的關係最後在1979年2月John Y. Brown Jr.決定用三枚首輪選秀權與Tom Baker交換尼克隊的獨王得分手Bob McAdoo後徹底決裂。一度決定離隊轉往尼克隊發展的Red Auerbach在前往機場的路上被計程車司機的懇求喚醒,在Auerbach提出最後通牒下,John Y. Brown Jr.讓步將球隊賣給合夥人Harry Mangurian,讓Auerbach重新主導塞爾提克的運作。

此時的塞爾提克已經千瘡百孔。Havlicek在77-78球季結束後退休,White在McAdoo交易前的一個月也被送走,中鋒Dave Cowens在總教練Satch Sanders開季寫下2勝12敗後緊急接手兼任,但球隊最後只有29勝53敗。

175328145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兩個球季的荒唐,塞爾提克的紀律已經蕩然無存。特別是過去由前球員接手總教練,讓總教練得要面對自己的前隊友,衍生出許多糾紛。例如Heinsohn與Havlicek的不合,或是Cowens與White的爭執,這都讓Auerbach第一次開始思考從塞爾提克體系之外找尋總教練,結束Bill Russell、Heinsohn、Sanders、Cowens的血脈相傳。

 

第一個非Auerbach系統的塞爾提克總教練

第一個閃入Auerbach腦海的人選是印第安納大學的總教練Bobby Knight,一個可能是美國甚至世界籃球史上最符合「鐵血」兩字的籃球教練。Auerbach與Knight在名人堂的晚宴上碰面,但Knight婉拒了老友的邀約,轉而引薦喬治亞大學的總教練Hugh Durham。Auerbach對Durham並不陌生,因為他正是Dave Cowens的大學教練,當時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72年帶領沒沒無聞的佛羅里大州大打入NCAA甜蜜四強並淘汰了由Dean Smith執教並有McAdoo領軍的北卡大。Durham應邀前往波士頓面試,但是兩天後,才剛接手喬治亞大學一個球季的Durham也婉拒Auerbacch的邀約。

四處碰壁下,Auerbach將目標轉向克里夫蘭騎士隊的總管兼總教練Bill Fitch。

幾年前Auerbach參加一個以推廣籃球為名的日本親善之旅,旅途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出身的Fitch吸引了老紅頭的注意。旅程裡Fitch展現了自己的工作態度與對NBA的熟捻,但更重要的是兩人在旅途中一起工作也一起購物一起生活,Fitch嚴謹又不失幽默的風格讓他印象深刻。

Fitch是騎士隊的創隊總教練並在之後兼任總管。帶著一無所有的騎士隊一路前進,奇蹟式地在第六年帶領騎士隊在1976年首次打入季後賽就直闖東區冠軍賽系列,最後敗給了Heinsohn領軍的塞爾提克。之後連續兩年騎士隊都在第一輪就遭到淘汰,在1978-79球季更以30勝52敗無緣季後賽,讓Fitch的騎士生涯出現了轉折。

只是,塞爾提克並非市場上唯一找尋總教練的球隊。世仇洛杉磯湖人隊的總教練Jerry West也在1978-79球季結束後卸下教職取代Bill Sharman成為湖人隊的總管,West也將繼任者的目標放在Fitch身上。

延伸閱讀:Sharman恩仇錄(1/7)那個人

最後Fitch選擇了替Auerbach工作。

「你得要知道如何面對紅頭,」Fitch曾經這麼描述自己與Auerbach的關係。「幾年前我跟他一起參加國務院舉辦的訪問,沒有球員願意跟Auerbach同房,因為他的打呼實在太大聲,於是我成了他的室友。我們總是徹夜聊天直到他昏昏欲睡,然後我會親吻他的額頭說:『晚安,親愛的。』」

最重要的是Fitch嚴厲的執教風格正是當時塞爾提克所需要的一劑強心針。

Fitch在接手塞爾提克後的訓練營剛開始不久就拋出震撼彈,曾經跟隊友說:「輸贏不影響你的薪水支票」而聞名的Curtis Rowe懶散地慢慢跑過半場。只聽見Fitch在一旁吼著:「你就這樣慢慢跑到左邊的那扇門,沖個澡,然後滾出去。你被踢出球隊了!」

Fitch這一吼讓塞爾提克所有球員都不由自主地集中精神在接下來的訓練裡,這其中也包含了前一年的第六順位:Larry Bird。

「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Bird在自傳中寫著。「當Cedrick Maxwell聽到這一吼,馬上就閉嘴乖乖練球。」

 

重返塞爾提克之路

175328135

除了Fitch,Auerbach在1979-80球季最重要的補強就是他提前在1978年挑選了決定重返印第安納州大就讀的全能前鋒Bird,並在1979年NCAA冠軍賽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說服Bird簽下合約,避免他重新投入選秀。

回頭想想,如果當初是Bobby Knight決定接手塞爾提克擔任總教練,當年成為「拒絕Bobby Knight的小子」的Bird是否還會願意與塞爾提克簽約恐怕是一個極大的變數。

當Auerbach終於與Bird的經紀人Bob Woolf敲定Bird的合約後,雙方在波士頓舉行介紹記者會。記者會開始前,一位略胖的中年人走向Bird並開始談起塞爾提克的人事布局,等著記者會開始的Bird只能耐著性子禮貌地搭著話,但緊張的Bird只希望眼前的胖大叔儘快結束對話好讓自己獨處。

終於等到記者會開始,Bird慢慢地走上會場中球隊為他準備的受訪台,他發現那個惹人厭煩的中年大叔也一起走了過來,看著一臉茫然的大鳥,中年大叔說著:「Larry,我是你的總教練:Bill Fitch。」

