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estination Unknown -- Michael Jordan的棒球救贖之旅

喬丹(Michael Jordan)第一次退休後,短暫挑戰職業棒球一年時間,這在許多籃球迷眼中是籃球之神璀璨生涯一個小小註腳,甚至部份人士更存在這是喬丹不光彩一頁的錯誤印象。事實真相是,這一年對喬丹而言是段救贖之旅,而這或許是他登上神壇後最貼近眾人的一刻。

深陷風暴

1993年正逢時序入秋之時,同屬公牛老闆蘭斯朵夫(Jerry Reinsdorf)所有的MLB隊伍芝加哥白襪晉級美聯冠軍戰,距離前一次參與已相隔34年的世界大賽只欠臨門一腳,主場首戰開球嘉賓請到當紅炸子雞喬丹,他1992年靠著巴塞隆納奧運徹底打響全球知名度,據估計年收入一口氣從先前的兩千萬翻漲到三千萬,約莫四個月前更一舉完成三連霸豐功偉業,可說聲勢如日中天。

科密斯克公園(Comiskey Park)全場多達四萬六千人觀眾面前,喬丹站上投手丘,投出象徵性一球,但進壘點偏低,是處於好球帶外圍的壞球,他露出慣有一抹自嘲的笑容,對絲毫不以為意仍舊高聲歡呼的眾人揮揮手致意,就緩步前往球場上方豪華包廂和蘭斯朵夫一同觀賽。

不過,喬丹並未就此隱身於該場比賽焦點之外,七局的一次休息時間,場邊記者歐布萊恩(Pat O'Brien)登場,帶來一則即時重大消息,「芝加哥公牛剛才宣佈,明天早上將舉辦記者會,目前多方消息來源聲稱,喬丹很可能將永遠自此從籃壇退休。」

伴隨職業運動員史上前所未見的名氣與金錢而來的是,放大鏡般對於場下私生活一舉一動的檢視,媒體產業蓬勃發展讓新聞界線逐漸模糊,喬丹意識到過去僅需要和數位有交情的當地記者打交道,如今卻有超過一百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狗仔迫不及待想從他身上挖出下則頭條,就算是與籃球毫無相關也無妨,身邊人士開始感受到喬丹日漸封閉的生活,為了隔絕來自四面八方的刺探。

好友巴克利(Charles Barkley)觀察道:「關於麥可(註:喬丹名)最奇怪的一件事是,每次我們見面敘舊總是待在旅館房間,他似乎變得足不出戶了。」玩撲克牌成為形同軟禁於豪華套房的喬丹最大消遣,他的賭癮也逐漸走向失控邊緣,下注金額一次比一次更為龐大。另一方面,暑假時喬丹則把自己放逐在遺世獨立的高爾夫球場,往往從早上七點一路打到太陽下山才肯罷手,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就透露:「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享受高爾夫時光,不需要跟外界有任何接觸。」

1992年二月,喬丹陽光完美形象終於開始出現裂痕,警方偵辦一起謀殺案時查獲被害人持有幾張其簽署的支票,深入調查後發現源頭是出自一位多次涉嫌逃漏稅的慣犯,他聲稱自己是靠精湛高爾夫技巧從喬丹處贏得超過高額賭金,日後喬丹上法院作證時也承認支票的確是因此產生。

翌年,名為艾斯奎納斯(Richard Esquinas)富商自行出版一本書,內容爆料他靠打高爾夫從喬丹手上拿到一百多萬美金,當中還鉅細靡遺地描寫後者不願認輸而不斷加碼要求再戰的幾近病態執著。此外,1993年季後賽前夕遭到《紐約時報》捕捉到他比賽前天深夜造訪賭場身影,更是似乎定調喬丹嗜賭成癮一面。

喬丹本人也坦承:「我是不是曾經和惡名昭彰的惡徒一起賭博呢?是的,我的確有。我是不是該停止這麼做呢?我想答案也是肯定的。」期間,父親力挺是喬丹挺過如同雪崩般撲天蓋地而來指責的關鍵,老喬丹告訴記者:「我不認為喬丹有賭博問題,他的問題是他太好勝了。」他深深明瞭造就兒子場上輝煌成就的性格,其中代價之一就是場下這些問題。老喬丹相當平易近人且愛開玩笑,整個公牛球團上至教練下至場館清潔人員都親暱稱呼他作老爹,其陪伴總帶給兒子別於殘酷職業賽場的溫馨之情。

1993年八月,老喬丹一次獨自開車前往拜訪朋友後就此人間蒸發,幾天後竟被發現遭到棄屍於一處荒涼沼澤地,喬丹傷心欲絕之餘卻開始聽聞到四起的陰謀論,儘管所有現存證據都指出這起命案是單純因為搶劫而起,卻無法阻止媒體將父親遇害和喬丹賭博一事扯上關聯,黑幫報復或擄人勒索逼迫還債等都論點一一浮現,這無疑徹底傷害了喬丹對於外界信任。

