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NBA專欄 (49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從05年FINLEY離開小牛之後,小牛在陣容方面的變化就一直不大,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套贏球的先發和替補,也引此這兩年的夏季交易期,小牛一直都沒有大動作,最多就是換換DIRK的替補,或是嘗試看看...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年三月,Kirilenko與Sloan曾短暫地透過媒體放話表示不合,但很快地又各退一步讓事情消弭於無形。...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偽前言:在華麗背後,你想到的是甚麼?是失誤數(誤)?還是票房收入(笑)?我想到的是一群默默為球隊付出,幹著髒活,卻沒甚麼鏡頭的藍領。這是其中一個藍領...

crimin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A.Griffin試到G.Buckner最後到J.Terry,小牛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先發得分後衛,今年暑假一次弄來兩個,繼續做實驗。 ...

fin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2/07。暴龍擴充教練團。這位補習老師的名字是Eric Hughes。跟去年的Hopla一樣頭銜都是basketball development consultant。他教過的學生有Jamal Crawford, Kevin Durant, Al Horford, Dwight Howard, Gary Payton, Nate Robinson and Ro...

illuv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美國隊在雅典奧運中被阿根廷隊壓制下慘敗。那場比賽的內容當中可以說,美國隊輸給Ginobili跟Scola兩個人,因為他們倆個包辦了阿根廷下半場所有的分數。在國際賽中總是可以有優異的表現。這次的...

illuv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灰狼和同區的小牛完成了一筆交易案Hassell for Buckner,舊灰狼班底幾乎已經全數都不在了,KG、Wally'、Cassell交易、Spree不續約、Hoiberg退休轉行政、Hudson買斷、Griffin釋出,現在灰狼隊上最老資歷的就是待...

jer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3年,爵士兩大支柱Stockton與Malone相繼離隊,球隊頓失重心。而此時在一片悽風苦雨、流言蜚語中,率先跳出來穩定軍心的,正是那「總是不斷有球員與之關係交惡」的老帥,Jerry Sloan。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夏天的腳步漸漸離開,你知道屬於籃球的季節又將要到來,在訓練營即將開跑的前夕,有個在活塞隊中不常出現的現象發生了,以我們近年來相對穩定的球員陣容以及著名的整齊先發,但今年,在07-08...

s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最近這幾年,每一年都會傳出太陽隊在談Marion交易的rumor,而且每一年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在每一個球季開季時Marion依然還是會在太陽隊的roster裡,可是今年Marion還會出現在太陽...

IZXNH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前面有聯盟惡人之首Ron Artest擋住先發位置的情況下,本季Francisco Garcia該如何贏得更多的上場時間呢?  1.跟Artest說他唱歌超好聽,不多出幾張專輯太可惜。  2.偽裝成球迷,躲在觀眾席拿飲...

crimin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真的很佩服溜馬球團對球員的耐心,可以給他們這麼多的時間(還附帶合約),只為了有一天可以開花結果,過去溜馬農場養出來的黃金前鋒團即是如此,雖然燒掉了一個 Jonathan Bender,冰壞了一...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rilenko並不是第一個抱怨總教練Sloan的人,Sloan在每個年代幾乎都會遭到這樣的挑戰。而在Kirilenko剛加入爵士那段時間、隊友中對Sloan抱怨最力的,要屬來自英國的中鋒John Amaechi。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期間是NBA的休兵期,當然也是各球隊努力做陣容補強的最佳時刻,而在今年暑假最大的交易案當然就是已經連續吵了好幾季的KG交易。事實上KG和AI一樣,在奪冠失利之後,球隊戰績就連年下滑,兩位球星也一直被提到交易,才能開始讓球隊重建。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著來關心 Smoove 的續約內容。談交易就是這麼現實,有需求的這一方永遠居於劣勢。亞特蘭大的提案自五年 45M 逐步加碼到 50M,以平均年薪千萬的價碼留下三年來持續進步,成績可觀,甚至是能夠吸引觀眾入場的 Smoove,應該是雙贏的局面。不過 Smoove 這一方「據說」卻希望能獲得 60-65M 的金額。

