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跳級生」,自NBA 2006-07年球季開始就不再出現,在大家現今耳熟能詳的KG、KOBE、T-Mac、Amare、LBJ、Howard等高中跳級生於聯盟中呼風喚雨之際,別忘了,還有更多的失敗例子值得我們來探討。所以,這次的主題就是:「談高中跳級生,究竟有沒有拉低NBA競技水平?」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好邦手們心中的想法吧!



談高中跳級生,究竟有沒有拉低NBA競技水平?

這期與會好邦手共有八人:Tingmango、Derekhsu、Phatmen、supershi、Greenbay、LAWulala、cc88、sssfrost。



 
 
知道我的人,actually,甚至不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對NBA近年來的失望,對抗性和精彩度大幅下降,過度商業化,個人英雄主義的結果,造成我對NBA越來越不喜愛。 

那麼,這樣的NBA是不是因為高中生而降低了水平呢?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是的,的確有太多高中生進入NBA,完全沒有做好准備,數都數不完的天分就這樣被浪費,未開發前就結束了職業生涯。雖然我也強烈反對高中生跳級進入職業聯盟,但是我的角度是希望他們進入大學,拓展自己的人生和學習更高深的戰術和團隊概念,讓自己在進入NBA前准備的更完善一點。把NBA的水准降低完全怪到高中生的頭上,我覺得這是不公平,也不正確的。 

就用數據學的理論來說好了,比如說所有NBA球員的平均水准是80分(差不多吧?甚至更低一點),那麼自從95年開始進入聯盟的高中生,有一些50分的如Kwame Brown,有一些60分的如Jonathan Bender,當然也有70-80分的比如說Al Harrington,更不要忘了有90分水準的Rashard Lewis,Jermaine O’Neal等人,還有如95分以上的像是LeBron James,Kevin Garnett,Kobe Bryant等人。綜合平均一下,聯盟的水准真的被這些高中生降低了嗎?我想真的未必吧! 

在我看來,真正造成NBA水平下降的,是過度商業化和吹捧個人主義,真正要負責的是David Stern和他所更改的規則和制度,還有只看潛力來選球員的各球團,不過,這不是本期一言興邦的主題,所以這個話題我說到此為止。 

光就這個問題上來看,其實我還真的滿意外我自己會這樣說的,哈哈。不過,看來高中生還真的不是造成NBA水准下降的主凶呢!若光看聯盟這幾年的看板球星如kobe, t-mac, garnett, lebron等人的話,還真的要感謝這批高中生引領了這個年代呢!
 
高中跳級生有沒有拉低NBA的競技水平?這個問題如果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討論,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從天賦的角度來說,能夠從高中跳級到NBA,勢必在天賦上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有球隊願意選未經過NCAA訓練的球員了。比如過去及現在高中跳級生的佼佼者,像是Kobe Bryant、Kevin Garnett、Tracy McGrady、Shawn Kemp、LeBron James、Amare Stoudemire、Dwight Howard等人,裡面不但有人拿過年度最佳新秀,年度MVP的熱門人選,甚至還有人已經拿過MVP了。

但是細數近年來的高中跳級生種類,有幾種類型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包括:具備領導能力的控球後衛、具備低位腳步的高大球員、以及準確外線的跑位射手。這三種球員在高中生進入NBA的球員中幾乎是絕跡的,雖然KG、Kemp、Kobe等人後來都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但在他們剛進入NBA也不是這幾方面的能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總管們在選擇高中棄學生的時候,在意的是不是有過人的天賦,而不是是否是具有立即上場比賽的能力。既然選高中棄學生進來是為了要鍛鍊,而不是為了能立即為球隊帶來幫助,那麼高中棄學生顯見沒有辦法立即提昇競技水準。

如果這些高中棄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就讀的話,會減少他們的天賦嗎?當然,也許有可能因為受傷,但進入NBA也一樣有受傷的機會,大學籃球是一個教練比球員大的地方,而NBA卻不是,NBA當中是一個球員比教練大的環境,在NCAA中相較之下比較注重基本動作的培養以及觀念的養成,還有學習服從跟團隊精神,這些項目NBA都不能做得比NCAA更好,這些高中棄學生在經過一年或兩年的NCAA教育之後,再進入NBA,是不是就能以即戰力的身份對球隊立即帶來顯著幫助呢?而不是把NBA當成一個學習的環境而已。

所以,我贊成限制高中棄學生加入NBA,更何況,大學籃球所教授的東西,並不只是大學籃球而已,還有大學跟知識。

 
 
我認為高中跳級生的確某方面來說拉低了NBA的競技水平,不過那是就90年代以前對戰術的需求下。
 
高中跳級生的單打能力都非常優異,個人的體能條件就更不用說了,不過如果把比賽都分割成單打單打單打的話,那當然就戰術面的觀點來說就會不太好看。討論NBA的競技水平,我覺得看的是你觀賞比賽的角度,如果你覺得球員屌就好,球星拉開一對一對決或是飛的又高又遠挑戰籃框這樣很好看的話,那恭喜你,在這麼多體能優異的年輕球員挑戰職業的今天,你會看到你想看的比賽。但是就想要看一個球員用細膩的技巧聰明的突破防守的話,那你一定會對這些高中球員失望。
 