父子倆間棒球情誼起始於小小喬丹在後院玩的傳接棒球遊戲,日後他成為北卡州當地相當知名的世界少棒聯盟隊伍選手,展示所贏得許多獎盃處更是老喬丹每次招待拜訪自家賓客頭一個驕傲介紹的地方,父親也會試圖透過棒球教導兒子人生道理,希望他能多學習哥哥賴瑞(Larry)追求盡可能上壘態度而非每次揮棒都只想著轟出全壘打。

雖然,喬丹棒球生涯高中後就宣告結束,父親仍然會以棒球和美足雙棲的傑克森(Bo Jackson)和桑德斯(Deion Sanders)為例,告訴兒子假如有機會或許應該挑戰看看職業棒球。父親逝世給了喬丹勇氣,不顧無數等著看自己出糗窘態的旁觀者眼光,他願意放下世界上最頂尖的籃球選手身份,嘗試父子倆幼時共同夢想。1994年二月,喬丹宣佈與白襪簽下合約,進軍棒壇。

棒球救贖

表情一反籃球場不可一世的自信,喬丹臉上面露大事不妙的驚慌神態,畫面中他揮出手中球棒,卻也顯示了球成功逃竄蹤影,正安安穩穩朝捕手手套飛去,這張喬丹揮棒落空的照片登上《運動畫刊》1994年三月十四號封面,旁邊諷刺標題宣告:「捲舖蓋回家吧,麥可!喬丹和白襪正在糟蹋棒球。」

退役棒球名人堂球星布瑞特(George Brett)總結上述心態道:「我知道有很多棒球選手不希望他可以成功,因為這等於是當面賞了他們巴掌一樣。」相隔十多年再次重返紅土球場,更不用說過去其實最擅長位置是投手,如今轉為打者竟想一步登天,挑戰世界上最頂尖棒球員,無怪乎許多棒壇人士對喬丹抱有些許敵意。

王牌投手強森(Randy Johnson)就半開玩笑地說:「要是他碰上我投球的話,最好確保腳上那雙喬丹鞋鞋帶有綁好,我可想要見識看看他面對我的速球能怎麼辦。」一位來自匹茲堡海盜的選手則揶揄道:「我現在就可以想像,某個美聯的捕手說,『啊,真對不起把你給三振了呢!麥可,現在可以幫我簽個名嗎?』」

另一位美聯球隊總管也輕蔑地指出:「他高中打擊率是多少?兩成八對吧?簡直爛透了。我們隊上有人把棒球當第二生命看待,好不容易經過十五年努力才終於在打擊上有進展,這傢伙以為只要幾個月就可以成為職業打者嗎?這對於棒球根本是種侮蔑。」

不過當然這些都不是喬丹本意,白襪打擊教練赫里尼亞克(Walt Hriniak)也曾質疑這位新報到的子弟兵決心,當面詢問對方是否認真想當個棒球員,喬丹用銳利無比眼神凝視赫里尼亞克,冷冰冰地回應:「再認真也不過了。」他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到球場報到,開始進行打擊練習,大約持續一個鐘頭到一個半鐘頭左右,接著其他隊友陸陸續續到場,全隊才開始正式的三小時訓練,結束後喬丹會耐心回應記者各式提問,接著又回到打擊籠進行半小時到一小時加練。

隨侍在側的摯友柯埃勒(George Koehler)回憶:「假如你好久一陣子沒有揮棒,忽然揮棒個大約十五分鐘,你的手馬上就會冒起水泡,喬丹的手因為密集的打擊練習每天都把傷口結痂重新弄破,每次我看他從球場離開手的樣子,真的不能想像他怎麼還可以用手握任何東西。防護員會用繃帶紗布覆蓋他的手掌,他有時候看起來就像格鬥選手一樣。」

春訓期間一場白襪對上小熊的同城角力,喬丹全場貢獻兩分打點,賽後接受小熊傳奇播報員卡雷(Harry Caray)訪問,滿臉止不住臉上男孩般興奮笑容,這一刻他彷彿不再受到名氣與財富所構築牢籠所困,他大方告訴卡雷針對:「假如最後事實證明我無法應付大聯盟等級投手,那只是證明棒球這項運動的價值,我在這裡只是為了試著證明自己能耐,並且享受過程每一個時刻。」

喬丹告訴身邊隊友,棒球是自己第一個愛,他很感激能有機會實現兒時願望,面對外界諸多質疑甚至有人提出若他嘗試棒球失敗,是否會影響其籃球生涯評價時,喬丹強力回應說:「你覺得如果我被三振一千五百萬次的話,這會影響到我平均32分的成就嗎?假如我在棒球場上失敗了,就表示我不該是那麼好的籃球員嗎?就算我是個糟糕透頂的棒球選手,這對於我對籃球的貢獻一點也沒有關係。」

