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NBA專欄 (49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切都從23號開始....。兩個23號的結合,讓今年的山貓顯得特別不一樣。

Har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隊簽下了一名新的長人。有八年球齡的Brian Skinner和太陽簽了一張部分保證的老將最低薪合約,只要10/29之前Skinner還待在太陽隊的球員名單裡,他就可以領到110萬的保障薪資。

joseph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ael Finley,上一代的小牛代表人物,明年會不會回小牛?事情是這樣子的,在上一版的CBA到期後,聯盟弄了一套新的規定,頒佈新的規定的時候還很好心的弄了一個特赦條款,出發點是讓各隊可以減少薪資負擔,沒想到衝擊最大的竟然是小牛。

fin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練跟陣中最有才華的明星撕破臉,雙方都互相翻臉不認人這種戲碼,對於七六人迷來講,好像已經不是很新鮮了是吧?一樣都是有一個講究完全控制球隊的教練,一個性格特殊且有才華的球員(雖然兩個球員的性格南轅北轍),但是這戲碼好像真的就是當年Iverson跟Brown的翻版。

will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剛剛帶領俄羅斯拿下歐錦賽冠軍的AK,馬上給老東家爵士隊帶了一個壞消息:他要離開鹽湖城,應該說他要離開NBA才對。雖然說,這兩年AK在爵士隊上場時間越來越少,重要性也相對減低許多,但是仍然是一門可攻可守的炮火,而且才剛剛拿下歐錦冠軍的殊榮,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才說過AK帶著歐錦賽的冠軍回到聯盟,肯定能給予爵士隊更大的士氣提振,因為他證明給球隊看,他不是不能當老大。

只是沒想到,原來早在歐錦賽之前,AK就和球團有些小摩擦了!雖然上季爵士隊突破窘境闖入西區決賽,不過有一部分原因歸功於勇士隊先把小牛給淘汰了!否則專家一致認為西區決賽會是小牛vs太陽或是小牛vs馬刺。而上季算是爵士隊近幾年來最光輝耀眼的一個賽季,因為自從爵士二老退休之後,他們已經許久沒有這樣的成績了!然而,這樣的好成績似乎和AK的貢獻沾不上邊,因為這是AK打的最差勁的一個賽季,平均只有8.3分、4.7個籃板。

前兩年由於BOOZER受傷的關係,爵士隊禁區缺乏有力的肌肉棒子和低位好手,只能靠AK的火鍋能力和OKUR的外線勉強撐下去。直到兩年前,WILLAMS加入了爵士隊,爵士的後場有了新的希望,加上今年賽季BOOZER終於完全的恢復,剛開季的一陣子,爵士還曾經站上聯盟龍頭的位置。爵士隊將WILLAMS和BOOZER當成了STOCKTON以及MALONE的繼承人,再度將擋切戰術發揮到極致,BOOZER幾乎站上聯盟頂級大前鋒的位置,30分10籃板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同時也正式以這兩位球員為整支球隊的重心。

為此,AK早已心存不平衡,因為他在禁區能做的,BOOZER絕對做的比他好,而他在外線的命中率,也絕對比不上OKUR。於是,AK的上場時間完全受到壓縮,慢慢累積自己對球團以及教練的不滿。但是照理說就算AK不是頭號人物,但也算的上第二、第三攻擊手,即使上場時間受到壓縮,但只要自己能把握上場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攻守效率,球隊仍然會重視你的表現。但是AK或許是因為心理因素,連帶影響自己的表現,上場時間越來越少,表現越來越差,和球隊之間摩擦也就越來越嚴重。

終於,在AK拿下歐錦賽冠軍之後,一切的不滿爆發出來,AK向球隊表示他想要回到歐洲聯盟去打球,他甘願放棄剩下的4年6千3百萬肥約,也不想再繼續讓SLOAN帶領,可見得這股不滿已經累積了相當的時間。AK頻頻向SLOAN開砲,他向記者說SLOAN是他想離開的原因之一,但是卻不是唯一的原因,可是明眼人都看的出來,AK這兩年和SLOAN的關係到達冰點,或許這也是AK被冰在板凳席上的其中一個原因。

同時,AK放話要離開爵士隊之後,他的隊友也就是爵士主控WILLAMS,在一個廣播節目提到AK的態度是他所詬病的地方。他說每次球隊練習完過後,都會看到BOOZER留下來練投30分鐘,也會看到OKUR練投20分鐘,其他的菜鳥球員也都會留下練習基本動作或是其他方面的加強。可是你一定會看到AK第一個離開球場,身為爵士隊先發控衛,WILLAMS還告訴電台主播,當OKUR和AK同時跑出空檔,自己會想傳給誰?是傳給每天在體育館苦練的人?還是傳給一個每次都不練投,卻每次都想投球的人?

這個主題充分的表現了WILLAMS對於AK的不滿,並非對他的球技有所疑惑,而是對他的態度相當懷疑。事實上AK對於爵士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感謝,因為是爵士隊將他調教成巨星,是SLOAN讓他有機會在明星賽亮相。只是現在的他被不滿沖昏了頭,會不會再說出什麼不得體的話沒有人知道,唯一知道的是,AK鐵了心想要放棄剩下的6千多萬合約,就算回到俄羅斯或是歐洲聯盟打球都好,他就是想要離開鹽湖城,一個連6千多萬美金都肯放棄的球員,你要拿什麼理由去留他?錢都不要了,或許他想要的只是自己的自尊吧!只是,他究竟過了生涯巔峰了沒有?如果還沒有,就這樣放棄在NBA的數年發展,是不是顯得過於衝動了點。就這點來說,我想AK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才是他該取捨的,如果他真的離開爵士,甚至離開NBA回到歐洲去,那麼我只能說他在抹滅自己天生籃球選手的才能。三思阿!ANDREI KIRILENKO。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一度制服組紐約大拜拜,今年手上有三個選秀權,但都是二輪簽,翻開隊史好像沒有在第二輪選過ArenasGinobili這種明星級球員,近年來最好的大概就是E.Najara(交易得來,當時38順位)。自然國內外球迷對於這次選秀也沒有抱太大期望。

fin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的NBA很有趣,會常常出現一些以前比較少提到的名詞。LEADERSHIP,也就是領袖氣息,就是其中的一項。這個東西放在80或90年代,可能還會有人問你說什麼叫做領袖氣息,因為那時球隊贏球才是一切,如果贏不了球,代表你能力不足,一切都是白搭,不會讓你有機會找個『領袖氣息』當藉口。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urt overturned Belkin rulings.

先引 AJC 的一段話:

It is now uncertain exactly what will happen next in the two-year-old struggle between Belkin and the other owners, but off the table for now is the prospect of Belkin wresting control of the teams.

總而言之呢,馬里蘭特別法院這邊認為當初的協議內容太過模糊,因此將本案交由較低層級的法院處理,以求買斷過程能夠重新進行。Belkin「暫時」無法掌握 Atlanta Spirit 是確定的,但離爭議的完全解決還早得很。他還是有反擊的方法:比如說在三十天內要求馬里蘭特別法院重新考慮稍早的判決;或者在十五天內向馬里蘭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只要他願意,這案子還可以再拖六到九個月,甚至更久。爭端兩造所進行者,為一場荒謬的意志力競賽,比的是誰願意浪費更多的金錢與時間在這上面。

What a disaster.

不過呢,好消息是球團在三十天內,便可去除當初箝制球隊運作的協議。因此,趕在十月三十一號簽約日截止前,老鷹還來得及在毫無罣礙的情況下與 Smoove 相談續約事宜並續簽之。因為這張合約肯定超過四年,簽下去也肯定讓薪資在未來幾年內徘徊於上限邊緣。而關於是否續簽 Smoove,尚有許多爭論,但 Smoove 毫無疑問,是這幾年來老鷹除了 JJ 最重要,也是最具意義的球員。

這個夏天他跑到 Houston 找 Calvin Murphy 與 Hakeem Olajuwon 練習去了,真是一個奇怪的組合。或許他是要學習 Murphy 的運球與切入,Ola 的防守與低位腳步?野心還真不小。不過,Smoove 的確在訪談中提到他必須全面加強他的技巧。第一個球季是飛天灌籃與火鍋,第二個球季是外線投射,到了上個球季尾段,我們看到 Smoove 越來越多的持球進攻,不論是背框單打或面框切入,都已略具雛形

上個球季平均 16.4 分,8.6 籃板,3.3 助攻與排名聯盟第二的 2.9 阻攻,在 JJ 無法繼續出賽後,Smoove 最後兩個月更是以接近 20 分 10 籃板的強勢表現結束了球季。他正確實地朝自己的目標邁進:成為一個全能球員。他的未來沒有極限:可裡可外,有投籃有切入有低位還有傳球,防守端則化身為是鎮守禁區的阻攻怪物,一個優異的團隊防守者。

那麼老鷹為何在續約一事上尚未與之談攏?

除了大魔王的影響外,Smoove 還要回應多少質疑?

進攻上,隨著其他球員的加入,每一項都會一手的 Smoove 會不會因為缺乏有效的得分手段而被邊緣化?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由於老鷹注重球員間的可替換性,同時間在場上,時常擺出三位能彼此交換進攻位置的球員。因此,尤其是鋒衛線上的球員,都被要求具備投切傳三重威脅,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個人單打能力。根據 82games 的統計,上個球季,團隊四成一二的外線投籃命中率,只贏過紐約與費城;比例卻佔了整體出手的六成三,與聯盟整體水平相去不遠。命中率低落的原因,大概是 JJ(老鷹進攻體系下的完美存在)以外的球員,缺乏可以有效攻擊籃框,或者背對籃框進攻的能力。場上攻擊距離拉不開,投籃品質便會下降。

那正是大夥對 Smoove 的期望。

綜觀 Smoove 內外線的出手比例,約為一比一,僅次於 Zaza、Chillz、Jones 以及 Batista,排名第五;約略等於 Shelden 與 Wright。六成多的命中率,比起三成出頭的外線,當然要好得多。這裡有兩點值得討論,第一,為何我們要求的是 Smoove,而不是其他人?因為 Smoove 有這個潛能,還是他的單打能力目前最接近要求?如果這點是肯定的,那他在老鷹的角色豈非更加不可或缺?第二,如果戰術設定就是要製造外線的機會,投不進的球員是應該回家多練習,還是把球收起來往內切?我們所關注者,究竟是 Smoove 的投籃命中率,品質與判斷,還是內外線的出手比例?