大學的重要在哪?當然就是在比較嚴謹的環境之下多學習一些球場上的認知跟意識層面的技巧。一個球員在場上會跑會跳不一定是重點,重點是你要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比方說站在三分線上發現有空檔,你要知道這是應該直接拔起來頭三分的空檔,應該帶一步跳中距離的空檔,還是殺進去挑戰籃框的空檔。當你沒有球的時候,你應該跑到弱邊底線等空檔,還是跟著空手切等接小球,或是站到弧頂幫忙分球以及預防快攻。這在大學籃球裡都是可以學到的,也是一個職業球員該有的能力。
 
優異的體能條件可以讓你進入NBA,但是對球場上正確的認知才可以讓你光榮的離開NBA。


supershi   
非專家,勿戰
 
在討論高中跳級生對聯盟的影響前,我想先花一些篇幅討論 NBA 競技水平。NBA 的平均 Poss (possession) 在1978 年超過 105 後就一路下滑,直到1999 年低於 90 後稍微反彈,之後一直到上個球季,Poss 都在 90 到 95 之間打轉。相較於逐漸減緩的比賽步調,聯盟平均進攻效率 Rtg 則是從 1975 起一路成長,直到1980 年超過 105 之後,除了1983 年外,NBA 的平均 Rtg 都一直維持在 105 以上,並且在 1995 年達到歷史最高點 108.3。1995年後平均Rtg 就開始一路下滑,並且在1999 年跌到 102.2 – 1978年後的最低點。2000 年到 2003 年 NBA 的平均 Rtg 都在 105 以下打轉,但是從 2004 年到 2007 年,Rtg又回到106 左右的水準。

從上一段來看,NBA 的進功效率的確從 1996 年開始後一路下降,剛好就是高中生跳級熱潮的起點,而 2004 年開始 Rtg 又回到 105 以上也和 NBA 對選秀加上年齡限制的時間吻合。這個巧合是否代表高中跳級生影響了 NBA 的競技水準,我個人是持保留的態度。

首先就數字來看,Rtg 的下滑確實時代表進攻效率變差,但反過來說也代表著防守效率的提昇。我個人認為,Poss 的下滑代表 NBA 球隊想要利用降低速度達到控制比賽的目的,但是從 1978 年以來,NBA 的進攻一直能適應逐漸降低的比賽速度,所以才會有 Rtg 長期高於 105 的現象,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 1996 年,聯盟平均 Poss 首次低過 95 後,許多現在常見的防守策略可以在這樣的比賽速度執行,使得 NBA 整體防守效率提昇,當然,也讓整體進攻效率下降。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到 2004 年,NBA 球隊吸取國王和小牛的成功經驗並且開花結果,使得聯盟整體進攻效率又得到提昇。

另一方面,雖然 1996 年開始就有許多高中跳級生進入 NBA 的賽場,但是只有極少數的球員能立即或短時間內給球隊或聯盟造成戰力上的影響,更別說是造成統計數據下滑,一個一場球打不到多少時間的球員,能給聯盟帶給多少改變呢?這點不論是高中跳級生或老球皮都是一樣的。進入 2000 年以後,當年青澀的小朋友開始成為球隊的中流砥柱,這些人逐漸成為聯盟的競技水準代表,如 Kobe, Garnett, Mcgrady, Jermain O’Neal…等等,如果有人跟我說這些人代表著聯盟水準下滑,我大概只會跟他說回憶總是美好的。 
 
數據出處:"Basketball On Paper," Dean Oliver、Basketball-Reference.com

 
LAWulala    烏拉拉的部落格
 
高中跳級生開啟了一個風潮、一個趨勢,並且對於選秀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他們為聯盟帶來了潛力,卻沒有即戰力 (LeBron James等變態除外),而且球隊為了培養他們,給了他們大量的上場時間和機會,讓身體素質、觀念、經驗、還有球技等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的高中跳級生,把比賽的水準和內容降低了不少。
 
除此之外,高中跳級生的風潮,讓每年的選秀重點變成了潛力和年紀,而非即戰力。這樣一來,造成了大學球員價值觀的改變,他們開始認為大學唸越久,反而越沒價值,因此紛紛在讀完一年或兩年的大學之後,就馬上投入選秀。年年有大批不成熟的球員加入,NBA的競技水平要不降低也難。
 
職業球員和學生球員的差異,除了前面所說的身體素質、觀念、經驗、還有球技等各方面,還有場外的誘惑如金錢、毒品、情色等等,都不是那些未成年的小朋友可以輕易抗拒的,尤其他們所接受的學校和社會教育都還不夠。此外,NBA一季有82場比賽,其中有41場客場。頻繁的旅行和比賽,讓高中跳級生更難去適應NBA的整體環境。
 
上述的種種因素,都會讓年輕球員的身心狀態起伏不定、或是有撞牆期等等的情況,讓他們連原本的實力都很難發揮出來,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比賽的內容和水平。
 