這就有點傷感情了。

薪資結構的負擔是最大的問題。從今年開始,擁有八張菜鳥合約的亞特蘭大,便必須面對一連串的換約問題。先是 Chillz,再來是Marvin 與 Salim,然後就是 Shelden,最後則是今年中選的兩位菜鳥。其餘球員,合約今年到期的 Anthony Johnson 與 Tyronn Lue(這兩年為球隊 Lue 為球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以的話,希望他能續以情義價留隊為老鷹奮鬥)理論上留隊機會不大,剛好是可以搭配菜鳥兜售的訴材;甚至就這麼放著讓它們走完其實也無所謂,但是表現不錯的 Zaza 是否續留則令人遲疑。沒有經過這個球季的檢驗,我們無法確定這支球隊是否依然需要 Zaza。當然,Zaza 能留是最好,但下一張合約最少也是中型合約起跳。吞下 Smoove 的大約後,未來的彈性空間自然變少,以老鷹目前負債、連年虧損兼官司打不完的狀況,老闆們願意支付豪華稅的機率接近於零。

豪華稅害死人,是嗎?

更精確地描述,是現行 CBA 存在著必須解決的問題。CBA 一個重要的特色是僵化的合約形式,固定的長度與薪資漲幅固然可以避免球員薪水過度上漲,但反過來也造成一種傾向,一種身手成績「接近」或者「未來」「可能」達到頂級水準的球員要求接近頂級合約的傾向。因為目標就是這麼明顯,一位球員最多能拿到多少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在那,爭取超級明星加盟時,他隊通常不會較母隊有太多優勢。所以,僵化體制下球隊與球員的議價空間反而不若過去寬闊。

這是一條「中庸」的道路。

從上面看,僵化體制可以防止大城市大老闆諸如紐約、洛杉磯或者 Paul Allen(不過他老兄跟 Mark Cuban 近來也都相繼退縮了,真正不怕死的只有麥迪遜花園廣場集團吧)之流以銀彈攻勢壟斷競爭環境;從下面看呢,也可以稍微防止小市場球隊為了留住或吸引明星球員而砸下過多的籌碼以致於競爭力流失。總而言之,CBA 拉近了城鄉差距,保留了完整的市場。

只是這樣真的好嗎?

綜觀全 NBA 薪資,最高與最低者相距不過四千五百萬,這個數字與 MLB 的一億六千五百萬相比有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但是在 MLB 中真正面臨豪華稅威脅的有幾隊?每年差不多就一兩支而已;NBA 呢?今年就有八支隊伍超越豪華稅門檻,如果把接近的球隊算進去,總數將達十數支之譜。到底是老闆們太有錢,還是所謂豪華稅其是一點都不豪華?基本上,從過去到現在,每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其「合理」的薪資總額差不多都超過薪資上限五百至一千萬左右,因此,薪資上限到豪華稅開徵標準中間的額度,就是「每一隊」總管們絞盡腦汁,千算萬算的關鍵地帶。

老闆們幾乎不可能支付豪華稅,豪華稅的作用有兩層:一,平衡各球隊間競爭力;二,名正言順地幫老闆節省開銷。

夾在球員與隊伍的利益衝突中間,浪費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也是為什麼總兼顧球隊薪資管理與戰力維持是如此困難且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要付給一位年過三十的頂級球員六千萬,制服組會希望分攤成六年還是三年?如果沒有豪華稅的門檻,三年之後球隊便能擺脫狀況可能已經退化到不符身價的該球員,並選擇是否重新以符合當時身手的價碼換約;很遺憾,現行制度下卻是不可行的。籃球不同於棒球,注重的是團隊而非球星,簽約交易的結果與風險通常是較難預測的。排除共通的傷病問題,球員是否 、或者何時可以融入團隊,可否適應不同體系、教練甚至是不同風格的文化,球隊未來發展的動向與球員會否發生衝突...等等,比起棒球,籃球在這方面要考量的風險是比較複雜的。