兩年來,Chillz 的上肢對抗力與投籃,進步幅度有限,即使能維持高檔的命中率,仍不是一位可自我創造得分機會的球員。事實上他的切入速度與運球不差,場上判斷卻相當有問題,換句話說,他還未完全適應 MO--時常不確定自己的角色,側翼持球該切的時候不切,不該突破的時候卻卯起來硬上--這樣的問題一直到今年季末才有較明顯的進步。Marvin 也好不到哪去,有時候,這兩個人的接球後切入與突分看了真的令人很無言。不過,他的投籃技術與急停跳投有機會衝擊 Smoove,但對抗力與基本功同樣不足,目前定位只是外線的 finisher,比 Chillz 與 Smoove 還要窄得多。Smoove 的發展毫無疑問,是幾位新秀中最好的,也是最接近老鷹隊型需求的選手。

回過頭來談 Smoove。投籃品質是不用太過擔心,其外線出手的受助攻率是八成,只是命中率挺抱歉,或許是持續增強對抗力所致。但今年他讓自己稍微減重,因為老鷹打算用其他球員頂住內線,讓 Smoove 專司補防,減重能增加靈活度。另外,他的運球能力也還不到讓他做急停跳投的程度,那也是影響持球切入能否更有威脅的關鍵之一。換言之,他最需要加強的也是基本動作,以及得分效率。

但是心態方面呢?執行戰術時還是老樣子,沒他的事就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樣,站在弱邊就恍神,機會不大卡位就不積極,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法時時刻刻都維持對比賽細節的專注。不過從有限的賽事錄像中,實在很難判定 Smoove 的態度是欺敵呢,保留體力呢,欠揍呢還是怎樣,也很難確定這樣的表現對於球隊有無傷害,或許根據他縝密地計算,那些期望值過低的球就沒必要浪費精力去救了也是有可能的吧。簡單說來,場上的所有小事都是別人默默在幫他做,這才是令人在意的。


另外,年輕氣盛的他在情緒控管上雖不若 Salim 那麼嚴重,但也出過那麼幾次問題,包括第一年拿灌籃王後傳出的大頭症啦,與 Zaza 在場邊打架啦,對球迷比出不雅手勢啦,以及上個球季對於 Woody 的場邊調度(或許也與戰術設定有關)有意見,吵到最後被禁賽兩場。事發當時,據說對此有意見者並非只有 Smoove 一人,甚至 JJ 也被傳言曾有所不滿。這點也被許多球迷拿來大作文章,說什麼 Woody 跟他老師 Larry Brown 只會講什麼 play the right way,限制住球員的發展等等。

關於教練,我沒有那個知識深談,只能稍作解釋。首先是 Woody 的臨場調度確實很爛,要嘛提不出有效對策,要嘛照表操課,緩不濟急,比如說不考量戰況與 matchup,第一節後半一定會讓 Chillz 上場這樣。但是在戰術設定方面,Woody 不打快,是因為球隊快不起來;重視傳球與跑動,是配合隊形而來;執行成功率低落,是因為球員們的學習與適應,乃至於基本能力的提升都需要相當的時間,今年又有嚴重的傷病問題。這樣一支先天防守不良的球隊,把練習的時間用來精進團隊防守都嫌不足,何況是進攻?

而作為一位幾近於從零開始學習的職業球員,Smoove 究竟需不需要承擔在各方面近乎完美的期待?

或許球迷們對他的要求過多了些。

Woody 曾經對這小子的專注掛保證,他也說過 Smoove 比實際年齡成熟,一肩扛起 JJ 缺賽的重擔,將自己的比賽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相當了不起。或許對於一位高中畢業便跳級加入 NBA,今年不過 22 歲的年輕人而言,他已經做得很棒了。附帶一提,這小子的自信心也是超強的,就跟 Amare Stoudemire 一樣。而他的表現會否也跟 Amare 一樣,數據上的意義大似乎於實質呢?他能夠帶給球隊的幫助,會否沒有想像中的大呢?這是球迷們心中的疑惑。

我的意思是,Amare 確實不斷進步,成績亮眼,但他仍然有相當的進步空間。Amare 耀眼的成績是單面向的,因為他現階段的定位就是一個 finisher。將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到完美,是現在式。這個角色在他缺陣的時候能不能夠彌補?如果缺乏 Nash 的供輸與 Marion 在防守端的掩護,Amare 的表現能夠到哪裡?這些疑問不代表否定,卻都是值得深究的議題。球隊提供給他的頂級合約與球迷的期待是包含所有面向的,是能夠在攻守各方面宰制比賽的,是不可取代的 Amare,是未來式。

與 Amare 不同,Smoove 並非純粹的 finisher,相反的,他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球賽。而他所能做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進步的空間,包括對於細節的注重。年輕氣盛的 Smoove 當然會犯錯不怕犯錯是他的優點,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必須學習更聰明地處理球,也因此,一位時時刻刻提醒他保持專注,遠離錯誤的教練是非常重要的。


這不也正是 Woody 在做的事?

這個夏天,Smoove 迫不及待地展現強烈續留母隊的慾望,看在球迷眼裡是非常欣慰Smoove 之於亞特蘭大的意義與眾不同,不只是生為亞特蘭大人,或者願意留在泥沼奮鬥如此而已,而是他與 Dominque Wilkins 的連結,以及他們所共同擁有,那種能夠改變比賽以及改變球迷對於比賽熱情的特質三年前,當他穿上 21 號球衣的那一刻,標誌著亞特蘭大失落已久的傳承,訴說著二十多年來的光榮與恥辱,寄託與遺憾。

那是亞特蘭大最接近巔峰的時刻,也有著最令人心酸的結局。

1994 年初,公認最有希望爭奪總冠軍的老鷹,無預警地將 Wilkins 送往快艇。縱使自與  Larry Bird 爭冠失利後,老鷹便在重整中逐漸走入下坡,Wilkins 始終沒有放棄,老鷹卻先一步放棄了他。最後,老鷹與總冠軍漸行漸遠,即便九零年代一度維持中上成績,始終空懸的小前鋒位置依然是老鷹心目中的痛;Wilkins 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不復往日身手的他,生涯末期輾轉流離於各隊,退休時指上猶虛。

(未完待續)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行之旅




命運之神開始動作了,三顆流星註定要相遇,註定要相撞,1997年的夏天,一筆震撼聯盟
的交易,牽動了三個全明星球員的未來,也影響了三支球隊。


超音速丟出Kemp,收進公鹿隊的Vin Baker。
公鹿丟出Baker跟Shawn Respert,收進騎士隊的Barndon跟Tyrone Hill還有騎士的選秀權
騎士丟出Brandon跟Tyrone Hill跟選秀權,收進Kemp跟Respert。
 



對Baker來說,這筆交易讓自己離開了兩年來合作雖然數據良好但卻沒有化學作用的前鋒搭
檔大狗,但是卻可以得到稱的上90年代兩大控衛之一的Gary Payton從旁協助。即使超音速
當然還是Payton的球隊,Baker也許也不會變成像Kemp那般體能條件驚人的前鋒,但是一
個年輕明星得到了巨星控衛的協助當然是讓人期待。



 

1997-98年球季,在超音速的Baker試著融入Payton為主的進攻節奏裡,Payton何許人也,
擁有強大進攻破壞力的他理所當然拿走了大多數的持球時間,在出手次數下降的這一年裡,
Baker依然表現出還算相當不錯的成績,19.2分8個籃板,以超音速這種外線主導進攻的戰術
模式裡,在體能不如Kemp的Baker身上,這個成績不能說完美,但也不算太糟。球隊戰績依
然高居西區第三,只是在球隊禁區重要防線從Kemp換成Baker以後,防守數據是大幅下滑,
靠著穩定的進攻數據,才打出了61勝21敗的戰績。



所以要評斷這個球季Baker的表現是很詭異的,說個人數據是下滑了,但是還是幫助球隊打出
不錯的戰績,但是交易之後球隊的防守數據也下滑了,進攻卻維持高品質,我個人的評價是,
Payton的助攻次數上升,讓球隊的傳導變的很順利,後場的防守數據提升,所以前場的防守數
據下降才沒有影響到球隊戰績。Baker還是入選了明星賽,即使在西區禁區怪物如叢林猛獸般
各自林立,Baker還是證明他有能力站穩明星大前鋒的位置。



再怎麼說,超音速還是西區的強權,Baker也搭了順風車打了生涯中第一次的季後賽,第一輪
面對的是灰狼的年輕連線KG,Marbury以及Gugliotta,雖然系列戰中曾經面臨到逆境,但在後
場指揮官Payton的經驗明顯高出Marbury一個等級的情況下,超音速有驚無險的擊敗了灰狼,
但是第二輪面對實在無法承擔,由Shaquille O'Neal帶來的禁區壓力下,1:4被湖人掃回家。

第一輪面對KG跟Googs靈活的禁區連線,同樣還算是靈巧的Baker打起來比較寫意,數據上算
是中規中矩但沒有太突出的表現。至於第二輪就是Baker的惡夢,由於超音速的中鋒表現實在太
差,弄到Baker有部分時間是要硬扛O'Neal的,雖然因此比較靠近禁區讓籃板數據上升,但也相
對廢了他在高位的本領,總計生涯第一次的季後賽體驗,Baker繳出15.8分9.4籃板的成績。


而數據的下滑,也讓"Baker不適合超音速"之類的聲音慢慢浮現,Baker本人說不在意,也說一
定會在磨合之後有更好的表現,他會回到過去20-10的數據,也還會是個明星大前鋒。