NBA在球員培養和經驗傳承方面,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許多當時不成熟的年輕球員,的確讓聯盟有過一段陣痛期,不過他們現在大部分都已經開花結果了。他們當年的潛力,如今已經成為聯盟最珍貴的財產。他們今天的表現,已經不會輸給80或90年代的傑出球員,甚至還有超越前人的跡象。
 
從NBA禁止高中跳級生開始,一直到現在,我認為NBA的這個傷口已經漸漸癒合了,並且還因為當時的傷痛,成就了現在的進步。高中跳級生,究竟有沒有拉低NBA競技水平呢?我認為答案是有,但是水平的降低是一時的,而他們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將會是長遠的。


GreenBay    隱市軒地帶
 
高中跳級生,究竟有沒有拉低NBA競技水平呢? 

沒有,因為與其說是高中棄學生的關係,不如說是太多尚未準備好的球員(包括許多大一、大二棄學生)紛紛以潛力為號招前提投入NBA,但事實上他們距離了解所謂的團隊籃球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或許你可以提出包括像Darius Miles、Eddy Curry這些當初在打NBA初期時所發生的陣痛期,但是也別忘了像Moses Malone、Shawn Kemp和King James這些根本無須浪費時間去打NCAA的天才。何況念了大學但是上了NBA後仍因為欠缺觀念或是基本技術而打得一無事處的人更是所在多有。 

以我個人觀感而言,與其限制選秀的年齡不如仿效MLB建立更扎實的農場系統更為有益。有磨練新人的地方,不至於讓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凍壞,也不會有像今年熱火的Dorell Wright一樣是一堆老大哥受傷才好不容易等到穩定的上場機會。此舉也有助於球團能更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下仔細評估底下的年輕球員到底有沒有立即上場提供戰力的能力。

 
cc88   Magic Blog
 
我認為沒有。 

高中跳級生打完四年NBA和打完四年高中生打完四年的大學籃球,這中間到底有哪些差異?我覺得除了金錢觀大不同之外,籃球相關的倒是沒有太大差異。 

過去幾年高中生人數不少,但是打出來名堂的卻是少之又少。因而造成球迷的「期待」落空;當一支球隊辛苦拼完82場,願意也好、不願也好;那幾位樂透區的球迷也好、老闆也好;哪個人不希望手上這隻好籤可以馬上帶你上天堂,而不是讓球隊不上不下,戰績徘徊在中間又被套牢好幾年。期望愈大,反面的失望也可能愈大,進而讓人感覺被騙所以對他們冠以「假貨」、「水貨」之類戲謔的字眼。 

這些球員如果當初沒有進入NBA,而是進入學校磨練,其實也是有報銷的風險可能在。每年美國都有十幾位高中明星球員(可以看看每年的麥當勞盃),到了大學之後,當初這些人數約兩打的明星們,在打完大學籃球能冒出頭的似乎也沒有那麼多。大學這塊表演場地將那些所謂的高中天才球員的能力完全曝光,因而有些潛力股 - 打完四年還是潛力股的那種,在選秀上就不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期待了,當然喜歡挖寶的球隊經理還是大有人在,但受害的人數至少減少許多。 

在NBA四年所學的(技巧、觀念)還有所練的(重量訓練、營養調配等)的,其實都比大學要專業。只要高中跳級生可以適應,基本上練出來當個NBA先發級球員都不是太多問題。別期待每個高中跳級生都會是救世主,那才上道。 

 
 
一位天賦極佳的高中生,一旦投入選秀且於第一輪中選,獲得新秀保證合約後,即可擠身百萬富翁之林。這句話在大學球員身上一樣適用。在當前棄學風氣盛行,有天分的球員多選擇提早投入選秀的情況下,球隊的選擇受到限縮,但是培養他們的體能與技藝使其能夠跟上聯盟水準,所需投入的時間、成本與風險卻隨之拉長拉大。個人認為這才是聯盟設立年齡限制的主因。 

事實上,自 Kevin Garnett 九五年投入選秀至聯盟於零六年實施年齡限制以來的高中跳級生,不過三十多位;無論發展好壞,繼續存活於聯盟者超過三分之二;這個數字也不到聯盟球員總數的一成,其中更不乏 Kobe Bryant、Dwight Howard 等一方之霸、甚至是有望擠身名人堂的球員。 

就算聯盟的競技水平真的下滑,也真的是肇因於球員技術水平的下滑,與其說是為總數不到一成的高中跳級生所拉低,不如歸因於次級聯盟的坍塌,與缺乏用以培養未成熟選手的空間所致。 

就算聯盟的競技水平真的下滑,將問題完全歸於球員技術水平的下滑是否合理,同樣有探討的空間;甚至,所謂「競技水平」究竟如何定義?如何評估?又應如何比較?



以後的【一言興邦會】會重新以這樣的形式跟大家見面,還請各位邦友們多多支持了。最後,也歡迎各位邦友們,盡情分享你們的看法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運動邦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