一如其他菜鳥,Bird被要求參加Auerbach主辦的菜鳥訓練營,不同的是這一回許多老將都提前報到,如Cowens與暑假新簽下的第六人M.L. Carr都提早現身。

很快地,大鳥就發現那個微胖的中年大叔是個棘手貨,但也是能夠讓他在NBA中發光發熱的絕佳總教練人選。

「馬上,我就知道他想讓我知道誰是老闆。」Bird說。「當練習開始,他用各種方式來測試我。Fitch教練想要惹火我,但就是無法得逞。他要我防守A球員,接著又要我防守B球員,他一會要我做這個,一會又要我做那個,逼著我不斷地在場上奔跑,直到我快要不支倒地為止。」

但不僅僅是身為新秀的Bird,Fitch還得要降伏陣中一干老將,特別是1977年以第12順位入隊的Cedric Maxwell。

175328173

與事事拚盡全力且對教練指令萬事必達的Bird不同,Maxwell是個在練習時保留體力到正式比賽才發揮的典型球員。更重要的是Maxwell在1978-79球季以19.0分、9.9籃板與2.9助攻成為第一主將,六呎八吋205磅重的他與Bird位置重疊,打從訓練營開始就與Bird針鋒相對。雖然Bird用一次又一次的假動作與外線長射能力在練習時痛宰Maxwell讓他心服口服,但Fitch得要讓Maxwell清楚自己未來的定位。

「你是個聰明人,」打從一開始Fitch就對Maxwell說著。「所以,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每晚要由誰去負責守對方最難搞的前鋒呢?』」

聽到這話的Maxwell當場楞在當地。雖然他明白球隊的未來是屬於Larry Bird,但是一直以來他都是個得分好手,而不是個大鎖,頓時覺得這個新教練腦袋是不是壞了。

「我當時已經是球隊的那個人,當Larry入隊,我覺得他得要證明給我看,證明他好到讓我放棄當那個人,」Maxwell在自傳裡這麼形容著。「但我不是笨蛋,而且我一直是個有團隊精神的球員。我很快就理解如果自己的技能與Bird搭配,將有機會產生特別的火花。Bird是個絕佳的傳球者,而我是個絕佳的低位球員,他將會讓我的日子輕鬆許多。」

就這樣,Fitch的指令清楚地傳達到Maxwell腦海中,塞爾提克的秩序也就此建立。

延伸閱讀:<塞爾提克隨筆> Cedric Maxwell 的故事 (一) 你是我的眼

但此時,誰也不知道這將會是翻天覆地的一季,這其中也包刮了Fitch。在訓練營中Fitch拿著一張紙走向了菜鳥Bird,要他寫下預期這個球季塞爾提克能夠贏得多少場勝利。

「我寫下47勝,」Bird說。「上一季塞爾提克只贏了29場,如果我們能夠贏到47場,真會高興死。」

「這真是高得要命的高標準,」Fitch看著眼前對NBA一無所知的菜鳥說著。「你得要好好想想球隊可能會發生甚麼事情。」

出乎兩人意料之外的,塞爾提克以四連勝開啟球季,二連敗之後又寫下六連勝,只花了62場比賽就拿下了Bird所預言的47勝,並在接下來的20場比賽裡又拿下14勝,最後以61勝21敗寫下高達32場的進步幅度,改寫當時的NBA紀錄。

除了Bird的傳球技巧讓塞爾提克的團隊進攻融合為一支球隊外,Fitch的執教方式也改變了塞爾提克。除了嚴厲的風格讓球員繃緊神經之外,Fitch更希望能在這支球隊中注入「強悍」這個元素。

一改過去鬆散的練習,Fitch要求高強度的訓練。例如針對較懶散的Maxwell,Fitch要求從六零年代末期就以防守著稱的鐵衛Don Chaney在練習時負責防守Maxwell。雖然只有六呎五吋高,但Chaney有210磅重,而且有著紮實的身材與豐富的經驗。儘管兩人私底下是好友,但Chaney不斷在練習時推、擠、撞著Maxwell,確保Maxwell準備好面對未來的挑戰。

儘管拿下大西洋區最佳戰績,但六呎八吋的Cowens與Maxwell以及六呎九吋Bird所組成的前場卻不足以對抗七六人隊的Julius “Dr. J” Erving以及Darryl Dawkins與Caldwell Jones所組成的六呎十一吋雙塔,只支撐了五場,塞爾提克就結束了東區冠軍賽系列。

但這一年塞爾提克的轉變,已經足以讓Fitch拿下繼1976年後的第二座年度最佳總教練獎座。

 

究竟是誰主導了世紀大交易?Auerbach?Fitch?

170581827

很快地塞爾提克就有了補強的機會。1979年暑假塞爾提克簽下活塞隊的自由球員M.L. Carr,當時聯盟還沒有真正的自由球員制度,搶簽的球隊得要給母隊相對的補償,如果談不攏甚至得要由聯盟執行長做裁決。

當時活塞隊的總教練是現在知名的選秀專家Dick Vitale,與他頗有交情的Fitch不斷地向他推銷具有強大得分能耐的McAdoo。最後就在Vitale的建議下,活塞隊總管Bill Davidson同意用McAdoo作為Carr的補償,同時還送出了1980年選秀會上的兩個首輪選秀權。

上了大當的活塞隊事後才發現McAdoo在休息室的破壞力比場上的得分能力更有過之而無不及,Vitale在1979-80球季只教了12場就因為4勝8敗的成績而下台,最後活塞隊只有16勝66敗的成績,19.5%的勝率比2021-22的活塞隊還慘。