很不幸的,由於某些因素,這些承諾,都只能留在密爾瓦基了。



令人惋惜的隕落


先讓我們回到1997年的夏天,除了震驚聯盟的三方交易外,這個夏天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一個
名叫Kevin Garnett的年輕人跟灰狼簽下了一筆超級鉅額合約,而到了1998年的夏天,正好是才
華洋溢的1996梯新秀換約時間,一個個認為自己數據不輸KG的人都獅子大開口,NBA總裁一看
不行,宣佈NBA封館,勞資雙方進入長期談判。談判的結果終於在1999年1月出爐,但球季只能
縮減成50場,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封館球季。


封館代表的是休息時間加長,也就是球員脫離球隊控管的時間加長,球員的自律就變的相當重要
,當封館即將結束,球隊開始練球時,東西各有一人讓球隊傻了眼,沒有控制身材的情況下像吹
氣球般發胖的非常誇張,說也巧合,東區的代表是Shawn Kemp,西區的代表就是Vin Baker。



命運之神讓兩顆流星相撞以後,光芒似乎要開始黯淡了。


爆肥之後體能下滑,對於體能跟超音速比起來已經略為不足的Baker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即使
信誓旦旦的說要恢復明星身手,但球場上的現實已經不容Baker再多狡辯,13.8分6.2籃板的低水
準表現不說,命中率是生涯最低的45%, 更慘的是罰球命中率也跟這個數字差不多,一切的一
切都讓超音速非常不滿意,當然也讓球迷們都不敢置信。爆肥後也讓耐戰力下降,以往算是健康
寶寶的Baker今年在50場當中只打了34場,面臨生涯最大的低潮。


惡夢般的一年過去,從小被呵護的Baker突然之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除了練習以恢復過去榮
光以外,有關Baker酗酒的傳言也開始蔓延。


2000年球季減肥略有所成的Baker成績小幅回升到16.6分7.7籃板,但是結果論來說就在這一年,
他算是把生涯中最後的光芒都綻放了,首先,這是他最後一次在生涯打出數據還像話的一年;然
後,這是他最後一次還算健康的列在球隊名單裡;最後,在2000年暑假他還入選了夢幻四隊,在
全隊只有一個純中鋒Mourning的情況下贏的滿驚險的,但總是拿了一面金牌回來。從此之後,很
不幸的,前面提過的酗酒也好,受傷也好,總之,Baker算是真正殞落了。




就比賽內容而言,Baker在球隊的重要性大幅降低,數據是建立在球隊慢慢重建,因此幾名老鳥都
有充足的出手次數下。球季的後段,當時還算健康的Baker居然被降為板凳,除了證明Rashard 
Lewis的成長讓人欣喜以外,就是說明Baker已經不再是我們認識的Baker了。


 流浪


2002年,志在重建的超音速隊為了在隔年暑假空出薪資,於是把Baker交易到東區的塞爾提克去,
波士頓算是離老家近多了,但是沒有了球場上實質的貢獻,回到家鄉也只是徒增傷感而已。原本綠
衫軍還以為可以來個大個子幫忙平衡雙槍的外線攻勢,後來在測驗失敗以後,Baker就真正成為了
板凳球員的身分,這對於曾經擁有過明星光環的他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於是又開始酗酒的日子,接
著在04年球季短暫的提升一點數據之後,綠衫軍演看有了一點點交易價值,馬上就扥手把他丟到尼
克,接著是火箭,被釋出後跟快艇簽約,被釋出後又跟灰狼簽約,目前是還沒有退休的聲明,但是
也差不到哪裡去了



流星成型,也燃燒了生命,短暫發光後,這顆貝克流星,終於也殞落了。



Baker拿來跟後來曾經拿到聯盟MVP的KG相比當然是過譽了,即使在他生涯全盛時期也沒有任何爭
取MVP的聲音,只是在當時的聯盟裡,面框的大前鋒能像他依樣表現這麼優異的倒也沒幾個。偶像
是塞爾提克明星球員Kevin McHale的Baker,低位的腳步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不過就翻身跳投的能
力來說倒也真的頗有跟隨偶像的樣子,另外Baker厲害的是open court的能力,不只是當拖車跟進
,甚至是抓到籃板後可以自己帶球長傳,或是一條龍的快攻取分,這在當時的籃壇都是很少見的。



不過一個面框投射表現如此精采的球員,生涯的罰球命中率一直在五六成左右這個不及格的成績,
倒也算是怪哉,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心理素質有點瑕疵,但Baker也不是沒有在最後關頭力挽狂瀾的
紀錄,這就很令人有想像空間了。



總和來說要有如此優異的全場能力和運球傳球,都基於身體的協調性,只是另一方面來說,在這些
加分部份的優異表現,也可以發現Baker並不是個苦工太紮實的球員,這也很像是生涯初期KG為人
挑剔的一點,雖說這在當時Baker的明星身手裡只能算是雞蛋裡挑骨頭,但也不能否認的是,當受
過傷以及曾經爆肥過而喪失了機動性之後,沒有紮實的低位防守就成了Baker最後被邊緣化的致命
傷。不論是在什麼球隊,一個超過30歲卻還需要球隊提供進攻戰術而不能在防守端幫球隊太多忙的
長人,那還不如讓球隊培養年輕新秀,不是嗎?


殞落的故事令人難鍋,而這對於家庭故事而言更是諷刺,Baker和許多球員不同的是,他沒有在街頭
討生活的經驗,他不用在龍蛇雜處的球場裡和人拼死活,從小被牧師爸爸細心呵護的情況下,也間接
造成他在面對挫折時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因此染上酒癮,甚至在失意的時候不是進體育館訓練而是
沉醉於瓶中物,那難道所有要培養NBA球員的家庭就因此要把孩子丟到街頭而不給他呵護嗎?這也不
太對,只能說Baker後天的自律不夠承擔NBA強硬的精神武裝,在弱肉強食的聯盟裡,精神的tough會
比球技的強硬更重要,這也就是Baker會如此快速殞落的原因。



一個剛進聯盟時面對媒體總是應答得宜的乖孩子,最後卻在瓶中物的陪伴中消失在鏡頭裡。


一個球技令人驚艷的全能長人,最後卻只能看著其他球風勁爆的球員發光發熱。


這是一個顛沛流離後慢慢磨掉星光的故事,一個讓人遺憾的故事。


當KG的全能表現仍然吸引鎂光燈的時候,還有一個經典的鏡頭卻在許多球迷腦裡盤旋不去。


對手進攻沒進,此時Ray Allen已經跑道前場準備快攻,他一直看著後衛想掌握傳接球的時機,卻在看
著後衛一直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橘紅色皮球飛躍了半場,直直的往籃框飛去。


他趕忙往禁區跑動,起跳,空中接到球,由於在意料之外,所以輕輕的挑籃,進!兩分,回頭想看是哪
裡傳來的球?一個剛跑到對面三分線的42號高舉右拳向他示意。


是他搶到籃板後從後場傳的?42號?


回眸的微笑,Vin Baker。


...

小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時候命運之神真是奇妙,他會讓看似完全不相關的人相遇,卻也會讓相關的人分離。
流星在宇宙中飛行,就是會在命運之神的手中相撞,然後相撞過後,就彼此各帶著一點星
屑,帶著彼此發光過的光芒,加速了兩顆流星的墜落。


三顆流星相撞時,會怎樣呢?

90年代中後期流星第一隊 (2) Vin Baker



最近10年來,聯盟裡興起了一股另類長人的風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前狼王KG,
KG把長人的攻守範圍無限量放大,但仍然沒有忘記固守禁區的本分。

其實早在10年前的1997年左右,聯盟裡就真的有這號人物了。他的速度是略遜於KG,他的
攻守範圍也略遜於KG,但是在禁區工事還是強調紮實跟威力的那個年代裡,這個球員的確
在聯盟裡佔有一席之地。


一個小學校出身的球員能帶給聯盟什麼樣的衝擊?我不敢說絕對,但是從不知名的學校出
身卻能夠有20-10的數據,你不能說這對後來小學校的球員沒有影響。


從小學校出身,一直是他生涯裡被質疑的一點,但是除了受傷以外,他殞落的方式更叫人
惋惜,一個可能在禁區勢力裡被登記下來的名字,就這樣消失了。


Vincent Lamont Baker


小池塘裡的大鯨魚

有誰聽過Hartford這間大學?

NBA裡通常都是NCAA名校出來的球員,不是說砂礫中就找不到珍珠,而是NCAA的分級很現
實,名校就會跟名校放在同一個聯盟裡,那些弱小的學校也不可能打腫臉充胖子老是去跟
名校硬碰硬,否則戰績不好看以外,球員的數據不理想,打著打著把信心也打掉就是更無
形的損失,畢竟砂礫中就算有珍珠,也不一定是從磨刀石磨出來的。要是琢磨的太大力,
說不定連璞玉都會整個毀損。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有他的道理,但是肚子很餓的時候還是覺得小牛犢會比大公雞更能填飽
肚子,除非真正是數據暴衝的那種亮眼的珍珠,否則小學校的球員在當時總是很難出頭。

1993年的選秀會,密爾瓦基公鹿隊就在第八順位選上了大四成績有嚇死人的28.3分10.7籃
板,宰制等級成績的Baker,從小學校Hartford畢業的Bak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Hartford

說起Hartford這間學校,其實它是一間在康乃狄克州的藝術大學,學校在發展藝術的比重
遠大於其他方面,不要說籃球了,各項體育看起來都不算有名。除了Baker以外,另一個
有名的球員大概算是MLB前休士頓太空人"Killer B's"成員之一的Jeff Bagwell。