自然,與球員談判合約從來就是一個動態的議價過程,只有可依循的模式,沒有固定的公式;考驗的永遠是總管的智慧與手腕,以及天時地利人和。Kevin Martin 為什麼可以拿五年 55M 的合約?因為國王根本沒有籌碼討價還價,要擺脫現階段球隊不上不下的困境,至少要等到兩年後檯面上幾張雞肋合約下架為止,總不能要 Martin 無償浪費至少兩個球季吧?當然,還是有反例的存在,DeShawn Stevenson 就是受害者。在自由球員市場不若預期熱絡的情況下,Stevenson 只能接受巫師遠遠低於其身手,價值 0.93M 的一年短約,這不也是拜現行體制之所賜?即使還有許多需要釐清的地方,我個人仍以為未來 CBA 應該持續朝給予球員符合其身價的薪水的方向努力,試著避免僵化型體系所造成的風險。

另外,硬性拉近各球隊彼此的實力差距是好是壞,一時也難以定奪。雖然官方不斷努力將 NBA 推向世界,但 NBA 究竟是美國的在地運動,對球團而言,最重要的收入依然來自當地的支持,其餘收入依然有限。資本主義社會下,擁有廣大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口袋塞滿鈔票的大老闆,本來就應該比其他競爭者具備更多更大的優勢。NBA 一定程度消弭了城鄉差距,而今年總冠軍賽上演的聖安東尼奧對決克里夫蘭的戲碼,卻創下了收視率的新低。

MLB 便是一個相反的典型。只有一個相當相當高的豪華稅開徵標準,合約運作較自由,類似於封館前的 NBA。A-Rod 的合約雖平均年薪兩千萬,長度卻是十年。在這裡,有滿是銅臭味的邪惡帝國,有萬年無法翻身的小市場球隊,每年進軍季後賽的幾乎都是那幾支什麼洋什麼紅什麼天的隊伍。顯而易見的,無法公平競爭,隊伍間實力不平衡...等都是大聯盟所面對的問題,也是 NBA 所極力避免者。薪資控管優良的球隊當然存在,比如說運動家,但整體來說,大聯盟隊伍間的實力差距比起 NBA,是比較大的。

熟優熟劣?這個問題就留給我們所有人去思考了。

結果 Smoove 的合約還沒講到幾句,也罷。據傳 Smoove 已經與制服組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剩下的就是實際金額的討價還價而已。當然,這是一則令人感到安心的消息。Smoove 目前適合這裡,Smoove 是不缺乏潛力的,Smoove 是觀眾喜愛的球員;當初 JJ 入隊的時候,不也有質疑他是否適合的聲音?事實證明,JJ 非常適合這支球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支球隊是圍繞著 JJ 運轉的。

那麼跟 JJ 一樣適應這支球隊環境的 Smoove 還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呢?

看到這裡,或許你要說我對此充滿過多樂觀的想像,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壞處都已經被講得差不多了,提供點正面想法應不為過吧?不管怎麼樣,亞特蘭大還有一年時間可以評估,等 Smoove 明年成為受限自由球員後再來談也不是不可以。老鷹可以順便觀察 Smoove、Chillz、Marvin 甚至是 Salim 究竟合不合用,值不值得繼續培養,明年季中再做出決定也不遲。客觀而言,累積過多新秀的老鷹也到了利用交易平衡陣容與薪資的時候。到時候,只要看看誰走誰留,老鷹的未來在誰手上不就很清楚了嗎?於是,我們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

Smoove 的換約與球隊的薪資議題談到這裡大概可以算是告一段落,我將會把其餘球員暨球隊的近況寫入下篇文章。

(未完待續)


sssfro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abermetrics不是用在籃球上的字眼,不過在接觸棒球之後,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在籃球方面沒有類似的"Sabermetrics"數據分析資料,來幫助人們閱讀一場比賽。 

很高興我的懷疑是錯誤的,
82games.com是籃球數據論文的網路重鎮,除此之外,籃球的Sabermetrics另外有許多來源。basketball-reference.com已經比照Bill James的方式來計算籃球的Win Shares,另外還有其他如Hall of Fame Probability來估計球員未來進名人堂的機率,以及Similarity Scores來比較不同球員在不同球季間的表現。這些關於籃球的數據分析,稱做"APBRmetrics"。 