當時還沒有樂透抽籤制度,戰績是選秀順位的依據。由於西區的勇士隊與爵士隊戰績相同,於是先由執行長Larry O’Brien以抽信封方式決定爵士隊成為西區墊底球隊,再透過東西區爐主猜硬幣的方式決定當年的選秀狀元籤獎落誰家,最後,戰績最佳的塞爾提克幸運地成為1980年選秀會的第一順位擁有者。

當年最熱門的選秀人選是普度大學的七呎中鋒Joe Barry Carroll。但是當第一順位到手,Auerbach立刻將目標轉向維吉尼亞大學的七呎四吋大一新生Ralph Sampson。兩天後Auerbach就與親近的波士頓環球報記者Will McDonough(前鳳凰城太陽隊總管Ryan McDonough的父親,他可說是Auerbach的御用記者與放話管道,這也是Ryan McDonough日後加入塞爾提克制服組的背後原因)驅車前往Sampson家鄉。礙於NCAA的規定,Sampson並沒有出席這個遊走灰色地帶的聚會,Auerbach只能與Sampson的父母、教練聚餐。儘管Auerbach信心滿滿,但最後卻碰了個大釘子。

縱使招攬Sampson不成,Auerbach也還是沒有挑選Joe Barry Carroll的打算。不僅總管如此,塞爾提克總教練Fitch也跟Auerbach一樣也不看好Joe Barry Carroll在NBA的未來,但兩人對即將到來的選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Auerbach將目標轉向自己的第二人選:剛帶領路易斯維爾大學拿下NCAA冠軍的得分後衛Darrell Griffin,而Fitch則鍾愛在Aloha Classic打出名氣的明尼蘇達大學中前鋒Kevin McHale。

延伸閱讀:<塞爾提克隨筆> Kevin McHale的故事(二十)Auerbach 的A計畫

就像是2017年對Markelle Fultz不感興趣的塞爾提克在選秀前就做出交易,儘管兩人對人選有所歧異,但1980年的塞爾提克最重要的事情是讓手上的狀元籤幻化成最大的效益。而此時,西岸的勇士隊開始積極地與塞爾提克接洽。

抽信封失敗的勇士隊上季只有24勝58敗,雖然有平均17.0分、10.9籃板與1.6阻攻的中鋒Robert Parish,但是Parish的合約即將到期,讓勇士隊得要在選秀會上挑選個長人來頂替。總教練Al Attles相當欣賞McHale,在Aloha Classic看到McHale時讓他聯想到健康時的Bill Walton。他甚至接洽了合約到期的塞爾提克前鋒Maxwell,希望在第三順位選上McHale後再簽下Maxwell,讓兩人合組鋒線陣容。但最後勇士隊考量到McHale並不是傳統的中鋒,如果留不住Parish,這組合還是會在禁區留下缺口,才積極尋求向上交易來挑選Joe Barry Carroll。因為當時的自由球員補償制度雖然讓勇士隊不會平白失去Parish,但要從其他球隊換回合格中鋒的機率還是幾近於零。

跟想要Carroll又急於出清Parish的勇士隊相反,Fitch對Parish的籃板與阻攻能力相當有興趣,如果能夠換到Parish再選到McHale,兩人加上Cowens的中大前鋒組合與Bird、Maxwell的鋒線搖擺人組合,塞爾提克不僅有壓制七六人隊雙塔的武器,更將組成史上最佳的前場。

「Griffin是個好球員,」Fitch對塞爾提克播報員同時也是好友的Johnny Most說。「但McHale有我從沒在大學球員身上看到過的內線腳步,同時有一雙長臂與敏捷度,這讓他能成為傑出的防守者。而Parish是個滑順的中鋒,不論內外線都能出手。如果我們有Bird、Cowens、Maxwell、Parish與McHale打前場,其他球隊將很難與這個鋒線對抗。」

儘管Auerbach與Fitch都不想要Joe Barry Carroll,但兩人對外還是演出內定非Carroll不選的戲碼,逼使原本只願意拿出第三順位而不想將Parish放入包裹的勇士隊不得不加碼,最後成功地與勇士隊達成協議:塞爾提克送出首輪第一與第十三順位,交換勇士隊手中的第三順位與Parish。

選秀順位塵埃落定,接下來就是塞爾提克該挑選誰的角力戰。根據市場傳言,雖然第二順位的爵士隊總教練Tom Nissalke對McHale情有獨鍾,但總管Frank Layden與老闆Sam Battistone則屬意Griffin。儘管如此,不死心的Auerbach還是放出風聲試圖打壓Griffin的身價,甚至在選秀前還刻意撥了通電話給Layden提醒他千萬別錯過McHale。

另一邊,Fitch則不斷地鼓吹塞爾提克應該挑選McHale。Fitch很早就注意到出身明尼蘇達的McHale,因為在接手騎士隊之前Fitch正是明尼蘇達大學的總教練。1972年Fitch更在第二順位挑選了明大中鋒Jim Brewer做為自己兼任總管後的第一個選秀。再加上1978年的狀元Mychal Thompson(今勇士隊Klay Thompson的父親)也出身明大,讓Fitch一直關注著明尼蘇達大學的動向,也早早就注意到前兩年一直在Thompson身邊扮演副手,獨挑大樑後也有不錯表現的McHale。

根據Fitch自己的說法,早在球季中他就不斷遊說Auerbach挑選McHale,甚至為此特意安排Auerbach與老闆Mangurian一起到明尼蘇達大學觀看明尼蘇達大學與普度大學的比賽。美其名是觀察客場作戰的熱門人選Joe Barry Carroll,但實際上是想推銷McHale。但球賽結束後Auerbach對McHale不置可否的態度讓Fitch又想盡辦法弄來這場比賽的錄影帶,凸顯他口中整場將Carroll痛宰的McHale。