身為牧師之子的Baker 就這樣進入了Hartford就讀,而大三大四兩年亮麗的表現,也為他
打開了NBA的大門。


當時所有人都語帶保留,誰也不敢說Baker的未來會如何,沒有人敢想像,我們即將見證
一個明星級的6-11,240磅大前鋒。

綻放光芒的珍珠


新人的發光發熱是要看位置的,要是控衛這種需要跟隊友培養出默契,還要掌握場上所有
動態的位置,要速成是很困難的。除非球團願意在戰績壓力之外放手讓他磨練,才有辦法
像是Chris Paul一樣馬上有很棒的數據。一般的控衛數據都只是平平而已,但是前場球員
則不一樣,可能成為球隊未來棟樑的新秀,至少第一年也要拿出像樣一點的數據,就算量
可能不足,但是質卻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要建立在球團願意讓新人上場磨練的情況下,Baker大學生涯的數據無庸置疑,可
是能不能成為職業等級的即戰力新秀卻還惹人質疑,因為以前待在小學校的他,心理素質
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但反正公鹿在當時也不是什麼強隊,反正戰績不佳就多讓新人打打
看。就這麼著,Baker在1993-94的新人年就可以算是滿受重用的。

82場全勤,先發了63場,13.5分7.6籃板,命中率五成。籃板是全隊最高,入選了新人第一
隊,而當年公鹿的得分王也不過就是15.3分的Eric Murdock,就數據上,Baker算是成功
的踏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不過公鹿的戰績倒是沒有長進,還退步到20勝62敗,戰績夠
爛也搶到了狀元籤,這個選秀權,造成大概是90年代末期最讓人期待的雙人組之一。

對於公鹿來說,在80年代末期剛結束Don Nelson帶領的光榮日子,進入90年代的公鹿,
戰績已經不佳了,密爾瓦基又沒有什麼曝光率,吸引不到大牌,只能靠選秀慢慢的建立起
球隊的主幹,雖然94年的戰績沒有提升,但是看到Baker的表現,無疑還是令人興奮的。

生猛有力的鋒線連拳


經過新人年不錯的表現以後,Baker並沒有搶走密爾瓦基的鎂光燈,前面說過球隊拿到狀
元籤,選了來自Perdue名滿全國的小前鋒Glenn "Big Dog" Robinson,一加入球隊,就
用大家都知道的簽約事件造成轟動。至於Baker則在鎂光燈以外默默的努力,完全沒有遇
到撞牆期,數據比起新人年又往上攀升,得分上升到17.7分,僅次於狀元大狗,籃板則上
升到兩位數字的10.3個,已經把自己放在明星等級的名單裡,這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
過是二年生的Baker入選了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辦的明星賽。此時大家已經不在乎他是
從小學校Hartford畢業的,只知道百廢待舉的公鹿有一雙年輕有勁的鋒線,其中那個上看
20-10潛力的大前鋒,叫做Vin Baker。

這一年更誇張的紀錄是證明Baker的耐操,整年下來一共打了3361分鐘,上一次公鹿隊有人
上場時間這麼久要追溯到1974年,那個人叫做Kareem Abdul-Jabbar。雖然搶走球隊鎂光
燈的工作都在大狗身上,但是Baker默默努力的背後,卻是代表球隊對他的重用,還有不可
否認的明星身手。



 
接下來的兩個球季Baker依然維持在高檔,甚至動輒有挑戰東區第一大前鋒的氣勢,當時的
東區雖然以公牛的Jordan跟Pippen為首,加上年輕的Grant Hill,Anfernee Hardaway,
中生代的Steve Smith,Glen Rice,Reggie Miller,是一群鋒衛亂舞的時代,可是能跟
Chris Webber,Christian Laettner等人競爭東區明星大前鋒,甚至挑戰當時以O'Neal,
Ewing,Mourning為首的禁區勢力,不得不說Baker的確是一號人物。連續三年都入選東區
明星隊,並在97年明星賽拿下19分12籃板以外,96年21.1分9.9籃板,97年21.0分10.3籃板
都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這樣的表現當然也吸引了其他球隊的注意,尤其兩年後即將結束新人合約,屆時可預期還是
全明星身手的Baker這尊大菩薩會不會留在密爾瓦基這間小廟是誰也說不準,即使Baker自己
沒有發表未來去向的言論,但很明顯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結果這個話題提早引爆,就在
西區另一個頂級大前鋒跟球隊鬧翻以後,也影響了這兩個年輕球員的未來。

就結果論來說,是一個令人惋惜的未來........
...

小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時候命運之神真是奇妙,他會讓看似完全不相關的人相遇,卻也會讓相關的人分離。流星在宇宙中飛行,就是會在命運之神的手中相撞,然後相撞過後,就彼此各帶著一點星屑,帶著彼此發光過的光芒,加速了兩顆流星的墜落。


三顆流星相撞時,會怎樣呢?

90年代中後期流星第一隊 (2) Vin Baker



最近10年來,聯盟裡興起了一股另類長人的風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前狼王KG,KG把長人的攻守範圍無限量放大,但仍然沒有忘記固守禁區的本分。

其實早在10年前的1997年左右,聯盟裡就真的有這號人物了。他的速度是略遜於KG,他的攻守範圍也略遜於KG,但是在禁區工事還是強調紮實跟威力的那個年代裡,這個球員的確在聯盟裡佔有一席之地。

一個小學校出身的球員能帶給聯盟什麼樣的衝擊?我不敢說絕對,但是從不知名的學校出身卻能夠有20-10的數據,你不能說這對後來小學校的球員沒有影響。


從小學校出身,一直是他生涯裡被質疑的一點,但是除了受傷以外,他殞落的方式更叫人惋惜,一個可能在禁區勢力裡被登記下來的名字,就這樣消失了。


Vincent Lamont Baker


小池塘裡的大鯨魚

有誰聽過Hartford這間大學?

NBA裡通常都是NCAA名校出來的球員,不是說砂礫中就找不到珍珠,而是NCAA的分級很現實,名校就會跟名校放在同一個聯盟裡,那些弱小的學校也不可能打腫臉充胖子老是去跟名校硬碰硬,否則戰績不好看以外,球員的數據不理想,打著打著把信心也打掉就是更無形的損失,畢竟砂礫中就算有珍珠,也不一定是從磨刀石磨出來的。要是琢磨的太大力,說不定連璞玉都會整個毀損。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有他的道理,但是肚子很餓的時候還是覺得小牛犢會比大公雞更能填飽肚子,除非真正是數據暴衝的那種亮眼的珍珠,否則小學校的球員在當時總是很難出頭。

1993年的選秀會,密爾瓦基公鹿隊就在第八順位選上了大四成績有嚇死人的28.3分10.7籃板,宰制等級成績的Baker,從小學校Hartford畢業的Bak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Hartford

說起Hartford這間學校,其實它是一間在康乃狄克州的藝術大學,學校在發展藝術的比重遠大於其他方面,不要說籃球了,各項體育看起來都不算有名。除了Baker以外,另一個有名的球員大概算是MLB前休士頓太空人"Killer B's"成員之一的Jeff Bagwell。

身為牧師之子的Baker 就這樣進入了Hartford就讀,而大三大四兩年亮麗的表現,也為他打開了NBA的大門。


當時所有人都語帶保留,誰也不敢說Baker的未來會如何,沒有人敢想像,我們即將見證一個明星級的6-11,240磅大前鋒。

綻放光芒的珍珠


新人的發光發熱是要看位置的,要是控衛這種需要跟隊友培養出默契,還要掌握場上所有動態的位置,要速成是很困難的。除非球團願意在戰績壓力之外放手讓他磨練,才有辦法像是Chris Paul一樣馬上有很棒的數據。一般的控衛數據都只是平平而已,但是前場球員則不一樣,可能成為球隊未來棟樑的新秀,至少第一年也要拿出像樣一點的數據,就算量可能不足,但是質卻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要建立在球團願意讓新人上場磨練的情況下,Baker大學生涯的數據無庸置疑,可是能不能成為職業等級的即戰力新秀卻還惹人質疑,因為以前待在小學校的他,心理素質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但反正公鹿在當時也不是什麼強隊,反正戰績不佳就多讓新人打打看。就這麼著,Baker在1993-94的新人年就可以算是滿受重用的。

82場全勤,先發了63場,13.5分7.6籃板,命中率五成。籃板是全隊最高,入選了新人第一隊,而當年公鹿的得分王也不過就是15.3分的Eric Murdock,就數據上,Baker算是成功的踏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不過公鹿的戰績倒是沒有長進,還退步到20勝62敗,戰績夠爛也搶到了狀元籤,這個選秀權,造成大概是90年代末期最讓人期待的雙人組之一。

對於公鹿來說,在80年代末期剛結束Don Nelson帶領的光榮日子,進入90年代的公鹿,戰績已經不佳了,密爾瓦基又沒有什麼曝光率,吸引不到大牌,只能靠選秀慢慢的建立起球隊的主幹,雖然94年的戰績沒有提升,但是看到Baker的表現,無疑還是令人興奮的。

生猛有力的鋒線連拳


經過新人年不錯的表現以後,Baker並沒有搶走密爾瓦基的鎂光燈,前面說過球隊拿到狀元籤,選了來自Perdue名滿全國的小前鋒Glenn "Big Dog" Robinson,一加入球隊,就用大家都知道的簽約事件造成轟動。至於Baker則在鎂光燈以外默默的努力,完全沒有遇到撞牆期,數據比起新人年又往上攀升,得分上升到17.7分,僅次於狀元大狗,籃板則上升到兩位數字的10.3個,已經把自己放在明星等級的名單裡,這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過是二年生的Baker入選了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辦的明星賽。此時大家已經不在乎他是從小學校Hartford畢業的,只知道百廢待舉的公鹿有一雙年輕有勁的鋒線,其中那個上看20-10潛力的大前鋒,叫做Vin Baker。

這一年更誇張的紀錄是證明Baker的耐操,整年下來一共打了3361分鐘,上一次公鹿隊有人上場時間這麼久要追溯到1974年,那個人叫做Kareem Abdul-Jabbar。雖然搶走球隊鎂光燈的工作都在大狗身上,但是Baker默默努力的背後,卻是代表球隊對他的重用,還有不可否認的明星身手。



 
接下來的兩個球季Baker依然維持在高檔,甚至動輒有挑戰東區第一大前鋒的氣勢,當時的東區雖然以公牛的Jordan跟Pippen為首,加上年輕的Grant Hill,Anfernee Hardaway,中生代的Steve Smith,Glen Rice,Reggie Miller,是一群鋒衛亂舞的時代,可是能跟Chris Webber,Christian Laettner等人競爭東區明星大前鋒,甚至挑戰當時以O'Neal,Ewing,Mourning為首的禁區勢力,不得不說Baker的確是一號人物。連續三年都入選東區明星隊,並在97年明星賽拿下19分12籃板以外,96年21.1分9.9籃板,97年21.0分10.3籃板都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這樣的表現當然也吸引了其他球隊的注意,尤其兩年後即將結束新人合約,屆時可預期還是全明星身手的Baker這尊大菩薩會不會留在密爾瓦基這間小廟是誰也說不準,即使Baker自己沒有發表未來去向的言論,但很明顯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結果這個話題提早引爆,就在西區另一個頂級大前鋒跟球隊鬧翻以後,也影響了這兩個年輕球員的未來。

就結果論來說,是一個令人惋惜的未來........