現代APBRmetrics的出現,其實一開始就是受到Bill James在棒球上提倡數據分析的影響,早期的APBRmetrics主要還是著重於線性的數據分析討論,直到90's早期,Dean Oliver和John Hollinger把數據分析的基礎,由"per time"的時間單位分配,改為"possession"的統計分析,APBRmetrics的發展算是有了比較大的更新。先前曾經提過的"NBA hotzones"就是由這個觀念衍生出的產物。而"APBRmetrics"這個名詞的出現,則是受益於棒球暢銷書"moneyball","moneyball"提倡的Sabermetric觀念,讓NBA球隊也開始注意:如何在有限的薪資空間下,找尋到最大產出的球員。而這需要一個客觀的方法,於是越來越多的數據分析公式應運而生,使得APBRmetrics開始興盛,利用這些非傳統的統計數據分析,球員們的表現幾乎都能夠量化-包括防守這項所有職業運動最難以數據來表示的項目。

目前較為人所知的APBRmetrics書籍主要有兩本,一是John Hollinger所編寫的" Pro Basketball Forecast/Prospectus "系列,這本書幾乎等於籃球界的
BP,從02-03球季之後每年出版,比較遺憾的一點是它不像BP有這麼多的網路資料可供查詢。另外一本是Dean Oliver所編寫的"Basketball on Paper",他把pace(攻速)以及possessions(球權)等團隊的概念帶入個人的攻守統計數據中,藉此重新定義一個球員的價值。這些都為現代NBA的數據檢視帶來了重大的更新。 有關於APBRmetrics的觀念是一個現代籃球很有趣的課題,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會再把一些常看到的APBRmetrics分析進行整理和探討。

nayke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暑假灰狼自從選秀之後做的最大筆動作就是交易KG了,讓灰狼整體的Roster都改變了 ,球隊整體的營運方向做了修正,改以拉長戰線,體質重整為目標,而重整自交易KG後只算完成一半,還需要對球隊的體質再做調整。但交易KG到現在也快兩個月了,整體名單卻沒有進行多大的革新,只有少部分的調整,很有可能就會以這樣的陣容進入新球季,最少歐洲熱身賽應該就是這些球員了。



讓我們來看看灰狼自從交易KG之後發生了哪些事情。

◎ Taylor替KG保留#21球衣

老闆Taylor說雖然目前還沒有幫KG#21球衣退休的打算,但目前不會讓任何球員來穿這一件球衣了。Kevin Garnett在灰狼的各項數據排行榜都是記錄的創造者,在10年內要有球員打破他的任一項紀錄都是相當困難,KG對於Minnsota Timberwolves的貢獻更不在話下,沒有KG就沒有現在的灰狼,不管他最後還有沒有回到灰狼來結束他的球員生涯,他的球衣要高掛在標把中心球場只是早晚的事情。現在也沒有哪一個球員來到灰狼會好膽說要穿21號的球衣,#21這個數字對於北國有著相當重要且不可取代的意義。

買斷Hudson,Hudson底薪加入勇士隊

為了調整球員名單,用買斷的方式讓Hudson能從擁擠的名單中離開,畢竟KG一走,隊上的老將也都已經被剔除在未來計畫的名單中了。Hudson - 炸彈,既然被稱炸彈就表示他有危險性,不不只是對敵人危險,對自己也很危險,沒有看清楚使用說明書和使用時機到時候是誰受傷都很難說。Hudson在02-03年季後賽第一輪,灰狼對湖人的對戰組合中,和KG兩人獨撐大局,力搏當時擁有O'neal和Kobe且如日中天的湖人隊,雖然最後仍敗下陣來,但平均23.5分5.5助攻的績效讓總使03-04球季大多進廠維修的他也能夠和灰狼簽下一紙沒有任何球隊會願意給的長約,不知道該說灰狼有情有義還是讓人當凱子噱。從此之後Hudson能然維修場進進出出,引信長短搞不定,不是太早爆炸到自己,要不就是太晚爆炸不到對手,要看到他發威要很機運。因此他的長約也成為拖垮灰狼的一個麻煩,一直想解決卻沒有辦法。