不管Auerbach是故弄玄虛或是不得不選僅剩下來的McHale,Auerbach在選秀後的記者會上說了McHale的不少好話,Fitch也將能夠選到McHale歸功於Auerbach的手腕,但雙方的關係因為這一次選秀而產生了裂痕。

「Fitch對交易參與的程度完全取決於我願意對他透露多少。」事後Auerbach曾經這麼解釋這次選秀。「實際的情況是他同意我做的決定,所以我們勇往直前並完成交易。」

選秀會前煙幕重重,Auerbach更是難以捉摸的箇中高手,但當時大多數球隊對於Carroll與Griffin的評價要遠高於McHale,七六人隊制服組更因為塞爾提克沒有選上前二者搭配Larry Bird而大大鬆了一口氣。

延伸閱讀:<塞爾提克隨筆> Kevin McHale的故事(二二)超完美交易

172412511

另一方面,儘管後世對Parish的印象都是瘦高精壯的模樣,但當時身在逐漸往聯盟底部沉淪的勇士隊,Parish中規中矩的打法並沒有吸引太多注意,而勇士隊低迷的環境也導致Parish累積許多壞習慣,讓他帶著一身肥肉到有「魔鬼士官長(Mr. Drill Sergeant)」稱號的Fitch訓練營報到。面對Fitch的高強度訓練課表,Parish很快就遇到麻煩,遠遠落後隊友的體能讓他連過半場都跟不上隊友的腳步,因此成了Fitch緊盯的對象,甚至在媒體面前公開指責Parish。

「我知道這很像我故意公開讓Parish難堪,」Fitch回答提問時說。「但這是唯一能讓Parish明白自己能成為聯盟裡最佳快攻長人的方法。當他決心要全力以赴時,我看過他擊敗Cowens、Bird甚至Maxwell。也許Parish沒有其他中鋒的強力進攻動作或是籃板優勢,但其他中鋒也沒有他的速度與耐力,他可以滿場飛奔甩開這些對手。我的工作就是讓Parish明白這件事,他在勇士隊過得太輕鬆了,只需要像Kareem Abdul-Jabbar一樣半速前進。我會盡自己所能讓他在最短時間內改掉這些壞習慣。」

Fitch的夢想前場始終沒有成真,除了Parish直到訓練營前兩周才開始準備而進度落後外,一直帶有七零年代哲學家風格的Cowens在熱身賽時突然宣布退休,讓塞爾提克的前場優勢大減。所幸Parish的狀態在Fitch的魔鬼訓練下慢慢跟上隊友腳步,McHale也快速地從Maxwell等前輩身上吸取經驗,讓塞爾提克終於在例行賽最後一場比賽擊敗死對頭七六人隊。在雙方戰績以62勝20敗打平下,塞爾提克最後靠著較佳的東區對戰成績贏得例行賽冠軍頭銜。

當時的季後賽東西區只各取六隊,因此塞爾提克獲得第一輪輪空的優勢,並在第二輪橫掃芝加哥公牛隊,再次在東區冠軍賽遭遇前一輪與公鹿隊血戰七場的七六人隊。

塞爾提克在開幕戰就面臨激戰,最後以104:105丟掉了主場優勢,雖然第二戰大勝七六人隊,但還是無力突破光譜球場,落入1:3的絕對劣勢。回到主場並沒有替塞爾提克帶來太多優勢,打完上半場依然以49:59落後十分之多。回到休息室後Fitch立刻衝入淋浴間用冷水試圖讓自己冷靜,但不久後他還是出現在球員面前大吼著:「現在仔細聽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猜我可以不在意輸球,但我不能接受自己讓你們就這樣輸掉比賽,連努力嘗試贏球的念頭都沒有。你們打得如此被動、消極讓我難受。你們在場上一無是處,你們完全忘記自己是憑著什麼一路打到這裡。」

「我警告你們,如果你們下半場繼續這樣有氣無力的打球,你們會發現這個暑假將會非常痛苦!」Fitch發出最後的通牒。「我不希望今晚就結束我的球季!」

塞爾提克直到球賽尾聲剩下不到兩分鐘時還以六分落後,但此時塞爾提克的防守發揮,阻斷七六人隊的攻勢,最後以111:109驚險逆轉。

儘管死裡逃生,但塞爾提克還是得要回到已經苦嘗十一連敗的費城光譜球場,開賽後看起來似乎也沒有太多改變。七六人隊以31:18結束第一節,第二節開賽後差距更拉開至18:35。雖然第二節塞爾提克一度追近比分,但第三節又再次拉開到57:42分的領先優勢。此時費城球迷已經將東區冠軍賽拋在腦後,費城主場播音員Dave Zinkoff甚至在播音中宣布冠軍賽門票將在球賽結束後開始販售。

這則售票廣播激起了塞爾提克球員的怒火,Maxwell不久後因為爭搶籃板被Dawkins給推入觀眾席並因此與觀眾起了衝突,Fitch也以七六人隊的售票宣言激勵子弟兵,並下達指令接下來每次進攻都將球交給Bird操刀。就在Bird單節拿下11分下,塞爾提克第三節打完以70:73僅落後三分,讓比賽重返軌道。第四節雙方一路糾纏至終場前,菜鳥McHale登場取代六犯離場的Parish,他在最後14秒時突然回身封阻了準備上籃的七六人隊菜鳥Andrew Toney,讓七六人隊的逆轉希望落空,也把比賽拉回了波士頓。

「當我們以1:3落後給七六人隊時,Fitch教練不斷告訴我們:『我們還沒有輸,系列還沒結束,我們能夠逆轉擊敗這些傢伙,我們比他們要更強。』」Parish說。「他不只是不斷在練習時說著,在搭機前往費城的途中說著,在球隊會議中說著,無時無刻都在不斷地傳達這樣的訊息,他甚至不讓我們有一分一秒的空擋來懷疑這件事。」