小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球員得到的肯定,也不過就是這樣:一座MVP獎盃。但是這已經無法滿足DIRK所想要的,他要的不是個人榮耀,而是全隊一起抱著獎盃、一起被召見到白宮,然而就這一點而言,DIRK和小牛隊已經錯失兩次機會了!

第一次是在05-06年,已經到總冠軍戰了!只差兩場勝利,小牛就能帶走獎盃,接下來卻連四場翻船,無力回天。第二次是上季,小牛拿下67勝15敗,季後賽開打前最熱門的冠軍爭奪隊,DIRK也拿下生涯第一座年度MVP,但是這座MVP卻在接下來六場比賽裡,被踐踏的一無是處。

第一輪就被上演老八傳奇,小牛的輝煌戰績變的沒有意義,但是他們的路還長著,在主力都無病無痛,且沒有被交易的情況下,小牛起碼在未來三年都還能跟馬刺、太陽爭奪西區冠軍。在夏季休兵期間,更補進了老將EDDIE JONES,現在也還在積極的爭搶CHRIS WEBBER和PJ BROWN,這些都是這支年輕的西區頂級強隊所需要的即時戰力和季後賽經驗。

不過除了補強戰力之外,小牛還得反省自己為何會在第一輪就被掃地出局。原因一:小將軍AJ太過自負,硬是要用小球陣容跟老尼拼到底,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是造成小牛輸球的主因,勇士隊擺明全隊都是搖擺人,而且他們沒有輸球的壓力,三分球卯起來砍,系列賽命中率將近五成,AJ竟然也不設下防守圈,直接就是兩邊跑轟大戰。沒錯,小牛有跑轟本錢,但是不是這種時候拿出來溫習,而是要面對馬刺這種傳統半場進攻的球隊,盡量把節奏打快,讓傳統球隊無法打出水準。拿跑轟跟勇士隊玩,根本就是正中老尼下懷,小牛的跑轟戰術已經不像以往那麼犀利,然後也不架起輪轉防守,只會變成一種不倫不類的打法,防守沒交代好,進攻又打不贏對手,最後就是輸球命運。

原因二:主將DIRK被摸透,眾所周知DIRK是老尼帶出來的得意門生之一,所以老尼也是最了解DIRK弱點的人,因此他直接針對DIRK做包夾,不讓DIRK有造成MISMATCH的機會,一拿到球就下手,如果DIRK下球硬撞,剛好下球高度符合防守球員抄球的範圍,直接斷球就反快攻。DIRK是年度MVP,基本上沒道理在整個系列賽打的那麼悲慘,如果能多設計一些高中鋒擋位,讓DIRK多在底線拿球,以小牛其他球員的攻擊能力,勇士應該不太敢每球都包夾。

原因三:組織進攻的能力不足,小牛從來不靠組織進攻來得分,這也是球迷們很了解的,因為小牛每個球員單打能力都超強。但是偏偏勇士隊的搖擺人個個體能一百分,你單打能力強,我就黏到你沒力,要知道想突破體能超強的搖擺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後整個系列戰下來,會看到一個很詭異的情況,當兩邊的防守圈擺出來,最常看到BD帶著球一個人殺進籃下,然後上籃得手。小牛呢?在外圍導球導了24秒都到了,還是進不去,小牛隊的單打技巧沒有生效,外線、中距離也沒有發揮,最後就只是等死而已。

無可避免,小牛一定還會再遇到勇士隊,再度相遇時小牛想獲勝,要怎麼打?當然就是把輸球原因給克服掉,說很簡單,但是要怎麼做?首先,AJ不能照著勇士隊節奏跑,不只是遇到勇士,遇到其他隊也一樣,絕對要掌握自己球隊進攻防守節奏,試圖拖慢對手或者逼迫對手打小球,這點在05-06年西區半決賽,對付馬刺就用的很成功。

再來就是DIRK必須知道自己最大問題在哪,畢竟是球隊的老大,如果不能一肩扛起攻守重任,那麼他是沒有資格拿MVP的。最後就是組織進攻的問題,這個可能很難去改變,因為小牛長期以來就是靠著單打和中距離取分,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傳統控衛。TERRY是標準的得分型控衛,砍外線可以,叫他組織進攻可能就有問題,HARRIS還在成長狀態,相當有PARKER的影子,而且切入加速和第一步下球速度比起PARKER可能更可怕,如果可以把他練成傳統型控衛,不失為一個進攻手段。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已經領完新人約的HOWARD,他的進步有目共睹,20分定律更是持續上演著,只要他得分能超過20分,球隊勝率幾乎接近9成,這個傢伙讓他進化到完全體,會變成相當可怕的小前鋒。

小牛隊的主力都相當年輕,比起西區前四強其他球隊,有著決定性的優勢,而且第一戰將正要進入巔峰時期,就算連續失利兩年,仍然有足夠本錢爭奪冠軍。身為小牛球迷的我,仍舊對這支球隊相當有信心,我期待他們能克服自己的弱點,最後豋上王位。別忘了,當年的三劍客之一FINLEY已經拿到戒指了,DIRK也不能落後,想要讓MVP拿的名正言順、不再被酸說他沒有領導能力,最有力的方法就是摘下冠軍獎盃,讓所有不看好他的人閉上嘴巴。

07-08年,鐵蹄再度狂奔,達拉斯美航中心又將掀起風暴,德州的血戰也會持續著,我很期待,新的球季!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年夏天,灰熊正式邁入後West 時代。

新一波的人事改組中,卸任前的 West 首先拔擢太陽隊助理教練 Marc Iavaroni 為新任總教頭。五年太陽助理教練的生涯中,不曉得是由於約十七年的豐富執教經歷,擅於調教長人,還是太陽近三年席捲全聯盟的跑轟戰術之故,拓荒者與魔術都曾考慮聘請他擔任該隊總教練。我認為聘用 Iavaroni 這件事,對於灰熊的意義極為重大,它標誌著灰熊管理階層新時代的來臨。以下大約分為三個重點闡述。

首先,是 Iavaroni 的戰術策略。雖然
一再強調自己不是要把鳳凰城的那一套照搬過來,但增加比賽的速度絕對是灰熊任用他的重要期待之一。速度與流動性是當今聯盟的流行,更是票房靈藥--然而作得到的球隊並不多。儘管手上的確有那樣的材料,如 GayLowryWarrick 等人,雖得分能力尚不穩定,卻各個能跑善跳,適合在快速攻防中發揮;但是,一支球隊--尤其是年輕的球隊,不是說快就可以快,不斷地練習與磨合是無可避免的。請注意,Iavaroni 他心目中的理想球隊,是攻守均衡、能夠應付任何敵手的馬刺。因此他特別強調「防守」,以防守帶動攻擊,這點至關緊要。


「防守」才是一支快速部隊屹立不搖的關鍵。

曾在 Pat RileyMike Fratello 以及 Mike D'Antoni 等不同體系下做過事的 Iavaroni,所追求的是不僅僅是快攻與二次快攻,而是全面提升攻防的速度與強度;是一種積極、侵略、不讓對手在球場上輕易完成任何一件事的斯巴達作風。灰熊自 Hubie 上任以來,對於快速的攻勢與防守都一直相當注重。Fratello 接手後一定程度降低了速度,改而注重半場攻擊。或許是因為 J-WillWatson 的離隊,隔年 Damon 的膝蓋大傷,上個球季又適逢鋒線的年輕化與更為嚴重的傷病問題等原因。06 年底 Fratello 離職,其繼任者大大加快速度,順便釋出重要的老將 Eddie Jones,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成全他想回熱火的心願。所導致的結果則是球隊的攻擊效率來到 02 年以降的新低點。

第二,培養合諧、熱情、競爭力強且溝通順暢的贏球文化,是 Iavaroni 的另一個重點。如上述,Iavaroni 經歷並吸收了各種不同的球隊文化長處,球團也授權他組織全新的助理教練團,成員的經歷同樣深厚且廣泛,以期在建構贏球文化的過程中有所助益。關於與球員如何相處的部份,Iavaroni 特別提到他會做一位 good listener。年輕不穩定的球隊通常都需要了解球員、能夠與球員相處並受到他們敬重的球員型教練,不只是單向的教球,而是雙向的互動,比如說 Doc Rivers 在波士頓做得就很不錯。這也是自 Hubie 離去後,灰熊在重整過程中所失去的重要東西。

最後,是經營管理階層的決策機制。個人認為 Memphis Commercial Appeal 關於 Iavaroni 就任報導中的這段話透露出許多珍貴而重要的訊息:

Heisley made sure to empower the head coach this time around. Unlike the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past coaches had with former team president Jerry West, Iavaroni won't have to worry about players going through the backdoor to undermine his authority.

That says a lot about Wallace's working relationship with Iavaroni. You won't find Wallace harshly criticizing Iavaroni's style or Xs and Os to anybody who will listen.

Heisley 自己也表示得很明白:

We need to get a GM that will work with Marc. Marc is going to have a lot of say in it.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organization that we have works together. 