如今買斷了他,他也選擇加入了有老尼坐陣的勇士隊,這是一個好選擇,亂刀流的打法最適合他,太正規的戰術反而會限制他的能力,在老尼神算的職掌兵符下,他應當能如魚得水,有發揮的空間,祝福他在勇士能找到他的第二春。

◎  瘋狗開船受傷須休養3個月

瘋狗在休賽期間去開遊艇結果搞了個肩傷回來,必須要修三個月,看來勢必趕不上開季了,但瘋狗其實也只是板凳末端末端的球員,傷了他對於現在灰狼的戰績應該也沒有多大的影響,他依舊能穿著西裝在休息區扮演他最稱職的啦啦隊隊長角色,有他在球隊就有一股士氣在,他永遠是暫停時第一個衝出去跟場上隊友集掌、激勵的那個人。

相較於這個角色,我比較希望灰狼能跟這個史丹佛大學的高材生談轉任管理職的事宜,目前灰狼許多的公關宣傳活動都是由瘋狗代表,他早就已經再做這樣的工作了,只希望他能換個職位繼續做這樣的工作,還能更深入球隊的管理核心,也改善管理核心的體質,注入新的活力和想法,要不然再讓McHale這樣搞下去不知道何時才能翻身。

R.I.P Eddie Griffin 

愛迪雞因為一場車禍與世長辭,結束了他短短不到30歲的生命,總使他的NBA生涯並不是過得很順遂,風風雨雨,留給世人的風評也是負面的,但他也曾經在灰狼小小的發光過,也在灰狼待了3年的時間,總使最後他是被釋出的,但也祝福他,可能他在人世間的任務已經完成,該回去了。KG、炸彈Hudson、色狼Hassell也都前去送他最後一程,願他安息。

◎ Juwan Howard :「他奶奶的熊」

選秀前跟火箭的交易案中把朱王給交易了過來,朱王還想說能夠跟KG搭配一起打球,結果沒想到現在卻是要陪一群小鬼打球,而且自己也不在這支球隊的未來計畫裡,也難怪他會有抱怨之聲出來,中間也曾經傳言過McHale認真考慮交易他的可能性,但最近的風聲是Wittman還沒有聽說Howard要走的證實,Howard也會跟球隊一起去歐洲打熱身賽。

不過這種事沒個準,以灰狼制服組這種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作法,也許真的在熱身賽之前會有什麼驚人之舉也不一定,更何況McHale還說有3、4件案子正在談,不過談歸談,要付諸實行還有一段路,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Al Jefferson續約

之前也談過Al Jefferson續約是這個暑假的重要功課,而目前灰狼也正在進行這樣工作,制服組也跟Al的經紀人談過有了初步的協議,不過一切都要等熱身賽完回來才會進行細部的詳談,McHale也希望能夠在歐洲回來到開季之前把這件事情搞定,大概只有三個星期的時間。

據Al個人的表示,他也樂意在這邊當山大王,這樣最好了,你情我願,白紙上就趕快簽上黑字,成為未來灰狼禁區的支柱,不過不要簽太大張,剛剛好就好,現在灰狼迷都會有肥約恐懼症,沒藥醫的。

◎ Chris Richard合約問題

今年第二輪選進來的佛大新秀Chris Richard是灰狼設定未來可能的替補禁區球員人選,選了總要來用用,目前也正在和他談合約事宜,大概兩年8、90萬左右的合約,不過雙方似乎在球隊選擇權和球員選擇權中間有著不同的看法,不過這事好辦,慢慢敲總是會敲定的,如果他真有實力就走跟Smith一樣的路線,先拿兩年來證明自己,之後就能獲得自己希望的價碼了。