第七戰雙方依然激戰,七六人隊在最後四分半鐘時還以六分領先,但在裁判放寬對抗尺度讓球員自己決定勝敗下,塞爾提克在這系列的招牌防守再次奏效,比賽最後在Bird的十八呎打板得分下以91:90險勝,讓塞爾提克繼前輩Bill Russell、Sam Jones與John Havlicek後再次在季後賽演出絕地大逆轉,而苦主一樣是費城七六人隊。

總冠軍的對手是僅有40勝42敗,但第一輪就意外在三戰兩勝制中擊退衛冕軍湖人隊的休士頓火箭隊。儘管有傳奇中鋒Moses Malone,但塞爾提克整體實力遠優於對手,即使火箭隊前四戰扳成平手,但塞爾提克最後在Maxwell關鍵時挺身而出的表現下贏得了八零年代的第一座總冠軍。

 

逐漸成熟的小孩與拒絕長大的大人

175328163

奪下八零年代首冠,讓背負前輩共十三座冠軍金盃的塞爾提克球員肩膀上的壓力彷彿一掃而空,也讓全隊沉浸以二連霸為目標的氣氛之中,特別是勁敵七六人隊在1981-82球季的例行賽戰績滑落至58勝24敗,將東區例行賽王座留給再次進步至63勝19敗的塞爾提克。

第一輪輪空的塞爾提克雖然在第四與第五戰遭遇頑抗經歷三次延長賽,還是在第二輪以五場擊敗華盛頓子彈隊,再一次在東區冠軍賽中面對七六人隊。開幕戰中塞爾提克以121:81徹底屠殺了對手,讓球隊聲勢漲到最高點。但七六人隊很快地站穩腳步,第二戰再次打破波士頓的主場優勢,並在光譜球場取得二連勝,又一次取得3:1的絕對優勢。

塞爾提克在第五戰以114:85輕鬆取勝,第六戰靠著終場大反撲扳平系列,返回波士頓面對接機的球迷,塞爾提克球員像是贏得冠軍般喜悅。也許是前一年的成功經驗讓球員過度鬆懈,回到主場的塞爾提克反而打來有氣無力,雖然Fitch還是像一年前般想要激勵子弟兵的士氣,但這一回Fitch的嘶吼與恐嚇再也起不了作用,塞爾提克以106:120慘敗,多年後首度在主場輸掉了關鍵第七戰。

儘管1981-82球季的塞爾提克看來依舊前途似錦,塞爾提克內部的裂痕卻慢慢地在擴大。一年前Fitch的嚴厲是球隊克服七六人隊的仙丹妙藥,但在奪冠後,塞爾提克的球員像是長大的小孩般再也不願意忍受父母無情地嘶吼與無止境的羞辱,而這道裂痕在1982-83球季更形惡化。

1982總冠軍賽裡七六人隊再次敗給湖人隊,讓七六人隊決定拆開自身的雙塔換回明星中鋒Moses Malone。為了彌平與七六人隊的差距,Bill Fitch在Auerbach生病休養而暫代總管時利用決定復出的Cowens向公鹿隊換回後衛Quinn Buckner來對付七六人隊的後衛Toney。季中Auerbach又用新秀中鋒Darren Tillis向騎士隊換回小前鋒Scott Wedman,試圖透過這些交易補強陣容,並改善控衛Tiny Archibald與第六人M.L. Carr步入生涯後期的老化問題。

人手看似更加充裕,這些補強動作卻讓原本81年奪冠老將們的上場時間遭到稀釋,在Fitch的強勢領導下被刻意忽略而成了休息室中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Fitch強勢卻又陰晴不定的個性,又讓他與新入隊但已有多年NBA經驗的Buckner關係極度緊張。

塞爾提克在1982-83球季的戰績雖然只有Fitch執教四年中最差的56勝26敗,但依舊以東區第三挺進季後賽,但是球隊內外都知道球隊的氣氛已經與過去三季大不相同,一場風暴即將席捲這支不久前還誓言連霸的球隊。

 

與球員、助教、媒體鬧翻的孤單總教練

AP830423072

Fitch事必躬親又注重細節個性讓他逐漸將球隊所有大小事情都攬在自己眼皮下才能放心。當時,塞爾提克負責安排行程的工作人員甚至得要隨時事先準備好兩套行程,因為清楚Fitch會否定第一份計畫的習性下,工作人員已經習慣將正式的行程放在第二份計畫上。

也由於控制一切到如此細微的地步,Fitch曾經訂下一條規矩:無論任何人在客場比賽結束後都得要搭乘球隊巴士回到旅館,解散後才能自由活動。這也成為Fitch與老將Carr在紐約引爆衝突的導火線,因為Carr得要在眾親友的眼皮底下不情願地搭上球隊巴士,在幾條街外的旅館下車後,又再跳上計程車回到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與親友碰面。

諸多規矩讓塞爾提克球員與Fitch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他容易暴怒又口不擇言的言語風格更讓他與球員之間的大小衝突越來越多。

在一場接近的敗仗後,Maxwell在休息室裡聽著耳機,盛怒的Fitch大步向前,對著Maxwell吼著:「如果你敢再戴著這該死的耳機,我會將它們劈成兩半!」

雖然Fitch讓塞爾提克的諸多球員如Parish成功成為聯盟頂尖球員,但漸漸地,這些球員不再需要Fitch像是個訓獸師般在背後揮舞著鞭子逼著前進,即使是早年與Fitch關係不錯的McHale此時也已經受夠了教練的無窮盡咆嘯。