第一段文字告訴我們過去 West 與 Fratello 在球隊運作事務上有所衝突,詳細內容為何,我還沒有找到確定的答案。可能是 West 找來的球員 Fratello 不擅也不願運用,導致球員找 West 哭訴,因而傷害 Fratello 的權威?Fratello 在曼菲斯與球員關係不睦的傳聞始終未曾間斷,Wells、J-Will、Swift 等人都與他有過衝突,但 West 也確實把與教練關係不善的球員送走了。那麼,是 Fratello 無法配合 West 年輕化的策略嗎?前面也提過,Fratello 在上個球季所面對的狀況,即使直接把所有新秀推上火線磨練,缺乏老鳥的帶領,他們都已經不知道要怎麼打球了,更不用說會收到什麼效果。

儘管不理解 West 與 Fratello 之間究竟發生何事,我們仍然可以肯定 Heisley 已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他給予 Iavaroni 主導經營管理階層的權力,將制服組與教練團整合為一體,確保包括總管在內的成員都配合他運作,以避免過去制服組與教練團合作不良的窘境。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 Chris Wallace 作為新任總管,自然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他在波士頓與 Rick Pitino 聯手的經驗。Pitino 作為總教練時,也是主導球隊運作的主要人物。01 年 Pitino 下台後,Wallace 升任助理教練 J im O'brien 為總教練,而 Obie 也將 Pitino-Wallace  時代帶向了高峰:東區總冠軍賽。之後,就是新時代的來臨:Walter Brown、Danny Angie 以及 Doc Rivers。

當時波士頓幾個比較重大的事件,如 Chauncey Billups 的失敗交易與 98 年選秀會上最重要的抉擇:Paul Pierce,或可作為評價 Wallace 的指標。當然,這些事件的背後應該大部分都是 Pitino 的意思,但藉由檢視目標與結果的差異,我們可以得知,身為一為配合教練行事的總管,其執行能力是如何。Wallace 的長處是大學系統以及次級聯盟的斥候,不只從各方面深化了波士頓的斥候系統,對於撿破爛更是相當有一手(99 年的 Andrain Griffin 和 00 年的 Mark Blount 便是其傑作)。簡言之,斥候出身的 Wallace 能夠配合總教練選進合適的球員這點事沒有問題的,但對於交易則似乎不太在行。

Iavaroni 與 Wallace 合作的第一個夏天,表現不俗。以第四順位選進被評為本屆最佳控衛的 Mike Conley。Conley 速度飛快、能切能傳、更精於與大個子的擋拆配合與餵球。唯一的問題是缺乏線威脅,與 Lowry 不謀而合。估計 Lowry 與 Conley 的組合將是灰熊未來快速攻守的後場重心。兩翼上則補進射手 Casey Jacobsen,並交易來西班牙名將 Juan Carlos Navarro。Navarro 不只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得分選手,ball-handing 也相當優異,善於處理快攻。而他的缺點是 undersize 的體型與防守。Jacobsen以及 Navarro 的加入,使得灰熊在鋒衛線上擁有完整且最強的戰力。一直以來偏弱的禁區,也在這個暑假獲得一定程度補強。如無意外,Darko Milicic 與 Pau Gosal 下個球季的搭檔,將是影響灰熊戰績的關鍵因子。進攻自然不是問題,而是他們是否能夠成功捍衛禁區。Andre Brown 這位未經選秀的大個子,正好可用來檢驗 Wallace 對於邊緣球員的眼光是否銳利如昔。

整體來看,灰熊的陣容有了全面的補強。除禁區稍嫌弱外,各位置皆不乏深度與未來。再者,Heisley 為球隊設定的薪資上限為 60M,而目前他們距離上限大約還有 6-8M 左右的彈性空間 ,進可攻退可守。托 West 的福,灰熊現階段的薪資結構非常漂亮。新秀合約最快要到後年暑假再來討論延長,到時候 Damon、Swift 的合約都已下架,Cardinal 與 Miller 則剩下最後一年,是最具交易價值的時候。

五年後的今天,灰熊擁有健康的薪資結構、大致完成換血的 roster 與為避免重蹈覆轍而改制的管理階層。02 年以來的「矛盾」,差不多都已獲得初步的解決。

灰熊的明天終於露出了曙光。

即使令人感到悵然,但灰熊在與「矛盾」奮鬥的過程中,始終維持一定的競爭力;縱使上個球季跌落谷底,也很快地掌握正確方向,重新站穩腳步。他們並沒有對不起支持這支隊伍的球迷,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事情。

喔,Darko 到底是不是一個正常人,或者,到底能不能被調教為一個正常人,應該是灰熊目前最擔心的事情吧。

註:感謝 nfsnfs 與非人熱情的協助與豐富的資料。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 Memphis Grizzlies

00 年以來的灰熊,是一支令人感到悵然的隊伍。

好不容易,Billy Knight 在球隊面臨搬遷,戰績低迷找不到方向,總裁 Dick Versace 又使不上力的情況下,扛起了建立斥候系統與球隊基礎的大任;好不容易,Jerry West 延續了 Knight 的基礎,用交易平衡陣容,請出老教頭 Hubie Brown 來帶領年輕球員;好不容易,球隊在 Hubie 的手下成長茁壯,凝聚戰力。成軍九年第一次打入季後賽,即使被橫掃,滋味依然甜美;即使球隊上下仍有許多「矛盾」,未來依舊充滿希望。

一切就這麼傾圮了。

Hubie 的繼任者 Mike Fratello 無力處理與球員乃至於總管之間的互動,即使戰績維持平盤,軍心卻漸漸渙散。而 West 就任總裁後,一方面是延續 Knight 時代,以人事主管 Tony Barone 父子(其中老爸就是在 Fratello 走人後暫代總教練一職的那位)為首的斥候與選秀系統,雖不斷選進具有潛力的球員,卻非目前隊形所需,反而使得各個位置更加擁擠。綜觀灰熊 West 上任後的選秀皆不甚理想,即使再怎麼喜愛這些小夥子,幾年來他還是陸續倒掉了 Tory Bell、Drew Gooden、Dahntay Jones、Alexander Johnson 與 Lawrence Roberts(ps. 後兩位雖是二輪球員,卻是灰熊「特地」以二輪選秀權弄來者)等人。

另一方面,West 也未能根據問題即時調整。05 年季末的情況已透露出端倪:連續兩年於季後賽第一輪被橫掃,且隊上累積了 Cardinal、Posey、Miller、Battier 等過多的中型合約,更有五名球員表達離隊的意願。縱使後來的危機處理相當漂亮,一舉補進後場三老,精簡過去多人輪替的 roster 並強化灰熊在季後賽缺乏的經驗,依然不能掩蓋他們無償流失 Swift、Watson 與 Lorenzen Wright,並「被迫」交易 J-Will、Wells 與 Posey,拋售大量中型合約,改造球隊體質的事實。

不到兩年,灰熊就在這「被迫」化解一個個「矛盾」的過程中,迅速地瓦解了整支原本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的隊伍。06 年選秀會上 Battier-Gay 的交易,以陣中防守樞紐換取指日可待的潛力股,便是重整擴大的指標之一。至此,04 年四月進軍季後賽的班底,只剩下 Gasol、Miller、Cardinal 、Dahntay Jones 以及回鍋的 Swift。

一個由 Knight 奠基、West 完整與 Hubie 鍛造出的核心還未發光發熱,一眨眼就這麼消逝在人們眼前。

灰熊 06 年青黃不接的開季陣容,預示著重整仍將繼續。充滿爆發力的 Gay 與 Warrick 遲早要頂上前場的位置,負責指揮全隊攻防的兩老 Eddie Jones 與 Stoudamire 未來離去後的空缺亦須盡快填補。即便沒有預期外的傷病狂潮,球季結束後的灰熊要如何走下去,仍舊是個問號。文章寫到這裡,不難看出就算沒有後來的是非紛擾,他們頂多也只能打出不上不下的戰績,對於球隊的未來更無甚助益。因為幾年來隊上可用作交易的籌碼早已揮霍殆盡,季末補強應以中型合約簽自由球員與選秀為主。不用說,選秀順位自然是越高越好,何況今年的 Oden 是如此誘人。當然,他們還有另一個選項:徹底重建。稍後我們再討論這個選項是否合理。

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老闆 Mike Heisley 因虧損嚴重而意圖脫手球隊。06 年十月,雖曾一度同意售出七成股份給前 NBA 球員 Brian Davis 與 Christian Laettner,最後卻因部份交易內容不合 NBA 規則而停擺。然而,灰熊確實在老闆們處理球隊轉手的這段期間受到了影響。首當其衝者為 Gasol 值球隊擺爛(?)之際要求被交易的發言,Heisley 則要求 West 壓低交易期待,加上尚未走馬上任的 Davis 與 Laettner 三天兩頭就跳出來亂放話,在這樣內外交相壓迫的形勢下,真留不住 Gasol 也是有可能的。可是這支球隊所面臨的狀況與暴龍、七六人、灰狼都不同:沒有爆表的薪資、沒有尾大不掉的球員、沒有緊迫的時間壓力;有的是已經被證明足以承擔未來的新秀、年輕的主力球員與幾乎到手的「狀元籤」。換句話說,他們有辦法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重獲(可能更強的)競爭力,根本沒有理由重建。

插個題外話,對照 West 是如何死拖活賴地撐過谷底與裂解球隊的危機,到頭來卻在選秀會上抽了個該死的第四籤,夢寐以求的 OP 連線成了一場空,也難怪他會如此光火。Anyway,總算度過 06-07 年球季的 West,宣佈將於季末約滿後離去,理由很簡單:他老了。當年 Hubie 無預警請辭教頭的理由同樣很簡單:他病了。許多人猜測他們是否受到老闆或其他因素,比如說球員不受教的困擾,目前沒有確定的答案。