大聯盟之夢很快就在喬丹面前殘酷破滅,白襪球團春訓結束後決定將他指派到2A的伯明罕男爵(Birmingham Barons),那裡的球員每個月薪水僅850塊美金外加每天補助餐費16美金,為了省錢而選擇一大早醒來走一英哩路到廉價餐館用餐是再平常不過,往來比賽更必須忍受長達十幾個鐘頭長程巴士旅途,喬丹在這群年輕隊友身上看到希望與夢想,這是他已在NBA迷失的初衷。

隨喬丹來到窮鄉僻壤的伯明罕當地的友人都十分驚訝發現,這位全球巨星竟是如此自由自在,他十分喜歡隊上一位來自多明尼加的捕手努內茲(Rogelio Nunez),把教導對方英文作為自己閒暇第一要務,每晚他會提示努內茲一個英文字母,隔天早上隨機抽考那個英文字母開頭的棒球相關術語拼字,如果努內茲成功達成任務就可以拿到100美金,他很開心地發覺一時間全隊上下都在幫助這位多明尼加小子惡補英文。

自己從不諱言無論身心兩大層面都必須為棒球做出調適,喬丹會指指自己小上隊友一號的手臂和大腿,說自己體態還停留在籃球員狀態,也告訴記者自己耐心不足毛病對打擊不是件好事,指出也許改天應該跟隊友一起去釣魚或打獵培養耐性。

事實上,喬丹整個2A賽季下來打擊成績一直僅以毫髮之差超過所謂「門多薩界線(Mendoza Line)」,意指一般視為最勉強合格的兩成打擊率,不過當教練告訴喬丹最後一場比賽可以不用出賽,以便守住「門多薩界線」,卻遭到喬丹斷然拒絕,他從不害怕出醜,只要他依然嘗試變得更好。

Nike當時推出一則廣告,史派克.李(Spike Lee)再度擔綱旁白角色,看著喬丹揮棒落空,感嘆說:「可惜他不是穆修(Stan Musial)。」鏡頭帶到穆修本人,他回應:「不過至少他在嘗試。」喬丹漏接高飛球,史派克.李說:「可惜他不是威利.梅斯(Willie Mays)。」威利.梅斯告訴觀眾:「不過至少他在嘗試。」喬丹再次在棒球場失利,史派克.李說:「可惜他不是葛瑞芬(Ken Griffey)。」葛瑞芬接著告訴觀眾:「不過至少他在嘗試。」最後一個內野滾地球穿過喬丹雙腿之間,史派克.李說:「可惜他不是巴克納(Bill Buckner)。」巴克納接著告訴觀眾:「不過至少他在嘗試。」喬丹為了他與父親的夢想而嘗試,無論外界想法如何。

我回來了

對於喬丹來說,轉戰職業棒球無疑是趟救贖旅程,是他懷念過世父親的方式,他不只一次告訴自己:「老爸,我們是一起做這件事的。」甚至罕見地在先前賭博事件破壞彼此信任的媒體面前流露感性一面。

「我就像在潛意識和他對話一樣,他會告訴我,『嘿,保持你現在正在做的嘗試,直到成真那一天到來為止』,他會告誡我不要害怕失敗,不要擔心外界看法,然後他或許會講些好笑的事,或許是一件我還是個男孩時候的事,那時候我們總是在後院傳接棒球。」

棒壇人士眼中,喬丹守備右外野時樣子或許就跟五歲小孩沒有兩樣,每球都騰空一躍試著雙手接殺,他試著向指導教練解釋:「這是我爸爸教導我的方式,這是他眼中正確接殺。」

但是,對於期間因緣際會下得以接觸喬丹的伯明罕小鎮居民和小聯盟無名球員們,日後拍攝喬丹當年與職業棒球交會短短一年紀錄片的導演薛爾頓(Ron Shelton)指出:「對於那些人而言,喬丹降臨就彷彿是耶穌基督降臨人間一樣。」伯明罕男爵總管哈迪科普夫(Bill Hardekopf)記得,喬丹確定將來到男爵消息一傳出,他坐在辦公室目睹一波波車潮湧進停車場,電話只要一掛上就立刻再度響起,所有人都希望一睹喬丹風采。

男爵教練弗蘭克納(Terry Francona)回憶,兩人會面第一天,他告訴喬丹,球隊接下來都是靠巴士在比賽城市間移動,隔天喬丹帶來四台新的豪華巴士供弗蘭克納選擇,當後者踏上第一輛打量裡頭簡直是供搖滾天團巡迴使用的豪華內裝時,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說:「天啊!我的位子看起來好極了,你的也很不錯,不過其他二十五個人可就沒地方坐了。」最後,弗蘭克納將就的是一輛價值35萬美金包含35個座位、六台電視和一座長沙發的「備案」,這輛被暱稱為「喬丹號」的巴士理所當然立刻得到媒體廣泛報導。