「Fitch就是不願意在這些事情上放手,」Maxwell說。「如果Bill願意接受我們從小孩成長為大人的事實,我想情況對他會改善很多,但身為一個教練,這是他當時唯一知道的做法。我喜歡Fitch,但他對我們總是如此死板,從來不放手。有些隊友真的非常恨他,但我從來不讓他有機會這樣對我。」

其實不然,身為一個極愛冷嘲熱諷的球員,Maxwell與Fitch的衝突並不少見,甚至可說他常是在一旁潑冷水的傢伙。

Fitch的一張利嘴也讓他與球員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例如有一回鮮少上場的1981年新秀得分後衛Charles Bradley與球場安全人員發生衝突。Fitch不但沒有力挺子弟兵,反而在球隊巴士上指責Bradley:「該死,你們這些傢伙既然代表著塞爾提克,就該有點職業球員的樣子。」不久,就在巴士抵達飯店時傳來房間尚未準備好的消息,Fitch氣急敗壞地衝向櫃台吼著:「這是甚麼意思?房間還沒準備好?」此時,只見Maxwell慢慢地走向Fitch,冷冷地說著:「這真是代表塞爾提克的好方法啊!教練。」

類似的場景層出不窮。另一回,1982年的新秀中鋒Darren Tillis在堪薩斯市的飯店丟失了自己的錢包,Fitch在全隊面前狠狠地教訓了Tillis一頓,指責他犯了「該死的菜鳥錯誤」。一個月後,當Fitch的錢包在西雅圖球隊下榻的飯店酒吧遭竊時,Maxwell再次開啟嘲諷:「嘿!Bill!我聽說你的錢包被偷了,你會稱這做該死的菜鳥錯誤嗎?」

這些場外的衝突,讓球員與Fitch的關係逐漸惡化,也開始影響到Fitch的執教。1982-83球季中一次球隊會議裡,Fitch用球賽錄影帶指出球員所犯的錯誤。Fitch是最早開始利用球賽錄影帶做為指導球員工具的教練,這也是Larry Bird認為Fitch對他進入NBA後幫助極大的原因之一。但就當Fitch正說到激動處時,放著電視的桌腳突然斷裂整個錄放影設備就這樣摔在地上。所有的球員開始歡呼慶祝,連一向板著一張臉的Parish都跟Maxwell一起慶賀著,只有Fitch一人滿臉怒容,事後甚至有謠言傳出這起意外是有球員故意在桌腳上動手腳,刻意要讓Fitch出糗。

不僅是與球員,Fitch與助理教練K.C. Jones的關係也極度惡劣,而這除了自身的控制慾外,可能也跟Fitch與Auerbach的關係逐漸疏離有關。當Fitch從騎士隊轉往塞爾提克時,他也帶著自己長年的助理教練Jimmy Rodgers一起上任。Rodgers從愛荷華大學畢業後就加入Fitch在北達科塔大學的教練團擔任助教(當時有位球員叫做Phil Jackson),並接手Fitch轉任寶林格林大學後的北達科塔大學教頭空缺,隨後再跟著Fitch轉任騎士隊助教,被Fitch當成是自己的心腹。

相對之下,出身塞爾提克體系,且曾經帶領子彈隊打入1975年總冠軍賽的Jones被Fitch當成Auerbach佈在自己身邊的眼線。Fitch不但不指派Jones負責任何具體工作,有時甚至不通知他參與會議,更多次直接在球員面前給Jones難看,就像對待其他球員一般。

最著名的一次是Jones在場邊指點控衛Tiny Archibald後,Fitch從球場的另一端大聲吼著:「Tiny到這邊來,讓我示範一次正確的方法給你看。」這讓Jones在一旁臉色鐵青又尷尬無比。

_MG_6473.JPG

Fitch也會故意不通知Jones選秀會議預計召開的時間,卻在隔天刻意質問Jones為何無故缺席。這次被激怒的Jones毫不客氣地言語反擊,最後兩人起了肢體衝突。身為NBA史上最佳防守後衛之一的Jones很快就佔到上風壓制Fitch,還得要球隊工作人員使盡全力才把兩人拉開。

最後,在Auerbach的介入調解下,雙方才勉強休戰,繼續總教練與助理教練的合作關係。

此時,Fitch與媒體的關係也開始緊張,讓塞爾提克有越來越多禁止媒體採訪的閉門練習。有一回當球隊在休士頓進行練習時,Fitch發現觀眾席有人影出現,在大聲吼叫卻毫無反應後,他指派Rodgers跑上觀眾席去驅趕。當Rodgers終於氣喘吁吁地跑上看台,才發現那只是球館的警衛在吃著自己的午餐。

「這很好啊,我們不希望有外人在場,看到我們老是打些三十年不變的老掉牙戰術。」McHale嘲諷地說著為何Fitch不願意公開練習。

當時波士頓環球報的隨隊記者換成原本主跑紅襪隊的Dan Shaughnessy。習慣透過不斷採訪挖掘球隊與球員背後故事的Shaughnessy因為犀利的問題與棄而不捨挖新聞的態度時常踩到Fitch的紅線,多次透過環球報的前輩或是熟捻的球員、隊職員警告Shaughnessy。

Shaughnessy近期最著名的事情是跑MLB起家的他沒有在自己的棒球名人堂選票中放上紅襪隊強打者David Ortiz的名字,而成為波士頓球迷與老爹撻伐的對象。但他勇於報導內幕與毒辣的寫作風格始終如一,幾年後他因為報導Larry Bird在酒館與人鬥毆而弄傷手指導致季後賽失常的內幕,讓他一度成為Bird抵制的對象。