順便澄清一件事,上個球季的灰熊並非刻意擺爛,只是剛好滿足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重整的需求、值得期待的目標和一缸子的傷兵。考量球隊當時差點被轉手並崩解的動盪情勢,擺爛作為一種策略其風險不可謂不大,一個不小心,可能就陷自身於更為漫長且不穩定的重建泥沼。

由於篇幅過長超出預期,灰熊 06 年的人事變動將見於下篇文章。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在PTT 的NBA 板看到一系列關於防守的討論,而剛巧又在同一時間看到 82games.com 一篇 Revised Defensive Composite Score,作者Jon Nichols嘗試利用一些現有的防守數據(Drtg、Def. +/-和counter part PER,將來有機會會跟各位詳細介紹)創造一個叫做Defensive Composite Score的新防守數據(簡稱DCS),DCS的值是經由球員間比較而來的。

super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度三連霸,九枚冠軍戒指,光這些成績就能壓倒四位千勝教頭了!這些年來他只前後帶過公牛和湖人兩支球隊,而這兩支球隊也都曾經稱霸一時、建立王朝。

89-90年是他第一個完整執教的年份,當時他馬上就帶領公牛打出55勝27負的戰績,當年JORDAN的季平均是33.6分、6.9個籃板、6.3個助攻,這種球員和教練鎖帶領出來的嚇死人成績,讓公牛隊一路打進東區冠軍戰,卻遇上由Isiah Thomas帶領的活塞隊,結果活塞費盡千辛萬苦才以4比3淘汰公牛,公牛的這個球季宣布結束。

90-91年,為禪師和公牛的三連霸揭開了序幕,帶著61勝21敗,東區第一種子的行頭闖進季後賽。他們一路過關斬將,第一輪橫掃尼克、第二輪又痛宰76人,然後在東區決賽同樣遇見去年的敵人活塞隊,只是這次的公牛完全不同,直接剃了活塞隊光頭,最後又以4比1的對戰成績擊敗湖人,摘下JACKSON執教生涯的第一枚冠軍戒指。

91-92年和92-93年球季,公牛勝率都維持在7成,而且都拿下總冠軍,完成了第一輪的三連霸。總計在第一次三連霸時期,公牛隊在季後賽掃過敵人五次光頭、只有一次以4比3陷入苦戰,其他幾乎都是輕鬆得勝,這份壯舉不只建立在JORDAN身上,同時也擦亮了PHIL JACKSON這塊金字招牌。而到目前為止,JACKSON的戰績是240勝、88敗,7成32的勝率。

92-93年,公牛隊第一大支柱MICHAEL JORDAN宣布退休,可是禪師依舊不為所動,接下來兩年球隊戰績沒有低於五成過,不過也連續兩年都在季後賽失利,公牛隊似乎走到盡頭了!

95-96球季,籃球之神JORDAN復出第二年,配合了另外兩位隊友PIPPEN和RODMAN,組成了橫掃聯盟的三巨頭,他們的戰績是72勝10敗,這個到現今都還沒有人可以破的紀錄,NBA史上最偉大也最可怕的戰績。季後賽的公牛更加可怕,前三輪只輸了一場,熱火和擁有大歐的魔術隊,都慘遭公牛橫掃,那時的大歐在季後賽可是繳出平均25.8分以及10個籃板的可怕成績,還是抵擋不了如同火焰般的公牛。冠軍戰遭遇PAYTON帶領的超音速隊,同樣以4比2成績將之擊敗,與此同時,禪師所帶出的第二個三連霸再度展開,而這一年,禪師拿下了COACH OF THE YEAR。

96-97和97-98球季,堪稱90年代最經典的季後賽時段。西區爵士和火箭、湖人的決戰,東區REGGIE MILLER曾經以『MILLER TIME』讓尼克球迷搥胸頓足,在這年再度相遇,以及MILLER一人獨撐大局面對公牛三巨頭的經典7場血戰。但是最可怕的還是連續兩年的冠軍戰戲碼:爵士二老VS公牛三巨頭。90年代就開始看球的老球迷一定都還記得這兩次的系列戰,除了是二老和三巨頭的對戰之外,其中也還摻雜許多禪師和爵士教頭JERRY SLOAN的鬥智遊戲。爵士隊沿用至今都是一招擋拆打天下,在SLOAN的手上,這套戰術變成全聯盟最害怕的武器。而禪師也不惶多讓,多年來他都在尋找和JORDAN搭配三角戰術的最佳配角,這兩年也似乎讓他找到了!於是這一系列戰術和戰術、巨星和巨星的對戰,就一直到現在仍然是球迷眼中最值得回憶的賽事。

第二次拿到三連霸之後,JORDAN也第二次的宣布退休,公牛王朝宣布瓦解,原以為NBA會開始進入群雄割劇的時代,卻不料早在魔術時代就已經成名的大歐,加入了擁有96年高中跳級生KOBE的湖人隊,然後禪師接著到來,JACKSON的第三個三連霸在99-00年又要展開了!

藉著大歐在籃下無人可擋的威力,以及KOBE驚人的得分能力,湖人隊一直到02年幾乎未逢敵手,三角戰術在湖人隊裡面似乎運作的更加可怕。更難得的是,在這幾年不管是公牛的JORDAN和RODMAN又或者是KOBE和大歐,禪師總是有能力將他們治的服服貼貼,讓所有人為了冠軍全力以赴。不過畢竟一山不容二虎,KOBE和大歐所上演的洛城肥皂劇終於爆發,禪師也拿這兩位場均幾乎達到30分的重量級球星沒輒。

終於,02-03年的湖人在西區半決賽被馬刺復仇成功,湖人王朝也正式結束。然而03-04年球季,爵士二老之一的MALONE和超音速手套PAYTON將薪水壓低,為了拿到冠軍而加入了湖人隊,夢幻F4陣容正式成立。這個球季湖人戰績並沒有特別突出,卻仍然一路打到總冠軍戰,靠的除了實力之外,多少也有點運氣。半決賽第五場,湖人的FISHER在最後0.4秒投進致勝BUZZER BEATER,馬刺在第六場士氣一落千仗。西區冠軍戰,年紀老邁的MALONE連續頂過TD以及KG兩位聯盟頂級大前鋒之後,他的膝蓋已經承受不住,然而還是靠著禪師適當的調度打進了決賽。

冠軍戰,LARRY BROWN帶領的活塞五虎,禪師和另一名年紀最老的千勝教頭交戰,任誰都沒想到湖人會輸的這麼悽慘。這個系列賽沒有任何怨言,湖人一敗塗地,禪師也正式宣布退休。原本想就這樣帶著九枚冠軍戒指回家度假的JACKSON,在05-06年受到湖人老闆的邀請,再度回到湖人隊,在那之前JACKSON和KOBE的關係已經到了冰點,兩人之間的冷嘲熱諷也已經眾所週知。這時的湖人隊也和先前不同,早已是屬於KOBE的球隊,這場洛城肥皂劇持續上演著,JACKSON為了讓球隊融洽,最後仍舊選擇與KOBE言歸於好,繼續帶領這支重建中的湖人隊走下去。

連續兩年,禪師帶領著KOBE和湖人其他隊員打入季後賽,卻連續兩次在第一輪被太陽掃出局,禪師的執教出了問題?不,明眼人都知道是湖人的陣容無法給予KOBE支持,無法讓三角戰術有發揮的空間。湖人有KOBE這位接近JORDAN的可怕球員,卻沒有三巨頭其他兩位成員那種實力的副手,KOBE獨木難撐大局,禪師更是難以回天,湖人的勝率勉強能在5成以上,卻只能在第一輪打轉。

儘管如此,仍舊掩蓋不了禪師這10幾年來的功績,NBA名人堂終於有他的一席之地,禪師也將繼續帶領著湖人隊,希望能拿到他執教生涯的第10枚冠軍戒指,讓他的每根手指都不會空下來。當然這也是KOBE證明自己不需要大歐就能有冠軍的好機會,如果真的想要拿到冠軍,除了KOBE的個人能力,以及球隊要有更多補強之外,禪師的執教功力仍然是湖人隊最不可或缺的。

我期待著,PHIL JACKSON能夠在他的有生之年,讓所有球迷看到他第四次建立王朝,這應該也是KOBE樂意為他做到的其中一個偉大任務吧!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 Darko Milicic 已經離開活塞隊,但基於感情上的因素總還會注意他的表現和動向,進入 NBA 這幾年來,除了有潛力外,他給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不成熟吧,屢次不當的發言以及遭人質疑對球賽的熱情等...

s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寫完了NBA.com今年的各球隊各球隊depth Chart已經出來了。
雖然被評為東區的爐主是意料之中,但是我覺得這個先發並不是我們所能排出的最好陣容。

will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 Charlotte Bobcats

自籃球之神 Michael Jordan 進駐夏洛特後,在他上任之初便已表示得很明白:他是這支球隊實質的決策領導者。制服組方面,與 MJ 是舊識的 Rod Higgins 被從金州挖角來擔任山貓(名義)上的 GM,與舊臣執行副主席 Bernie Bickerstaff 共事,同 MJ 組成一個三角決策結構。不消說,擁有最終裁決權的自然是 MJ 大神。由於山貓本年度的 Media Guide 還未上線,所以目前僅知 MJ 尚找來了過去曾為隊友的 Buzz Peterson 加入球探行列,其餘部分「應該」是延續 Bernie 過去所鋪設的基底運作。

教練團方面,Bernie 功成身退後,MJ 即親自主導新任總教練的誕生。在前山貓助理教練,這幾年來對於帶領小毛頭想必有不少心得,剛率暴龍殺入季後賽並拿下最佳教頭的 Sam Mitchell 與母隊續約四年後,MJ 選擇了同樣名為 Sam 的前小牛助理教練 Sam Vincent。身為菜鳥的 Sam 為何能雀屏中選?因為他來自擁有健康贏球文化且後勤資源豐沛的小牛;注重防守,強調以防守帶動攻擊;另外他也很年輕(很小牌),可以與隊上的年輕人一同從挫折中成長(換句話說,即使把他給炒了也不會少根毛);最後,他跟 MJ 一起打過兩年球,所以說人脈很重要。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以上幾點個理由大概可說是新興或重建中的球隊尋找教練的準則。