《伯明罕新聞》記者席格斯特(Doug Segrest)一次得到線報,對方告訴他:「你不會相信我在脫衣舞酒吧裡遇見了誰!」等到他抵達現場時,喬丹雖然已經離去,不過酒吧經理證實適才喬丹和巴克利的確上門光顧,他說:「喬丹和吧克利大概只是想找個地方聊聊天,所以一行人都聚在酒吧遠離舞台的一個角落,好笑的是,全場大概有兩百個男性顧客在,所有人目光卻都不在中央二十個脫衣舞孃身上,而是全部鎖定那個小角落。」

而有一位小聯盟媒體公關人員一次應弗蘭克納邀請,下場和包含喬丹一夥人打全場鬥牛,他因為太興奮緊張而完全忘記自己體力不佳事實,等到最後終於撐不住了才意識到自己連氣都快喘不過來,現場其他人趕緊開車載他到醫院,當時急診室人滿為患,隨行人士趕緊報上喬丹名號,讓他得以獲得搶先治療。

等到確定其狀況無大礙後,不論醫院工作人員還是病人和家屬都輪流到他旁邊詢問,「所以,到底和喬丹打球是什麼感覺呢?」最後,這位公關人員不堪其擾下,終於爆發道:「嘿,我現在可是被送進醫院裡了呢!你想知道和喬丹打球是什麼感覺?這就是和喬丹打球的感覺!」

喬丹短短不到一年的進步無疑是有目共睹,先前才在七月三十號轟出小聯盟生涯首支全壘打,行經三壘到本壘最後一段路時,他用手指指天空示意,事後喬丹透露:「那天正好是我父親生日前一天,我想這是我能給他的最好禮物,我知道他一定有看見這幕。」

1994年秋天,匯集各路2A球隊好手的亞歷桑納秋季聯盟上,喬丹繳出兩成五五打擊率,男爵打擊教練巴奈特(Mike Barnett)指出:「當時各隊仍會派出精英投手參加秋季聯盟,我看過很多球員得花三或四年才能拿到他這樣的打擊率。」

不過,這時大聯盟正值勞資雙方協調破裂導致全面罷工,1994年季後賽全數泡湯,情況來到1995年開季前春訓階段仍未見好轉,提早一周報到的喬丹儘管迫不及待新賽季來臨,卻對於大聯盟球隊意圖使用部份小聯盟球員和業餘好手代替罷工的大聯盟選手一事非常感冒,更不願意被拿來作為勞資雙方角力下的籌碼,於是選擇告別球隊。

日後於自傳《發自內心深處(Driven from Within)》中,喬丹闡明:「假如沒有大聯盟罷工事件的話,我不認為我會重新回到NBA,他們開始把我扯進勞資雙方爭執中,而我一點都不想和這件事沾上邊。我很享受這段打棒球的時光,這也是一個我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機會,我也認為我每天都比前一天還要更好。」如同對子弟兵想法十分了解的教練P.傑克森(Phil Jackson)所言,是棒球辜負了喬丹,而不是喬丹辜負了棒球。

就連當初替《運動畫刊》撰寫那則帶有濃濃貶低意味封面故事的作者伍爾夫(Steve Wulf)都出面認錯,他承認幾個月自己又到現場觀看喬丹棒球生涯發展,也訪問內部人士關於他挑戰大聯盟機會究竟有多少的看法,伍爾夫甚至寫了一篇報導希望替喬丹平反,他指出多數人把重點擺在喬丹勉強兩成打擊率,卻忽略其單季30次盜壘和51分打點的成績,可惜卻遭到《運動畫刊》拒絕刊登,他一氣之下離開該刊,日後更成為《ESPN》雜誌創辦編輯之一。

至於,喬丹呢?1995年三月十八號前夕,他聯絡了經紀人佛克(David Falk),表明自己於NBA復出的決定,佛克和事務所夥伴草擬了數份聲明稿,但喬丹都不甚滿意,於是他決定自己出馬,只用了幾分鐘,就在一張紙上寫下簡短兩個字作為定案。

於是,佛克的律師事務所助手協助下,這封堪稱史上最具震撼力體壇宣言的電報開頭,依照公文格式描述:「華盛頓特區,1995年三月十八號。以下聲明於今日由喬丹透過他的私人律師和事業夥伴佛克,位在華盛頓特區的佛克相關事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FAME)的主席,針對外界對於其未來生涯規劃的疑問:」

「我回來了。(I’m back.)」聲明最後如此作結。

原文刊登於美國職籃雜誌2017年9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o15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