首輪第一戰塞爾提克以103:95擊敗老鷹隊,但全場Fitch只用了八位球員上場,Shaughnessy在隨後幾天練習後的採訪報導中披露陣中球員對上場時間與機會的不滿。當Shaughnessy隨隊飛往亞特蘭大,步出機場時看到球隊的巴士後面停著另一輛巴士上掛著「媒體巴士」的布條。

「第二台巴士是專門給媒體跟廣播、電視人員。」Fitch大聲地宣布著。此時只見Carr帶著自己五歲的兒子走向第二台巴士,無奈地說著:「Fitch說球隊巴士只允許球員與教練上車,所以孩子得要跟著你們一起。」

當抵達飯店後,Shaughnessy依照慣例等球員拿到房卡後才走向櫃台,但他卻四處翻找不到有著自己姓名的信封。正當他準備跟櫃台詢問時,只見Fitch站在一旁拿著裝有房卡的信封袋,警告著Shaughnessy不要再隨意披露球隊內部的不利消息。

175328209

但這些舉動卻止不住球隊不斷向下滑落的事實。擊退老鷹隊後,塞爾提克面對的是橫跨第一與第二王朝的成員Don Nelson所執教的密爾瓦基公鹿隊。塞爾提克的球員狀況欠佳,首戰Maxwell因為整天的嘔吐而失常,公鹿隊以116:95痛擊了塞爾提克。第四節中滿場的塞爾提克球迷噓聲四起,不滿的球迷紛紛提前離場,這對季後賽視同作戰的塞爾提克球迷而言是很少見的舉動。看著自己的球員荒腔走板的表現,盛怒的Fitch在第四節終了前一反常態的沒有將主力球員換下場休息,反而讓大主將Bird、Parish、Maxwell都在垃圾時間中繼續待在場中做為懲罰。

「距離比賽還有四到五分鐘,但我們已經徹底棄械投降,這讓我難以下嚥。」Fitch賽後解釋著。「我們的球員從來沒有打得如此糟過,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

雖然Fitch的用意是想讓球員反思自身的錯誤,但卻成了壓倒這個球季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想他在那晚徹底失去了這些球員的心。」與Fitch始終不對盤的Buckner說著。

次戰換成Larry Bird因為重感冒而缺戰,雖然Danny Ainge挺身而出攻下25分,但還是讓塞爾提克吞下罕見的主場二連敗。但更重要的是除了Bird以外的球員都缺乏戰意,每個人都不想再為Fitch打球。

「我承認,」Carr說。「我們在1983球季的目標不是贏得總冠軍,而是擺脫Fitch。」

「這是我籃球生涯中第一次參與政變,」Parish說。「我們希望Fitch離開,而唯一能讓他滾蛋的方法就是失敗,只要我們持續贏球,那傢伙就會繼續當總教練,哪兒也不會去。」

儘管Fitch安排了一場又一場的練習,但再也無法激起球員想贏球的意志,最後塞爾提克在密爾瓦基再吞下兩場敗仗,難堪地以被橫掃結束了1982-83球季,這系列也被認為是塞爾提克隊史上最恥辱的系列之一。

「這沒有甚麼好丟人的,我可以抬頭挺胸的走出這個球館,明天太陽依舊會升起。」第四戰結束後McHale對媒體說著。整個系列他只出手29次,明顯地意興闌珊,系列結束後,McHale的新秀合約也走到終點。

Larry Bird對McHale的態度感到光火,但卻無法阻止其他球員將對Fitch的不滿發洩在場內外。打從球季中,McHale就透過各種管道釋放消息:只要Fitch繼續留在塞爾提克,他就不會與球隊續約。

雖然球員們對Fitch負評不斷,但在當時教練與球團還是擁有絕對的權威。Fitch與Auerbach的關係因為Fitch的擴權而降入冰點,但Fitch與老闆Mangurian的關係一向極佳,只是此時老闆Mangurian傳出有意要出售球隊,讓Fitch在塞爾提克內頓失依靠。

在雙方都意識到分手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下,Fitch開始與其他球隊接洽可能的總教練工作,Auerbach則選定了由個性與Fitch在天平兩端的副手K.C. Jones接手塞爾提克。

 

NBA全能爛隊改造王

172412525

雖然Fitch在塞爾提克被除了Bird之外的所有球員抵制,但是他將騎士隊從新設立球隊帶到東區冠軍賽,以及將塞爾提克隊從29勝帶到1981年總冠軍的績效還是讓他成為聯盟裡炙手可熱的總教練人選之一。特別是1981年總冠軍的對手火箭隊在1982年暑假賣掉Moses Malone後開始進入重建,經過刻意擺爛後終於1983年選秀會上以狀元籤選到了1980年Auerbach心心念念的Sampson,讓火箭隊決定找Fitch擔任Sampson的NBA第一位導師。

172412451

重建的道路從來就不輕鬆。Fitch第一季在火箭隊只有29勝53敗的成績,這讓火箭隊再次獲得狀元籤選入了另一個七呎中鋒Hakeem Olajuwon,讓Fitch再次擁有傲視聯盟的禁區前場組合,也讓他在隔年率領火箭隊拿下48勝成功打入季後賽,並在1985-86球季重返總冠軍賽,最後敗在昔年的老東家與子弟兵塞爾提克手下。

有趣的是當年在Fitch對抗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Maxwell在1986-87球季中被連敗不止的洛杉磯快艇隊換到休士頓火箭隊,意外地與當年的教頭Fitch重逢。此時的Maxwell已經因為膝蓋受傷而表現大不如前,但Fitch需要一個資深球員來指導年輕的火箭隊雙塔,讓雙方再續師徒情緣。隔年火箭隊換入了中鋒Joe Barry Carroll填補受傷的Sampson的空缺,意外地讓Fitch與當年錯過的1980年選秀狀元相逢。