Sam 也很快地組成新的教練團,其中新成員包括 Phil Ford、Lee Rose、Dell Curry、負責調教長人的 Paul Mokeski 與改任人事主管的 John Outlaw,只有 Jeff Capel 與 Gary Brokaw 是舊將。至於 Bernie 親愛的兒子,不曉得是由於酒駕醜聞還是感到時不我與(包括面試總教頭一職被刷下來、過往制服組決策總是受到牽制等),跑回與他有關係的灰狼當助理教練去了。

由 Bernie 領銜
制服組與教練團的時代就此告一段落,MJ「又」一次掌握了一支球隊。或許不少人因為 MJ 的「世紀之挑」與他跟 Kwame 接續下來的恩怨情仇,而質疑其選秀眼光和領導能力,加上去年好死不死選了個 Ammo(不過 Ammo 究竟是 Bernie 還是 MJ 的主意,目前尚無法確切得知),更增幾分可信度。但至少,MJ 從過去在巫師的慘痛經驗中學到了教訓,意識到自己不能過度介入球員與教練之間的事務,就是一種進步;另外,就目前而言,他第二大股東的位置相當穩固,一手掌控制服組未必比過去來得差。Bernie 時代的制服組,其權力運作與決策模式時常受到非專業因素的影響:Felton 與 May 的選擇一直被認為與票房考量有關(事實上也是如此),而球團高層始終抱持著一種「大家來打工」的心態,對於薪資結構則是斤斤計較,Bogans、Ely、Jones 這些打出點名堂的球員,即便不在未來的藍圖裡,也就這樣一個個豪邁地放掉了。

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吧,養兵三年的山貓也來到了將目標訂為一拼季後賽的階段;於是,Jordan 坐鎮的山貓揚棄「大家來打工」路線,交易來勇士看板球星 J-Rich,砸錢續簽 Carrol 與 Wallace,便展現出迥異過去的競爭心態。然而,他們還是很豪邁地釋出了 Knight,放棄了 Alan Anderson,並任由重要的替補中鋒 Jake Voskuhl 轉投公鹿。比較麻煩的是,如果下季 May 的腳傷依然不甚樂觀,中前鋒的位置光是打頭陣的 Okafor 以及 Brezec,就有傷病與防守的隱憂;又,兩個不知道練不練得起來的新秀與場下作用大於場上的 Harrington 的替補陣容,在關鍵時刻可有任何威脅?話說回來,都已經三年了,怎能不對山貓自 Bernie 時代以降擅長撿破爛...呃,擅長發掘邊緣球員的功力沒一點信心呢?

不論是大勢所趨還是 MJ 個人心態因素所造成的影響,未來的山貓都應該會朝向較為穩定且正常的方向發展才是。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支職業球隊是如何打造的?他們需要 GM 主導球隊上自教練團組成、下至選秀與簽約等一切變動;需要斥候發掘評估海內外新秀、觀察聯盟其他二十八支隊伍的比賽;需要統計員紀錄並分析自己與敵人的各項數據;需要體能訓練師、球技指導員有計畫地培養並維持球員的狀態;需要助理教練負責演練攻守各式戰術與配合;需要總教練整合所有無形與有形的戰力,臨場指揮球員們在場上廝殺。一個好的教練團與制服組,決定了球場上大部分的勝負。

但我們總是不了解球賽的勝負與他們之間的確切關係。

我們知道的太少了。

比起我們所看到的球賽,因為距離與專業上的隔閡,教練團與制服組的作為相對而言是不容易被看見、不容易被觀察到、也最不容易理解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從表像一步步抽絲剝繭深入核心,透過收集歸納與判斷,去試著拼湊出球隊背後的運作軌跡。

JVG 的球隊就一定慢而死板?Sam Mitchell 得到年度最佳教練獎項的肯定前,他的評價是?Doc Rivers 與 Lawerence Frank 這些年來受了多少責難,他們為何尚未被炒?大夥在 Saunders 的活塞進軍季後賽之前,是如何比較 Larry Brown 與他的執教能力,現在呢?Joe Prunty 對於小牛以及 P.J. Carlesimo 對於馬刺的貢獻又是如何?

比起 Tex Winter 之於 Triangle、Pete Carril 之於 Princeton,要解答這些問題,
必須建立在隨時間一點一滴累積的長期知識基礎上,因此我將下個球季值得關注的球隊,其人事異動整理如下,以備日後之用。

1. Atlanta Hawks

老鷹首先增聘一位七呎長人 Alton Lister 為助理教練,負責調教隊上禁區球員,全隊上下唯一身高超過七呎的居然是助理教練。Lister 擁有十六年 NBA 球員資歷,全盛球季數據接近 double-double;1980 年曾獲選代表美國參加奧運,不幸地,當年為抗議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Lister 並未在國際賽事亮相;退休後的過去七年,他在亞利桑那的 Mesa Community College 擔任總教頭,除此之外也參與並主持不少訓練營。

另外,三年前陪同 Woody 一起打天下的兩位助理教練:Herb Brown 與 Greg Ballard(原來負責調教長人的那位,顯然老鷹對於這個職位有更高的要求),下個賽季將分別以總教練的特別顧問與斥候的身分繼續為老鷹奮鬥。而 Woody 的新助理教練團成員將為:Larry Drew、Bob Bender、David Fizdale 以及 Lister。

插個題外話,曾經有意見指出 Hawks 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失敗,部分原因須歸咎於斥候系統的不足,導致無法為球隊增添優質新血並過度重視自由球員市場。以擅長選秀聞名(呃,這幾年的評價可能已變為擅長搞怪)的 Billy Knight 入主亞特蘭大後,老鷹的斥候團有一半的成員乃由他所引入。有趣的是,其中有位 Terry Knight,我稍微查了一下,找不到他跟 Billy 是否有血緣關係。但他既是 Billy 在 Pittsburgh 的校友,雙方又都有在遛馬工作的經驗,關係不可謂不深。不僅如此,亞特蘭大的教練團也幾乎全為 Billy 一個人所組。可以想見他對這支球隊的影響有多深,而老闆們又是如何信任他。而他的總裁上司橫看豎看,似乎又是個花瓶?

不過,Billy 能主政至今日,老闆們應或多或少都有些項現實妥協的無奈。在大魔王陰影壟罩下的老鷹,能有什麼大作為?陷入與魔王的長期抗戰後,老鷹就沒完成過什麼大交易,即便當時吵得最兇的 AI 交易案也沒有成真。究竟是 Billy 還在囤積資本,還是老鷹處境尷尬,進退維谷,只好一反兩年前交易來 JJ 的思考模式,回到用新秀與最低薪資跑球隊的老路上去;我個人傾向後者,這不也正遂了 Belkin 的意?也因此,要不是今年狗屎運,老鷹下個球季的希望相當渺茫;而縱使 Al Horford 與 Ace 的選擇不差,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力比起波士頓的超級塞亞大變身,似乎就是差了那麼一截。

再者,對照東區去年八強,活塞、騎士、公牛、籃網、暴龍、巫師等六支球隊依然保有其核心陣容,加上新興強權超級塞亞人,剩下的一個席位將由傷兵陸續歸位的公鹿、鋒線上補進得分機器的山貓、整合漸具雛形的尼克、上季雖擠進八強但情勢尚不明朗的魔術、以及情勢同樣不甚明朗的熱火與溜馬共同爭奪(七六人或許是東區唯一不以明年季後賽為主要目標的隊伍)。在這樣的情況下,老鷹能期待什麼?年輕球員即將邁入第三年的整合?東南組目前看起來整體水平較弱的「優勢」?具即戰力新血的投入?

不是說老鷹現在的情況非交易不可,我個人極端反對為交易而交易的心態(球迷們通常都視交易為改善戰績的萬靈丹),只是瞄準明年季後賽席次的老鷹,以現階段而言真的有那個能力嗎?攤開陣容來看,我們手上有十四張合約,不只小前鋒,每個位置都塞得滿滿的,但是戰力卻沒有滿出來的跡象。估計 Zaza、Shelden、Horford 與 Smoove 四人將會瓜分中前鋒位置,其中 Smoove 將遊走於三四號,Lorenzen 與 Solomon 以插花為主;Marvin、JJ 分別以先發小前鋒、先發得分後衛為主;Anthony、Speedy、Lue 與 Ace 將爭奪先發控衛的位置,除非 Salim 能解決老問題(防守、態度、團隊進攻節奏),否則勢必被擠往板凳的更深處;一到三號的主力替補則由 Chillz 擔綱。這 lineup 亂得可以,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表列出來,但與變身前的塞爾蒂克是否也有些相似?舉目竟是可用之兵,八張菜鳥合約可不是蓋的(當時的塞爾蒂克更厲害:十張,換約之前如果沒有獲得任何解決,將會造成嚴重的薪資負擔),問題是能否,以及何時可以更上一層樓?利用 Anthony、Lue、Lorenzen 與 Salim 四張到期合約搭配這幾年培養的潛力球員,換回能夠立即產生重大影響的球員,既能調整不平衡且薪資在未來將無法控制的 lineup、亦能讓球隊現階段的競爭力更上一層樓,這不也是塞爾蒂克今年所做的事?

回過頭來,這幾年老闆們對於 Billy 不是沒有疑問,疏於與球迷溝通也就罷了,連身為上司的他們,有時候也搞不懂他腦袋裡在想什麼,可就不大妙。當老闆們與 Billy 失去互信後,他也就別想混了。事實上,要不是魔王未除,Billy 很可能已經丟官也說不定(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要不是魔王未除,亞特蘭大很可能已做出改變,呈現一番新氣象也說不定)。只是別忘了,老鷹所處的狀況非常需要贏球來減低球隊所受的傷害(ie. 虧損),如果 Billy 與 Woody 今年依然無法達成球迷以及老闆們的期望,至少展現出爭奪季後賽的競爭力,也該是時候讓他們走人了。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