jer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爵士隊前鋒Kirilenko公開對球團提出幾近於「撕破臉」的交易要求,使得局面變得不可收拾。但不管怎麼說,總還是非收拾不可;雖然現階段看來,要得到雙贏的結局,恐怕是難如登天了。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爵士當家小前鋒Andrei Kirilenko「不惜一切代價只為離開爵士隊」的言論事件。身為一個爵士迷、很難像其它看球者一樣、用三言兩語把新聞複述一遍再隨己意開個兩槍就算完事。但身為一個爵士迷、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把話悶著不講、實在也太說不過去。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搖擺人?常常在聯盟中聽到這個名詞,到底什麼叫做搖擺人?顧名思義,搖擺人就是搖擺在2號和3號之間的球員,可以打小前鋒,也可以打得分後衛。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球員才有這種資格呢?搖擺人通常附帶的條件有幾項,體能好、能飛能跳、外線有一定準度,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身材的優勢。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火箭隊的T-MAC。這傢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搖擺人,6呎8的身材,打得分後衛相當吃香,可以用身材優勢打點。就算打到小前鋒也一點問題都沒有,以他的招牌換手運球,要過人並非難事。重點在於,T-MAC得分爆發力相當可怕,外線、切入、飛身樣樣行,這就完全符合了搖擺人樣樣都要會的條件。

聯盟這幾年吹起的小球風,跟搖擺人也有很大的關係,基本上搖擺人的體能對於跑轟戰術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看看勇士隊就知道了,一票搖擺人軍團跟著你全場跑,你累了他們可能還在當熱身,尤其如果禁區球員附帶一點外線能力,將防守圈往外拉,以一般搖擺人的體能和速度,要用第一步過人並不是難事。因此通常搖擺人會成為球隊的進攻主軸之一,不過有時候也有可能成為不定時的炸彈,就像RON ARTEST和STHEPHEN JACKSON。

這兩位球員的問題,有部份是因為他們在場外的行為不檢點,但是也有一部分問題出在自己本身身上,搖擺人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搖擺不定、不倫不類,你要打二號,但是出手不夠自信、果決,狀況好的時候可能還OK,但是如果狀況差就是一蹋糊塗,球隊的得分重擔在你身上,但是狀況時好時壞不夠穩定,這會是進攻戰術上的一個大盲點。

如果要打三號,戰術配合度低,通常搖擺人在小球戰術外任何戰術中,都會是最難跑的一環,因為他們難以定位,更容易造成防守上的MISMATCH,3號球員也多少需要一些籃板能力,因此會有種兩邊不是人的處境。簡單來說,像JACKSON的得分能力就真的是看心情,很難成為能倚賴來專門得分的二號球員,也很難當成戰術配合的三號。再看看ARTEST,他的防守能力無庸置疑,與BOWEN一樣不需要很高的身高,卻能將對手守的死死,但同樣問題出在得分能力和戰術執行度。

搖擺人體能身材固然是天生優勢,但是如果無法好好把握這點,有再大的天賦也沒有用。相信LBJ這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他的體型別說打3號,打到4號可能都很OK,如果要他打2號球員,基本上很輕鬆可以打點,他完整運用自己先天上的優勢,不管在哪個位置都能當上主力球員,除了外線能力還稍待加強之外,其他部分都已是聯盟數一數二。防守時要突破這一堵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跑動能力也絕對是戰術執行時的一大重點。另外像是PIRECE,他的流暢切入是搖擺人當中少有的,雖然體能不見得很好,但是防守腳步站的夠好,一樣可以取得站位優勢,加上PP通常會是戰術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身為球隊第一號得分手,戰術執行能力自然不在話下。像這樣的搖擺人,哪支球隊不會想要呢?

總之,對於很多球隊來說,搖擺人的功用很多,但是功用多就代表不夠專精,有時候單一的能力並非那麼強大,而搖擺人吃香的地方也就等同於他的缺點,因此在近年來聯盟吹起的搖擺風氣中,要怎麼樣在這一票能力近似的搖擺人當中存活下來,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球隊要選搖擺人來當成進攻的一環,可能也得三思而後行,畢竟搖擺人的定位絕對是個大問題。

aacw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