1987-88球季在首輪止步後Fitch被迫離開了火箭隊,遺缺由當年的子弟並同時也是前快艇隊總教練Don Chaney接手。1989-90球季Fitch重出江湖接下只有26勝56敗的紐澤西籃網隊,並在1991-92球季帶領籃網隊以40勝42敗重返睽違五年的季後賽,並在首輪被淘汰後辭職。在籃網隊時期,Fitch通知出身塞爾提克的Rick Carlisle將被籃網隊釋出,但同時又告知將邀請他加入自己的教練團,開啟了卡帥遠比球員生涯璀璨的教練人生。

儘管已經六十高齡,但熱愛執教的Fitch在1994-95球季又接下另一支萬年爛隊洛杉磯快艇隊的教鞭。這一回,Fitch花了三個球季讓快艇隊從17勝進步到36勝並擠入西區季後賽行列,但隔年人手看似更充足的快艇隊卻又重新跌入谷底只有17勝,也結束了Fitch的教練生涯。

Fitch的生涯總勝場944勝,剛好略勝過最後關係不睦的Auerbach的938勝,而他1,106場敗績則僅次於Lenny Wikens。Fitch在1996-97球季榮獲NBA史上十大教練殊榮,雖然千場敗績讓他的名人堂之路始終受阻,最後還是在2019年獲選入籃球名人堂。

 

時間不只讓小孩成長,也讓大人改變

170581763

Bill Fitch在塞爾提克只待了四個球季,242勝排名第六,73.8%的勝率僅次於助理教練K.C. Jones,是六位曾經帶領塞爾提克奪冠的總教練之一。

雖然Fitch最後在塞爾提克的結局近乎眾叛親離,但幾乎所有人也都承認在1979-81兩個球季,嚴厲且善於教導年輕球員的Fitch是這支球隊所急需要的總教練人選。但隨著時間推移,球員逐漸成長,Fitch卻沒有隨著球員成長,反而變得更想將球員掌控在自己手中,讓雙方的歧異日漸加深,最終導致不歡而散的結局。

「我尊敬Fitch的籃球知識與他教導球員的能力,」剛入隊被Fitch公開羞辱的Parish當時曾經這麼說。「但他太習慣視人如糞土。他要求完美,該有個人告訴Mr. Fitch人類是不完美的。我可以承受他的批評,但總有一天,人們將會受夠這一切。就讓我們等著看會發生甚麼事情,這會非常難堪,但我會等著這一刻的到來。」

當年最力挺Fitch的Larry Bird在多年後自己也下海擔任溜馬隊總教練,並成功帶領球隊打入總冠軍賽。回首往事,Bird也有不同的觀點。

「三年是最大極限,」Bird在卸下印第安那溜馬隊總教練一職後回憶起這段與Fitch共事的時光。「Bill是個偉大的教練,但在最後一個球季的尾聲,事情變得有些太瘋狂。」

也許,Bird在接掌溜馬隊帥印三年後堅持要放下教鞭,正是從Fitch身上所得到的心得與教訓吧。

「雖然還是一樣性格激烈易怒,但Fitch肯定還是因為年歲而溫和些許。」幾年後在火箭隊重逢,Maxwell眼中的Fitch教練與當年有不少差異。「這就像當你是家庭裡最大的孩子,你會受到特別嚴厲的待遇,但是當你年幼的弟妹們長大後,就會有一套更寬鬆的規範。」

儘管在塞爾提克的隊史上褒貶不一,但是Fitch帶領這支球隊奪下八零年代的第一座總冠軍,更重要的是八零年代的這一批球員都是在Fitch的嚴厲指導下才能打好穩健的基礎,不管這些球員最後有多厭惡Fitch的不人道對待,當年紮下的基礎都已經牢牢地刻印在他們的心中,在他們日後比賽的一舉一動之中,這是怎樣也無法抹滅的事實。

也許,由擅長教育年輕球員的Fitch嚴厲指導這批年輕球員,再由以球員為本位的K.C. Jones釋放這批球員被壓抑的情緒,正是塞爾提克能在八零年代拿下三座總冠軍的秘訣吧。

「Fitch在使用錄影帶、球探報告與幫助球員進步上遠遠超越自己所屬的時代,」受到Fitch啟發最深的現任溜馬隊總教練Rick Carlisle曾經這麼說。「Larry Bird會說Fitch是他遇過最好的教練不是沒有原因。」

 

謹以此文紀念一代NBA全能爛隊改造王:Bill Fitch。

 

Dan Shaughnessy    1994          Seeing Red: the Red Auerbach story

Dan Shaughnessy    1990          Ever Green – The Boston Celtics

Dan Shaughnessy    2021          Wish It Lasted Forever – Life With The Larry Bird Celtics

Larry Bird, Earvin “Magic” Johnson with Jackie MacMullan  2009          When The Game Was Ours

Mike Carey with Johnny Most          2006          High Above Courtside – The Lost Memoirs Of Johnny Most

Peter May         1996          The Last Banner:The Story of the 1985-86 Celtics, The NBA’s Greatest Team Of All Time

M.L. Carr with Bob Schron       1987          Don’t Be Denied – My Story

Cedric Maxwell and Mike Isenberg          2021          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Boston Celtics – Story From The Boston Celtics Sideline, Locker Room, And Press Box

文章標籤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 年 NBA 全明星週末將在美國時間 2/18 - 2/20 登場,今日 Nike 和 NBA 官方正式發表了活動期間各項賽事的球衣。自 Nike 接手 NBA 產品合約後,每年的明星賽球衣發布會都引來球迷的陣陣哀嚎,今年的設計是否又是同樣的慘況?

文章標籤

New Jerse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